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549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 知识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

缠络(luò

秕谷(bǐ)

企盼(qǐ)

搓捻(cuōniǎn)

激荡(dà

截然不同(jié

花团锦簇(cù

绽开(zhà

惭愧(cá

nkuì

感慨(kǎi)

疲倦不堪(kān)

恍然大悟(huǎng)

混为一谈(hù

拼凑(cò

u)

小心翼翼(yì

不亦说乎(yuè

愠(yù

罔(wǎnɡ)

殆(dà

i)

三省吾身(xǐng)

逾矩(yú

箪(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

传不习乎(chuá

2.易写错字

轻捷

书塾

鉴赏

斑蝥

云霄

撅着

弹簧

惨淡

盔甲

感慨

唤醒

膝盖

争执盲人

自卑抵达

3.重点成语

①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②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③截然不同:

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④疲倦不堪:

形容极其疲乏困倦的样子。

⑤小心翼翼: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⑥不求甚解:

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⑦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⑧恍然大悟: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⑨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簇,丛集、聚集。

⑩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4.多音字

5.形近字

(1)

(2)

(3)

6.词语辨析

“小心翼翼”和“谨小慎微”都表示“小心谨慎”的意思。

“小心翼翼”多形容十分小心,一点儿也不敢疏忽的样子,一般用来形容动作、行为。

“谨小慎微”主要指对细小的事情过分小心,以致畏首畏尾,表示一种态度;

有时也指作风和性格。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的体会)

④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

形容词作动词,喜爱,爱好;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⑦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1)饭疏食,饮水(古义:

冷水;

今义:

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义:

表示概数,表示多;

今:

表示确数)

(3)可以为师矣(古义:

可以、凭借;

可能、许可)

(4)不亦君子乎(古义:

指有才德的人;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5)饭疏食,饮水(古义:

粗劣;

疏通、疏散)

(6)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

平民百姓;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7)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泛指多次;

数词,三)

(8)有朋自远方来(古义: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5.名句默写

①(中考)《〈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中考)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③(中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④(中考)《〈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重点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文学文化常识

1.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9个月大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凭借自强不息的毅力和老师安妮·

莎莉文的帮助,海伦·

凯勒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并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五种语言,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1964年海伦·

凯勒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2.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达方法。

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记叙中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共二十篇。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5.四书五经——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

他的作品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人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内容提要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这本书回忆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

全书由《小引》《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等12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的十篇散文按照内容和思想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

《狗·

鼠》和《二十四孝图》,这两文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我”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丑恶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诸文,作者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和高尚的品质。

第三类:

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片段,夹叙夹议,包括《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表达了作者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念,以及对一些事物的反感。

主题探究

鼠》

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举,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者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描述儿时的鲁迅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作者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受到日本学生歧视和侮辱,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及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其他具体内容请参照已发布的第三单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专题资料。

五.写作与课外古诗词

具体内容请参照已发布的第三单元相关专题资料,不再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