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电筒和竹蔑分别代表太阳和同样太阳运动的轨迹,在面桌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教师示范。
(3)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交流观测的结果
小结: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互
动
提
纲
自主学习
1、观看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了解描述太阳的方法。
合作学习
1、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温度的高低都会发生变化。
2、它们之间有无关系和规律,必须通过测量才能知道。
探究学习
1、交流实验结果,通过今天的探究你知道了?
流
程
(一)教学引人
(二)科学探究
(三)课外观察
(四)实验探究
(五)交流观测的结果
(六)小结
课
堂
训
练
巩
固
1.影子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2.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长短)的变化,还有(方向)的变化。
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夜晚,你向亮着的路灯走去,影子在身体的(后面),而且越来越(短)。
强
化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从东到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
(低→高→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
(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长→短→长)
2.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
(中午)
课堂
达标
测评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A)
A.西→东;
长→短→长B东→西;
低→高→低C.东→西;
长→短→长
2、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
教学反思
2、太阳钟
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1、能利用太阳的影子变化规律设计一个时钟。
2、能用手掌测定时间。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如果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你如何知道时间?
2谈话:
对。
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就是这样来掌握时间的。
3、讲述:
由于太阳的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记时工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
1、提问: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记时工具?
2、播放课件。
(一边播放一边讲解)
3、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
4、小结:
内容略。
(三)制作太阳钟
同学们有兴趣做一个吗?
2、讲述;
制作方法略。
3、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
4、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四)玩手掌日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做日晷。
2、讲解;
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大拇指夹住一枝笔,让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南方,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时间。
3、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玩手掌日晷,并与钟表作对比。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
交流看到的、想到的、理解到的。
1.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2.古人计时的工具有:
(日晷)、(沙漏)、(水钟)等。
3.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叫做(日晷)。
1、最早的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是(C)。
A.沙漏B.水钟C.日晷D.铜壶滴漏
2、日晷是测量(B)的工具
A.体积B.时间C.长度、
3、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C)。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
1、太阳钟也叫()是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制造出来的。
2、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3、古人计时的方法还有哪些?
3、昼夜交替
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昼夜交替的成因;
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一、比较思考: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此现象?
2、出示校园白天和夜晚的图片。
3、谈话:
关于昼夜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原因。
二、模拟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①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
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
可能有几种情况?
②谈话:
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①用地球仪的投影仪做昼夜交替实验。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③启发学生质疑:
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参与学生讨论(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倾听并作相应提示:
①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②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光“包围”地球仪。
5、巡视,与学生一同观察并适时指导。
6、通过以上实验能够说明昼夜形成到底是什么原因吗?
7、小结讲述: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三、推断某地时间
①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想地球仪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是黑夜?
哪些国家和地区是清晨?
哪些国家和地区是黄昏?
②提示:
先找到昼夜分界线。
然后再判断。
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黑夜。
2、拓展思考:
①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②认真倾听,并适当介绍。
③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点进行。
模拟昼夜交替的成因
地球仪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是黑夜?
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四、小结讲述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
2.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
①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在围绕着太阳旋转,昼夜对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看月亮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及名称大致时间。
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一、了解月亮基本情况
1、猜谜语:
小时候两只角,长大了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2、谈话:
关于月亮的事情,你们知道多少?
3、提供月亮基本情况资料
二、画出记忆中的月亮
1、巡视、观察学生画的情况。
2、按时间先后给他们排排队。
3、倾听汇报,对学生的发言不作评价。
4、讲述:
月相的定义。
三、观察模拟环境下的月相变化
1、指导学生制作月相盒。
2、讲述:
盒盖内部的乒乓球代表“月亮”,电筒光线代表“太阳”,八个小孔代表八个方位,从不同的小孔看到的乒乓球发光的部位是不一样的,就如天空中的月亮形状的变化。
3、巡视,与学生一同观察并适时指导:
①观察顺序错误的。
②观察角度错误的。
4、组织学生汇报。
四、课后延伸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的,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月相呢?
2、要实际观察月相变化,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
怎样观察?
什么时间观察?
