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87529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7Word文档格式.docx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8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

18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8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天下之乐而乐 烟云竹树而已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处江湖之远竹工破之

D.然则何时而乐耶子声丁丁然

18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

181.

(1)探求 

(2)指朝廷 (3)全,都 (4)同“披”,披着

182.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183.B

184.甲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乙文表达了作者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居陋自持的情操及志趣。

【解析】

18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对于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注意“庙堂”是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被”是通假字,通“披”,披着的意思。

18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重点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和重点句式。

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这里要注意: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那我同谁一道呢?

微,(如果)没有。

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消遣:

消除。

183.A.而:

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

B.以:

都是连词,因为。

C.之:

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代词,代竹子。

D.然:

①代词,这样;

②助词,表状态。

故选B。

18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

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乙文作者是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一生为革除弊政而不屈不挠地斗争,多次遭到贬谪。

这篇文章是他贬官黄州期间所写。

因此,两文表达的情感分别是:

范仲淹忧国忧民;

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作官就为百姓担忧;

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

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

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

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

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

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

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

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8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

②太守谓谁________________

18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7.请用选段中的句子作答。

①甲段中的“进亦忧”指的是:

“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

②乙段中与“佳木秀而繁阴”相对应的一句是:

188.你认为甲、乙两段中作者的“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85.①如要没有②为(是)

186.①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游人知道跟着有识之士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87.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树林阴翳

188.相同点:

都是为国为民而乐不同点:

甲段的乐是先忧后乐;

乙段的乐是与民同乐

18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微”,古今异义,意为“如要没有”;

“谓”,一词多义,这里意为“为(是)”。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8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以,因为。

此句为互文见义句。

(2)从,跟随;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第二个“乐”,名词,快乐。

18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①“进亦忧”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即指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意指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佳木秀而繁阴”意思是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是写夏季树木的茂盛,与选文中“树林阴翳(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遥相呼应。

188.本题考查比较分析。

《岳阳楼记》是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知州时所作。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二人之“乐”都是“乐以天下”的为国为民的乐。

这是其相同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先忧后乐;

“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体现的是与民同乐。

这是其不同点。

甲: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18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嗟(jiē)夫B.何时而乐耶(yè

C.伛(yǔ)偻D.山肴野蔌(sù

19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⑵微斯人

⑶泉香而酒洌

⑷弈者胜

19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92.《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____”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

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_____________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89.B

190.⑴探求⑵如果没有⑶清⑷下棋

191.⑴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⑵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或:

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92.忧醉与乐

189.B.有误。

耶:

应读yé

,文言助词,相当于“吗”“呢”。

19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微”,古今异义,如果没有;

“弈”,本义即为“下棋”。

19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2)颜,脸色;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此句为判断句。

19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着眼于“忧”字,进退皆忧,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将“醉与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

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

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