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8477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三节排水

第四节供电

第五节通讯照明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第二节循环作业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煤质管理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顶板

第三节防治水

第四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第五节运输

第六节机电

第七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附件: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第一章概况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1-1

水平名称

XXX水平

采区名称

XXX采区

地面标高

+620m~+650m

井下标高

+117m~+174m

地面相对位置

该工作面位于XXX以西,岩湾以北,XXX以东,XXX以南;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所对应的地表主要以山地为主,无建筑物与河流,且工作面与地面高差比较大,因此开采对地表无大的影响

井下位置与四邻关系

该工作面的北为XXX采区边界;

西为未开采区域,南与XXX煤矿井田边界相邻,东为XXX工作面采空区。

走向长度(m)

m

倾斜长度(m)

面积(m2)

一、《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XXX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二、XXX采区设计;

三、XXX采区地质说明书和XXX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四、XXX年生产接替计划;

五、其它依据。

煤层情况表表1-3-2

煤层编号

K13

煤层结构

较简单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厚度(m)

煤层硬度

1~3

煤种

肥气煤

煤层走向

42°

煤层倾向

132°

倾角(°

40°

煤层情况描述

工作面煤层属于三叠纪晚三叠系须家河组。

煤层为黑色,显沥青光泽为半亮型煤,煤层层理、节理发育,密度为1.2t/m3,加热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

煤层受顶底板变化因素的影响,存在局部厚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1-4-3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砂岩

50

呈灰白色,坚硬岩石

直接顶

页砂岩

10

颜色呈深灰色,质地坚硬

伪顶

泥岩

0.1~0.2

质地软,易破碎

直接底

页岩

0.3

呈深灰色,含有黄铁矿结核及少许植物化石

老底

砂岩、灰岩

7.82

质地坚硬,其中长石石英砂岩中含有菱铁矿结核和少许植物化石

附图1-4-1: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

100或1:

200)

一、断层

根据该工作面上下两巷揭露资料及XXX工作面的开采情况分析,该采面区域煤层在走向上有褶曲构造和断层,对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该煤层倾角大,并且顶板随采动影响易破碎垮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顶板管理。

断层情况表表1-5-4

编号

构造名称

性质

走向

(°

倾向

倾角

落差

(m)

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

1

断层一

逆断层

10°

190°

50°

2

较大

一、该工作面处于XXX采区,工作面下部没有进行开采,通过上部开采情况得知,该区域内不存在大的含水层,只存在局部的裂隙渗水,同时区域内不存在径流等水源地,不会有大的水害存在,对工作面的正常开采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二、工作面相邻区域为XXX采区边界及XXX采区南部区域,上部为采空区,存在部分积水,但皆可以通过正常的排水系统将水导出,不会对工作面造成大量积流水影响,会存在局部淋水现象。

区域内无钻孔,不存在钻孔水等现象。

三、涌水量:

1、正常涌水量1m3/h,2、最大涌水量2.1m3/h。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因素情况表表1-7-5

其它因素

CH4

该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因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大。

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28m³

/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31m³

/t。

CO2

低CO2矿井,涌出量小

煤层爆炸指数

煤层具有爆炸危险性

煤层自燃倾向性

煤层自燃发火倾向经鉴定为Ⅰ级,属易自燃煤层

地温危害

一、工作面储量:

该工作面走向长XXXm,倾斜长XXXm(工作面共留设煤柱XXXm),平均煤厚0.7m,煤层密度为1.2t/m3,工业储量为t。

可采储量:

工作面回采率参考值为90%,可采储量t

二、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

T=L/l=(月)

T-工作面服务年限

L-可采推进长度

l-设计月推进长度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情况:

该采区设计共布置三条准备巷道,分别为XXX采区提升上山,XXX采区回风上山,XXX采区人行上山。

二、工作面运输巷:

1、巷道净断面:

半圆拱形巷道,宽m,高m,断面积m2。

2、支护形式:

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工字钢架厢作为超前支护,超前距离不得低于20米。

3、巷道位置:

该巷道位于工作面下部,与XXX采区三条上山相通。

4、巷道用途:

为工作面进风、运煤、行人服务。

三、工作面回风巷:

采用工字钢架厢作为支护。

该巷道位于工作面上部,与XXX采区三条上山相通。

为工作面回风、材料供应、行人服务。

四、开切眼:

1、巷道净断面:

巷道采用矩形断面,宽2.0m,高为0.8m,断面积1.6m2。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戴帽点柱支护,支护柱、排距为0.8m。

3、开切眼位置:

距离处m开口。

主要用于连接两巷,形成通风及生产系统。

五、溜煤眼:

3、溜煤眼位置:

XXX运输巷处。

工作面放煤出口。

附图2-1-2:

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图(1:

1000或1:

2000)

一、采煤方法:

