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88593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教案 1Word下载.docx

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

文(诗、书、礼、乐)、行(道德规范,修养)、忠(忠心耿耿)、信(守信约);

学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合称为“五经”(另还有《春秋》)。

他在鲁国不得志,周游列国(宋、卫、齐、蔡、楚等),终不见用。

对现实采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

2、警句(出自于《论语》——哲学、政治、教育、时事)

3、经典词语

(二)《大学》(1篇)

儒家经典之一,录存于西汉成书的《小戴礼记》(相传是战国时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所作),意为成年人的道德修养。

译文:

古代想弘扬(展现)美德于天下的人,首先必须治理好国家;

想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想管理好家庭的人,首先必须修养自己的品行;

想修养好自己品行的人,首先必须端正思想;

想端正思想的人,首先必须诚实(诚恳);

想诚实的人,首先必须充实自己的知识。

充实知识的关键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

道理弄明白了知识也就提高,知识提高了意念就诚实,意念诚实了思想就端正,思想端正了修养就提高,修养提高了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了国家就能够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天下就可太平了。

从天子到老百姓,一样都是以提高修养为根本。

那些忽视根本而最后能够治理好国家的统治者不存在,他们对应重视的反而轻视,对应轻视的却重视,从未见过。

析:

儒家一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

修身应从“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入手,然后致(充实)知,然后诚意(意念诚实),而后方能“齐家"

”、“治国”、“平天下”。

(三)《中庸》(1篇)

儒家经典之一,录存于西汉成书的《小戴礼记》。

简析:

获得知识的途径:

天生、学习、解决困惑和疑难问题。

成功途径:

凭己才能行(实施)道、出于己利行道、能力不够但发奋努力获得。

最后可以治天下。

治学根本: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二、《庄子·

逍遥游》

(《庄子》又称《南华经》,内7篇、外15篇、杂11篇。

大都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辞藻瑰丽,多用寓言,连用比喻。

浪漫主义特色。

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1、庄子简介(约公元前369-前286)

2、《逍遥游》简析

(1)题解

本文是庄子的代表作,主要阐明他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2)思想内容

A、首先列举没有绝对自由的事物

B、然后列举没有绝对自由的人

C、提出自己所谓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正确理解:

逃避现实的自我超脱的空想是不存在、不可能的。

三、苏轼及《前赤壁赋》

(一)作者简介(1037——1101)

思想及文学创作成就。

(二)《前赤壁赋》赏析

人们对这篇文章有不同的看法,焦点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态度是什么?

或消极或乐观旷达。

1、写作背景

2、感悟生命张扬人格

第二讲为政·

爱国

本讲通过《孟子》等儒家经典语录的介绍、通过曹操代表作《短歌行》的赏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孟子》文章特色

2、《短歌行》内容简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5学时

一、经典、语录

(一)《孟子》

1、孟子简介

2、《孟子》的特点(共7篇,记录孟子言行的文章)

(1)感情强烈,有战斗性和讽刺力量

(2)辩论方式灵活多样

(3)善于运用比喻(例析)

(4)语言富有哲理性

(5)语言具有鼓动性,很易激起人的感情。

(6)有中心,散文与逻辑相结合。

3、语录精品

(1)庖(厨房)有肥肉,厩(马棚)有肥马,民有饥者,野有饿莩(piao,饿死的人),此率(shuai,网捕鸟兽)兽而食(si,拿东西给人吃,形容暴君残害人民)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wu,痛恨)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避免)于率兽而食人,恶(wu)在为民父母也。

(《孟子·

梁惠王上》)

(2)老吾老(恭敬奉养自己的长辈),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慈爱地养育自己的孩子),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正确事理)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公孙丑下》)

(4)民为贵,社稷次之(社为土神;

稷为谷神。

代指国家),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获得民众的信任)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的臣属)。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废旧立新)。

尽心下》)

小结:

孟子认为,在人民、国家、君王三者中,人民最重要。

孔子强调“仁爱”,重在修身养性;

孟子提倡“仁政”,重在经(治理,管理)世治国。

(二)《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汇编,成书于西汉。

有《大戴礼记》、《小戴礼记》。

《礼记·

礼运》:

“孔子曰:

大道(伟大的思想原则——儒家理想化的古代社会均衡形态)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唐尧、虞舜、夏禹三个时期的杰出人才),丘之未逮(赶上),而有志焉(心向往他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诚信)修(使完美、和谐)睦。

