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8999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可能的密码子

按计算可能出现的频率*

氨基酸掺入的相对量

UUU

100

Phe(100)

UUG

UGU

GUU

20

Cys(20)

Val(20)

UGG

GUG

GGU

4

G1y(4)

Trp(5)

GGG

0.8

*以UUU的出现频率为100计。

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密码子中三个碱基的排列次序问题。

1964年Nirenberg等应用大肠杆菌核糖体与人工合成的多聚核苷酸、Mg2+及一种与人工模板上密码子相对应的氨酰-tRNA(只缺GTP)一起保温。

由于反应体系中无GTP,掺入的氨基酸不可能形成多肽。

应用这种方法,发现具有密码子功能的最短链为三核苷酸,最有效的是3′-OH和5′-磷酸基的三核苷酸。

3′-磷酸基为末端的三核苷酸无模板功能。

所以密码子的读法是有方向的。

如pGpUpU对缬氨酸专一,而UpUpGp却对亮氨酸专一。

当应用合成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作模板时,得到很有意义的结果。

如以Po1yUUC作模板时,得到的产物是三种不同的多肽:

多聚苯丙氨酸、多聚丝氨酸和多聚亮氨酸。

这是因为从不同的碱基开始阅读密码所引起的:

UUC-UUC-UUC-UUC-UUC——编码苯丙氨酸

UCU-UCU-UCU-UCU-UCU——编码丝氨酸

CUU-CUU-CUU-CUU-CUU——编码亮氨酸

表12-2列出了应用带有重复序列的人工合成的多核苷酸模板与掺入的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应用上述方法,仅用了4年时间,于1965年完全确定了编码20种天然氨基酸的60多组密码子,编出了遗传密码字典(表12-3)。

表12-2带重复系列的人工多核苷酸模板与掺入的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重复序列

多核苷酸中的密码子

掺入的氨基酸

UC

AG

UG

AC

UUC

AAG

GAU

UAC

GUA

UAUC

UUAC

UCU,CUC

AGA,GAG

UGU,GUG

ACA,CAC

UUC,UCU,CUU

AAG,AGA,GAA

GAU,AUG,UGA

UAC,ACU,CUA

GUA,UAG,AGU

UAU,CUA,UCU,AUC

UUA,CUU,ACU,UAC

Ser,Leu

Arg,Glu

Cys,Val

Thr,His

Phe,Ser,Leu

Lys,Arg,Glu

Asp,Met

Tyr,Thr,Leu

Val,Ser

Tyr,Leu,Ser,Ile

Leu,Thr,Tyr

5′-磷酸末端

中间的碱基

3′-OH基末端的碱基

的碱基

U

C

A

G

苯丙氨酸

亮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终止信号

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

色氨酸

亮氨酸、

脯氨酸

组氨酸

谷酰胺

精氨酸

精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和甲酰甲硫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赖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A

G

表12-3遗传密码字典*

*密码子的阅读方向5′→3′,AUG为起始密码子。

用遗传学方法也证明了遗传信息是三联体密码。

用某些吖啶染料可以引起T4噬菌体DNA插入或删去1、2或3个碱基。

实验的原理可用假设的噬菌体DNA加以说明。

删去碱基的数目:

0CATCATCATCATCATCATCAT

1CATCTCATCATCATCATCATC

2CATCTCACATCATCATCATCA

↓↓

AT

3CATCTCACATATCATCATCAT

↓↓↓

ATC

当删去一个碱基A时,从这一点以后的密码就发生了差错。

删去两个碱基时,情形也如此。

但是删去三个碱基时,情况就不同了。

最先也形成几组错误的密码子,但以后又恢复正常。

前面两类突变往往使基因产物全部失去活力,而第三种突变类型使基因产物仍具有一定活力。

这只能用遗传密码是三联体这个事实来加以解释。

二、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1.密码无标点符号即两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起标点符号作用的密码子加以隔开,因此,要正确阅读密码必须按一定的读码框架从一个正确的起点开始,一个不漏地挨着读下去,直至碰到终止信号。

若插入或删去一个碱基,就会使这以后的读码发生错误,这称为移码。

由移码引起的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2.一般情形下遗传密码不重叠假设mRNA上的核苷酸序列为ABCDEFGHIJKL……,按不重叠规则读码时应读为ABCDEFGHIJKL等,每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碱基的使用不发生重复:

ABCDEFGHIJKL

…aa1…..aa2……aa3…..aa4….

