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疾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细菌性疾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疾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属沙门菌属的A群C.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10.伤寒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肠毒素B.外毒素C.神经毒素D.细胞毒素E.内毒素
11.引起伤寒不断流行、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为
A.慢性带菌者B.暴发型伤寒患者C.普通型伤寒患者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12.下列哪项是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
A.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重度贫血,肥达反应阴性
B.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升高
C.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D.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
E.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二)A2型题
13.某女,28岁,发热7日,伴有食欲减退、腹胀,病人发病前有涉水史。
体格检查:
T40℃,P80次/分,脾肋下2cm,外周血白细胞3.5×
109/L,N0.52,L0.48,下列选项中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阿米巴病B.血吸虫病C.斑疹伤寒D.钩端螺旋体病E.伤寒
14.患者,男,32岁,反复发热30日,病人持续高热10日,在当地医院就诊,曾给予氯霉素治疗,5日后热退出院,出院后病人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查:
T39.5℃,肝肋下2cm,脾肋下1.5cm,外周血白细胞3.0×
109/L,N0.70,L0.30,肝功能检查:
ALT200U/L,TBIL16μmol/L,大便隐血实验++,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肝炎B.阿米巴病C.伤寒复发D.斑疹伤寒E.全身粟粒性结核
15.患者,31岁农民,持续发热8日,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日4~6次,偶有粘液便,患者2年前曾有血吸虫疫水史。
体温39.3℃,肝肋下1cm,脾肋下1.5cm,外周血白细胞4.0×
109/L,N0.72,L0.28,粪便镜检:
WBC0~5/HP,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钩端螺旋体病B.伤寒C.阿米巴痢疾D.急性病毒性肝炎
E.急性血吸虫病
16.患者,男,34岁,发热7日,乏力、食欲明显减退、腹泻、腹胀。
发病后曾自服退热药、阿莫西林、黄连素等药物,效果不好,仍然有发热。
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cm。
外周血白细胞2.8×
109/L。
临床上怀疑病人为伤寒,要确诊需做下列哪项检查?
A.肥达反应B.粪便培养C.血培养D.尿培养E.骨髓培养
(三)A3型题
某患者,女,34岁,农民。
因发热,伴腹胀、乏力于2007年7月20日来诊。
体温39.4℃左右,肝脏无肿大,脾肋下可及。
血白细胞3.6×
109/L,N0.60,L0.39。
17.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B.系统性红斑狼疮C.伤寒D.布氏杆菌病E.败血症
18.要确诊,需做下列哪项检查?
A.胸片B.肥达反应C.PPD试验D.血培养E.大便培养
19.对患者进行治疗,首选的抗生素为
A.第三代头孢菌素B.氨苄西林C.利福平D.氯霉素E.喹诺酮类
(四)B型题
A.斑疹伤寒B.伤寒带菌者C.伤寒并发心肌炎D.确诊伤寒病人
E.临床诊断伤寒
20.长期发热、脾大及粒细胞减少,且从骨髓培养中分离到伤寒杆菌。
21.10月龄婴儿,起病急骤,不规则发热7日,有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次,伴呕吐、惊厥,心率120次/分,血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
22.慢性腹泻患者大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
23.在伤寒流行季节、地区,发热持续2周,且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伴腹泻,脾脏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嗜酸性细胞消失,骨髓有伤寒细胞。
A.骨髓培养B.尿培养C.粪便培养D.血培养E.胆汁培养
24.应采取何种培养才能解除伤寒病人隔离
25.伤寒慢性带菌者必要时应采取哪种培养方法
26.已用氯霉素治疗而未能确诊的疑似伤寒患者,最好采取何种培养方法
27.入院伤寒患者常规培养应是
(五)X型题
28.下列哪个是伤寒常见的肠道并发症
A.肠出血B.肠粘连C.肠穿孔D.肠套叠E.坏死性肠炎
29.在伤寒极期,典型表现是
A.玫瑰疹B.稽留热C.表情淡漠、听力减退
D.腹部不适、腹胀、脾肿大E.相对缓脉
30.下列有关伤寒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数增高B.中性粒细胞数增多C.嗜酸粒细胞的消长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价值D.血小板数常见降低E.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四、是非题
