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074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异同及其原因文档格式.docx

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

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实现企业的新组织[2]。

可以看出,熊彼特这里的“创新”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含各种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创新活动,涵盖了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各种活动。

  后来的学者继承熊彼特的逻辑思路,围绕创新过程、影响创新的因素、创新的市场体制、扩散模式、与企业经营的关系以及创新的增长贡献度的测度方法等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以爱温·

曼斯菲尔德等人为代表的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所谓“新熊彼特学派”。

其中,曼斯菲尔德构造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卡曼和施瓦茨对技术创新和市场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等,都成为创新研究的经典成果。

  在关于创新问题的研究中,企业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成为相关文献的焦点和难点。

大量文献试图构建一种对企业创新行为模式和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政策含义的理论框架,相关的实证研究则深入到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市场势力、行业特征、产业周期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等视角,试图归纳出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因素。

然而,相关研究都不足以全面且精确地解释不同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行为的差异。

  

(二)观察中俄企业创新的转型经济背景和经济发展型式[3]视角

  具体到中俄两国,如果不考虑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环境,同样不能有效地区分中俄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并从而发现其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

把中俄企业创新行为分析置于一个共同的背景之下,是比较中俄企业创新行为差异的关键。

  俄罗斯和中国都处于经济市场化的经济转型过程之中,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制度环境处于变动和演进过程中,这是两国企业创新行为面临的相同背景。

同时,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不同,从而也就具备了解释企业创新行为差异的解释变量。

  中俄企业创新问题,其核心和实质是以企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问题,就是企业或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我们是从广义而不是狭义的意义上考察创新问题。

也就是说,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企业而言,这里所说的企业创新不仅仅是指科技创新或自主创新,而是熊彼特意义上的广义创新。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把问题简化为两国企业创新行为类型的差异。

这样,对我们的研究而言,比较具有启发性的一种创新类型划分是杰弗里·

穆尔(GeoffreyA.Moore)的分类方法[4]。

杰弗里·

穆尔把创新分为8种类型:

源于技术突变的破坏性创新,将现有技术带进新市场的应用创新,升级既有产品的产品创新,提高流程效率或效果的流程创新,改善顾客体验的体验创新,改进顾客接触流程的营销创新,重构顾客价值主张或者公司价值链角色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重构行业关系的结构创新。

  综上,我们构建如图1所示的分析逻辑:

   

二 中俄企业创新行为的异同

  

(一)中国企业创新行为的特点

  中国企业创新的特征可以从许多角度概括。

比如,陈小洪从中国企业创新现状的角度概括了中国企业创新行为的要点,指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已有较大提升,但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产业差异[5]。

张杰、刘志彪、郑江淮等比较详细地概括了中国企业创新的行业特征、区域特征和企业规模特征[6]。

如果从经济转轨和中国经济发展型式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中国企业创新行为的特征做出如下概括:

  第一,中国企业的创新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低成本创新”[7]。

其演化路径:

从低成本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和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开始,通过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获取产业规模优势,进而获取企业组织资源优势,最后获取创新资源优势。

  对于近年来中国产品如潮水般涌向全球的现象,有人仅仅把它看做是低廉劳动力带来的低价竞争力的结果,看做是模仿和复制的结果。

他们认为,中国仅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占据了支配地位,由于企业竞争力仅仅来源于低成本,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中国的劳动力等资源的成本开始上升,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将难以维持。

  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包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专利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快速流动,任何技术创新所能带来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都在快速降低。

相对于分割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全球化时代的相对同质化竞争大大提高了成本因素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中国企业最初的成本优势来自天然的禀赋优势——廉价劳动力和市场规模效应,以及市场不完善时人为压低和扭曲的资源低价,那么,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已经通过规模扩张获得了对企业、市场和行业的组织资源,进而获得了创新资源。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确立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势。

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的方式降低成本——这种“低成本创新”成为中国企业创新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特征。

  中国许多企业之所以选取这种“低成本创新”途径获取竞争优势,是由于对于许多刚刚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而言,一开始缺乏原创性技术优势。

这样,他们在利用现有技术的过程中,选取了诸如整合创新(包括了产业组织结构创新、用户价值体验创新、商业营销模式创新等在内的综合创新)、流程创新和原创性技术创新等多种创新方式。