3、认真倾听,并引导学生补充。
知道月亮的基本情况。
组内按照时间顺序给画好的月亮“排队”
在观察月相过程中的其他发现。
1、月相变化规律是: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2、月相的周期性变化的时间是(一个月)。
3、新月是指天空中(C)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
1、新月指的是天空中(不出现月亮)。
2、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一月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的时间,一日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1、月相的变化规是:
从新月开始,先变成(娥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2、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一、了解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上生长着各种植物,昼夜的变化对它们有什么影响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2、播放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课件。
这些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呢?
二、交流:
身边植物受到昼夜影响的变化
我们周围有许多植物,它们也会随昼夜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观察并做了记录,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植物的花、叶子的变化考虑。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3、教师讲述:
每种植物的习性和生命活动都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的按24小时变化着,和时钟的变化周期一样,这就是植物体内的生物钟。
三、了解林奈的花钟
1、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编制一个花钟呢?
(出示p12页图)
巡视指导
3、倾听并引导学生补充。
四、昼夜对人的影响
昼夜交替,日复一日。
一天中不同时刻,我们都在进行不同的活动。
谁能谈谈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2、到了深夜,我们会觉得很疲劳,想睡觉,早晨没有闹钟,我们常能自己醒来,你们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3、小结讲述:
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五、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图片展示教材列举的8种动物。
2、提问:
它们哪些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
哪些在夜间活动,白天休息?
3、为什么鸡等在白天活动,而猫头鹰等在夜晚活动?
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4、课前大家已经调查了一些动物在昼夜交替过程中活动的情况,谁能说说你调查的发现?
你认为蜜蜂和蝙蝠会相遇吗?
说说你们的想法?
六、了解改变光照可以影响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你们认为白天和黑夜有哪些不同呢?
2、大家猜一猜,如果人为地将白天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生物的习性会发生什么变化。
3、布置观察书p14的插图,补充介绍。
4、小结讲述:
改变光照可以影响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观察一种植物早晨、中午、傍晚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
五、了解改变光照可以影响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六、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1、(萤火虫、飞蛾、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蜜蜂)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是凌晨开放,(芍药花)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昙花)是晚上开放的。
2、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
(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1、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
2、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A.上午B.下午C.夜晚
3你认为蜜蜂和蝙蝠会相遇吗?
为什么?
第二单元1、光的行进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知道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一、导入新课,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一首小诗:
是谁,
2.猜一猜: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
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
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课件展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这些画面漂亮吗?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提问:
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谈话:
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7、谈话:
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8、揭题:
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课件展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4.谈话:
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
怎样证明?
5.讨论:
你能让手电筒的光穿过几个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吗?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师运用实验盒中的蜡烛、纸屏和小孔板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4、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墨子的发现。
5、提问:
你们在玩小孔成像盒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透过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那么左右是不是也相反呢?
6、提问:
你怎么解释这个奇妙的现象?
能画出解释图吗?
7、教师小结。
能说出一些光源。
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分类,是怎么分类的。
学生利用制作材料制作小孔成像盒,解释这个奇妙的现象,画出解释图。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五、教师小结。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日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2、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B)
A.月亮B.萤火虫C.夜晚的星星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E.镜子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传播的。
2、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3、下列物体()是光源,()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
4、“小孔成像”是我国古代的学者发现的,成像的原理是。
5.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行进的。
6.光源通常分为光源和光源两大类。
7、小孔所成的像会左右相反吗?
2照镜子
1、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
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
1、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
2、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
3、能联系生活说说能照出影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能描述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
体会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和科学知识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出示镜子):
这是什么?
你用它做过游戏吗?
怎么做的?
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
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
2、游戏一:
(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4、游戏二:
(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5、游戏三:
(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6、在游戏中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解释其中有道理吗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想做一个玩玩吗?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
3、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吗?
4、你能设计一种能看到你自己脑后的装置吗
四、玩凹面镜和凸面镜
1、教师讲述什么叫曲面镜以及曲面镜的种类:
镜面弯曲的镜子叫曲面镜,曲面镜有凹面镜和凸面镜等。
2、想玩玩它们吗?
请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好吗
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
哪些地方用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