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709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94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

ICS***

P**DB**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J**/T***—2016

 

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

施工应用标准

Standardfor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inconstruction

DBJ/TXX–xxx-xxxx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

2016-**-**)

2016-**-**发布2016-**-**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标准

 

Standardfor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inconstructiom

DBJ/TXX–xxx-xxxx

 

批准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20xx年x月x日

前言

本标准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建标[2016]2号)的要求,由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会同设计、施工、咨询等单位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组织实施了大量的试点和示范工程应用及课题相关研究,并参考了国内外、各省(区)市现行有关标准,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研讨、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5章,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BIM应用综述,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施工深化设计BIM应用,预制加工BIM应用,施工模拟优化BIM应用,技术管理BIM应用,进度管理BIM应用,成本管理BIM应用,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BIM应用,资源管理BIM应用,施工监理BIM应用,竣工阶段BIM应用。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环大道167号;邮政编码:

545001)。

本标准主编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柏幕进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

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冯锦华、刘宏、朱惠英、丘光宏、邓绍超、肖玉明

芦继忠、谢洁敏、黄亚斌、雷群、何显文、李红祥

李云舟、乔晓盼、梁德初、玉启海、秦康、李书文

冯颖、梁雄、陆征宇、黄忠翔、黄杰、伍君

谢鸿卫、孙富达、叶彤、钟伟、玉枭彤、邓月华

农站、王中海、徐育靖、陈少枫、韦继赫、黄湘富

何育勋、王卫盛、陈真有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目次

1总则

1.0.1为认真贯彻落实《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作实施方案》(桂建标[2016]2号)的有关要求,推进广西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广西相关行业信息化水平,结合广西工作实际,在参考国家、行业相关BIM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是广西建筑工程BIM施工应用的通用原则和指导性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BIM应用。

1.0.3建筑工程BIM施工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西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应根据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及时扩充BIM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2术语

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是指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2.0.2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ApplicationofBuildingInformationModel)

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指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中的各种应用及项目业务流程中信息管理的统称。

2.0.3BIM模型资源(BIMModelResources)

BIM模型资源是指在BIM实施过程中开发、积累并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可重复利用的BIM模型及其构件的统称。

2.0.4BIM模型构件(BIMComponent)

BIM模型构件是指构成BIM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

2.0.5建筑信息元素(BIMElement)

简称模型元素,是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

2.0.6几何信息(GeometricalInformation)

几何信息是反映建筑信息模型内外空间中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的信息统称。

2.0.7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yInformation)

非几何信息是反映建筑信息模型除几何信息之外的其它特征信息的统称。

2.0.8BIM模型细度(LOD,LevelofDevelopment)

BIM模型细度是模型元素组织及其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2.0.9BIM建模软件(ModelingSoftware)

BIM建模软件是指用于创建BIM模型的软件,应具备三维数字化建模、非几何信息录入、多专业协同设计、二维图纸生成等基本功能。

2.0.10BIM计算分析软件(AnalyzingSoftware)

BIM分析计算软件是指用于对设计模型进行专项模拟性能分析和专业计算的软件,宜具备生成符合国家规范或专项报审要求的模型、计算书、报告等。

2.0.11BIM应用管理软件(平台)(ManagingSoftware(Platform))

BIM应用管理软件(平台)是指用于对BIM模型和信息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和应用的软件(平台)。

2.0.12BIM协同平台(BIM-BasedCollaborationPlatform)

BIM协同平台是指企业建立的多专业、多参与方之间协同工作的软硬件环境。

2.0.13BIM施工成果交付(BIMDeliverables)

BIM施工成果交付是指交付在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应用BIM软件导入、创建、传递和共享模型数据并按照一定管理流程所产生的施工成果。

2.0.14BIM报审成果交付(BIMSpecificDeliverables)

BIM报审成果交付是指交付符合与工程建设审批和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特定要求的报审成果。

2.0.15BIM合同成果交付(BIMContractualDeliverables)

BIM合同成果交付是指施工单位依据建设单位需求并以合约为依据形成的与BIM相关的交付成果。

2.0.16上游模型(UpstreamModeling)

上游模型是指某项特定管理流程起点之前的模型的统称。

 

3基本规定

3.0.1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宜覆盖工程项目的深化设计、施工实施、竣工验收与交付等整个施工阶段,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只应用于某些环节或任务。

3.0.2施工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也可在施工图等己有工程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创建。

根据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等需要进行深化、细化,形成施工管理模型。

3.0.3相关各方宜在施工BIM应用中协同工作、共享模型数据。

施工BIM模型与设计BIM模型搭建宜遵循设计施工一体化原则。

3.0.4施工BIM技术应用方宜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等,相关各方宜基于统一的BIM模型,建立协同工作规定,保证施工模型中需共享的数据在施工各环节之间交换和应用,并在协同平台上协同工作、共享模型数据。

