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2351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 羧酸 酯第1课时 学案文档格式.docx

③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2CH3COOH===(CH3COO)2Ca+H2O。

④与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2CH3COOH===(CH3COO)2Cu+2H2O。

⑤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CH3COOH===2CH3COONa+CO2↑+H2O。

探究点一 羧酸

1.写出下列各种酸的结构简式,并填空:

①乙酸:

CH3COOH;

②硬脂酸:

C17H35COOH;

③苯甲酸:

C6H5COOH;

④油酸:

C17H33COOH;

⑤乙二酸:

HOOC—COOH。

(1)从上述酸的结构可以看出,羧酸可以看作是由羧基和烃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其通式可表示为R—COOH,官能团为—COOH。

(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羧酸进行分类:

若按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④属于脂肪酸,③属于芳香酸。

若按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④属于一元酸,⑤属于二元酸。

2.羧酸可以表示为

(1)当①键断裂时,羧酸电离出H+,因而羧酸具有酸的通性。

(2)当②键断裂时,—COOH中的—OH被取代,例如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去—OH而生成相应的酯和水。

[归纳总结]

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OH,由于这些—OH所连的基团不同,—OH受相连基团的影响就不同。

故羟基上的氢原子的活性也就不同,表现在性质上也相差较大,其比较如下:

含羟基的物质

比较项目

羧酸

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

在水溶液中电离

极难电离

微弱电离

部分电离

酸碱性

中性

很弱的酸性

弱酸性

与Na反应

反应放出H2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反应

与NaHCO3反应

反应放出CO2

[活学活用]

1.羧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关于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羧酸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物质

B.羧酸的通式为CnH2n+2O2

C.羧酸的官能团为—COOH

D.只有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化合物才叫羧酸

答案 C

解析 

A

×

常温常压下通常只有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以下的羧酸为液态,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以上的羧酸通常为固态。

B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CnH2nO2。

C

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可写为—COOH或写为

D

羧酸除包括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有机物外,环烃基、芳香烃基等与羧基相连得到的有机物均为羧酸。

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则用Na、NaOH、NaHCO3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3∶2B.3∶2∶1

C.1∶1∶1D.3∶2∶2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和所学知识得出Na能与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反应,NaOH能与羧基和酚羟基反应,而NaHCO3只能与羧基反应。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探究点二 乙酸乙酯的制备

1.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在一试管中加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1)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方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2)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且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2.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3.实验思考:

(1)浓H2SO4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2)导气管末端不能浸入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防止受热不均发生倒吸。

(3)饱和Na2CO3(aq)的作用是①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

②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1)酯化反应的原理

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用示踪原子法可以证明。

(2)无机酸也可以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如:

(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

[活学活用]

解析 因乙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故有两种形式:

4.酸牛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

高级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1)乳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水解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聚合反应 ⑥中和反应

(2)两分子乳酸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链状酯和六元环酯,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答案 

(1)①②④⑤⑥ 

(2)

1.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  )

A.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B.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C.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Na2CO3中加入乙酸产生CO2

解析 乙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乙酸是强碱与弱酸形成的盐。

2.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中含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解析 羧酸是几元酸是根据分子中所含羧基的数目来划分的,一个乙酸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羧基,故为一元酸。

3.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

解析 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判断。

4.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是

,下列有关M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3

B.M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3

C.M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D.M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

解析 M中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三者均能与钠反应,故1molM能与3mol钠反应,M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M中的酚羟基、羧基中的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1molM能与2mol氢氧化钠反应,符合题意;

C选项中M中的酚羟基、羧基中的羟基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M含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含羧基,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5.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均已略去)。

请填空: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

②。

(4)试管b中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

(2)在试管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解析 

(1)因为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

(2)为了防止发生暴沸,应在加热前向试管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3)加热试管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可将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4)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便于分离出乙酸乙酯。

(5)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因为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理解感悟 

(1)盛反应混合液的试管要向上倾斜约45°

,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混合液的受热面积。

(2)导管应较长,除导气外还兼起冷凝回流的作用。

(3)实验中小心均匀加热使液体保持微沸,这样有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出,从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4)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因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较彻底,几乎得不到乙酸乙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