如果按完全重叠规则读码,则应该是ABC编码aa1,BCD编码aa2,CDE编码aa3,……。

目前已经证明,在绝大多数生物中,读码规则是不重叠的。

3.密码的简并性(Clegeneracy)大多数氨基酸都可以具有几组不同的密码子,如UUA、UUG,CUU、CUC、CUA及CUG6组密码子都编码亮氨酸。

这一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

可以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synonymcodon)。

只有色氨酸及甲硫氨酸只有一个密码子(表12-4)。

密码的简并性在生物物种的稳定性上具有一定意义。

4.密码子中第三位碱基具有较小的专一性密码的简并性往往只涉及第三位碱基。

如丙氨酸有4组密码子:

GCU、GCC、GCA、GCG,前两位碱基都相同,均为GC,只是第三位不相同。

已经证明,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由前两位碱基决定,第三位碱基的重要性不大。

Crick对第三位碱基的这一特性给予一个专门的术语,称为“摆动性”。

当第三位碱基发生突变时,仍能翻译出正确的氨基酸来,从而使合成的多肽仍具有生物学活力。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

tRNA的反密码子中,除A、U、G、C4种碱基外,还经常出现次黄嘌呤I。

次黄嘌

表12-4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

氨基酸

密码子数目

谷氨酸

6

2

3

甲硫氨酸

1

呤的特点是,与U、A、C三者之间都可以配对,这就使得凡带有I碱基的反密码子都具有阅读mRNA上密码子的非凡能力,从而减少了由于遗传密码突变而引起的误差。

这一点已经得到实验证明。

酵母tRNAAla的反密码子为IGC,可阅读GCU、GCC、GCA几组密码子:

反密码子:

3′-C-G-I-5′3′-C-G-I-5′3′-C-G-I-5′

密码子:

5′-G-C-U-3′5′-G-C-C-3′5′-G-C-A-3′

tRNA反密码子上的G、U可分别与密码子上的U、C和G、A配对(表12-5)。

5.64组密码子中,有三组不编码任何氨基酸,而是多肽合成的终止密码子(terminationcodon)终止密码子为UAG、UAA、UGA。

另外一组密码子AUG既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initiationcodon)。

反密码子

密码子

I

A

表12-5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对

6.密码近于完全通用所谓密码的通用性是指各种高等和低等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及真核生物等)在多大程度上可共用同一套密码。

较早时,曾认为密码是完全通用的。

让兔网织红血球的核糖体与大肠杆菌的氨酰-tRNA及其他蛋白质合成因子一起进行反应时,合成的是血红蛋白,说明大肠杆菌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以正确阅读血红蛋白mRNA上的信息。

这样的交叉试验也在豚鼠和南非爪蛙等其他生物中进行过,都证明了密码的通用性。

但是最近的一些发现对密码的通用性提出了质疑。

线粒体DNA中的编码情形显然违背了遗传密码的通用性。

如人线粒体中

UGA不再是终止密码子,而编码色氨酸。

表12-6列出了人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特点。

酵母线粒体、原生动物纤毛虫也有类似情形。

所以结论应该是:

遗传密码并非是绝对通用的,而是近于完全通用的。

表12-6人线粒体DNA中密码编制特点

通常情况下可编码的

线粒体DNA所编码的

UGA

UGG

AUA

AUG

AGA

AGG

终止信号

色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第二节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氨基酸是在核糖体上加入到多肽链中的。

在与mRNA作用之前,氨基酸先共价地与转运RNA(transferRNA,tRNA)形成氨酰-tRNA。

氨酰-tRNA结合到mRNA的特殊位点上。

mRNA含有遗传密码的信息,用于指导特定氨基酸序列多肽链的合成。

一个核糖体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合成起始序列上,并由此开始读码,沿着密码序列合成一条多肽链。

读码的方向是从mRNA的5′到3′,而合成出来的多肽则是从氨基端到羧基端。

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有多个不同时间开始翻译的核糖体,这样的结构称为多聚核糖体(polysome)。

在原核细胞中,mRNA的转录与多肽的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如图12-1所示,可见在染色体DNA分子上,有多条正在转录的mRNA分子,每个分子上都结合有多个正在进行翻译的核糖体。

真核生物的转录与翻译是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的,核糖体可以自由地存在于细胞质中,或者与内质网膜结合。

RNA分子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mRNA和tRNA,核糖体还含有核糖体RNA(ribosomeRNA,rRNA)。

一、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JacobF.和MonodJ.早在1961年就已提出mRNA的概念。

他们认为,既然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而编码蛋白质的信息载体DNA却在细胞核内,所以必定有一种中间物质用来传递DNA上的信息。

他们研究大肠杆菌中与乳糖代谢有关酶类的生物合成时发现诱导物,如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β-isopropylthiogalactoside)的加入,可以立刻使酶蛋白的合成速度增加上千倍。