例如:

(1)海尔的整合创新。

海尔的高增长的支撑点就是整合创新——每一样技术都是现成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不是海尔独创的,但把它们联合在一起的方法是海尔独创的。

从一个并不高的起点出发,海尔通过集成过去的创新能力,整合全球的设计和研发,最终形成颠覆性创新的实力。

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成功,甚至引领了欧美同类企业的研发方向。

(2)比亚迪对于电池制造的流程创新。

流程创新战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成熟技术,在生产流程方面进行创新。

比亚迪在资本不足的劣势下,利用流程改造,把电池制造这一资本密集的产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限度地将技术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结合,获得了外国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迅速赢得市场份额。

(3)华为在通信设备市场的颠覆性创新和成长性战略创新。

在IT、通信等高端技术领域,不少中国企业选择了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华为是中国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典范。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创新”战略的成功是有严格的约束条件的。

除了初始的国内劳动力低成本和市场规模优势之外,“低成本创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产业形成了全球的水平分工和模块化的结构。

如果由于产业链(特别是流程协调)的复杂,该产业并没有形成模块化的结构,整个产业依然是寡头竞争的格局。

那么,在这些行业中,由于巨大的进入壁垒,低成本创新战略必然失效,这正是低成本创新的局限性。

  第二,受制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和后发经济体的双重制约,中国的企业创新具有多元性、共生性的特点。

原发性自主技术创新的比重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存在巨大差异,但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其他类型的企业创新更加突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占有重要地位。

  在谈到中国企业的创新问题时,人们的印象通常是,中国企业通过进口设备、关键产品、专利技术等途径,引进外部成熟技术,是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主要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邓楠在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指出,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

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严重依赖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严重依赖引进技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许多科学文献也认为,中国企业创新的总体状况非常落后,经济发展的对外技术依赖度很高。

比如,有文献统计,截止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科技活动的仅占25%,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中国高新技术经济领域,外国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占绝对优势。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上严重受制于人。

并举出了诸如彩电、移动电话、DVD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医疗装备、光纤制造装备等关键设备多依赖进口来进行论证[8]。

表1 俄罗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出情况(单位:

亿卢布,%)

 

技术创新支出

技术创新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年代

2004年

2005年

采掘工业

129.314

68.525

0.7

0.2

能源类采掘

111.71

45.845

非能源类采掘

17.604

22.680

0.6

加工工业

1073.573

1094.732

2.0

1.7

食品工业,包括饮料和烟草

160.954

92.219

1.6

0.8

纺织工业

12.449

8.654

1.2

皮革生产、皮革制品和制鞋

0.989

1.006

0.5

木材加工和木制品生产

12.809

6.303

造纸、印刷

32.656

37.662

焦炭和石油产品生产

84.309

56.290

2.7

1.0

化工工业

76.324

136.693

2.6

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

5.995

15.106

1.3

其他非金属产品生产

42.362

45.864

1.5

金属及金属制品生产

262.469

293.964

1.8

机器设备的制造

62.621

61.799

2.3

电子、光学仪器

75.972

103.772

2.5

2.8

交通工具

167.975

179.233

2.4

其他加工工业

75.688

56.167

电力、天然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

25.618

93.525

0.3

行业加总

1228.505

1256.782

  资料来源:

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www.gks.ru.

  如果仅仅从企业创新中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角度看,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从广义上理解和看待企业创新,则上述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因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仅是企业多元创新中的一种。

经济发展是前述八种类型企业创新的综合结果。

  中国企业创新行为的多元性、共生性是指前述八种创新类型在中国的企业内部都存在。

这种多元性、共生性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特征和后发特征决定的。

从后发经济体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任务仍然很重,同时,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也处于过程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竞争性、产权结构、企业规模、企业组织都处于变动之中。

这种特征决定了,无论是原创性的技术突变创新,还是将现有技术带进新市场的应用创新、升级既有产品的产品创新、提高流程效率或效果的流程创新,抑或是改善顾客体验的体验创新、改进顾客接触流程的营销创新、重构顾客价值主张或者公司价值链角色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重构行业关系的结构创新等等,都被中国企业中的不同主体实践着。

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后发特征决定了,在中国经济的大部分领域,竞争性要高于垄断性,这是创新多元化的基础。