1.伤寒的免疫力不持久,可发生再燃和复发。
2.水源污染可致伤寒暴发流行。
3.伤寒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
4.伤寒的主要传染源为慢性带菌者。
5.伤寒病人的消化道症状以腹胀、便秘为主,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
6.伤寒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外毒素。
7.目前喹诺酮类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
8.伤寒不能使用激素,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9.伤寒杆菌再次进入肠道,发生迟发变态反应,导致肠出血、肠穿孔。
五、简答题
1.简述伤寒的确诊标准。
2.简述伤寒并发症肠出血的治疗要点。
六、病例分析
患者,男,30岁,农民,16日前出现低热,乏力,以后体温逐渐上升,近一周体温持续在39.5℃水平,伴腹泻,大便每日2~4次,2007年8月2日入院。
肝大肋下2cm,脾肋下1cm。
外周血白细胞3.1×
109/L,N0.50,L0.48,M0.02,嗜酸性粒细胞为0;
谷丙转氨酶100U/L,抗-HBs(+),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价1∶160,“H”抗体凝集价1∶160。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如确诊,还须做什么检查?
可能的并发症及首选的治疗药物。
3.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1.细菌性痢疾
2.慢性细菌性痢疾
1.痢疾杆菌分为、、、
四个群,目前我国流行以为主。
2.慢性菌痢临床分为、、三型。
3.痢疾杆菌释放的能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
另外,还可产生,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毒素作用。
4.中毒性菌痢分为、、三型。
1.有关痢疾杆菌污染的餐具,采取最佳消毒措施为
A.紫外线B.2%漂白粉C.3%的来苏儿D.3%的石炭酸E.煮沸
2.下列哪一项是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B.血液C.虫媒传播D.消化道E.接触传播
3.对菌痢来说下列哪项是对的
A.治疗菌痢,首选氯霉素B.近年来在临床上很少见
C.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D.通常结肠与小肠均有炎症
E.潜伏期1~2日
4.中毒型细菌痢疾的发病机制可能为
A.细菌侵入量多B.细菌毒力强
C.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呈强烈过敏反应D.细菌侵入数量多且毒力强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的强烈过敏反应
5.细菌性痢疾病变好发部位是
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直肠、乙状结肠E.以上都不是
6.在菌痢流行期间,重要传染源是
A.急性期病人B.慢性病人和带菌者C.重症病人D.急性恢复期病人
E.轻症病人
7.慢性菌痢的病程应该超过的时间是
A.1个月B.3个月C.2个月D.半年E.1年
8.在治疗菌痢时,不宜应用
A.次碳酸铋B.痢特灵C.氯霉素D.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E.庆大霉素
9.中毒性菌痢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惊厥B.严重脓血症C.高热D.感染性休克E.吐泻不止
10.对菌痢确诊最可靠的依据是
A.典型脓血症B.明显里急后重C.大便镜检发现大量脓细胞,吞噬细胞
D.免疫检查阳性E.大便培养阳性
11.患者,男童,4岁,因高热、抽搐4小时于2008年8月15日入院。
询问病史,其母述说前一日曾进食未洗的水果。
体温39.6℃,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细速。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8×
109/L,N0.90。
该患儿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A.中毒性菌痢B.败血症C.脑型疟疾D.乙型脑炎E.暴发型流脑
12.患者,男,36岁,因发热.腹痛、腹泻3日入院。
半年前患者曾患过菌痢,但未进行系统治疗,此后反复出现腹泻。
体温38℃,血压120/75mmHg,轻度脱水,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
外周血9×
109/L,N0.82,L0.18。
大便检查:
WBC16/HP,RBC2/HP。
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
A.中毒性菌痢B.伤寒C.急性细菌性痢疾D.慢性细菌性痢疾E.阑尾炎
13.某男,25岁,吃水果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体温38.9℃,化验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10×
109/L,N0.90,L0.10,大便常规:
白细胞10个/HP,红细胞6个/HP,本病例最可能诊断为
A.病毒性肠炎B.细菌性痢疾C.肠伤寒D.霍乱E.食物中毒
女性患者,14岁,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排粘液脓血便,尿少色黄,伴里急后重、精神疲倦3日。
心肺检查(—),肝、脾肋下未触及,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粪便镜检发现每个高倍视野有白细胞11~15个。
14.患者的诊断首先考虑
A.细菌性食物中毒B.霍乱C.急性阿米巴痢疾D.急性细菌性痢疾
E.急性血吸虫病
15.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下列哪些检查?
