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E.抽象运算阶段
4.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精神活动D.思维活动E.社会实践活动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3.______国心理学家______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4.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相一致。
四、名词解释
1.成熟
2.发展关键期
3.“心理断乳期”
五、简答题
1.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六、论述题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精析】A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3.【精析】B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性。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4.【精析】D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5.【精析】B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6.【精析】C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例子。
7.【精析】A威尔逊是美国当代的一位生物社会学家,他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8.【精析】A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精析】ABCD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和限制。
A、B、C、D项都是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表现。
2.【精析】BCDE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3.【精析】ABC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A、B、C、D选项为皮亚杰对个体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
4.【精析】ABE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
三、填空题
1.弗洛伊德2.青年期3.美柯尔柏格4.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名词解释
1.成熟:
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2.发展关键期: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3.“心理断乳期”:
指13、14岁至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1.
(1)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六、论述题
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作用:
①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②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
③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还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的技能;
④还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类所用的。
(2)教学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作用。
人的身体力量发展有多种途径,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3)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2011年中学教育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
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B.智能C.思维D.能力
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B.(美)杜威C.(法)卢梭D.(德)福禄贝尔
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8.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
A.教科书B.教学计划C.参考书D.讲义E.讲授提纲
2.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B.课程的根本目的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E.课程的基本结构
3.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A.研究型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基础型课程E.拓展型课程
4.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
A.学科目的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D.学周安排E.学期计划
1.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______等。
2.______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_____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4.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
1.教学模式
2.课程设计
3.国家课程
1.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其所受制的因素。
试论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2.【精析】B教学大纲不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精析】A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4.【精析】A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5.【精析】D本题考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精析】B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7.【精析】B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8.【精析】B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精析】ACDE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讲授提纲等。
2.【精析】ABCE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课程的基本结构。
3.【糟析】ADE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4.【精析】ABCD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周学时2.教科书3.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4.基础性来_源:
考试大_
1.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
最狭义的理解是指制定某个课程的具体过程,而最广义的理解几乎涉及所有形式的课程变化。
3.国家课程:
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是一级课程。
1.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
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第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2.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
独特性;
稳定性;
发展性;
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基础因素。
它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
第二,内部因素。
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
第三,外部因素。
主要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育环境等,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着学习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
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
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
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
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一级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011年中学教育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
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
3.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
4.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5.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6.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
7.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
4.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A.准备好问题B.准备好谈话计划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E.做好归纳、小结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______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和讲演三种方式。
2.学生的______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3.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__经验。
4.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______。
1.直观性原则
2.教学过程
3.知识
1.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2.怎样理解教学?
试论述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1.【精析】C由演示法的定义可知。
2.【精析】C“开而弗达”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
3.【精析】D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4.【精析】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精析】A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
6.【精析】C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7.【精析】A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人、详述和汇总。
8.【精析】A孔子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
1.【精析】ABCDE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2.【精析】ABC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有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等。
3.【精析】ABCDE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4.【精析】ABCDE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准备好问题;
准备好谈话计划;
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善于启发诱导;
做好归纳、小结。
1.口头语言、讲解2.创造才能3.间接4.重要保证
1.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知识: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
(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
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2011年中学教育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1.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2.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4.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6.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7.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8.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1.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B.树立榜样C.严格要求D.反复实践E.开展班会
2.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A.规范B.管理C.控制D.教育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的教育者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4.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来_源:
1.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
主题不能过杂;
要有的放矢;
班主任要做好“______”而不是“演员”。
2.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3.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的教育思想。
4.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______教育活动与______教育活动组成。
1.班级管理
2.班级目标管理
3.班级
1.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2.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应当如何改进?
1.【精析】A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2.【精析】A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3.【精析】D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4.【精析】B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5.【精析】D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6.【精析】A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