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8511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知识汇总诗歌鉴赏Word文档格式.docx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3.鉴赏人物形象的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情才不遇、

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

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例题讲解】

例一.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

山坳。

山翁:

此处指隐者。

结合诗的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例二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

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俭:

通“险”,怪异。

时世:

当代。

白居易《新乐府·

时世妆》: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国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压金线:

用金钱刺绣。

压:

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这首词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强化训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语,春风不染白发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襜(chan):

短衣。

②娖:

(chuo):

整理。

③银胡簶(lu):

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

④金仆姑:

箭。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鬂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第2节鉴赏事物形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即物旬,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往往通过对各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通常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感情。

(一)分析思路

鉴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形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二)鉴赏方法

1.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2.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3.鉴赏流程:

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三)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知识积累】

(一)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本身又具有特定的意义,读诗观意象,便可初步明确诗歌的抒情指向。

如:

(1)以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以明月表离愁别绪,表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以蟑喻品行高洁。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5)以草木繁盛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7)以梅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如“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以松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如“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9)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以梧桐、芭蕉表凄凉悲伤的情景。

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1)以杜鹃鸟(子规)表凄凉哀伤的情景。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象在说:

“以不如归去!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如“杨花落尽子规嘀,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12)以鹧鸪鸟表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得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熟悉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3)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4)以水表人的惆怅情绪,以水喻愁。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5)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16)以芜笛表远戍的愁苦之情。

如“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芜管悠霜满地。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歌中刻画了梅怎样的形象?

刻画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请简要赏析本诗中刻画的白鹭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本诗中刻画了“柳”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赏析。

第三节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写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观。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诗歌中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一种意境。

1.这首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这首诗歌做简要赏析。

3.这首诗(诗的某一联)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有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1.概括景物(意境)特点常用的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冷清、凄凉、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肃穆、闲适、恬静、安谧、淡雅、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

2.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常用手法

正面描写(渲染)和侧面描写(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3.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效果)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

如“空山新雨后,天象晚来秋”直接照应题目,点明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季节“秋天”;

再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就点明了人物“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

(2)衬托人物性格、心理。

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瑟瑟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

(3)营造氛围和意境。

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

(4)表达人物心情。

这是景物描写的终极与核心作用,所用的景物归根结底是要为情感的含蓄与巧妙表达服务的。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正面衬托,即一般所说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比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最后一句以“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做结,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一是反而衬托,即一般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一倍曾其哀乐”。

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中即以美好的春天涌动的江水绚丽的花朵和明月夜来反衬作者内心的寂寥和愁苦。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②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描述。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本诗的第二联历来广受好评,请简要赏析。

第二讲炼字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

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敲的某一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

所炼之字是为了提高通篇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

这样就必须要求炼字要切题、切情、切境。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三类词。

同时,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道的就是自己在写诗过程中,对诗进行炼字、炼句的要求和情形。

其实诗人在炼字炼句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进行诗歌意境的反复锤炼。

据说,王安石就“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诗中的“绿”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由最初的“到”字改为“过”字,再改为“入”“满”等字,最终定字于“绿”,可见诗人为了达到“语惊人”的效果,真可谓是呕心沥血。

在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这一考点上,近几年来,关于诗词炼字型的考题各省市的考题中都有出现,而且这个考点似乎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对于炼字型考题,在提问上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1.对诗词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字不同,你认为哪个字更为恰当?

3.某联中或某句中最生动最传神的是什么字?

4.品味作品中某字,进行赏析。

1.明确其字在诗句中的意义,作出合理解释;

2.结合全诗,展开联想,分析其字在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3.点出这个字烘染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答题范式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营造了()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

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

阻隔;

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1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1向子湮: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第三讲诗眼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

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

可见,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词,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

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诗眼”大至分两类:

一类是表现为一首诗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它是全诗的诗眼,如《将进酒》中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一类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词,等同于前面讲过的“炼字”,它是局部的诗眼,如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鄂》“涧花燃暮雨、潭树暖春云”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燃”和“暖”。

“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

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诗眼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抓住这把解读诗歌的钥匙,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深入地剖析,便可弄清诗歌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整句诗、整首诗也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对“诗眼”的考查是考查诗歌阅读能力很重要的方面,也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着眼点。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字(词、句)为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某句中某词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某安(词、句)为全诗的“诗眼”,有人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合理?

请说明理由。

4.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某字(词、句)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第一,读诗句,定“诗眼”。

如果没有给出“诗眼”,我们需要先找出,一般重点抓能揭示诗的主旨,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眼。

同时,“诗眼”经常是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应特别注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第二,阐发理由,注意层次。

根据不同的提问方式,人致上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1)解释“诗眼”的字面意义,在把握基本语义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次含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或者展开联想把“诗眼”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

(3)回归原诗,分析“诗眼”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鉴赏“诗眼”要注意与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相联系,要注意知人论世。

分析既要着眼于细节又要联系整体,做到点面结合。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万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家,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

行,流过。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6分)

3.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四讲语言风格

在诗歌鉴赏部分,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鉴赏文字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分析文学语言对于表达文章主题、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好处,分析语言表达运用的得失,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及语言风格等等。

诗歌鉴赏中语言鉴赏是一种综合性强、能力层较高的鉴赏活动,在历年高考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该考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命题形式上看,或单独考查语言赏析,或以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诗句为主,或综合考查等,且分值都比较高。

但考生在这一命题点上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

考生往往只凭语感,或者抓住修辞方法作浅层次的分析,结果由于把握不到位,分析不具体,要点不全,表达不规范而失分。

其实,在诗歌语言的鉴赏中,对语言风格的把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不仅仅为了回答单一的诗歌语言风格赏析问题,更是因为借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诗歌题材、体裁、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进而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为进一步的鉴赏活动作必要准备。

该考点相关情况

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总的特色,主要指的是语言风格。

所谓诗歌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语言风格是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决定。

诗歌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往往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体裁、题材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从诗风渊源角度看: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歌流派。

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有屈源、李白等。

浪漫主义在反映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出发,抒发对理想抱负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它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对于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有杜甫、辛弃疾等。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对于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几乎都是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从诗人个性角度看:

不同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如“郊寒岛瘦”。

按照晚唐司空图所列的二十四诗品,主要有平淡、工丽、清新、自然、明快、含蓄、淡雅、沉郁等。

下面是部分诗人的语言风格概括: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悲壮爱国

在此提醒一句,诗人的语言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并不等于说一成不变,有时为了特定的表达需要,诗风会陡然一转。

如苏轼曾写过凄切哀婉的悼亡词《江城子》,李清照曾写过铮铮骨的《夏日绝句》。

从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看:

生活的变迁、审美的变化导致风格的变化。

如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前期清新温婉秀丽,后期寂寞伤心悲凉。

从体裁看:

这里要说到诗词的区别了,即“诗庄词媚曲谐”。

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

词,多写男女情感,适于媚;

曲,更接近民歌,宜于用诙谐的手法来表现。

但诗、词、曲皆各有多种功能,风格自然并非仅为一种。

在诗词的风格上,即使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

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往往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

再次体现在诗词的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纤柔。

从题材看:

语言风格是诗歌的外在形式,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特色的语言,不同的风格就产生了。

在诗词的题材内容上,一般而言,表达政治主题,写国家兴亡、民生疾苦、咏史怀古、胸怀抱负、宦海沉浮的,多用朴素、含蓄、深沉之语。

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多用婉约、俏皮之语。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二)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第一,一般用两三个双音节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