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823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三下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人物故事和一个“语文百花园”。

四篇课文都是人物故事。

本单元要求掌握会写字40个,会认字26个。

教学本单元,需达到如下要求:

(1)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科学家们善于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并能通过理解寓言故事里说明的道理,学习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辅导学生学会本单元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积极讲述自己的奇思妙想,认真习作,记述自己的小发明。

教学本单元,需要注意:

1.本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教育,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课文教学之前,应引导学生先认真阅读单元提示,了解学习重点,为深入学习课文和提高科学意识打下基础。

2.一定要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包括读好语文百花园中的短文《毕升》。

让学生经过认真朗读和正确默读,确切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故事里包含的道理,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什么,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对课文中的那些科学家,学生不应只了解他们做了什么,还要了解他们之所以有所发明创造,与他们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和大胆实践分不开。

使学生体会培养观察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深入思考和大胆想象的意义。

3.略读课文教学,要多引导学生自觉阅读和自行理解,包括主动解决生字和新词。

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学习惯。

为了增进教学效果,还应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多了解他们的事迹,体会他们成功的原因,以提高科学意识。

4.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仔细体会课文的语言,做好指定的词句练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积累丰富词汇。

9、张衡

主备人:

郭新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录铜坛凸洛骗廷卓贡;会写的词语:

杰出吉利征兆记录研究分析仪器形状酒坛贡献。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预习目标:

1、认识“录铜坛凸洛骗廷卓贡”这9个生字,会写词语:

杰出吉利征兆记录研究分析仪器形状酒坛贡献。

会利用工具书弄懂难理解的词语。

2、能将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大家了解张衡吗?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的隧道,共同走近大科学家张衡。

(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

记录铜器酒坛凸起洛阳骗人朝廷卓越贡献

杰出吉利征兆记录研究分析仪器形状酒坛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检查读书情况

每组号同学起来朗读,每人一个自然段。

三、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展开讨论

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

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

2.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

用曲线画出来。

它有什么用途?

用横线画出来。

它管用吗?

3.地动仪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4.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完成预习笔记。

第二课时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从中体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2、能从文中找出描写地动仪外形和描写地震危害的句子,并会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默读共同回忆课文内容。

二、深读课文,理解课文。

讨论汇报,理解课文。

问题详见预习提纲。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回答问题,及时鼓励。

三、谈体会

让学生谈一谈学习《张衡》一课的感受。

(把学生思路引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四、教师小结课文。

五、辅导练习课后第三题。

1、读题目要求,了解句子表达的基本意思。

2、比较“发生发明发现”的不同。

3、选取合适的词。

4、用“发生、发明、发现”各造一个句子。

六、课堂延伸。

1、先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再分析此段的写法,然后小组讨论后,先说后写。

2、小组内评读作品,班内展示读。

3、师生评价。

七、检测反馈。

1、从文中我们可了解到地震有哪些危害?

2、用自己的话说说地动仪的构造,及它是怎样测定地震的。

3、谈谈从张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捞铁牛

主备人:

刘海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3、会认生字:

捞拴陷丙潜绳绑铲。

会写词语:

河中府拴浮桥陷在重修笨重和尚水性船舱划船停稳木料跨在绳子绑在拖上岸。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为了打捞铁牛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有何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预习目标:

1、会认生字:

捞拴陷丙潜绳绑铲。

会写生字词:

河中府栓浮桥陷在重修笨重和尚水性船舱划船停稳木料跨在绳子绑在拖上岸。

会利用工具书弄懂难理解的词语。

2、将课文读通顺,知道怀丙是利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的?

从中可看出怀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由我国古代的李春、鲁班等能工巧匠导入。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

捞铁牛拴住陷入怀丙潜入绳子绑住铁铲

重修笨重和尚水性船舱划船停稳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检查读书情况

每组号同学起来朗读,每人一个自然段。

三、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展开讨论

填空:

1、怀丙捞铁牛做了四项准备:

(1)摸清铁牛沉在哪儿。

(2)

(3)(4)

2、打捞铁牛的过程分三步:

(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点地往上拔。

(2)

(3)

3、我会讲故事

能把怀丙捞铁牛的过程按顺序讲清楚。

4.怀丙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用什么办法捞铁牛?

四、完成预习笔记

第二课时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课文具体了解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人物怀丙的个性特点。

2、能把捞铁牛的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深读课文,理解感悟。

小组汇报预习提纲问题

重点讨论交流捞铁牛的具体过程。

难点:

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三、谈体会

怀丙利用捞铁牛,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位的人。

四、课堂延伸。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用什么办法捞铁牛?

五、小结全文。

六、熟读课文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寓言两则

主备人:

鲁会贞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

催竭会写词语:

寓言刻舟求剑掏出船舷盼望精疲力竭。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预习目标:

1、会认生字:

催会写词语:

寓言刻舟求剑掏出船舷。

会利用工具书弄懂难理解的词语。

2、能将课文读通顺,知道寓言《刻舟求剑》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板题解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

寓言刻舟求剑催促精疲力竭掏出船舷盼望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检查读书情况

每组号同学起来朗读,每人一个自然段。

三、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展开讨论

1.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两则寓言题目的含义?

3.按船上的记号能找到宝剑吗?

丢剑的人错在哪里?

4.第二天,田里的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他的儿子看见了,会说些什么?

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5.任选一个人物,给他说些什么?

四、完成预习笔记

第二课时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

竭会写词语:

揠苗助长盼望精疲力竭。

会利用工具书弄懂难理解的词语。

2、能将课文读通顺,知道寓言《揠苗助长》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两个故事主要内容

二、小组汇报预习提纲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师点拨总结寓意

四、文本对话

任选一个人物,给他说些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表演故事

七、总结课文

八、同桌讲故事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主备人:

朱玲利

______月____日总第____课时本周第___课时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课文的能力。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

宁怨载罢沾捷悦。

教学重点:

加深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课题质疑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

怨声载道沾沾自喜喜悦便捷罢了宁愿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检查读书情况

每组号同学起来朗读,每人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课文写的是谁?

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2.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3、布斯在研制扫地机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他是怎样克服的?

4、布斯的母亲给予了他哪些帮助?

母亲的什么话启发了布斯?

5、师生共议“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善于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

6.说说自己对“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