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7964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汽修专业的学生善于表达、善于表现,但表现力过于粗糙,较难独立完成完善认知体系。

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省编教材)项目三任务1,主要内容是绘制切角长方体的三视图,它是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基础,是

所以本节课就起到了一个知识拓展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处理

在新教材中,将老教材5.1-角的概念一小节分成5.11-任意角的概念及5.12-终边相同的角两小节,使终边相同的角独立成小节,提高了终边相同角在本课的地位。

同时,根据所任班级理论基础相对较差的具体情况,我打算本堂课以任意角的概念为主线,在思维拓展中适当引入终边相同的角,以期达到前后呼应,并为下节课做好设置铺垫的作用。

教学目标

Ø

知识目标:

1.理解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振荡频率的改变方法;

2.了解音频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对模拟“知了”声电路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电子专业技能水平;

通过对项目的评估与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自主完成整个电路的制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学重点:

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象限角、界限角的区分。

关键点:

突破初中角固有的思维框架。

教学方法

教法:

以专业渗透的思想创设情境,贯穿设疑-解疑式的波浪式教学法。

学法:

1.角色扮演法;

2.小组合作法;

3.竞技互动法;

4、学练结合法等。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一起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的过程。

教学中,根据模拟“知了”声电路制作项目和学生实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合创设情景、实物演示、观察分析、实践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

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是方法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方法的渗透。

1.实践导向法;

2.直观分析法;

3.分段调试法;

4.问题引导法;

5.学练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资源

及准

硬件环境:

装有多媒体演示的实训室,有投影仪、表演前台。

软件环境: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旋转成角视频的拍摄和收集;

2、汽修相关操作平台的准备。

3、学生预分组

教学时间安排

回顾旧知承上启下1分钟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4分钟

师生互动探究学习16分钟

课堂竞技提高技能12分钟

习题演练巩固知识6分钟

承上启下拓展思维4分钟

归纳总结回归课堂2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根据学生特点,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七个环节,力求将教学简单化、快乐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自主学习和“行为导向教学法”思想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根据我们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力低、动手能力强这一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动手实践、体验感悟;

分析探究、项目拓展的教学思路,一改以往“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先搞清楚“做什么?

”,然后再学习“怎样做?

”,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即让学生先“会”后“懂”,先感性后理性,真正让学生手动、脑动,获得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双丰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充分的辅垫,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我认为这堂课中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值得一试。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上课,起立。

教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包括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本章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函数-三角函数。

下面,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三角函数的基本元素—角。

(一)回顾旧知

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什么是角?

学生:

1、锐角、钝角、直角等。

2、两条射线所成的图形。

同学们回答的基本正确,这就是我们初中学习的角,即有共同端点的两条射线所成的图形。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角,并请同学们判断分别是多少度?

正三角形

`

图一图二

(二)激发兴趣

放映两段视频。

一段是20XX年奥运会李小鹏体操比赛,另一段是汽车轮胎的旋转,并让学生观察运动过程中是否形成角度?

视频一

视频二

(三)探究学习

(1)设疑-解疑,引出角的定义。

请同学们观察体操运动员李小鹏及汽车轮胎旋转的动作,并大致判断它们所成角的度数?

学生讨论,无法回答。

其原因有二:

1、成角过程是运动的,学生无法找到两条静止的射线。

2、所成角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范围360°

所以,从中反映出初中角的狭隘性,自然而然引出高中角的定义。

角的定义:

一条射线由位置OA绕端点O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到另一位置OB形成的图形。

始边:

旋转开始位置的射线OA

终边:

终止位置的射线OB

顶点:

端点O

强调:

1、角是通过旋转而成的。

2、角的旋转可以不止一圈。

(2)设疑-解疑,引出正负零角。

老师:

下面再请同学们再次观看上面两段视频,请仔细观察旋转成角的方向有什么不一样?

(再次播放两段视频)

体操运动员李小鹏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而轮胎旋转的方向却是顺时针。

非常好,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

那么,这样的区别在我们汽修专业实训中是否也存在呢?

(搬出事先准备好的汽车发动机,邀请两个学生上台分别拧紧和拧松螺丝,并要求下面学生仔细观察)

1、由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引入三角函数,过渡自然,不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

2、回答什么是角,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学知识点,并为任意角的提出做好铺垫。

3、通过两幅图和两段视频,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激发学生兴趣,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1、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既引出了本堂课的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求新知的,让每个学生懂得如何去发现问题。

2、此过程与学生专业结合非常紧密。

不但操作学生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拧螺丝的任务,而且台下学生也能很快理解该过程,所以达到预定效果。

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再次提问:

不同旋转方向、大小相同的角是否相同呢?

学生回答:

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角也不相同。

非常好,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点。

B

得出正、负、零角得出定义

O

A

α

正角: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

负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

零角:

当射线没做任何旋转所成角。

角的表示:

初中记为“∠O或∠AOB,高中角用α,β,γ表示。

(3)设疑-解疑,引出象限角。

我们知道了任意角的概念,知道了正负零角,那我们又该如何来研究它呢?

