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8464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语文人导学案学生用第二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

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

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四、课外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

二、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

什么是“大写的人”?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作用是什么?

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

为什么?

4.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2.修辞训练(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2)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

1.“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的意思是。

2.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具体说说下列“色彩”的含义,给人以怎样的情感:

绿:

红:

黑:

(二)时间是一把剪刀(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1.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⑴第一节把时间比成,生命比作,裁剪的结果是。

⑵第二节将时间比作,生命比作,击落后的结果是。

2.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3.诗人对“时间”形象的比喻,可以看作是对的形象描绘,是他心情的间接表现。

4.诗的用韵严格:

⑴第一节是句押韵,韵脚是。

⑵第二节是句押韵,韵脚是。

5.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6.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五、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学习反思】

短文两篇导学案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1.布置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材料。

贪婪()堕()落点缀()雏()形玲珑剔()透

②解释词语:

点缀——

繁弦急管——

具体而微——

①行道树体现了什么精神?

②《第一次真好》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③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展示预习2

二、朗读课文、研读课文

1.自读,发现问题

独立阅读,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2.讨论,筛选、整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

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3.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

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

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2.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4.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

试分析说明?

四、拓宽与延伸

1.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

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2.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

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2.预习《第一次真好》。

一、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①集体朗读

②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

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

为什么?

2.研读与赏析:

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

⑤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⑥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二、拓宽与延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

从来没有谁忍心伤害她。

但有一天,浪从很远的地方冲过来,山坡陷下去了,可怜的她被埋在了地底下。

好黑,好冷……

几亿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了一阵温暖。

啊,重见天日了。

但,当她的双眸看到自己的身体时,她惊呆了,自己成了一块乌黑的煤,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过了些时候,她走了,步子很轻,嘴角挂着微笑。

一盆火在熊熊燃烧。

她很安静,不时放出几只黑色的蝴蝶。

那一定是她上亿年的梦想被灼痛的样子,不过,她似乎无悔。

煤,是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1.表现“她”内心情感的词语有(按先后顺序):

________

2.《煤》和《行道树》比较阅读,共同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两文不同点是________。

3.“她似乎无悔”是因为________。

三、课后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2.习作:

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人生寓言》导学案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这种文体。

2.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嬉()戏禀()告厄()运落难()困难()

风韵

闲适

得失之患

泯灭

慧心

心旷神怡

①思考这两篇短文的寓意各是什么

②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是什么?

③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一、展示预习成果

二、研读课文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要仔细品味、赏析。

2.问题探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④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

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3.拓展延伸:

猎狗有幸同时被两个城市邀请参加午宴。

天一亮,猎狗兴高采烈地跑到第一个邀请它的城市,看到屠夫正在宰牛,它没有等,急急忙忙跑向第二个城市,到了那里,看见厨师正在淘米。

这时正是清晨八点钟。

它又飞快地跑回到第一个城市,只见炉子上正在煮饭,还没有做熟。

它片刻未停,再奔往第二个城市,但见人们正在盛饭,它又第三次赶到第一个城市,看到奴仆在擦盘子,它一分钟也没等就又匆匆离去。

这时已是正午十二点。

它由于不停息地往返三次,饥渴劳累,嘴里不断滴着口水。

它第四次来到第一个宴请它的地方,客人正宴罢散去,再到第二个宴请它的地方,人们也已酒醉饭饱,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

两处丰盛的宴席,猎狗都没吃上,最后只好舔点儿残羹剩饭充饥了事。

①猎狗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原因是什么?

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A它想参加第一个城市的午宴,不想参加第二个城市的午宴。

B两个城市都争着邀请它参加午宴,它只好来回奔波。

C它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而且三心二意。

D它不愿总在一个城市等待。

②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③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三、作业

1.字词作业

2.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预习《落难的王子》。

一、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有什么意义?

