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344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x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推荐表

作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所用教科书

版本

人教课标版

所教年级

七年级下册

所教单元

第四单元文化艺术

设计主题

第17课安塞腰鼓

一、整体设计思想

本单元的文章皆与文化艺术有关,由于安塞腰鼓是一种舞蹈的艺术,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要感知课文内容,而且要观看相关的艺术形式,以达到与课文所表现的文化艺术神韵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尝试艺术形式实践,培养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根据课文内容,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激情澎湃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感受精彩,激发兴趣。

然后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论思想,结合创新教育理论,在课堂中采用自学感悟的方式,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当堂训练,落实双基。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互动交流,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最早发表于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后被选入多家散文选本,1996年收入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羊想云彩》,此文曾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通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修辞,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

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对舞蹈动作、声音的描写,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读出气势即可。

可让小组先讨论,揣摩该如何表现文章激越、疾猛的节奏,然后要求每小组朗读一节,另让四组男生读四段构成排比的反复句。

这样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比较和竞争气。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

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全面。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重点)

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重点)

3、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学会运用。

(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看视频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品味语言,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主旨。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精彩:

(设计意图:

陕南的学生没见过表演安塞腰鼓,通过这个环节,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安塞腰鼓表演的震撼、激情、飞扬、雄浑的场面,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师:

同学们,在黄土地上也有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和音乐,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板题:

安塞腰鼓)

看腰鼓表演视频,了解腰鼓。

(过渡语)安塞腰鼓给你带来哪些震撼?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去学习。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设计意图:

一读课文,扫除障碍释文句,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结合课文注释,扫除对理解文意造成障碍的生字难词、疑难句段,做到“正确”读课文。

(一)先学(由学生独立完成):

1、探究表情达意的生字难词。

2、学生齐读生字两遍。

3、推敲作者遣词用字的本意。

(二)后教:

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学生可能读错和理解较难的字词有:

恬(tián)静晦(huì)暗羁绊(jībàn)

蓦(mò)然冗(rǒnɡ)杂戛(jiá)然磅礴(pánɡb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设计意图:

二读课文,理清文脉悟主旨,了解文章的思路和线索,分析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铺垫与伏笔,意境与文眼等。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

(一)先学。

学生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文章的总体思路是怎样设计的?

想要表达什么主旨?

2、“那么一股劲”“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儿”?

3、“冗杂”与“遗落”两词包含的意义是什么?

从“交织”到“升华”这几个词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什么感情?

4、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这样写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5、文章多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二)后教。

教师提问各小组的意见和认识,对认识有误的予以指导、点拨。

分男女生朗读全文并理清文章的结构:

表演前——安静的腰鼓表演中——激昂的腰鼓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文章的主题: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五、当堂训练: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当堂练习,限时完成,结合本文的内容,夯实双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á然而止()耳pàn()磅bó()tóng仁()淋lì()飞jiàn()震hàn()miǎo远()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晦暗:

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羁绊:

⑶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

⑷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戛然而止:

3、下列语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组是()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4、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⑵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⑶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____的鼓点;旋风一样,是________的流苏;乱蛙一样,是____的脚步;火花一样,是____的瞳仁;斗虎一样,是____的风姿。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

(重点)

2、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

3、能完成课后的二、三题。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

屏幕显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设计意图:

三读课文,深究特色找规律。

让学生在“先学”中再读课文,体会写作特色,体会思想感情。

)。

(一)先学

1、师:

同学们,学习散文就要品味它的语言美,那如何品味呢?

我们就应抓关键语句。

下面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比一比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2、学生自由诵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二)后教

1、指名学生找出来,并大声诵读、体会。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方法指导:

声音响亮;注意节奏;读准停顿;感情充沛。

教师引导节奏、感情、语气,并加以评价。

要点:

(1)挣脱生命的外壳,让生命得以宣泄。

(2)有自然、健康、原始的生命。

(3)江南柔媚;西北是“厚土”。

(4)以“鸡啼”反衬寂静。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涵,抓住重点,掌握特点,落实双基,完成课后第二、三题)。

(一)先学。

学习任务:

1、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2、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1、师: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完成课后第二题。

时间为8分钟,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以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①你认为哪几个段落比较精彩,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②你最喜欢的哪几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引导并给以评价。

要点:

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感情;反复——回环复沓之美;比喻——使本体显得更生动形象。

四、当堂训练(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双基,转化成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阅读刘成章《走进纽约》节选(见课件),回答问题:

1、试分析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小松鼠的自由快活对体现纽约生活的紧张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也游不出去”这段话运用了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一只横卧的竖琴”指什么?

如何理解“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弹成了音符和旋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