3.0.5BIM应用单位宜遵循本标准,根据本单位的管理要求和流程,制定本单位的BIM实施(应用)指南、BIM模型标准、构件和产品族库等。

3.0.6BIM应用相关各方应根据BIM应用目标和范围选用具备相应功能的BIM软件(平台)。

BIM软件(平台)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模型的输入、输出;

2模型的浏览或漫游;

3模型信息的处理;

4应用成果的处理和输出。

3.0.7BIM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竣工模型宜实现以下目的:

1可视化;

2可模拟分析;

3可计算分析;

4可协调性;

5可统计算量;

6可优化性;

7可出图性。

4施工BIM应用综述

4.1一般规定

4.1.1施工BIM技术应用宜涵盖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项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策划与管理、施工深化设计、预制加工、施工模拟优化、施工过程管理及竣工验收等内容。

如表4.1.1所示。

表4.1.1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概览

主要阶段

BIM应用点

策划与管理

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

1)

项目施工BIM策划与管理

2)

图纸会审、施工图设计交底

3)

基于BIM工程量统计

施工深化设计

施工深化设计BIM应用

1)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3)

机电深化设计

4)

钢结构深化设计

5)

幕墙深化设计

预制加工

预制加工BIM应用

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加工

2)

机电预制加工

3)

钢结构预制加工

4)

幕墙(外立面)预制加工

施工模拟优化

施工模拟优化BIM应用

1)

施工组织模拟优化

2)

施工工艺模拟优化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管理BIM应用

1)

技术管理

2)

进度管理

3)

成本管理

4)

质量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5)

资源管理

施工监理BIM应用

1)

监理控制BIM应用

2)

监理合同与信息管理

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BIM应用

1)

竣工验收

2)

竣工交付

4.2施工模型与元素

4.2.1施工模型可划分为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竣工模型。

其中预制加工模型、施工模拟模型、施工管理模型统称为施工过程模型。

4.2.2深化设计模型包括:

土建、机电、钢结构、幕墙等深化模型,宜可完成深化设计、专业协调、施工工艺模拟、可视化交底等BIM应用。

4.2.3施工过程模型包括:

预制加工、施工模拟、技术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等模型,宜可完成预制构件加工、施工组织与工艺模拟优化、图纸会审、可视化交底、进度管理、成本控制、质量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等BIM应用。

4.2.4施工模型应根据BIM应用相关专业和任务的需要创建,其模型内容和模型细度应满足深化设计、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等各项任务的要求。

4.2.5施工模型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应保证完整性,不应发生信息丢失或失真。

4.2.6模型元素(或构件)应具有统一的分类、编码和命名规则,应用单位宜建立标准化的BIM构件库。

4.2.7模型元素信息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4.2.8施工模型按模型细度可划分为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模型,其等级代号及要求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表4.2.8施工模型细度表

模型名称

模型细度代号

模型和信息特征

形成阶段

深化设计模型

LOD350

优化后、准确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深化设计阶段

施工过程模型

LOD400

加入预制构件的加工和安装信息,施工过程管理信息

施工实施阶段

竣工模型

LOD500

完整准确的设计、施工安装、变更信息记录

竣工验收和交付阶段

4.2.9施工模型建模深度和细度宜在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前提下,采用较低的模型细度。

4.2.10施工模型在满足模型细度的前提下,可使用文档、图形、图像、视频等扩展模型信息。

4.3施工模型创建

4.3.1深化设计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创建。

4.3.2施工过程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创建。

宜按照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Structure,WBS)和施工方法对模型元素进行必要的拆分或合并处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模型及模型元素动态附加或关联施工信息。

4.3.3竣工模型宜在施工模型基础上,根据项目竣工验收需求,通过增加或删除相关信息创建。

4.3.4发生设计变更,应相应修改施工模型相关模型元素及关联信息,并记录工程及模型的变更信息。

4.3.5施工模型可采用集成方式统一创建,也可采用分工协作方式按专业或任务分别创建。

项目施工模型应采用全比例尺和统一的坐标系、原点、度量单位,并遵守协同工作规则与协定。

4.3.6模型或模型元素的增加、细化、拆分、合并、合模、集成等所有操作均应保证模型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4.4施工模型与细度

4.4.1施工模型应满足工程项目相关各方的需求。

4.4.2模型与信息共享交换宜贯穿在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包括深化设计、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阶段。

4.4.3模型与信息共享和互用协议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项目启动前应制定详细的模型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规则。

