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1421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重点复习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⑴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⑵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⑶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

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⑴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

⑵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

成熟:

成熟应该是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

2、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MIS)的常用方法:

制定MIS的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明确MIS的任务;

(3)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MIS的内容:

(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组织的现状;

(3)业务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

(4)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

(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定义:

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作用:

1.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优点:

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步骤:

准备工作、调研、定义业务过程、业务过程重组、定义数据类、定义MIS的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

U/C矩阵法的功能:

通过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

通过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

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U/C矩阵法的求解:

就是对系统结构划分的优化过程。

基于子系统划分应相互相对独立,且内部凝聚性高这一原则之上的一种聚类操作。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1.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

 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互不相同)例如,对汽车制造业可能是制造成本控制;

对保险业是新项目开发和工作人员的效率。

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3、企业流程重组(BPR):

企业流程(过程):

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

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是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1)“自下而上”:

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试下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信息系统。

适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

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从新规划、设计。

2)“自上而下”:

就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来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这种开发策略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来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实施难度较大。

总结:

先自上而下地作好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这就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

5、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自上而下)

基本思想:

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三个阶段: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原型法:

(自下而上)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在强有力人、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MIS系统。

四个阶段:

1.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依据2.构造初始原型

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4.确定原型后处理

1、简易,用户容易接受;

2、从原理到流程十分简单,最终可以获得满意的MIS--无高深理论和技术;

3、用户与开发者思想易于沟通;

4、使用软件工具效率高,摆脱了传统方法

1、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因为返工现象特别严重;

2、要求管理基础工作完整、准确,一般只适用于处理过程明确、简单、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3)面向对象方法:

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四个阶段: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整理问题、程序实现

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动态链接性

4)CASE方法:

1、CASE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2、CASE具实际上把原先由手工完成的开发过程转变为以自动化工具和支撑环境支持的自动化开发过程。

3、CASE中集成了多种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应用模式:

CASE工具+某种开发方法

⑴支持开发的全过程(除系统调查外);

⑵能提高软件质量,可实现“软件重用”;

⑶能加快开发速度;

⑷能简化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⑸能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文档。

第六章:

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

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管理上的可行性:

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

技术上的可行性:

分析当前软硬件技术能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

(增加储存能力,实现通讯功能,提高处理速度)

经济上的可行性:

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2、管理业务流程图:

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内容包括:

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去向、提供信息的时间和形态。

案例分析:

某企业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分析

1.车间填写领料单到仓库领料,库长根据用料计划审批领料单,未批准的领料单退回车间。

2.库工收到已批准的领料单后,首先查阅库存账,若有货,则通知车间前来领取所需物料,并登记用料流水账,否则将通知采购人员缺货。

3.采购人员根据缺货通知,查阅订货合同单,若已订货,则向供货单位发出催货请求,否则就临时申请补货。

4.供货单位发出货物后,立即向订货单位发出提货通知。

5.采购人员收到提货通知单后,就可办理入库手续。

6.库工验收入库,并通知车间领料。

7.仓库库工还要依据库存账和用料流水账定期生成库存的报表,呈送有关部门。

3、数据字典:

是在新系统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和描述所有数据的工具。

包括对一切动态数据(数据流)和静态数据(数据存贮)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的说明,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文件)设计的参考依据。

内容:

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4、决策树:

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当条件多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出整个判别过程。

决策规则号

1

2

3

4

5

6

条件

欠款时间≤30天

Y

N

欠款时间>

100天

N

Y

需求量≤库存量

应采取的行动

立即发货

先按库存量发货,进货后再补发

先付款,再发货

不发货

要求先付欠款

判断表:

可以清晰地表达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七章:

1、代码:

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功能:

☐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贮和检索。

☐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如零件号、图号等早已使用代码。

种类:

(1)顺序码:

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

短而简单,记录的定位方法简单,易于管理。

没有逻辑基础不易记忆。

此外新加的代码只能列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

(2)区间码:

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典型的例子是邮政编码。

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

码的长度与其分类属性相关,可能造成很长的码。

产生多余的数,或者维护困难。

1多面码:

一个数据项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在码的结构中,为每个特性各规定一个位置,就形成了多面码。

(例如,对于机制螺钉,可作如下表那样的规定。

代码2342表示材料为黄铜的φ1.5mm方形头镀铬螺钉。

2上下关联区间码:

由几个意义上相关的区间码组成,其结构一般从左到右排列。

(例如,会计核算方面,用最左位代表核算种类,下一位代表会计核算项目。

3十进位码:

相当于图书分类中的十进位分类码。

(例如,610.736,小数点左边的数字代表主要分类,右边指出子分类。

必须把代码的位数固定才适合计算机处理。

(3)助忆码:

用文字、数字来描述,也可用文字和数字结合来描述。

特点是通过联想来帮助记忆。

适用于数据项数目较少的情况(一般小于50个),否则容易引起联想出错。

(例如,用TV-B-12代表12寸黑白电视机,用TV-C-20代表20寸彩色电视机。

2、【计算题】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1)算术级数法: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若余数是10,则按0处理),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50/11=4……6,因此代码为123456。

原代码 1 2 3 4 5

各乘以权6 5 4 3 2

乘积之和 6+10+12+12+10=50

(2)几何级数法:

原理同上,但把所乘权数改为3216842等。

(3)质数法:

原理同上,但把所乘权数改为质数系列,如1713753等。

3、数据库设计:

设AB两个包含若干个体的总体,期间建立了某种联系,其联系方式可分为:

(1)一对一联系(1:

1)如果对于A中的一个实体,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B中的每一个实体至多对应A中的一个实体,则称A与B的一对一联系。

(2)一对多联系(1:

n)如果对于A中的一个实体,B中有一个以上实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B中的每一个实体至多对应A中的一个实体,则称A与B的一对多联系。

(3)多对多联系(m:

n)如果对于A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对应于B中一个以上实体,反之,B中也至少有一个实体对应于A中一个以上实体,则称A与B的多对多联系。

4、实体-联系(E-R方法):

PPSChen1976年提出

实体:

(属性)

1.供方单位:

单位号、单位名、地址、

联系人、邮政编码。

2.物资:

物资代码、名称、规格、备注。

3.库存:

入库号、日期、货位、数量。

4.合同:

合同号、数量、金额、备注。

5.结算:

结算编号、用途、金额、经手人。

联系:

1.入库:

一种物资可以分多次入库,所以是l:

N联系。

2.验收:

一份合同订购的物资可以分多次验收,所以是l:

3.购进:

一次购进的物资可以经多次结算,一次结算可以承办多次购进的物资,

所以是多对多的联系。

其属性为:

入库号、结算编号、数量、金额。

4.付款:

也是多对多的联系,其属性为:

结算编号、合同号、数量、金额。

5.订货:

这是一个数量超过两个的不同类型实体之间的联系。

在订货业务中,一种物资可由多家供应,产生多笔合同。

反之,一个供应单位可供应多种物资,产生多笔合同。

所以,在图中用M:

N:

L的结构来表示。

订货联系的属性为:

物资代码、单位号、合同号、数量、单价。

5、程序设计说明书:

是用来给处理过程下定义的书面文件,以每个处理过程为单位。

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方案、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文件设计方案、程序模块说明书。

第八章:

1、系统切换的方法:

(1)直接切换法:

是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时,新系统随即投入运行。

(2)并行切换法:

新系统与老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的数据对新系统进行检验。

(3)试点过渡法:

先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老系统,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

2、系统切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尽早准备好新系统投用需要的大量基础数据。

2.不仅是程序的转换,更难的是人工的转换,应提前培训人员。

3.系统切换中出现一些局部性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可及时予以解决。

第十一章: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管理并随时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内部信息;

收集、管理并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外部信息;

收集、管理并提供各项决策方案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

能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和管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数学模型;

能够存储并提供常用的数学方法及算法;

上述数据、模型与方法能容易地修改和添加;

能灵活地运用模型与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分析、预测,得出所需的综合信息与预测信息;

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和图像输出功能,能满足随机的数据查询要;

提供良好的数据通信功能,以保证及时收集所需数据并将加工结果传送给使用者;

具有使用者能忍受的加工速度与响应时间,不影响使用者的情绪。

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条件?

1)首要条件就是企业真正具有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2)企业领导切实体会到必须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并为企业未来的战略性发展莫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坚定不移地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企业实际状况的了解;

2)领导人的观念问题;

3)管理基础薄弱;

4)组织内部的阻力

3、推进企业管理信息信息化的对策:

1)建立CIO和IRM制度;

2)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3)采用正确的实施方法;

4)建立正确的效益评价方法;

5)加强和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素质

4、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与否:

1)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拥有一批精通管理、善于利用信息资源的高素质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保证。

2)成功建立MIS的首要条件是高层领导的钟声和亲自参与。

3)中、基层英正确对待MIS实施所带来的影响,加强学习,集中培训学习有关管理及MIS知识,全面提高本身管理素质。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1)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

3)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

4)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