1、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工作面上、下巷采用留煤柱开采,上巷煤柱规格:

8-10m(走向)×

3m(倾向),下巷:

3m(走向)×

3m(倾向)。

2、采煤工艺流程:

安全检查→回柱→风镐落煤→临时支护→选砂、回填→自溜→支护→文明生产。

3、采高、循环进度:

正常回采期间采高控制在1.0米(以内),特殊情况下补充相关措施,循环进度为0.8m。

二、采煤工艺:

(一)落煤方式:

工作面采用风镐落煤。

(二)工作面煤炭装、运方式:

工作面风镐落煤后煤自溜到溜煤眼,由人工将放落的煤通过溜煤眼装入大巷矿车中,然后由机车牵引运送至XXX车场,再由绞车经XXX采区提升上山提升至XXX采区上部车场,最后由5T电机车牵引经m主运输平硐运出地面。

(三)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

1、工作面采用DW10-150/63型、DW12-150/63型外注液式单体液压支柱带帽点柱支护。

2、采空区采用垮落法处理。

3、工作面采空区在开采过程中沿倾斜20m一处码设条带砂墩,根据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为2条条带砂。

条带砂相关要求:

沿工作面走向2m的间距(中对中)架设木垛,木垛间用挡板挡实,再用竹笆等材料平铺于木垛上形成码砂平台,再用煤、砂堆码墩,砂墩沿倾向不得小于1.5m,防止采空区冲矸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三、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

c

=t

式中:

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r——煤的容重,t/m3;

c——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设备配置:

附表2-3-6

工作面设备、工具、材料配备表表2-3-6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主要参数

备注

风镐

G-10

5

1.2KW

2台备用

瓦斯传感器

KG9701A型

监测瓦斯

3

硫化氢传感器

CLH100型

监测硫化氢

4

乳化液泵

BRW40/20型

额定工作压力18MP

电机功率17KW

支柱供液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顶板支护设计

一、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根据该工作面采高和煤层顶板情况,采面空间采用DW10-150/63型、DW12-150/63型单体液压支柱带帽点柱支护,末排支柱设密集支柱切顶,柱帽规格:

300㎜×

100㎜×

50㎜;

上、下出口采用单体支柱参设丛柱加强支护。

二、支护强度、密度、柱距计算:

1、支护强度计算:

采用经验公式

Pt=9.81hγk

=9.81×

1.0×

2.5×

5=122.6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取1.0m;

γ——顶板岩石重力密度,取2.5t/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取4~8,我矿煤层取5。

2、支柱实际支撑力计算:

Rt=kgkzkbkhkaR

=0.99×

0.95×

0.9×

300=241.2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

Kg——支柱工作系数,取0.99;

Kz——支柱增阻系数,取0.95;

Kb——不均匀系数,取0.9;

Kh——采高系数,取1.0;

Ka——倾角系数,取0.95;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取300kN;

3、支护密度计算:

N1=Pt/Rt

=122.6/241.2=0.51

N1——理论支柱密度,根/m2;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4、支柱柱、排距的确定:

根据邻近工作面采用的柱、排距,暂定该工作面柱、排距为0.8m,则实际支护密度为:

N2=n/EL

=4/(2.6*0.8)

=1.92根/m2>N1

N2——实际支护密度,根/m2;

n——最大控顶距内的最少支柱根数即支柱排数,根;

E——支柱柱距,m;

L——最大控顶距,m;

经计算,工作面柱、排距定为0.8m符合要求。

5、工作面控顶距的选择:

工作面人行道、材料道、工作道(人行道、材料道和工作道共用)后面留设临时矸石堆放空间,因此,工作面最小工作空间应有XXX排XXX空,煤壁排支柱距煤壁取0.2m,工作面最小控顶距为XXX排支柱XXXmm。

工作面循环进度为0.8m,因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XXX排支柱XXXmm。

综上所述,工作面支柱排距为0.8m,柱距为0.8m,最大控顶距(XXX排)XXXm,最小控顶距(XXX排)XXXm,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XXXKN,工作阻力不小于XXXKN。

三、工作面切顶方式:

工作面采用单排密集支柱切顶,密集支柱间距0.3m(即在两根支柱间加掺两根支柱)

四、对工作面支护的相关规定

为了防止工作面支柱失效滚落伤人,工作面所有支柱必须全部拴油丝绳,并且必须首尾相接,不得留空挡。

工作面每5m掺打一排走向密集支柱(第一排与第二排之间不掺打,保证下煤),密集支柱为每两根之间掺打一根;

同时每5米安设一组挡板,挡板交错安置,挡板高度不得低于0.3m,但风镐落煤时,操作区域必须实行全封闭,即煤壁至第一、二排支柱间必须用挡板进行扛实接顶,保证下方人员操作、行走安全。