(孔子“大同”社会本质)故人不独亲(爱护)其亲,不独子(抚养)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guan同鳏,丧妻而未再娶之人)寡(寡妇)孤(孤儿)独(老而无子)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应有的社会责任及家庭生活保障),女有归(古代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之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此句意为充分利用财物用于急需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此句意为尽自己所能为天下老百姓做事)。

是故谋(阴谋诡计)闭而不兴,盗(偷东西者)窃(造反者)乱贼而不作(兴风作浪),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古代原始社会或儒家所谓的理想社会——小康)。

析:

孔子所勾勒的以“仁爱”为基础的理想社会:

有才华的人各司其职;

人们相敬相亲相爱;

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曹操及《短歌行》

1、印象曹操(学生讨论)

2、曹操评价(155—220)

(1)《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2)历史评价

A、曹操是汉末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B、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3、《短歌行》简析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蚴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三讲社会·

民生

本讲通过《诗经》、革命样板戏、朦胧诗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文学对社会现实反映的特征。

1、《诗经》的思想内容

2、海子诗歌《祖国——或以梦为马》鉴赏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

7学时

具体内容:

一、《诗经》

1、意义

涉及评价、体例、诗名变更、传诗情况。

2、《诗经》的思想内容(例析)

(1)反映生产劳动

(2)反映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3)反映战争

(4)反映恋爱婚姻生活

(5)祭祖

(6)歌功颂德

3、《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

(2)以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才能

(3)开创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中赋的手法在汉代以后形成了一种文体。

通俗而言,赋就是陈述铺叙;

比就是比喻,将此物比彼物;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4)形成一种文学体裁即四言体诗——《诗经》体。

(5)不利影响:

形成了后来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诗风

二、“样板戏”及对它的评价

“样板戏”在中国的遭遇富有戏剧性。

“文化大革命”中它被捧到了天上,成了无产阶级确定自己的文艺方向的标志。

“文革”后,“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垮台,它受到否定和批判。

80年代后期以来,有的剧目、有的片断和唱段在不同的场合上演,连场爆满。

“样板戏”盒带在1991年底、1992年初的音像市场上,发行量高居榜首。

对其的重新登台亮相,有人叫好,有人坚决否定。

该如何评价?

1、如何看待江青对“样板戏”的作用

2、“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1)写实与虚拟相结合

(2)调动各种力量为剧情和塑造人物服务

(3)音乐创新

(4)台词的个性化、通俗化、生活化

三、朦胧诗

(一)存在

包括崛起、创作者、得名、境遇、创作特色(例析)等内容。

(二)变异概貌

1、新生代(又称“后新诗潮”,例析)

2、后朦胧(重点鉴赏代表诗人海子的诗歌《祖国——或以梦为马》

3、第三代

(三)朦胧诗的“朦胧”引起的争议

(四)代表诗人、诗作(例析)

1、舒婷

2、北岛

3、顾诚

第四讲爱情·

婚姻

主要介绍、赏析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精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长干行》讲析

2、《锦瑟》的典故运用

3、《偶然》解读

一、《长干行》讲析

(一)李白简介(701—762)

1、独特的生活经历

(1)漫游生活

(2)政治生活

2、李白的思想

3、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4、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李白诗中塑造的自我形象,乃是封建社会多数正直勇敢的知识分子极其内心世界的艺术概括(例析)

(2)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3)拟人化表现方法的运用(例析)

(4)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例析)

(5)在诗歌形式是敢于大胆创新

(二)《长干行》讲析

长干行

(长干,地名,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之南,是山冈间的平地,吏民杂居)

妾发初覆额(古女子15岁束发,以示成年),折花门前剧(玩耍)。

郎骑竹马来,绕床(天井)弄青梅(青梅竹马)。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两小无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史记·

苏秦列传》记载:

古代传说尾生和情人约在某座桥下相会,女子后期,大水忽至,尾生坚守信约不去,抱着桥柱,被水淹死。

),岂上望夫台?