而诱导物一旦消失,又可使酶蛋白的合成立刻停止。

这个实验结果给人的启示

是: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其半寿期很短。

他们对这种信使物质的性质作了如下的预言:

①信使是一种多核苷酸。

②信使的碱基组成应与相应的DNA的碱基组成相一致。

③信使的长度应是不同的,因为由它们所编码的多肽链的长度是不同的。

④在多肽合成时信使应与核糖体作短暂的结合。

图12-1大肠杆菌中mRNA的转录与多肽的翻译是同时进行的

A为多聚核糖体的电镜照片

⑤信使的半寿期很短,所以信使的合成速度应该是很快的。

所以,这样的信使可能是一种RNA。

但是当时已发现的两种RNA都不具备这些特性。

各种生物的rRNA的大小差异不大,碱基组成的变化也不大。

tRNA除了有与rRNA相同的问题以外,它们的分子也太小,所以这两种RNA都不能胜任信使的功能。

可喜的是当时已有人提出过,认为细胞中有可能存在第三种RNA。

被噬菌体T2感染后的大肠杆菌中,有人发现有一种新的RNA,它的代谢速度极快,分子的大小也参差不齐,碱基组成又与T2DNA相一致。

这些特性都符合信使分子的要求。

mRNA的概念提出后,还必须要用实验来证明这种概念是否正确。

BrennerS.,JacobF.和MonodM.等人设计了一组实验:

用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后,发现几乎所有在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都不再是细胞本身的蛋白质,而是噬菌体所编码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与细胞总RNA的合成速度无关;

T2感染后不久,细胞中出现了少量半寿期很短的RNA,它们的碱基组成与T2DNA是一致的。

上述这些特性都与他们预言的信使分子特性十分符合。

他们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重标记(15N和12C)的培养基上,再用T2感染。

感染后立刻将细菌转移到含有轻同位素(14N和12C)的培养基上。

再将T2感染前与感染后的细菌破碎,分离出核糖体,用密度梯度超离心技术将带有重同位素的核糖体与带有轻同位素的核糖体分开。

他们还用32P或用14C尿苷去标记RNA,并用35S-甲硫氨酸去标记新合成的蛋白质。

这些实验结果(图12-2)表明:

①T2感染后并无轻标记核糖体出现,说明在T2感染后并未引起新核糖体的合成。

②T2感染后,诱发了新的RNA的合成。

大多数放射性标记的RNA出现在重标记核糖体中。

这种新合成的RNA代谢速度极快。

图12-2正常的与噬菌体T2感染前后大肠杆菌核糖体的密度梯度超离心分析

③35S标记的蛋白质只暂时出现在重标记核糖体中,说明新合成的蛋白质是在早就存在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以后,Spiegelman又用分子杂交技术证明了经T2感染后的新合成的RNA可以与T2DNA杂交,但细胞内的其他RNA则不能与T2DNA杂交。

从而证明新合成的RNA是由T2噬菌体DNA编码的。

对于mRNA的结构特征,我们已经有了较详尽的了解。

mRNA以核苷酸序列的方式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指导合成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的序列。

每一个氨基酸可通过mRNA上3个核苷酸序列组成的遗传密码来决定,这些密码以连续的方式连接,组成读码框架(readingframe)。

读码框架之外的序列称作非编码区,这些区域通常与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有关。

在读码框架的5′端,是由起始密码(startcodon)AUG开始的,它编码一个蛋氨酸。

在读码框架的3′端,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终止密码(stopcodon):

UAA、UAG和UGA,其功能是终止这一多肽链的合成。

在真核生物mRNA的3′端,通常还含有转录后加上去的多聚腺嘌呤核苷酸(polyA)序列作尾巴,其功能可能与增加mRNA分子的稳定性有关。

图12-3真核生物及原核生物mRNA结构简图

mRNA分子的5′端序列对于起始密码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还有所差别。

原核生物中(图12-3),在mRNA分子起始密码子的上游含有一段特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e-bindingsite)序列,这一结合位点使得核糖体能够识别正确的起始密码AUG。

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是多基因的,分子内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使得多个基因可独立地进行读码框架的翻译,得到不同的蛋白质。

而对于真核生物而言,其mRNA通常只为一条多肽链编码,核糖体与mRNA5′端的核糖体进入部位(ribosomeentrysite)结合之后,通过一种扫描机制向3′端移动来寻找起始密码,mRNA5′末端的帽子结构可能对于核糖体进入部位的识别起着一定作用。