A.血培养细菌B.血吸虫毛蚴孵化C.粪便镜检找阿米巴
D.粪便培养霍乱弧菌E.粪便培养致病菌
16.下列治疗措施,哪项不适用于患者治疗
A.止泻药、镇痛药B.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C.消化道隔离D.卧床休息
E.用冰敷做物理降温
A.便秘与腹泻交替B.粘液、脓血便C.米泔水样大便,
D.玫瑰疹、便秘或腹泻E.果酱样便
17.细菌性痢疾
18.阿米巴痢疾
19.伤寒
20.霍乱
21.典型菌痢的临床表现为
A.神志不清B.里急后重C.粘液脓血便D.右下腹压痛E.寒战、高热
22.下列符合急性菌痢的粪便检查是
A.粪质和脓血不相混B.粪便中有较多白细胞C.粪便中有较多红细胞
D.每次粪便量少E.粪便中血色暗红
23.能提高痢疾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
A.在应用抗生素之前进行B.早期多次培养C.床边接种培养
D.取脓血粘液部分E.取粪质部分
1.中毒性菌痢的患儿体质较弱,感染较重。
2.混合型中毒性菌痢最为凶险,病死率最高。
3.菌痢的免疫力短暂而不稳定,各菌群间无交叉免疫,人易反复感染而多次发病。
4.中毒性菌痢肠道病变严重。
5.痢疾杆菌很少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
四、简答题
1.简述急性痢疾的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2.试述中毒型菌痢的临床特点。
五、病例分析
患者,男,7岁,因发热10小时、抽风2次于2007年8月26日8Am入院。
其家属述说患儿昨日白日玩耍正常,于昨晚10pm出现发热,夜间体温逐渐上升到40℃,口服退热药无效。
患者于今日早晨突然抽风、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动,持续数分钟。
在送医院途中,患儿再次抽风1次,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喷射状。
发病后未述咳嗽、咽痛,且未解大便,小便少。
既往体健,家庭及个人史无异常,患者按时预防接种。
发病前1日,患者曾进食未洗水果,其他人无类似情况。
T40℃,P150次/分,发育良好,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末梢冰冷,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
颈软,心肺及腹部查体(—)。
双侧膝腱反射稍活跃,克氏征、布氏征及巴氏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22×
109/L,N0.9。
1.该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主要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第四节霍乱
1.干性霍乱
2.霍乱
1.霍乱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
2.霍乱的治疗原则为、、。
3.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1.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为
A.食物B.苍蝇C.直接接触D.水E.血液传播
2.霍乱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B.红疹毒素C.血管渗透性因子D.溶血素E.霍乱肠毒素
3.各型霍乱弧菌中,无致病性的是
A.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B.埃尔托生物型C.古典生物型
D.非O1群霍乱弧菌E.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
4.霍乱患者发生脱水休克时,补液原则是
A.迅速补充糖盐水,纠正中毒,尿量增多后补钾
B.先补盐后补糖,先快后慢,纠酸见尿补钾
C.先补糖后补盐,先快后慢,纠酸补钾
D.迅速补充糖盐水,加用激素及血管收缩药以提高收缩压
E.口服足量液体
5.霍乱发病时首先出现的症状为
A.呕吐B.腹痛C.发热D.肌肉痉挛E.腹泻
6.治疗霍乱最重要的措施是
A.补充液体和电解质B.使用抑制肠黏膜分泌药物C.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D.抗菌治疗E.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7.对可疑霍乱患者进行粪便培养,首先使用的培养基为
A.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B.庆大霉素培养基C.亚碲酸盐琼脂培养基
D.胆汁培养基E.PH8.4~8.6的1%碱性蛋白胨水
8.霍乱病人出现“米泔水样”便主要是由于
A.肠液中粘液过多,胆汁过少B.大便含有大量红细胞
C.缺乏胃酸,消化不良D.大便含大量黏膜组织E.大便含有大量脓细胞
9.患者,男,27岁,突然起病,表现为无痛性腹泻1日,大便20余次,开始为稀便,后转为水样便,无里急后重,伴有恶心,无呕吐,无发热,体格检查:
体温36.8℃,轻度脱水貌,血压正常,外周血白细胞12.5×
109/L,N0.85,L0.15,患者首先考虑为
A.急性菌痢B.急性阿米巴痢疾C.食物中毒D.霍乱E.副伤寒丙
10.某女,24岁,腹泻、呕吐3h,腹泻共10多次,开始大便含粪质,后转为黄色水样便,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
T36.2℃,BP70/40mmHg,P106次/分,R22次/分,表情呆滞,呈中度脱水貌,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本病例诊断首先考虑为
A.细菌性食物中毒B.霍乱C.急性细菌性痢疾D.病毒性肠炎
E.阿米巴痢疾
11.病人,男性,20岁,农民。
患者昨日因进食海产品,今日出现频繁腹泻,水样便,继之呕吐,但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发热,口渴,腓肠肌疼痛,体格检查:
体温36.5℃,脱水,呼吸平稳,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四肢微凉。
外周血白细胞20.0×
109/L,粪便镜检:
WBC0~2/HP。
为抢救该病人,首先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抗生素B.给升压药C.给止泻药D.给氢化可的松静滴E.大量补液
某患者,男,40岁。
突起腹泻6小时,大便20余次,无粘液脓血,为水样便,无发热、呕吐、腹痛等。
BP78/56mmHg,P110次/分,R24次/分,烦躁不安,神志模糊。
皮肤干皱,眼窝凹陷。
心肺检查(-),呈舟状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常规:
血色素150g/L,白细胞12×
109/L,N0.75,L0.25。
12.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细菌性食物中毒B.肠阿米巴病C.急性胃肠炎D.急性细菌性痢疾
E.霍乱
13.下列哪项检查对本例的诊断最有帮助:
A.大便培养B.血培养C.血清学检查D.大便常规E.大便涂片染色
A.无痛性腹泻,排米泔水样便B.腹痛、腹泻、排果酱样便
C.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脓血粘液便D.发热、腹痛、腹泻,排血水样便
E.发热、腹痛、腹泻,排黄色水样便
14.急性细菌性痢疾
15.霍乱
16.阿米巴痢疾
A.大量盐丢失B.钾盐大量丧失C.大量失水D.大量碳酸氢根丢失
E.大量失钙
17.霍乱引起鼓肠、心律失常的原因为
18.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19.引起腹直肌、腓肠肌痉挛的是
20.引起声音嘶哑的是
21.霍乱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
A.加快退热B.改变肠毒素所致的病理过程C.减少腹泻的量,缩短吐泻期
D.缩短排菌时间E.可以代替补液治疗
22.霍乱在流行病学上较有意义的传染源是
A.典型患者B.带菌者C.暴发型患者D.轻型患者E.重型患者
23.霍乱常见的并发症为
A.急性肺水肿B.急性心力衰竭C.妊娠期患霍乱易导致流产
D.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E.急性肾功能衰竭
1.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2.典型霍乱分为泻吐期、脱水期、反应期、恢复期。
3.隐性感染者、轻型患者、带菌者是霍乱的重要传染源。
4.霍乱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霍乱肠毒素,是一种内毒素。
5.霍乱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抗菌和抑制肠黏膜分泌。
6.霍乱泻吐期最主要的表现是无痛性剧烈腹泻。
7.霍乱的典型大便呈米泔水样,是由于水样便中含大量的粘液和缺少胆汁所致。
8.霍乱一般是先泻后吐。
9.霍乱恢复期发热与补液后血循环改善,残存的肠内毒素吸收有关。
10.水型传播是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发病率很高,常呈暴发流行。
1.简述霍乱的诊断和疑似诊断标准。
2.简述霍乱的病理生理特点。
男性患者,30岁,因腹泻12小时、呕吐3次于2008年8月24日入院。
病人在12小时前开始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为黄色水样便,无脓血便,曾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呈喷射性,无恶心。
无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
发病后,病人在家曾自服氟哌酸3片,但效果不好。
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
发病前1日,病人曾进食过海鲜。
