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预防专业妇幼保健学重点学长倾情整理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医科大学预防专业妇幼保健学重点学长倾情整理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医科大学预防专业妇幼保健学重点学长倾情整理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㈤学龄前期:
满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
36个月、48个月、60个月、72个月;
早期教育、预防接种、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8.㈥学龄期:
6~7周岁入学起到11~13岁进入青春期为止。
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预防接种;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
9.㈦青春期:
①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即骨骼停止生长的时期。
②女孩一般在10~11岁开始,在17~18岁结束。
③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④WHO将10~19岁年龄阶段定为少年期(adolesecnce),同时将15~24岁定为青年期(youth)。
青春期性教育、个性品质。
第四章体格发育评价与生长检测
1.生长(growth):
是指细胞繁殖、体积的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属量变。
2.发育(development):
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和运动功能的获得(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属质变。
3.成熟(maturity):
生长发育结束时个体达到成熟,形态、功能全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体格测量指标:
⑴纵向指标;
⑵横向指标;
⑶重量指标。
5.㈠纵向测量⑴指标:
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⑵意义:
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特别是长骨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
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6.身高测量:
取立位,两眼平视,胸部稍微抬起,腹部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足跟靠拢,足尖分开60度。
足跟、臀部、肩胛部抵住立柱。
7.㈡横向测量指标:
⑴围度测量指标:
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⑵径长测量指标:
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⑶意义:
①围度测量指标主要是骨骼发育和皮下脂肪的综合反映;
他不仅反映骨骼和皮下脂肪的生长发育情况,而且也是某些脏器发育状况的反映。
如头围能很好反映大脑的发育状况,胸围能反映肺组织的发育状况。
②径长测量指标发育相应器官的骨骼发育状况。
如反映骨盆的发育状况。
8.皮脂厚度:
①腹部:
锁骨中线与脐平线交界点;
②背部:
左肩胛下角下稍微偏外侧;
③上臂:
左上臂肩缝与尺骨鹰嘴窝连线中点处。
9.㈢重量测量指标:
体重。
意义:
体重反映了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和水分占主要成分。
体重可呈双向变化。
体重的下降。
可由远期或近期营养造成。
研究还表明,体重下降可预示群体中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及有阻碍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存在。
新生儿和婴儿体重的测量误差比身高小,此期体重可有效地反映营养状况。
10.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
⑴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
⑵生长发育的轨迹现象和关键期;
⑶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⑷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11.㈠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
⑴头尾规律:
①躯体发育:
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头部生长快于躯干和四肢。
2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长的1/2,出生时为身长的1/4,而成人头长为身长的1/8。
②大运动发育:
人类大运动发育亦遵循头尾发展规律。
⑵近侧发展律(离心律):
①体格发育:
在婴幼儿期,儿童体格发育表现形式之一为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四肢的近端生长先于远端,称之为近侧发展规律。
⑵手部动作:
新生儿期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
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一把抓;
10个月是才会用手拿东西;
两岁左右才更准确。
⑶向心律:
在青春期,青少年身高发育遵循由足至小腿、大腿再到躯干的发育规律。
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
②骨骺愈合:
手的骨骺愈合由远及近顺序依次为:
指骨末端、中端、近端、掌骨、腕骨、桡骨和尺骨近端。
12.㈡生长发育的轨迹现象和关键期:
⑴轨迹现象(canalization):
体格发育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和环境的压力使儿童向一定的方向发展。
该轨迹有动态的、复杂的调控系统,其中遗传基因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
⑵赶上生长(catch-upgrowth):
它尽力使正在生长中的个体在群体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动幅度。
一旦出现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等不良影响,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滞;
