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生态绿色青饲料加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最新版生态绿色青饲料加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生态绿色青饲料加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章生产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30
5.1生产工艺技术方案30
5.2生产技术30
5.3颗粒生产技术36
5.4设备方案、设备清单、设备来源37
5.5土建、配套工程38
第6章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39
6.1主要原材料及年需求量39
6.2流通商品、辅助材料来源与运输方式39
6.3燃料及动力消耗估算39
第7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41
7.1总图布置41
7.2给排水工程43
7.3供电工程45
7.4供热工程47
7.5生活服务设施49
7.6通讯工程49
7.7采暖49
第8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1
8.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1
8.2人力资源配置51
第9章劳动安全与节能54
9.1劳动安全54
9.3节能节水62
第10章环境影响评价65
10.1项目实施对环境污染分析65
10.2主要污染源及处理方案65
第11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67
11.1项目进度安排67
1.1实施进度横道图67
第12章项目总投资及融资方案68
12.1投资估算68
12.2资金筹措71
12.3资金筹措计划71
第13章财务分析与评价72
13.2销售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72
13.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73
13.4财务效益分析74
不确定性分析74
第14章招标管理75
13.1项目招标范围75
13.2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的组织形式76
第15章社会效益分析77
第16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77
16.1可行性研究结论78
16.2问题与建议79
附件目录
附件1:
投资估算表
附件2:
经济评价附表
附件3:
其他附件
附图1:
地理位置图
第1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
武威绿色青饲料深加工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业主:
武威市***镇
法人代表:
***
建设地点:
武威市***村
建设规模:
本项目分三期建设,本项目主要建设一期工程。
一期建设生产能力按全武威市耕地总面积150亩地估算,年可产绿色青饲料250000吨。
项目需建1个生产车间,两条生产线。
一条生产线生产能力100000吨/年,另一条生产线生产能力150000吨/年,购置项目建设所需设备设施。
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0985平方米(16.47亩),总建设用地200亩;
二期将建设畜禽储备养殖场、冷鲜肉加工厂、总占地面积150亩;
三期建设生态有机肥、沼气发电,占地面积50亩;
总占地面积500亩。
项目总投资:
10372.87万元
1.1.1项目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项目负责人***、男、汉族,系甘肃省武威市***村农民,出生于1966年10月22日,现居住于高坝镇台庄村二组4号。
为农民,经过多年农村生活和摸索学习,熟悉掌握农村种植业现状及牲畜养殖技术。
具有很强的事业心。
项目利用天然、无公害绿色青饲料(粮食作物、苜蓿等)储存、饲料加工为主产业,联合当地农户利用250000吨青饲料产品发展牲畜养殖,将农民养殖的畜禽产品回收经加工成冷鲜肉制品为副产业。
该项目依托武威市绿色原材料种植的有利独特条件,利用人、畜肥料种植绿色原材料,从而减少绿色原材料农药、化肥施用量,为企业提供契机;
绿色青饲料为牲畜饲料,使牲畜肉制品冷鲜肉成为无“食源性疾病”出现的精肉类健康食品。
保证当地牲畜吃到绿色青饲料,保证人们能吃到放心肉。
1.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武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促进法》;
(2)甘肃省实施《关于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的办法;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
(4)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其他相关的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
1.1.3编制原则
(1)根据武威***镇现有情况,充分利用合作社优势,严格按照《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进行编制,使之符合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法规、程序。
(2)按积极、稳妥、可靠、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做多方案的比较和科学论证,以优化技术方案。
(3)充分利用国内外成熟先进、可靠适宜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尽量降低工程投资,节约能源,改善生产条件,节省人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新建的生产装置,按照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国产化的原则,积极采用已消化吸收的国内外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
(5)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和地区长远发展规划及其有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积极贯彻执行“三同时”的建设原则,使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同样获得社会效益。
1.1.4研究范围
该项目的研究范围是对绿色青饲料深加工与畜牧业生态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理念,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促进资源价值产业链不断延伸,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循环利用的新型绿色青饲料深加工发展模式,其经济流程集种植—饲料加工—养殖—有机肥—环保为一体,具有经济结构合理,经营成本低,资源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显著,无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特点。
并正确选择本次设计绿色青饲料生产工艺路线、生产装置以及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1.1.5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市场需求预测;
(2)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3)工艺技术方案;
(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供应;
(5)总图布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
(7)项目实施规划;
(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财务评价;
(10)风险分析。
1.1.6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甘肃省武威市高坝镇台庄村。
1.1.7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为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期为一年(2012年8月-2013年8月)
1.1.8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甘肃是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的内陆省份,近年来,畜牧业取得了稳定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全省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大幅增长,随之,畜牧养殖也快速发展。
饲料生产是粮食生产和种植生产的延伸,是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大农业向产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甘肃省饲料加工业异军突起,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达到38万户,专业村达到2100多个,养殖场达到2500多家,规模养殖户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
畜牧业规模经营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群的壮大,规模经营孕育了畜牧产业化。
随着省委,省政府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的确定,我省将力争建成草业大省和畜牧业强省。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它和良种、防疫共同构成现代畜牧业的三大支柱,且饲料成本占现代畜牧业总成本的80%以上,决定着畜牧生产的总效益。