  

(二)俄罗斯企业创新行为的基本特点

  第一,俄罗斯企业的创新资源经历转型性经济危机后重新得到重视和积累。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初期阶段,由于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大量流失。

随着经济恢复,俄罗斯政府开始重视也有能力投资企业创新活动[9]。

俄罗斯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则有较大差异,但2000年以来投入的总体水平是增长的[10]。

例如,2004年,俄罗斯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约为1.2%。

从横向比较来看,尽管远远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但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还是比较高的。

纵向比较来看,自普京总统上台以来俄罗斯的研发投入强度一直呈增长趋势[11]。

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强度在行业间有很大差异。

衡量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强度用技术创新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表示。

表1给出了2004年和2005年俄罗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出情况。

可以看出,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总体上增长有限。

  企业创新费用的投向情况可以描述企业创新活动的类型。

俄罗斯企业创新费用使用投向图的相关数据[12]表明,企业大约一半的资金被用于获取机器和购买设备。

另外,获取机器和设备的方式主要来自进口,且集中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

2000年研发费用所占比例保持在14.3%,2004年略有上升,为16.4%;

工业设计费用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0.3%下降到2004年的7.1%。

这说明俄罗斯企业的创新费用主要是用于提高生产率而不是创新出新的产品[13]。

  通过对企业创新活动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部门的创新活动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活动集中在少数行业、创新费用主要用于获取机器和设备等。

相比而言,公共创新投入在俄罗斯的创新活动中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这样,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研究机构和私人部门的创新网络)在设立、引进、消化和扩散新技术方面的效果将决定企业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而国家创新体系效果的实现又取决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是否具备良好的整合机制。

  第二,俄罗斯既有的雄厚技术潜力决定了,俄罗斯企业创新及其形成的优势突出表现在狭义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方面,但相关技术向商品化产品的转化存在重大问题。

同时,八种类型创新中,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之外的其他类型进展缓慢。

  首先看俄罗斯的科技实力。

早在2000年5月,俄联邦政府对本国科技实力进行了全面评估。

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102项尖端科学技术中,俄罗斯有77.45%处于世界前列,其中52项保持世界主导地位,27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在高新技术研究方面,俄罗斯在许多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据俄罗斯联邦工业科技部调查,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12~17项技术领域中可以同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低;

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中,俄罗斯有17~20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有25项经过5~7年的努力可以达到世界水平。

据美国国防部掌握的资料显示,在信息交换、处理和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在定位、导航和定时技术(包括惯性导航和相关配件、重力仪和梯度仪以及无线电和数据导航系统工程等)方面,在能源储存、整流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方面,除美国外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具有全面的研制与开发能力,在能源转换和发电技术方面俄罗斯又在美国之上。

而且,在俄罗斯企业创新过程中,技术的作用日益明显。

  2002年年底和2004年年底分别对来自主要行业80个联邦主体的1141名和1727名企业负责人展开的一项旨在评价俄罗斯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调查。

受访者要求就自己所属领域的创新难度进行评价,在“容易”、“中等难度”、“非常困难”三者中选择一项。

此外,受访者还须就受访前两年他们的企业发生的变化接受采访。

这项调查在1998年2000年曾开展过两次,受访数量分别是735人和742人。

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И.Б.Гурков,Таклипышенинновационныйрасцвет?

ЭКО№8,2005:

11

  但俄罗斯在技术向商品转换方面却受到多方制约,当年的苏联科技界长期不重视民用技术的研制和开发,而是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军工和相关的宇航领域,导致其基础研究的大多数先进成果集中于这些领域。

独立后的俄罗斯,由于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产不成功。

在许多行业和生产领域,俄罗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不占优势[14]。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评估是,其民用技术的总体水平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大约10~15年[15]。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俄罗斯企业在“将现有技术带进新市场的应用创新,升级既有产品的产品创新,提高流程效率或效果的流程创新,改善顾客体验的体验创新,改进顾客接触流程的营销创新,重构顾客价值主张或者公司价值链角色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重构行业关系的结构创新”等方面,存在滞后的问题[16]。

其原因在下一部分予以讨论。

三 原因解析及简要结论

  

(一)后发经济体特征决定了中国“低成本创新”路径具有内生性

  对于一个欠发达国家来说,要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加快速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比发达国家有着更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因此,欠发达国家必须能够以比发达国家更加低廉的成本来实现技术创新。

内生技术变迁的增长模型虽然给出了发达国家技术变迁的实现机制,但是对于欠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来说,是否需要遵循像发达国家一样通过自主的研发来实现呢?