(即望夫山,古代传说:

有一女子,因思念远赴国难离家很久的丈夫而天天上山眺望,日积月累,终于变成了一块石头,还保持着原来的形象——《庄子·

盗跖zhí

篇》)。

十六君远行,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四川奉节县境内。

另有巫峡、西陵峡)滟滪堆(峡口大巨石,险,1958年炸除)。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夏季,涨水,危险)。

门前旧行跡,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据说,秋天蝴蝶多黄色)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直抒胸臆)。

早晚(何时)下三巴(巴郡、巴东、巴西——川东),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安徽安庆市东50里的江边)。

二、《锦瑟》(李商隐)赏析

“锦瑟”释义。

诗歌中的典故运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赏析。

三、《偶然》解读

(一)徐志摩短暂生平述评

1、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2、徐志摩是一个诗情激荡的才子

3、徐志摩是一个追求真情、完美的浪漫情调人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二)消解灵魂的秘密——解读《偶然》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第五讲欧阳修及《秋声赋》

要求学生了解欧阳修的思想概况及创作情况,掌握《秋声赋》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写景抒情,情之何在?

学时:

2学时

一、作者简况

欧阳修,号醉翁,又六一居士(古代一些文人根据环境、心境等为己名号,如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苏轼号东坡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编著〈〈新五代史〉〉、〈〈新唐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穷,母亲用狄杆画地教他识字;

他二十四岁进士,在西昆派文人、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府里,开始和尹洙、梅尧臣等互相师友,作古文、写古诗,反对西昆体的诗赋和骈偶对仗的时文,逐渐成为著名的文章和文坛领袖。

当欧阳修登上文坛、走上仕途之时,北宋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统治阶级内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吕夷简为代表的保守派斗争异常激烈。

欧阳修坚持站在范仲淹一边,关切国事,同情人民疾苦。

主张轻赋税、除积弊,实行"

宽简"

政治;

他在官场上沉浮而因有政治、文学才能常得以重用。

他早年对王伦、王则等农民起义有所敌视。

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知贡举、翰林学士、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名气随之也越来越大,政治上倾向保守,因此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

北宋初文坛上笼罩着晚唐、五代浮华、淫靡的文风,贵族文人集团提倡西昆体诗赋。

(“西昆体”——以杨亿编的〈〈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其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堆砌典故;

形式上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

如杨亿所作〈〈梨〉〉:

“繁花如雪早伤春,千树封侯未是贫。

汉苑漫传卢橘赋,骊山谁识荔枝尘?

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诸月溜津。

楚客狂醒朝已解,水风犹自猎汀苹。

”)西昆体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

与西昆体相对立的的是复古主义思潮。

一些对诗文有革新要求的文人逐渐联合起来对西昆体诗人进行斗争,这就是诗文革新运动。

其是指对宋初以来的以至十一世纪下半叶的浮糜文风的革新,实质上是代表中下层阶级利益的文学集团对大官僚、大贵族文学集团的斗争,是社会斗争在文学上的反映。

这次运动的先驱是柳开,继以石介、穆修、尹洙的斗争。

他们从理论上攻击西昆体,主张“明道”、“致用”、“尚朴重散”、“尊韩”;

相近期的从行动上与西昆体作斗争的是王禹称,他是宋代最早提出向李白、杜甫学习的诗人。

到了欧阳修,他将诗文革新运动推向深入,理论与创作并举,利用职权,严重打击了西昆体,取得了这一运动的基本胜利(如,他50岁时做知贡举,严格限令读书人考试时写平淡朴素、简明典要的古文;

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新奇诡异取胜的文章一概在摒黜之列。

当时,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在这主张贯彻后由于欧的提拔才登仕途。

)欧阳修在革新运动中主张道统、文统合一,要求写文章要明道、致用。

他写散文以韩愈为榜样,但风格有独创。

如果说韩愈的文章象海洋中的波浪或起伏无常的潮水,那么欧阳修的文章好象澄净的陂(池)塘(从容平静);

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

韩文沉着痛快,欧文委婉含蓄。

欧阳修被看作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当之无愧。

欧阳修著有《六一词话》、《欧阳文忠公集》等文集。

著名散文有《朋党论》、《醉翁亭记》。

他还打破了赋体严格的格律形式,开始用散文的形式写赋,如《秋色赋》。

二、解题

1、赋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四言体诗日趋僵化,逐渐衰微。

到了战国末期,出现了新体诗——骚体(渲染铺陈),赋和它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

到了屈原后的宋玉,向铺张纤细的方向发展,开了汉赋的先河。

稍后于屈原的荀卿著有《赋篇》,第一次有了"

赋"

的名号。

到了汉代,赋极为兴盛(一种模仿屈原的骚体赋,一是散体大赋)。

2、赋的特点

赋,文体名。

汉学者班固所著《两都赋序》言:

“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发展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

韵节。

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在当时颇为盛行。

其后,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接近于骈文的为“骈赋”、“律赋”,接近于散文的为“文赋”。

诗歌:

高度概括、感情强烈、富于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散文:

不求形式整齐,不讲对仗、不押韵。

骈文:

古代一种文体名。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多堆砌词藻典故。

《秋声赋》即用“赋”之文体形式写“秋声”(作者52岁作)。

我夜晚正在读书,突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大吃一惊,连忙仔细听那声音,自言自语地说:

“太奇特了!