因此,饲料行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省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天然、环保、无公害绿色青饲料生产加工项目是由老百姓种植的纯天然、绿色植物,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生产出既符合动物生长规律,营养价值高,又安全可靠的绿色青饲料新产品,才能满足生态绿色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武威市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11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367.85万亩,比2010年增加2.48万亩,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97万亩,比上年减少1.03万亩,下降0.46%;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3.88万亩,比上年增加3.51万亩,增长2.5%。
粮食总产量达99.9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吨。
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草食畜牧业,以牛羊建设、农作物秸秆利用、标准化养殖等为重点,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草食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由现在的18.5%提高到21.5%。
加强规模化养殖小区(场)青贮窖建设,配套完善青贮加工机械,预计2012年内新建青贮窖11.7万立方米。
武威市绿色青饲料深加工项目是新成立的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一体化的龙头合作社,合作社经过认真考察和聘请省内有关专家调研,合作社确定在饲料、有机肥循环加工的基础上,抓住饲料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提出建设年产250000吨的绿色颗粒饲料加工、绿色饲料供给当地牲畜使之成为绿色牲畜等的循环利用项目。
项目主要利用当地玉米、豆类秸秆、绿色苜蓿,经过全新的新技术工艺加工,年产混合颗粒配合饲料250000吨,以满足当地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也可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省、市、县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并且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
有利于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
另外,国内存在从研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有利于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场址位于武威市高坝镇台庄村,是武威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实施、节水设施农业和舍饲暖棚养殖的示范点之一。
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较少,全年日照时数达3968小时,年平均气温7.9℃,日较差15℃左右,气候温和干燥,夏秋季比较凉爽,具有玉米、豆类、苜蓿及各种粮食作物生产的独特条件,营养成份全面,耐贮藏运输,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生产的同类产品。
温凉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日温差等自然条件为发展玉米、豆类、苜蓿及各种粮食作物等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种植畜禽青饲料原材料的最佳区域。
水电设备齐全,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势平坦的优势条件。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4210平方米(21.30亩),总建设用地200亩;
购置项目建设所需设备设施。
项目建成后所生产的绿色青饲料将满足周边的牛、羊、猪饲料。
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绿色青饲料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提高合作社竞争力和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开发利用废弃秸杆回收利用为主,利用当地丰富的粮食秸秆资源,采用先进的配方和挤压制粒工艺,建设年产250000吨绿色青饲料深加工,生产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优质饲料,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当中迅速发展的畜牧业生产对于优质饲料的需求。
1.2.3主要建设条件
1.2.3.1自然条件
项目区武威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较少,全年日照时数达3968小时,年平均气温7.9℃,日较差15℃左右,气候温和干燥,夏秋季比较凉爽,具有玉米、豆类、苜蓿及各种粮食作物生产的独特条件,营养成份全面,耐贮藏运输,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生产的同类产品。
项目建设地供水有杂木河水供给,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项目区域地表岩性主要有粘质壤土,在建筑地基影响范围内岩性较单一、均匀,相对比较稳定,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建设区均为理想的工程地质,地震动峰加速度0.2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
1.2.3.2交通条件
武威市是中国铁路东西大动脉的重要地段,铁路交通非常发达,兰新、兰新三四线、干武铁路穿越境内,特别是亚欧大陆、兰武电气化铁路、兰新铁路复线,干武电气化铁路为武威市对外联系及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省内G30线、国道312线、省道308线、省道211线、营双高速公路、金武高速公路、西武二级公路以及金色大道等一系列道路为武威对外联系提供方便。
1.2.3.3社会条件
根据武威市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武威市“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文明绿色的消费方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政策环境为武威市绿色青饲料经济项目为年产250000吨绿色青饲料深加工建设项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经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0389.4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485.2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2098.32万元,其他费用814.24万元,预备费309.65万元。
项目争取企业家投资5000万元,总投资中合作社自筹资金5389.45万元,本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产值12250万元,年总成本9775.17万元,经营成本9676.5万元,利润总额2148.17万元。
平均投资利润率20.68%,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1.32%,税后财务净现值8403.5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5.9年(含建设期)。
1.3结论与建议
1、该项目符合武威市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成后对改善项目区绿色饲料加工业及畜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项目区属石羊河流域,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武威片治理规划的全面开展,畜牧业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项目的建设为农村养殖提供了绿色青饲料保障,从而可提高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经济循环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证。
3、项目的建设效益显著。
其社会效益主要为充分利用植物秸杆,加工成为良好的养殖饲料,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
4、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符合当前甘肃省及武威市大力推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
同时其技术条件在国内已比较成熟,总体布局合理,建设方案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合理。
建设土地及水电供应条件较好,区位条件优越。
项目建设从技术、经济及建设条件方面分析均是可行的。
经初步的可行性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第2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及必要性
2.1行业发展规划及政策
武威市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机遇,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特点,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争取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中国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