学生讨论:

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

非常好。

第四章我们刚刚学习了函数,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等都是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研究的。

今天我们研究的角也将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研究。

象限角的概念:

将角的顶点和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则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则叫做第几象限的角。

同学们必须注意,在象限角中,需注意两重合。

1、顶点与坐标原点。

2、角的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

以后不做特别强调时,角的始边即为X轴的正半轴。

(4)设疑—解疑,引出界限角。

前面同学们学的都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道习题。

考察同学们掌握的情况。

例题1、见下图,判断角的正负及角的所在象限?

1、图一成角为逆时针,是正角,角的象限为第二象限。

2、图二成角为顺时针,是负角,角的象限为第三象限。

3、图二成角为逆时针,是正角,角的象限不知道。

在图三中同学们遇到了问题。

图三角显然不属于任何象限,那这一类角究竟是什么叫呢?

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四个知识点—界限角。

界限角: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

请同学举例:

,90°

,180°

,270°

,360°

,450°

……

(四)课堂竞技

把班级学生分成A、B两队,设置队长,进行课堂竞技。

并评选出本堂课的最佳团队。

(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团队合作性)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东方卫视《头脑风暴》节目,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设计了知识竞技场,共分3个环节。

1、基础知识回答。

(每组派1人参加,回答3道基础题)

A队:

举一生活中旋转成正角的例子?

80°

是第几象限的角?

第一象限的角一定是锐角吗?

B队:

举一生活中旋转成负角的例子?

-150°

钝角一定在第二象限吗?

基础题较简单,A队选手回答

,B队选手回答

2、限时知识抢答。

90°

-1100°

的终边在第几象限?

时针一昼夜转了几度?

分针每分针转几度?

本环节具有一定的难度,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及头脑的灵活性。

3、动态创新课堂。

前面2个环节,同学们都完成的非常出色,下面进入本堂课的动态创新环节。

请每队派一个代表来完成一项任务:

先小组讨论,然后一分钟内用三种不同肢体语言(可借助其他工具)表达下列各角。

180°

、720°

、-90°

各小队推荐一人参加竞赛,以最快完成者获胜。

学生可以通过转身,绕圈、做手势,转动手中的笔等方式完成。

加强学生实践体验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3个环节的竞技,我们评出**队为本堂课最佳团队。

(五)习题巩固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下面,我们将通过习题来巩固本堂课所学。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象限的角一定是锐角B、锐角一定是第一象限的角

C、小于90°

的角一定是锐角D、第一象限的角一定是正角

2、-50°

的角终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

1、一角为30°

,其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二周后的角度数为_____。

2、-540°

与-620°

两角中,______是界限角?

三、黑板演示题

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表示下列各角,并判断是第几象限的角?

(1)60°

(2)-210°

(3)225°

(4)-300°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

(六)思维拓展(讨论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图:

红色线为某角的终边,请问是第几象限角,若为角平分线,再问该角几度?

(请学生小组讨论,2分钟后组长回答)

学生:

A组:

因为终边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所以为45°

B组:

虽然可知终边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但以旋转成角的性质,无法确定是逆或顺时针,也无法确定旋转了几圈,所以该角无法确定。

第二组的同学,那你们能列举出部分角吗?

45°

,405°

,765°

,-315°

,-675°

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终边相同的角”请同学做好课后的预习。

(七)归纳总结:

1、突破初中成角的固有思维,掌握任意角的概念。

2、掌握正、负、零角,象限角、界限角的概念。

3、初步认识终边相同的角。

正负零角

任意角

概念

象限角

终边相同的角

界限角

【教学反思】:

(1)设疑-解疑式波浪式教学,较普通教学方式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见下图)

(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

课堂单调,毫无生机,犹如一潭死水,师生配合几乎为零。

图二:

课堂导入较好,但学生性质决定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图三:

波浪式教学,以设疑-解疑为主线,多次激励为手段,保持较高教学效率。

(2)教学与生产生活相结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李小鹏的体操,汽车轮胎、发动机的实例,东方卫视的《头脑风暴》能有效激烈学生学习兴趣。

(3)逐步健全动静结合的创新式课堂。

长期的听讲模式,容易使老师和学生产生惯性疲劳,有效引入动静结合的课堂能激励课堂。

1、将专业操作层面提炼至数学理论层面。

这样可以使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效弱化定义难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该过程通过直角坐标系在函数中的应用延伸到在三角函数,乃是三角函数中角的应用,这样处理不会使平面直角坐标系提出的太突兀,并强调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1、角的终边判断必须向学生强调两重合。

2、界限角的推出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完成。

这样的目的是在检验学生前面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在例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自然过渡到界限角。

整个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流畅、有效。

3、课堂竞技是本堂课强调的一个核心环节。

这里引入了东方卫视的《头脑风暴》栏目。

目的有二: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有效融入课堂。

第二、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数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改变教条数学学习模式。

第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加强职业素养。

1、习题巩固的目的非常明确。

分2个层次,第一、让学生自我检查,查漏补缺。

第二、通过教师巡查和学生黑板演示,使教师了解本堂课教学效果。

1、本环节思维拓展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初步了解终边相同的角。

此过程可以总结本堂课的基础知识点,也能够拓宽学生思维,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2、思维适当拓展以后,必须回顾课堂,引导学习再次回顾本堂课的核心知识。

使整个教学环节发而不散。

1、教学反思环节是一堂课完成的收笔之作。

是对本堂课的反思也会是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本堂课反思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动静结合的波浪式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