至少在经验上并非如此。

对于一个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欠发达国家来说,如果遵循按照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的话,那么它们的企业所进入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企业所采用的生产技术绝大多数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自主研发。

并且,由于这些企业并不处于其所在行业的世界技术前沿,因而企业的产品换代升级也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方式,或者靠对发达国家模仿技术的方式,甚至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知识来分享国际技术溢出所带来的好处。

从这种意义上说,欠发达国家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单靠自主研发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来说,无疑是一种成本更为低廉的技术进步方式[17]。

  中国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处于后发国家的位置,在改革开放初期,资本稀缺和劳动力丰富是资源禀赋的两大特征。

因此,加入国际分工和经济发展的型式就是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创新的经验和知识。

也正是如此,中国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创新”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的任务之后,原发性自主技术创新的意义上升到了战略层次。

此时,经济转型的任务也基本实现,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企业创新八种类型的优先顺序进行重新排列也变得更加重要。

这正是当前中国企业创新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二)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型式决定了俄罗斯企业创新的特性

  俄罗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更强,其他类型的企业创新相对更弱,这是由俄罗斯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融入国际分工的方式决定的。

  一方面,俄罗斯在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积累了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由于经济转型造成的危机,这些资源遭受重大损失。

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的市场化经济转型,在加入国际经济循环的过程中,计划经济时期创造的产业和技术优势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俄罗斯转型初期资本和人力资源稀缺、自然资源丰裕的资源禀赋约束下,俄罗斯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经济发展的型式被锁定在了出口自然资源这样一种模式中。

同时,俄罗斯经济结构的垄断性、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但显而易见的是,俄罗斯不可能依靠这种方式维持自己的强国地位。

  尽管中俄两国都需要在学习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但因管理创新产生于实践领域,与严重依赖实验室的技术创新具有不同的特征。

技术突破之外的管理创新更多的受到企业成长环境、制度环境甚至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时也与两国国情、开放程度、民族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例如,就近年来俄罗斯国内对外资进入的态度,2006年10月,国际运筹学联合会和全俄舆情研究中心进行的联合调查表明,俄国内对外资进入大多持消极态度。

对战略性资源产业,如石油和天然气部门,在被调查的4组人群中有50%以上的人表示,绝对不允许外资进入。

对其他一些资源性产业,如电力、煤炭和资源开发、森林工业等部门,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表示,绝对不允许外资进入。

对加工制造业,如食品工业、汽车制造业、航空制造业、军工综合体以及建筑业,传媒、投资(金融)领域及政府部门的专家认为允许外资100%进入的人数比重大大超过普通民众。

这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包括俄罗斯企业家在内的俄罗斯民众“主动”地为管理创新的“扩散”设置了一道道屏障[18]。

  (三)简要结论

  中国的企业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引进和模仿为主,并逐渐获取规模优势、组织资源和创新优势的“低成本创新”途径,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经济发展型式决定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依靠对成熟技术的引进模仿和非技术创新来保持经济的竞争性,已经不具备现实基础,中国必须在制度环境、国家发展战略上推动自主技术创新。

  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竞争性和经济的开放性是俄罗斯企业非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

相关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市场结构、经济发展型式等方面的变化。

  (责任编辑 张红侠)

  注释:

  [1]俄政府2008年初出台的《2020年发展战略》,确立了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

  [2]约瑟夫·

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经济发展型式是指由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位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决定的,通过企业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4]GeoffreyA.Moore.DarwinandtheDemon:

Innovatingwithinestablishedenterprises,HarvardBusinessReview,2005.04.

  [5]陈小洪:

《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现状、机制与对策》,载《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5期。

  [6]张杰、刘志彪、郑江淮等:

《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载《中国产业发展论坛》()。

  [7]这一概括参考了曾鸣的《“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创新途径》,载《哈佛商业评论》2008年第1期。

  [8]数据转引自杨伟文、杨秋关《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载《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