而一旦这些阻碍因素被克服,儿童会立即表现出向原有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的强烈倾向。
有人把这种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叫做展赶上生长。
13.㈢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⑴体格发育的连续性:
虽然各个时期生长发育的速度存在差异,但是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发育中的个体一直在连续发育。
⑵体格发育的阶段性:
从生长发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个体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有的时期快,有的时期慢,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成波浪式。
①第一阶段:
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是人类发育的第一个时期,身高、体重的生长都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称之为第一生长突增期;
②第二阶段:
2岁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稳定,直至青春期前期,称之为稳定生长期,在此期中,部分儿童可见生长加速现象,多出现在6~7岁;
③第三阶段:
青春期发育开始后(女童约9~10岁,男童约10~12岁)生长速度再次加快,这是人类发育的第三时期,称之为第二生长突增期;
④第四阶段:
青春期突增后3年,生长速度下降,女性17~18岁,男性19~20岁,身高基本停止,这是人类发育的第四个时期,称之为生长渐止期。
⑶两次生长突增高峰:
第一次是在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岁,第二次是青春发育早期。
14.㈣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不同的组织分化发育成器官,不同的器官相互结合完成特定的功能便构成不同的系统。
器官、系统的发育类型,又称为器官、系统的生长,模式,是指器官、系统的成熟度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是以同一样的速度和同一情况进行:
⑴一般型:
①代表组织器官: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骨骼、肌肉系统、主要脏器、血量等。
②发育特点:
有两个突增时期,即胎婴儿期和青春期。
⑵神经系统型:
脑、脊髓、视觉和听觉器官、颅骨等。
发育最早,在6岁以前发育最快,特别是3岁以前,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
⑶淋巴系统型①代表组织器官:
淋巴结、胸腺、扁桃体等淋巴器官。
在儿童其生长很快,到12岁左右发育到人一生的最高峰(成人的200%),随后我们的淋巴组织开始缩小。
⑷生殖系统型:
除子宫以外的生殖器官。
发育最晚,在青春发育期以前,生殖系统一直处于幼稚期,到了青春发育期我们的生殖系统开始加速发展,在短短的10年左右我们的生殖系统便发育成熟。
⑸子宫型:
子宫、肾上腺。
出生时体积较大,以后很快变小,随后保持幼稚状态,直至青春发育开始萌发,并和其他生殖系统一道发育成熟。
15.体格发育指标的年龄特征:
㈠身高/生长:
⑴出生时:
达50cm。
⑵出生后第一年:
①前半年每月增长约2.5cm;
②后半年每月增长1.2cm;
⑶出生后第二年:
增长10cm,平均月增长0.8cm。
⑷2岁后直至青春发育期:
2~10岁身长/身高cm=85+(年龄-2)*7。
16.㈡体重:
男婴为3.3±
0.4Kg,女婴为3.2±
0.4Kg。
⑵出生后1-6个月的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
0.8。
⑶出生后7-12个月(Kg)=出生体重+6×
0.8+(月龄-6)×
0.35。
⑷满1岁至10岁,每年体重增加约2Kg,1-10岁体重(Kg)=8+年龄×
2
17.㈢头围⑴出生时:
头围约34cm;
⑵第一年:
前半年增长约9cm,后半年增长约3cm(46cm)⑶第二年:
增长2cm,达48cm;
⑷第三年:
增长1-2cm;
⑸5岁时约50cm;
⑹10岁时为52cm;
⑺15~16岁达54~58cm。
18.㈣胸围: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⑵1岁时:
胸围赶上头围(46cm;
⑶在1岁至青春期前(约10岁左右):
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年龄(周龄)-1
19.㈤颅骨:
⑴前囟:
菱形。
出生时约为1.5~2cm,在生后数月随头围的增大而稍变大。
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多在1~1.5岁闭合。
⑵后囟:
出生或出生后2~3个月闭合。
⑶骨缝:
在生后稍分开,3~4月闭合。
早闭可见于小头畸形;
晚闭可见于佝偻病、脑积水或克汀病。
20.㈥脊柱:
⑴新生儿:
脊柱仅呈轻微后凸;
⑵3个月左右:
随着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
⑶6个月左右:
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⑷1岁左右:
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⑸6~7岁:
这3个自然弯曲才为韧带固定。
21.㈦牙齿:
⑴乳牙:
20颗,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盟出;
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
最晚2.5岁出齐;
2岁以内的乳牙数=月龄-(4~6)。
⑵恒牙:
28~32颗;
6岁左右开始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位于第二乳磨牙之后;
7~8岁开始乳牙按盟出的先后顺序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
12岁左右盟出第2恒磨牙;
18岁以后出现第3恒磨牙。
恒牙在20~30岁出齐。
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甲低、21-三体均会导致出牙迟缓和出牙顺序的颠倒,牙质差等情况。
22.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㈠百分位数法(percentilemethod:
⑴下等:
P3以下;
⑵中下等:
P3~P20之间;
⑶中等:
P20~P80之间;
⑷上等:
P80~P97之间;
⑸上等:
P97以上。
23.㈡离差法及标准差分法(Z=[实测值-中位数]/标准差)⑴上等:
>
x+2s;
⑵中等:
x±
1s.㈢中位数百分比法.