”那声音开始时,雨声夹杂着风声,忽然变成万马奔腾、波浪汹涌声,犹如波浪在晚上受惊而翻滚,暴风雨即将来临。

声音碰到物体,砰砰叭叭作响,如同金属铁块相互碰撞声;

又象迎击敌人的军队,口里含着小棒快速行进,没有听到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走声。

我对小侍从说:

“这是什么声音?

你出去看看。

”他说:

“星月皎洁,银河挂在天上,四处没有人声。

那声音是从树间发出的。

”我说:

“哎呀,真是悲凉啊!

这是秋声,为什么还要问它从何而来呢?

秋天的景色大概就是这样的:

天空阴暗无色,烟云密集;

景色清淡明净,天高日朗;

寒气逼人,如针刺骨;

秋意萧条,山川寂寥。

所以秋声凄凄切切,响声不断。

绿草争相生长,浓密茂盛,树木繁盛令人喜悦;

绿草碰到它就改变颜色,树木遇到它就叶子脱落;

这个摧残草木使之零落的东西,就是秋气的余威。

秋天是刑官,在四时之中属于阴气(阴阳:

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

其最初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其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增长的物质势力。

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把其变成和“天人感应”说结合的神秘概念。

);

又是用兵之时,在五行中属于金(古代把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胜即木—火—土—金—水—木,相胜或相克即水—火—金—木—土—水,分属四时,秋属于金,在五行之中。

春秋、战国时流行,原意是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邹衍——齐人等提出"

五德始终"

的学说,把五行属性称为"

五德"

,用来附会到封建王朝的兴替和社会历史的变化上,宣传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为新兴的封建统治政权提供理论根据。

)这就是所说的天气的义气即尊严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经常以严厉摧残万木为本意。

天地中的万物,春天生长、秋天成熟。

所以秋天在乐声中属于西方音乐中主要的商声(古代用五音即宫、商、角、徴zhi、羽),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夷则’乃古代十二音律之一,十二律和十二月相配,万物受害之时)。

商意"

伤"

,事物苍老就会悲伤;

夷意"

杀"

,事物生长得好就会被摧残。

唉!

草木没有感情,有飘零的时候。

人在万物之中最具有灵性--不同于草木那样无情。

遇到许多忧愁会使人的心中产生感触,很多事情会使人显出疲劳,无清净之心,必然消耗人的精神(力)。

何况还要考虑力量达不到的地方,担忧智慧做不到的事情。

这样,人的健康的容颜就会变成枯槁,黑发就会变白发。

怎么能用不是金石的根本特性,想与草木争兴旺。

想到什么被伤害,那是多么恨秋声。

小侍从没有吭声,他低着头睡着了。

只听见四周墙壁上虫声唧唧,犹如帮助我的感叹。

三、写作特点(文赋。

形成宋朝赋体的一种特色。

1、开门见山,照应题目

这篇赋除了写秋声,另还有秋景,作者写时轻重有别。

一开头就点题,以秋声发端。

写秋声不单一着笔,而从多方面来写:

本身声音--风雨交加声、波浪汹涌奔腾声;

触物的声音--金属、铁块碰撞声;

比喻的声音--军队迎敌时的人马行进声。

2、过渡自然,首尾一贯

作者一开头写让他受惊之声,但一时不明何声,则问童子(引出童子),童子言无人声,声在树间,作者始知是秋声;

然后由一句问话:

"

胡为而来哉?

过渡到写秋景;

再由秋景联想到人,对比来写;

最后又回到童子,照应前面。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首尾一贯。

3、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作者由秋声写到秋景,进而描绘了秋天山穿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描写了秋之烈的缘由,在秋败、秋恶、秋烈中寄寓自己对于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因人事忧劳而形神日渐衰老的悲感。

4、形式多样,主次有分

这篇赋不拘一格,打破了赋的特点,趋于散文化,以散为主,兼有骈偶、韵语。

如:

骈偶: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韵语: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5、描写用比喻,形象生动

作者写秋声,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将秋声写得更形象、生动、精彩。

比如:

“秋声”——如赴敌之兵,御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