2.问题研究

深入研讨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三、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提高赏析能力。

①在主题上——

②在情节上——

③在表现手法上——

④在表达方式上——

一群动物正在吃草,冲来一只老虎。

动物们吓得四散奔逃,惟独一只犀牛迎上前去,怒目相视。

老虎愣了一下,掉头走了。

远远观望的动物们蜂拥而上,团团围住这位勇士,向它唱起了赞歌。

老虎并未走远,它远远窥探着。

不一会儿,它见犀牛离开了这群动物,马上返身冲来。

动物们又四散奔逃。

只有一只刚出世的天真的小羊羔毫不畏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迎上去,对着老虎亲昵地“咩咩”叫着。

这小家伙把老虎当成自己的亲娘,想吃它的奶哩。

老虎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愣了片刻,反身走了。

远远观望的动物们又蜂拥上来,团团围住这位不怕虎的小勇士,向他唱起了赞歌。

羊羔的母亲,一只老山羊走上前来,制止了大伙的赞美。

它恳切地说:

“伙计们,请你们闭上尊口吧!

我的孩子由于无知,差点儿送了一条命。

老虎不知什么缘故没有吃它,这已是万幸了,还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

1.犀牛与羊羔面对老虎都是迎上去,原因是( 

A相同,都是无所畏惧的精神。

B不同,犀牛怒目而视是无所畏惧,羊羔是无知,认敌为娘。

C不同,犀牛是出自机智,巧斗老虎,羊羔是无知,认敌为娘。

D相同,都是出自无知,不识虎性,盲目斗争,盲目亲近。

2.仔细阅读老山羊说的话,为寓言补充一个概括出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寓意不只一个,在不脱离原文的前提下,驰骋你的想像力,谈谈你体会到了哪些生活哲理。

五、课外作业

2.作文训练:

《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我的信念》导学案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1.查找资料,了解居里夫人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

固执报酬蹂躏呵责猝然长逝

解词:

获益匪浅——

猝然——

①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②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学习过程】

一、研读课文

1.展示预习1,学习字词

2.研读课文

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3.重点研读

①研读内容

重点研读有关词句、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找出相关内容,讨论解决。

a“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b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②品味语言

a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

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

b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二、拓展延伸:

1929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轰动一时的“意识和无意识及其对行为影响的理论”。

但这一理论未能使他获诺贝尔奖。

一些传记家说,弗洛伊德死前一直认为,十年后诺贝尔奖评委会会打电话告知他获奖。

但因在诺贝尔活着的时代,心理学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心理学理论不会被列入评奖范围,研究心理学的人必然会被拒之门外。

弗洛伊德曾对20世纪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梦的解析》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揭开了20世纪序幕的著作。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作,同时也可以看做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的,差不多十年以后才为人们所重视,在弗洛伊德有生之年就再版了八次,并有了近十种文字的译本。

弗洛伊德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被视作与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伟人并列的20世欧美思想家之一。

1.从文章中看出,弗洛伊德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原因是什么?

2.《梦的解析》是一部具有什么价值的著作?

3.弗洛伊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对此,你怎么看?

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10 

《〈论语〉十则》导学案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了解孔子及《论语》

a孔子

b《论语》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①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②解释:

愠——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罔——

见贤思齐——

①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②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展示预习1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二、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展示预习2

探究的词句摘要:

(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①自主阅读。

思考:

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②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课外作业

1.必作: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熟读课文至会背诵

一、探究学习后五则:

1.全班朗读课文

2.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探究:

翻译这句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

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

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解释下列词语。

何以:

是以下问:

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点词语。

(1)惑:

(2)忧:

(3)惧:

2.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1.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2.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综合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导学案

1.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

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3.通过写作练习,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1.布置任务,学生分组。

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2.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一、出示活动目标

四个小组分别展示

1.广告集锦:

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

2.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如:

哇噻——酷毙了!

帅呆了!

3.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4.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

欣赏优秀的店名如家乐福。

5.网络语言:

7456、886、青蛙、大虾等。

根据语言形式分为四类:

文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

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缺点。

二、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