24.㈢BMI:
⑴婴幼儿:
〈12营养不良、12~13.5为偏瘦、13.5~18正常、18~20营养良好、20以上为肥胖;
⑵成人:
24超重、26肥胖。
25.㈣中位数百分比法:
以参考人群中某项指标的中位数为100%,计算个体与中位数的百分比。
26.发育偏离的评价:
㈠低体重:
⑴评价指标:
年龄别体重;
⑵评价方法:
离差法、Z分法、百分位数法;
⑶评价标准:
低于参考人群的年龄别体重的M-2s或低于P3。
年龄别体重≥M-2s、≥P3在这里我们评价为正常,但这里我们忽略了有肥胖和超重的可能,应进一步排除。
27.㈡超重与肥胖:
评价指标:
身高别体重、Kaup指数;
①评价方法:
中位数百分比法;
评价结果:
110%~120%超重,>
120%肥胖。
②评价方法:
Kaup指数法;
评价标准:
中国成人体块指数建议以18.5~23.9为适宜体重,24.0~27.9为超重,28.0以上为肥胖。
28.㈢生长迟缓,评价指标:
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
评价方法:
离差法;
身高别体重≥M-2s,年龄别身高小于M-2s。
29.㈣消瘦评价指标:
年龄别身高≥M-2s,身高别体重小于M-2s。
30.㈤慢性严重营养不良评价指标:
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
离差法。
身高别体重小于M-2s,年龄别身高小于M-2s。
31.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步骤:
⑴精确计算年龄;
⑵精确测量身高(长)和体重;
⑶查相应的参考值表:
①当个体的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M-2s,正常,②当年龄别身高≥M-2s,再查相同身高别体重参考值,当个体身高别体重<
M-2s,消瘦;
③当个体年龄别身高<
M-2s,再查相同身高别体重参考值,当个体身高别体重≥M-2s,生长迟缓;
④当个体年龄别身高<
M-2s,再查相同身高别体重参考值,当个体身高别体重<
M-2s,慢性严重营养不良。
⑤如评价正常,可进一步排除是否有肥胖的可能利用身高别体重的中位数百分比法(一般人群均可)或Kaup指数法来评价(成人);
32.生长迟缓、销售和慢性肌营养不良的判断
按年龄别身高
按身高别体重
≥M-2S
<
M-2S
正常
消瘦
生长迟缓
慢性严重营养不良
第五章儿童健康评估
1.定期健康检查时间:
⑴婴儿期,检查时间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开始,出生后2天、7天各访视一次。
随后在出生后第14天和第28天各检查一次。
提倡在婴儿期的前半年每月检查一次,后半年每两月检查一次;
⑵幼儿期1~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
⑶学龄前期,3~7岁儿童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新生儿访视内容:
⑴第一次访视,出生情况(是否早产),全面检查(脐带),黄疸发生部位及程度,母乳喂养情况,尿布皮炎,生理性体重下降。
⑵第二次访视:
黄疸有无消退,体重有无回复,预防佝偻病。
⑶第三次访视体重(增加不到<500g为异常),预防佝偻病,填写生长发育监测图,转婴儿期保健。
3.儿童421体检:
①第一年检查4次3,6,9,12月份,提倡前半年每月一次,后半年每两月一次;
②第二三年各检查两次,18,24,30,36月;
③3岁以后每年各一次
4.新生儿疾病筛查原则:
①疾病危害严重,早期症状又不明显;
②人群有一定发病率;
③筛查出来后可治疗;
④方法简单可靠,可在人人群中开展。
(主要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地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心脏病)
5.苯丙酮尿症:
⑴筛查方法:
①筛查对象:
普查,针对所有患儿;
②采血方法:
在婴儿出生72小时,在充分哺乳后进行。
保证蛋白质摄入是减少假阳性的手段之一。
按摩使足跟部充血,酒精消毒后,刺破足跟内侧或外侧部位,挤出第一滴血后擦去,待第二滴血流出后,用滤纸接触血滴,使血浸透滤纸背面。
通常采用第三滴血,每个血滴直径约1cm,勿在同一个血斑处重复滴入血液,以免造成假阳性,标本采集后,在空气中晾干,一人一针,7天之内送检。
⑵实验检查和诊断:
凡筛查阳性,须招回第二次筛查,两次阳性,需卫生部门认证实验室确诊。
⑶筛查后处理原则:
①越早越好;
②提倡终身治疗,至少要治疗到患者青春期发育成熟;
③苯丙氨酸摄入量能保证机体最低需要量;
④血苯丙氨酸浓度定期监测。
【女性婚育期,准备怀孕前半年就要第苯甲酸饮食,直至分娩,预防母缘性PKU患儿(小头畸形、智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
】
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
⑴筛查对象:
所有新生儿;
⑵采血方法:
在婴儿出生72小时,避开生理性促甲状腺素上升,减少假阳性。
采血方法同PKU;