五、乳化泵站设计:

1、乳化液泵站及管路选型:

泵站压力不低于18MP,乳化液浓度达到2%-3%。

2、乳化液泵站位置设置:

工作面乳化泵安设在XXX处。

3、乳化液泵站使用规定:

①泵站设备的维修管理由机电队负责,维修管理措施质量要求管理制度由机电队负责制度实施。

②泵站司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

③泵站压力不低于18MP,乳化液浓度达到2%-3%,且泵站周围不得有积水、积物。

④油箱必须有过滤网,正常情况下油箱盖必须盖好。

⑤泵站的自动给液装置应配备齐全完好,严禁开空泵、漫油箱。

⑥注液枪及管线设专人管理维护,管线悬挂整齐,注液枪使用后应悬挂在支柱上,不得放在地上。

⑦液压管路无跑冒滴漏现象,密封圈和油管损坏后及时更换。

⑧更换液压管或液压管密封圈时,应停泵或关闭短路阀,泵站由检修工调定,其它人员不得调定。

附图3-1-3工作面支护布置图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工作面正常时期单体液压支柱排、柱距均为0.8m(详见图3-1-3)。

顶板采用“三、四”排支柱空顶,最大控顶距为XXXmm,最小控顶距为XXXmm,采用全部垮落法进行采空区处理。

二、正常工作时期顶板特殊支护方式:

1、工作面上、下出口掺打丛柱,2根支柱为一组丛柱。

2、工作面上巷煤柱下帮必须掺打贴帮支柱。

三、回柱放顶

1、回柱方法:

人工回柱放顶,用单体卸载手把远距离操作,如果有压死或插底的支柱必须用液压回柱器进行回柱工作。

2、回柱顺序:

由下往上,由采空区向煤壁方向逐一回撤支柱。

3、回柱安全注意事项

(1)禁止在顶板破碎、压力大、支护状况不好等地点作为回柱的开口点。

(2)回柱人员必须站在顶板完好,支柱完好的地点。

(3)遇死柱时,必须先掺打好替柱,然后才可以进行回柱工作。

(4)当顶板压力较大时,卸载手把必须用牵引线进行远距离操作,缓慢卸载,牵引绳的长度不得小于2m。

使用液压回柱器回柱时人员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m。

(5)严禁使用其他工具代替卸载手把操作。

4、降低支护材料消耗的技术措施(支柱的回收复用要求及备用材料的规格、数量及存放地点)

(1)损坏变形的支柱、必须及时运出地面修复备用。

(2)加强工程质量,均衡推进,及时回柱放顶,减少控顶板大面积冒落掩埋支柱。

(3)工作面备用支柱为采面在用量的10%,可存放在距采面上下出口不小于20m的两巷顶板完好宽畅的地方堆放,不得影响通风、行人。

四、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初采及初次来压的顶板控制:

工作面初采时,顶板采用正常支护,当出现初次来压迹象时,进行支柱加密,对工作面进行加密支护,直至压力稳定,再恢复至正常的“三、四”空顶支护。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

遇断层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行编写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应力集中区的顶板控制:

工作面的应力集中区域应该进行加强支护,必须架设木垛或留设煤墩,或者进行支柱密集支护,并采用“一梁两柱”的方式掺打支柱。

(四)、工作面末采的顶板控制:

(1)采取小进度多循环作业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度,以保持煤壁的完整性。

(2)根据顶板情况及采空区来压情况,采用缩小柱距、码砂墩、架横梁等特殊方法进行加强支护。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上下出口顶板支护

一、工作面上下出口安全出口的支护、管理:

(一)、支护形式及要求:

工作面上、下出口设计断面为矩形,高度实际采高(小于0.8m时必须卧底),宽度为1.5m,设计断面为1.2m2,上、下出口必须掺打丛柱,支柱按0.8m的柱、排距进行支护。

主要用于工作面上下形成通风系统和行人安全及工作面下巷溜煤,下巷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

工作面顺槽设计断面为矩形,高为采高(不得低于0.8m)低于0.8时必须卧底,宽1.5m,设计断面为1.2m2,支柱间距不超过0.8m。

顺槽主要用于行人和通风,下巷安全行人眼必须保证在2个以上。

掘顺槽时,严禁两边掘进,顺槽只能允许由一端向已形成全风压端掘进作业和爆破作业。

为防止采空区窜矸,在下顺槽和工作面之间必须留设有超前台阶,超前台阶长度距煤壁不得小于4m,高度距顺槽不得小于5m,超前台阶内支柱柱、排距为0.8m,超前台阶上帮面掺打好贴帮支柱。

(二)质量要求:

保证上下出口的畅通,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上下顺槽内采用双排支柱支护(第一排为贴帮支柱+竹笆片背帮),必须保证上帮不下推和人员通行的安全。

