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805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课时作业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由⑮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为⑯氮和氧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⑰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表生物及其⑱生存环境的总称

其范围是指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思考 1.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案 不一样。

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通过。

2.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促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

(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

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少?

地震波的波速有何变化?

(3)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

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4)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别?

答案 

(1)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如下表:

界面

地下深度(千米)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17(平均)

该面以下,纵、横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

在这里,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地核和内地核。

地壳、地幔、内地核为固体,外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

(4)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

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

反思归纳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征

地球内部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但每部分又各具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圈层名称

分界面

深度(km)

主要组成物质

物质形态

地壳

 

平均17

岩石

固态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

上地幔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内核

以铁、镍为

主,含有少量轻元素

液态或熔融状态

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很高,密度、压力都很大

练习巩固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答案 

(1)C 

(2)B

解析 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

对流层(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1月21日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北纬24.2度,东经122.1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B.上地幔

C.下地幔D.地壳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界面处,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第2题,花莲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3~4题。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

答案 3.D 4.B

解析 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900千米以下为非固态物质。

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5.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

A________,B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__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为________(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的变化。

A波________,B波________。

从而发现了D________为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________,C面和D面之间为________,D面以下为________。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答案 

(1)横波 纵波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33 莫霍界面

(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 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界面

(4)地壳 地幔 地核

(5)E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固态。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不仅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同时也可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

因此正确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题,左图反映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右图是地球内部结构,C、D为分界面。

(2)题,读左图先分析纵、横坐标。

纵坐标表示深度,横坐标表示地震波波速。

再分析图中曲线。

曲线表示地震波,其中速度快的为纵波,速度慢的为横波。

地震波在33千米处(大陆部分)和2900千米处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

C为莫霍界面。

第(3)题,与D对应的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从而推断D为古登堡界面。

第(5)题,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F处纵波速度增加,物质为固态。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发源地

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在⑤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①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②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③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④为外核,为液态物质。

第2题,⑤圈层是内核,受外核为液态物质的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4.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5.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B.水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层

C.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 3.D 4.B 5.D

解析 第3题,生物圈融入其他三个圈层,故A层为生物圈;

然后根据自下而上的顺序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故C层为岩石圈、B层为水圈、D层为大气圈。

第4题,A圈层为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第5题,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

据图完成6~8题。

6.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7.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

8.从地壳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D.波速越来越快

答案 6.B 7.D 8.A

解析 第6题,从图中看出:

③是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④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横波和纵波在①处速度加快,在②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第7题,①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第8题,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

波速先变大后变小,其中横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

内核的密度较大。

9.下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学习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根据他家乡某地区的状况画的一幅图,根据这幅图回答问题。

(1)这位同学在画图时因为疏忽,出现了几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来。

(2)该同学所画的图上呈现出哪些地球外部圈层?

答案 

(1)错误一是地壳厚度的表示,应是陆地地壳厚而大洋地壳薄;

错误二是莫霍界面的位置,应与33千米的所在位置相同。

(2)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解析 第

(1)题,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厚、大洋薄,莫霍界面位于地下约33km处。

(2)题,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结合图示分析。

10.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

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

答案 

(1)图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渗透 影响

(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解析 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地壳、生物圈的分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从图中可知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能力提升】

11.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丙,乙包含丙,经分析可知D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1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C.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 

D.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

14.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答案 12.C 13.A 14.D

解析 第12题,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第13题,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第14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15.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

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________(灾害)侵袭。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3)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_波。

答案 

(1)印度洋 太平洋 海啸

(2)详见下图:

(3)横

解析 第

(1)题,首先要确定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位置,南太平洋的南美洲附近,岛屿稀少,只有大洋洲(并且题中提到了澳大利亚)附近岛屿众多,因此确定该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地震发生时往往引起海啸。

(2)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3)题,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