⑶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凡TSH浓度>10-20mu/L,立即招回复测。
如复测仍高,则抽血测TSH和T4。
若TSH>20mu/L,T4<78nmol/L,可确诊。
⑷筛查后处理:
确诊后应立即治疗,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
7.听力筛查:
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早发现早治疗对愈后意义大,在出生6个月以前得到治疗优于六个月之后发现并治疗者。
筛查方法:
⑴新生儿主观性听力筛查:
足月新生儿听大的声响有惊吓反射、眨眼、啼哭等;
⑵耳声反射OAS:
可检查外耳、中耳和耳蜗功能。
⑶听觉诱发电位:
当一定强度的呻吟刺激听觉器官后,听觉系统就会产生一系列电活动。
8.儿童动作发育的规律:
⑴由上至下:
任何一个婴幼儿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着。
⑵近侧发育(由近至远):
离躯干近的肌肉动作先发育,然后是离身躯远的肢体动作发育。
⑶由粗到细:
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新生儿只会弥漫性的“臂舞腿蹈”。
⑷先正后反,正向的动作先于反向的动作:
如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
⑸由整体到特殊。
9.儿童运动发育:
儿童运动与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和成熟水平及骨骼肌肉发育水平相关。
运动能力反映了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因此运动发育也称为神经运动发育。
10.视力筛查:
3岁以下婴幼儿及8、16岁通过病史进行主观视力筛查,其他年龄进行客观性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检查,近视力检查)。
11.视力障碍:
远视,斜视,近视,弱视。
12.牙齿发育:
2岁内乳牙数目=月龄-(4~6),六岁左右恒牙萌出,恒牙为28-32颗。
12个月乳牙尚未萌出或2.5岁尚未出齐,提示出牙迟缓。
13.神经反射检查:
先天条件反射分为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射,如新生儿的吸允反射,出生时即可引出。
通过原始反射、姿势反射、运动里程碑等方面检查,以早期发现脑瘫。
第六章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其评价
1.心理行为发育:
指儿童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2.Freud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2~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7~11岁);
生殖器期(12~18岁)。
3.儿童语言发育:
①语言的准备(婴儿期);
②单词句时期(12月起);
③双词句时期(18个月开始);
④多词句和复合句时期(3岁左右开始);
⑤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⑥理解先于表达。
4.儿童思维发育:
①1~3岁出现直觉行动思维;
②学龄前期—表象思维;
③学龄期-具体形象思维,出现Piaget称之的体积、重量、数量守衡;
④青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
5.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方法:
测验法、晤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6.筛查性发育量表:
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
DDST由四个分测验组成,即个人与社会行为、细动作与适应行为、语言和大运动等,四个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能力称之为能区。
⑴个人与社会行为,反映儿童对周围人应答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应答性微笑、开始认生、用杯子喝水、会扣扣子。
⑵细动作与适应行为,反映儿童的精细运动能力和反映儿童对外界事物分析和综合能力,如视线跟踪、自发乱涂、模仿搭桥。
⑶语言,反映儿童听觉、发声、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学样发音、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说出姓名、说反义词。
⑷大运动,反映儿童头的控制、坐、爬、站、走及身体平衡能力,如俯卧抬头、翻身、自己坐、独站、脚跟对着脚尖走。
7.DDST的应用范围:
适应于0~6岁儿童,但实际应用中,4岁以上项目明显不足。
DDST主要应用于:
①作为常规的发育筛查工具,对临床上无明显症状而在发育上可能有问题儿童进行筛查;
②对可疑儿童进行初步判定;
③对有高危因素儿童进行发育监测;
④观察早期治疗和干预训练的效果。
8.DDST步骤:
⑴准确计算年龄;
⑵划年龄线;
⑶测查年龄线上项目;
⑷然后测年龄线左侧项目,当每个能区至少有三个在年龄线左侧的项目通过时停止测验(通过的项目用P标记);
⑸然后测右侧项目,当每个能区有三个项目失败时停止检测(失败的项目用F标记);
⑹当在年龄线左侧3个项目不通过时,用F标记(红);
⑺无机会记录NO,拒绝记R。
9.DDST结果判断:
某能区有两个或多个项目迟缓(A);
某能区有1个项目迟缓,但通过年龄线的项目均失败(B)。
①异常:
2A或A+B;
②可疑:
1个A或1个B;
2~3周后复测;
③无法解释:
评定为“NO”项目太多;
④正常.
10.DDST结果判断:
⑴DDST异常:
⑴两个或更多能区有两项或更多发育迟缓;
⑵一个能区有两个或更多发育迟缓,加上一个或更多能区具有一项迟缓并在同能区通过年龄线的项目都失败。
符合上述两个之一即判为异常。
⑵DDST可疑:
⑴一个能区有两项或更多发育迟缓;
⑵一个或更多能区有一项发育迟缓和同能区通过年龄线的项目都失败。
符合上述两个之一即判为可疑。
2~3周后复测。
⑶无法解释:
评定NO的内容太多;
⑷正常。
11.诊断性发育量表:
通常项目较多一类用于可定量评价儿童发育水平,或定性评定儿童的典型表现。
12.盖塞尔发育量表(GDS):
检测内容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性行为。
通过这5个方面测量儿童神经发育功能的成熟程度和心理发育水平。
适用于出生至6岁的儿童,根据儿童发育状况,计算发育商。
13.⑴发育商DQ=[发育年龄DA÷
实足年龄CA]×
100;
⑵发育商DQ=100+15(16)×
(个体实测值-一般人群平均值)÷
标准差。
14.智商IQ=100+15×
标准差
15.DQ或IQ的水平:
①>130,上等;
②116~130,中上等;
③85~115,中等;
④70~84,中下等;
⑤<70,下等,智力低下。
16.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⑴社会文化因素:
伙伴的影响、电视的影响;
⑵家庭环境因素:
教育方式、父母特征;
⑶生物因素:
孕期环境和出生状况、气质因素、生理成熟程度。
17.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内容:
⑴途径:
社会性心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服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⑵内容:
儿童身心发育知识与发展任务的教育、家庭教育方法的普及、常见精神障碍防治的教育。
18.心理卫生问题筛查的目的:
早期发现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以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是心理卫生保健的二级预防措施。
第8章儿童喂养和早期教育
1.纯母乳喂养:
通过母乳提供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而不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
2.混合喂养:
母乳和其它来源的能量和营养素共同喂养。
3.人工喂养:
通过代乳品和其他来源的能量和营养素喂养。
4.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⑴母乳的生物学优点:
①母乳营养完备,成分比例合适;
②母乳中所含矿物质、维生素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
③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物质。
⑵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对体格发育的影响(促进);
②对智力发展的影响(促进);
③母乳喂养与婴幼儿疾病的关系(减少);
④有助于面部面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⑤有利于增强母婴感情。
⑶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
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②促使子宫复旧;
③有利于母亲产后的康复,延长生育间隔,起天然避孕作用;
④母乳喂养可能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的危险。
⑷母乳喂养对对家庭、医院和社区的好处:
①最卫生、方便、安全、新鲜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