所有支柱都必须拴油丝绳,中间不得留空挡。

二、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1、支护材料规格型号、使用、备用数量见表3-3-7

支护材料规格型号、使用、备用数量一览表表3-3-7

材料名称

正常使用数量

备用

备用存放地点

单体支柱

DW10-150/63、DW12-150/63

491根

50根

工作面上下巷道

木挑板

1000块

工作面上巷

草鞋板

竹笆

100块

工字钢

11#

50担

工作面上下巷

2、支护材料管理措施。

(1)工作面使用支护材料的管理:

工作面所有材料必须整齐的堆码在合适地点,并且悬挂材料管理牌板,准确填写材料的数量等信息。

(2)备用支护材料的管理:

备用材料整齐堆码,准确、清晰的填写材料牌板。

(3)回收利用相关规定:

工作面的所有材料必须物尽其用,对于能够回收重复利用的材料,必须在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回收干净,杜绝对材料的浪费。

附图3-3-4: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及出口支护示意图(平、剖面图)。

第四节矿压观测

本K13煤层工作面采空区管理为完全垮落法管理,卸压后矿压显现不明显,特殊时期另编制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一)运煤设备及装载方式:

采用5T电机车为煤炭运输设备,工作面采用自溜的方式进行装车。

(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采用绞车进行辅助运输提升。

三、选矸点设置及矸石的运输:

工作面的矸石在放煤过程中就进行了选除,然后进行单独装车,运出地面。

四、运煤路线:

XXX采煤工作面→XXX中部车场→XXX采区提升下山→XXX采区上部车场→集中运输巷→主平硐→地面。

五、辅助运输路线:

地面材料场→主平硐→集中运输巷→XXX采区上部车场→XXX采区提升下山→XXX中部车场→XXX工作面回风巷→XXX采煤工作面。

附图4-1-5:

运输系统示意图。

一、通风系统:

(一)通风方式

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工作面运输巷进入新鲜风流,经工作面、回风巷进入回风系统。

(二)风量计算:

1、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100q采kCH4=100×

0.28×

1.6

=45

Q采——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采——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平均绝对涌出量,m3/min;

k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6(正常生产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

2、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采=4N=4×

13=52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N——工作面最多人数,人。

3、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采S采=60×

2.1

=114

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m/s;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

4、按风速验算:

(1)按工作面最低风速验算最小风量:

Q采>15S采=15×

2.1=31.5

(2)按工作面最高风速验算最大风量:

Q采<

240S采=240×

2.1=504

5、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根据上述计算和风速验算结果,工作面实际需要有效风量不小于120m3/min。

(二)通风路线:

1、进风路线:

XXX采区提升(人行)下山→XXX运输巷→工作面下出口→XXX工作面。

2、回风路线:

XXX工作面→XXX工作面回风巷→XXX采区回风上山→南翼总回风巷。

二、瓦斯防治:

(一)瓦斯抽采:

本矿为高瓦斯矿井,根据本矿瓦斯涌出量参数测定结果以及邻近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预计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小于0.28m3/min,采用风排方式能满足要求,故本工作面不进行瓦斯抽放。

(二)工作面冒顶和上隅角、容易发生瓦斯积聚的瓦斯防治和处理方法:

1、瓦斯积聚预防:

(1)合理分配风量,并加强日常的风量监控和通风设施检查。

(2)加强日常的瓦斯检查及监测监控。

2、瓦斯积聚的处理方法:

(1)稀释排除,通过加大风量或风障导风等方式处理。

(2)封闭隔绝,通过密闭或充填进行处理。

三、综合防尘系统

(一)防尘管路系统:

工作面上下巷各敷设2寸防尘水管一条,每100m设一个三通阀,静水压力不得低于4MPa。

(二)综合防尘措施:

1、利用防尘水定期冲刷巷道壁,减少煤尘堆积,出煤系统各转载点设齐洒水喷雾装置并且保持完好,做到出煤时喷雾。

2、在生产期间,工作面所有防尘水幕必须处于常开状态。

3、每周必须对工作面回风巷和工作面下尾巷进行清扫、冲洗一次。

(三)喷雾和洒水防尘点的设置及有关要求:

在距工作面上下出口15~30范围内安设放炮喷雾装置,在放炮时必须打开,等放完炮、炮烟吹净后方可关闭。

(四)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

在巷道内设置隔爆水袋,按200升/m2设置水袋数量,容量30升的水袋40个,安设时用1.5寸钢管成排横向吊挂于巷道顶梁。

四、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

(一)防灭火系统:

1、工作面上、下出口20m范围内至少放置两个灭火器,并保证完好可用,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会使用灭火器材。

2、工作面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

(二)防灭火措施及要求:

1、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设法弄清火灾情况,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迅速报告调度室。

2、调度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