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3526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基简答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

  (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长期的艰巨过程。

儒学范围内的实事求是主要指治学态度和方法,但当时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因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实事求是,不断地解决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

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

自考资料,自考白皮书,自考历年试题和答案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反映客观物质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1级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

具有不同肥力的土地,首先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面积又是有限的。

由于肥力的差异,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其产量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肥力较高的土地因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即指距市场远近的差别。

即使土地肥力相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

由于距市场较近的地块运费较少,因而可获得超额利润。

2级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有所不同,产生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即为极差地租2

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

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仍然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四条途径获得的:

(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2)掠夺非垄断企业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其他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3)加强对国外劳动人民的剥削;

(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如军事订货、实行财政补贴、减免税款等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有

利于垄断组织的再分配。

垄断利润不仅体现了垄断资本剥削和压迫国内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经济关系,而且还体现了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利润分配关系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

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

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

自考资料,自考白皮书,自考历年试题和答案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马克思明确指出:

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

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

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首先弄清楚相对剩余价值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资本所有者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钟实现的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分)(如果答“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给3分。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

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

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

教材106-107页。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根据,正确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教材201页。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教材277-278页。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教材326-327页。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

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第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①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

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思想道德领域,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任,发挥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发挥着弘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发挥着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的作用。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41.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1)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的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

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

42.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3.简要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

我们知道,科学早已经证明,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那么,是什么东西使人和猿区别开来的呢?

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

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气候变冷,森林大大减少,这就使类人猿不能象以前那样靠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和条件生活了。

地理环境的变化迫使类人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显然不是人的本质。

类人猿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界不能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

而要战胜自然界,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单靠个体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

这种结成一定关系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就是劳动。

由此可知,正是由于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类人猿才变成人,人才和猿区别开来。

劳动是人的活动,劳动把人和猿区别开来,但不是人的本质。

决定劳动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一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说,人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

?

第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

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劳动,也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人们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怎样劳动创造,人们也就怎样存在和发展。

我们还知道,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目的意识性。

人的目的意识性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人的目的意识性也就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现代人和未来人的意识仍然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说,不仅劳动创造性,而且目的意识性,都是由于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具有的。

由此可知,人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人的本质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44.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价值本质上都不是物,而是被物所掩盖着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商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各个商品生产者在抽象劳动的层面上进行等量劳动相交换。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的矛盾,都是商品经济中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都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来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所有制(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

它是商品经济中各种内在矛盾和相应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产生的根源;

它贯穿于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这一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5.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当这一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致使商品大量积压,从而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4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

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

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必然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当社会分工跃出了国界,就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与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向着国际化生产和交换发展,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记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并相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生产的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技术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再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虽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他的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