翻译的起始通常开始于从核糖体进入部位向下游扫描到的第一个AUG序列。

二、tRNA转运活化的氨基酸至mRNA模板上

tRNA含有两个关键的部位:

一个是氨基酸结合部位,另一个是与mRNA的结合部位。

对于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来说,每一种至少有一种tRNA来负责转运。

为了准确地翻译,每一种tRNA必需能被很好地识别。

在书写时,将所运氨基酸写在tRNA的右上角,如tRNAPhe及tRNASer分别表示苯丙氨酸和丝氨酸转运的tRNA。

大多数氨基酸具有几种用来转运的tRNA,一个细胞中,通常含有50或更多的不同的

tRNA分子。

tRNAPhe是第一个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测定了tRNA分子的空间结构,其他tRNA都与它类似,可用一个如图12-4的结构来表征其一级、二级、三级结构。

所有的tRNA都是有由50-95个核苷酸组成的一条多聚核苷酸链,这条链经过折叠,呈现三叶草型结构,含有4个双链的茎和4个单链的环。

5′端和3′端的碱基通过形成7个Waston-Crick碱基配对将两端拉到一起,形成受体端,氨基酸通过与3′端的核糖连接而形成氨酰-tRNA分子。

tRNA的3′端通常是CCA的序列。

图12-4tRNA的结构简图

图12-5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识别

未配对的环的命名由其特定的结构来定。

环I的大小在7~11个核苷酸之间,常含有稀有碱基dihydrouracil,故命名为D环;

环Ⅱ含有被称作反密码子(anticodon)的3个碱基序列,被命名为反密码子环。

tRNA的这一部分在蛋白质的合成中非常重要,它可与mRNA模板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的识别,并将所携带的氨基酸送入到合成的多肽链的指定位置上;

环Ⅲ是可变环,其组成可在3~21个碱基之间,是tRNA大小变化最大的区域;

环Ⅳ含有稀有的胸腺嘧啶核糖核苷(ribothymidine)和假尿嘧啶核苷(pseudouridine)(符号ψ表示)碱基作为不变序列,故把它叫做TψC环。

tRNA三叶草型的二级结构可折叠成L-型的三维结构,如图12-4所示,这一结构由两个螺旋以直角的方位构成,结合氨基酸的一端称接受臂(acceptorarm),另一端则含有反密码子,被称作反密码子臂(anticodonarm)。

tRNA分子上与多肽合成有关的位点至少有4个,分别为3′端CCA上的氨基酸接受位点、识别氨酰-tRNA合成酶的位点、核糖体识别位点及反密码子位点。

tRNA在识别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时,具有接头(adaptor)的作用。

氨基酸一旦与tRNA形成氨酰-tRNA后,进一步的去向就由tRNA来决定了。

tRNA凭借自身的反密码子与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相识别(图12-5),而把所带的氨基酸送到肽链的一定位置上。

Chapeville及Lipmann(1962)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半胱氨酸在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下与tRNACys形成半胱氨酰-tRNACys,然后用活性镍作催化剂,使半胱氨酸转变成丙氨酸,形成丙氨酰-tRNACys。

然后将它放到网织红细胞无细胞体系中进行蛋白质合成。

分析后,发现丙氨酸插入了本应由半胱氨酸所占的位置。

H3+N————————Gln————————COO-有活力的多肽

GAG(Gln)到

UAG(终止)的突出

H3+N————————COO-

第二个突变使tRNATyr无活力的多肽

可以将UAG(终止)读作Tyr

H3+N————————Tyr————————COO-有活力的突变体多肽

图12-6基因间校正突变图解

前面在讨论遗传密码的性质时曾提到过密码的简并性问题。

这里将进一步讨论与此有关的tRNA分子突变与校正基因(suppressorgene)的问题。

遗传学家早就发现了回复突变(reversemutation)现象。

回复突变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回复突变是由于其在基因上发生的一个突变引起的,这称为基因间校正突变。

长期以来人们很难解释基因间校正突变。

但是现在由于对tRNA的结构功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基因间校正突变的本质已经被揭露了。

大多数校正突变是发生在tRNA基因的突变上,从而使tRNA的反密码子在阅读mRNA的信息时发生了变化。

下面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图12-6)。

从图12-6可以看出,某基因中部发生点突变而出现了一个额外的终止密码子UAG,于是多肽的合成在中途终止,产物失去生物活性,所以这种突变称为无义突变(nonsensemutation),因为基因产物变得没有什么生物学意义了。

对酪氨酸专一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应为3′—AUG—5′,但如果此tRNA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反密码子变成3′—AUC—5′,它就可以将mRNA上的终止信号UAG读成酪氨酸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