4.4.4应用不同BIM软件创建的施工模型,宜采用开放或兼容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模型数据转换,保证各施工模型的合模或集成,实现施工阶段的建筑信息化各项应用。

4.4.5共享模型的版本信息应包含所有权、创建者与更新者、创建和更新的时间、软件及版本,以便对各方、各类、各阶段模型进行有效管理。

4.4.6共享模型构件(元素)应具有唯一识别性,即唯一的构件编码,并可在各相关专业、各相关模型应用之间实现构件模型和参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4.4.7模型与信息共享前,创建方、应用方应进行正确性、协调性和一致性检查,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型数据己经过审核、清理;

2模型数据是经过确认的最新版本;

3模型数据内容和格式符合数据互用协议及协同工作标准。

4.5成果交付

4.5.1BIM应用成果交付类型与格式宜包括:

模型文件、图纸电子和纸质文件、渲染文件、动画漫游文件、计算分析报告、各项管理记录和报告(表)、数据库文件等。

4.5.2施工BIM交付成果可包括:

深化设计、预制加工、施工模拟优化、施工过程管理、监理管理、以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成果。

5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项目宜根据企业和项目特点、合约要求、相关各方BIM应用水平等,确定BIM应用的目标和范围。

5.1.2施工项目相关各方应事先制定BIM应用策划,经相关各方确认后方可实施,各方应遵照策划完成BIM应用过程管理。

5.1.3施工BIM应用宜由牵头单位负责,相关各方应服从牵头单位的统一安排和管理,按照约定的标准及要求完成各自承担内容的建模与应用。

5.1.4施工BIM应用策划应与项目整体计划协调一致。

5.1.5施工BIM应用宜明确BIM应用基础条件,建立与BIM应用配套的人员组织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5.2施工BIM应用策划

5.2.1施工BIM应用策划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应用预期目标和效益;

4应用内容和范围;

5应用人员组织和相应职责;

6应用流程;

7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

8信息交换标准及要求;

9模型质量控制规则;

10进度计划和模型交付要求;

11应用基础技术条件要求。

5.2.2施工BIM应用流程宜分整体流程和详细流程两个层次编制,并满足下列要求:

1在整体流程中,宜描述不同BIM应用之间的顺序关系、信息交换要求,并为每项BIM应用指定责任方;

2在详细流程中,宜描述BIM应用的详细工作顺序,包括每项任务的责任方、参考信息和信息交换要求等。

5.2.3施工BIM应用策划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明确BIM应用价值、范围;

2绘制BIM应用流程图;

3定义信息交换标准及要求;

4明确BIM应用的基础条件。

5.2.4施工BIM应用策划应分发给项目相关各方,并纳入工作计划。

5.2.5施工BIM应用策划调整应获得相关各方认可。

5.3施工BIM应用管理

5.3.1相关各方应明确施工BIM应用责任、技术要求、专业人员及设备配置、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进度等。

5.3.2相关各方应基于BIM应用策划,宜借助协同平台建立定期沟通、协商会议等BIM应用协同机制,建立模型质量控制计划,规定模型细度、模型数据格式、权限管理和责任方,实施BIM应用过程管理。

5.3.3模型质量控制宜包括下列内容:

1浏览检查:

保证模型反映工程实际;

2拓扑检查:

检查模型中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相互关系;

3标准检查:

检查模型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4信息核实:

复核模型相关定义信息,并保证模型信息准确、可靠。

5.3.4施工项目宜结合BIM应用目标,对BIM应用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总结实施经验及改进措施。

6施工深化设计BIM应用

6.1一般规定

6.2.1施工深化设计BIM应用宜包括:

施工中的现浇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机电、幕墙等深化设计工作。

6.2.2深化设计应制定设计流程,确定模型校核方式、校核时间、修改时间、交付时间等。

BIM深化设计流程宜主要包括:

创建深化设计模型、二次设计、模型校审、工程量统计、生成深化设计图纸、校审及提交成果等。

6.2.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机电、幕墙等深化设计模型和信息宜满足下阶段预制构件或机电产品加工BIM应用的要求。

6.2.4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机电、钢结构、幕墙等专业宜按照标准模数进行拆分,确定预制构件的位置、尺寸等信息,为预制加工BIM应用提供基础模型与信息。

6.2.5碰撞检查宜包括专业内部和专业之间的硬碰撞、软碰撞检查,并出具碰撞检查分析报告。

6.2.6预留孔洞与预埋件设计宜基于BIM专业综合模型进行机电管线与土建模型的碰撞,确定孔洞、埋件位置。

6.2.7深化设计BIM交付成果宜包括:

深化设计模型及图纸、节点大样模型及图纸、碰撞检查分析报告、工程量清单、专业计算书等。

6.2.8深化设计图纸宜包括:

图纸目录、设计说明、施工图平立面图、局部详图、大样图、节点详图等。

深化设计图除应包括二维图外,宜包括必要的模型三维视图。

6.2.9深化设计BIM软件(平台)除应具备3.0.6条共性功能外,还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BIM构件与产品库管理;

2深化设计模型创建;

3深化设计图纸及文件生成;

4模型与构件拆分;

5预制构件拆分;

6预留孔洞与预埋件设计;

7模型的碰撞检查及报告;

8结构计算;

9机电管线综合;

10机电参数复核计算;

11工程量统计。

6.2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I应用内容

6.2.1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宜包括以下内容:

1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二次)设计模型;

2专业协调与碰撞检查;

3节点设计;

4预留孔洞与预埋件设计;

5基坑(槽)开挖;

6钢筋下料;

7支模方案设计;

8工程量统计;

9施工安装模拟

6.2.2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中,宜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深化设计模型,进行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二次)设计包括节点、预留孔洞与预埋件设计等,生成深化设计图纸、统计工程量等(图6.2.2)。

图6.2.2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流程图

II模型内容

6.2.3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内容外,还宜包括二次结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节点等模型内容,其内容宜符合表6.2.3的规定。

表6.2.3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内容

BIM应用点

模型元素(构件)

模型信息(几何和非几何信息)

0

结构施工图设计模型

结构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及信息

1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二次)设计模型

构造柱、过梁、止水反梁、女儿墙、压顶、填充墙、隔墙等

几何信息:

尺寸、位置、标高、数量等

非几何信息:

构件类型、规格、名称、编码、材料、工程量等

2

专业协调与碰撞检查(碰撞报告)

相关专业施工图或深化设计模型

几何信息:

尺寸、位置、标高、数量等

非几何信息:

构件类型、碰撞点的位置、修改建议等

3

节点设计

重要的节点、连接及构造,及构成节点的钢筋、混凝土、型钢、预埋件等

几何信息:

尺寸、位置、标高、数量等

非几何信息:

排布节点编号,节点区构件材料信息、钢筋信息(等级及规格等)、型钢、预埋等

4

预留孔洞与预埋件设计

预留孔洞、预埋件、预埋管、预埋螺栓等

几何信息:

尺寸、位置、标高、数量等

非几何信息:

构件类型、规格、名称、编码、材料、工程量等

5

基坑(槽)开挖

基坑、基础、场地岩土层、土方等

几何信息:

尺寸、位置、标高、数量等

非几何信息:

构件类型、规格、名称、编码、材料、工程量等

6

钢筋下料

主筋、箍筋等

几何信息:

直径或面积、断料长度、钢筋根数、重量等

非几何信息:

钢筋编号、型号、断料形式、钢筋所在构件编号等

7

支模方案设计

模板、支撑等

几何信息:

尺寸、位置、标高、数量等

非几何信息:

构件类型、规格、名称、编码、材料、工程量等

8

工程量统计

施工图设计、二次(深化)设计等元素和深化设计元素等

几何信息:

尺寸、位置、标高、数量等

非几何信息:

构件类型、规格、名称、编码、材料、工程量等

清单信息:

项目编码、名称、特征、单位、工程量等

9

施工安装模拟

施工图设计、二次(深化)设计、节点设计等元素等

该阶段模型元素几何与非几何信息

安装模拟信息:

施工组织、工艺方案信息等

III成果交付

6.2.4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交付成果宜包括以下内容:

1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二次)设计模型及图纸;

2碰撞检查报告;

3节点设计模型及图纸;

4预留孔洞与预埋件设计模型及图纸;

5基坑(槽)开挖模型及图纸;

6钢筋下料模型及图纸;

7支模方案搭设示意图;

8工程量清单;

9施工安装模拟动画。

6.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I应用内容

6.3.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宜包括以下内容:

1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深化(二次)设计模型;

2专业协调与碰撞检查;

3平立面布置与预制构件拆分;

4预制构件设计;

5预留孔洞与预埋件设计;

6节点连接设计;

7临时安装措施设计;

8工程量统计;

9施工安装模拟;

6.3.2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中,宜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创建深化设计模型,进行预制混凝土结构深化(二次)设计包括:

预制构件拆分、预制构件设计、预留洞与埋件、节点连接等设计,生成深化设计图纸、统计工程量、指导预制构件加工、及施工安装文件制作等(图6.3.2)。

6.3.3预制构件拆分包括平面和立面布置;预制构件拆分时,其位置、尺寸等信息可依据施工吊装设备、运输设备和道路条件、预制厂家生产条件等因素,按照标准模数确定。

6.3.4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