T36.8℃,P96次/分,R20次/分,BP84/60mmHg,神志清楚,皮肤弹性差,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声音轻度嘶哑。
心肺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
膝、跟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WBC11×
109/L,N0.79,Hb165g/L。
粪便常规:
WBC0~3个/HP,RBC0~2/HP。
1.该病人诊断为什么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2.本病要确诊,还需做哪些检查项目?
第七节流行性脑膜炎
1.带菌者
2.流脑
1.流脑的临床类型包括、、、
四型。
2.暴发型流脑又包括、、三型。
3.暴发型流脑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4.预防流脑的最有效措施是。
1.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
2.流脑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患者B.幼猪C.带菌者D.禽类E.蚊虫
3.关于脑膜炎球菌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革兰染色阴性B.体外易自溶C.能产生内毒素D.耐低温、干燥
E.对青霉素敏感
4.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食物或污染水源传播B.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C.通过输血途径传播
D.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E.蚊虫叮咬传播
5.流脑发病年龄高峰为
A.青少年B.<
6个月婴儿C.老年人D.6月~2岁儿童E.7~14岁
6.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酶类B.内毒素C.外毒素D.特殊定位E.侵袭力
7.流脑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急起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
B.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呼吸衰竭
C.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脑膜刺激征
D.缓慢起病,发热不明显、头痛剧烈,无休克
E.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8.流脑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上最重要的鉴别点是
A.脑脊液表现不同B.发病季节不同C.抗菌治疗有效D.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E.休克较常见
9.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
A.脑脊液呈化脓性B.当地有流脑流行C.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D.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E.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奈瑟菌
患者男,4岁,主因发热、头痛、呕吐4日,烦躁不安1日于3月1日入院,体检:
T39.5℃,P128次/分,烦躁,颈抵抗,上胸部可见数个出血点,克氏征(+)。
外周血象:
WBC20×
109/L,N0.91。
脑脊液:
压力320mmH2O,细胞数5100×
106/L,N0.95,蛋白质1.6g/L,糖0.4mmol/L,氯化物91mmol/L。
10.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隐球菌脑膜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病毒性脑膜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2岁儿童,既往体健,因发热3日,伴头痛、呕吐1日,神志不清2小时于4月2日入院,入院查体:
T39℃,P130次/分,R22次/分,躁动、谵妄,颈部有阻力,双肺、腹部无阳性体征,心率130次/分,律齐,左下肢及臀部可见散在的瘀斑及瘀点。
WBC21×
109/L,N0.98。
11.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中毒性菌痢
12.首先要做的检查是
A.血培养B.脑脊液检查C.尿常规D.大便常规E.血生化检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