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奶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料基地,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近年来,养殖业从传统的农村副业,一跃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动物产品供给的一个支柱产业。
养殖方式也从传统的家庭养殖向着以良种推广、规模养殖、饲料加工、动物营养、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生产环境、加工机械、经营管理等配套、实用技术为支撑的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转变。
饲料工业适应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已经实现从起步打基础到快速发展、稳步提高的飞跃。
一个以饲料加工、饲料原料开发、饲料添加剂生产和饲料机械制造业为基础,以饲料科研、标准化、质量监测、行业管理、宣传教育、信息咨询和法规建设为保障的饲料工业体系已基本建成。
饲料加工能力、产品品种及产量大幅度增加,质量提高,饲料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
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了大量的粮食,为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民对动物性食品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丰富人民的“菜篮子”,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稳定物价水平,活跃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绿色青饲料工业也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疆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加上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梯次发展的饲料工业布局。
东部沿海地区得益于优势的地域、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无论是饲料谷物生产、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还是饲料加工,水平都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而广大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饲料生产水平低下,而西部地区往往是畜牧业发展地。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祖国西部,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这是历史发展和新的机遇。
我国西部包括重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10个省、市、区,西部的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6%,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23%。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部的饲料工业一直处于弱小的境地,饲料产品比重小,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西部配合饮料产量只占全国产量的16。
20%。
1999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的投资力度,促进西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西部饲料工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大好机遇。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向好,为大力发展“食品工业、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四大产业,武威市提出紧抓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支柱龙头合作社培育这两个关键,努力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通过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培育状大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制造业的比重,更进一步发挥工业在创税、就业方面的主导作用。
同时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突出抓好现有合作社,支持重点合作社做强做大,使现有生产能力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抢抓国家和省上扩大内需的机遇,集中力量谋划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多方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争取至2015年实现工业总量、工业效益、工业固定资产、工业吸纳就业人数及工业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新的突破。
该项目是利用玉米、豆类、苜蓿及其它植物秸杆加工绿色颗粒饲料,项目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武威市循环经济各项政策都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策条件。
2.2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
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以牛羊建设、农作物秸秆利用、标准化养殖等为重点,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加强规模化养殖(场)青贮窖建设,配套完善青贮加工机械,预计2012年内新建青贮窖11.7万立方米。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增幅比上年提高4.09个百分点,比全市同期增幅高0.9个百分点。
分别比凉州区的13.4高1个百分点;
比民勤的13高1.4个百分点;
比古浪县的12.5高1.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市各县区中位列第一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7.7%;
第二产业增加值10.76亿元,增长16.2%;
第三产业增加值7.26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03:
49.54:
33.43,与上年的17.08:
45.49:
37.43的产业构成相比,一产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4.0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支出趋于合理。
2010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5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比全市28.4%高35.6个百分点。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为1.03亿元,增长64%,增速比全市的28.23%高35.77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加大民生支出力度,2010年财政支出完成125818万元,增长36.88,其中住房保障支出3642万元,同比增长120.5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78万元,同比增长212.3%;
农林水事务支出1.54亿元,同比增长74.29;
环境保护支出2855万元,增长67.32;
医疗卫生支出6670万元,同比增长70.96%。
2.3项目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武威市绿色青饲料深加工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7月,合作社位于武威市高坝镇台庄村,占地面积333500平方米,是以农民***自发联合本村15户村民组成,是武威市第一家自发成立的合作组织,现有社员250人。
本合作组织成立后,社员集资5389.45万元,并希望有理想、有胆识的企业家加盟、投资5000万元。
绿色青饲料深加工厂建成投产后,除满足当地牲畜养殖的需求外,并可惠及方便周边养殖场和小型暖棚养殖户500户近2000余人。
合作社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召开成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
合作社内部成立了市场销售部、技术指导部、绿色青饲料加工部、财务部,各部门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成立和健全了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
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服务至上、规范管理”的办社宗旨,开展“四统一”的经营服务活动:
即由合作社统一配制饲料,兽药和技术指导;
统一培训合作社成员;
统一防疫措施和消毒工作;
统一良种选育和调配。
绿色青饲料深加工经济项目建成后,不但可以满足当地的牲畜的生活需求,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改项目不但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提高了环境卫生水平,实现了农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2.3.1人员、技术力量
武威市绿色青饲料深加工项目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7月,法人代表***是以饲料加工开发为主,经营范围包括饲料生产、销售。
合作社以甘肃农业大学、相关科研为技术依托,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合作社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