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748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0月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7分)

1.阅读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方格内。

(4分)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chún()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tī()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2.默写。

(8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2)月黑雁飞高,_______________。

(卢纶《塞下曲》)

(3)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4)_______________,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6)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7)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书》)

(8)子曰:

“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名著阅读。

(6分)

(1)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名著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2分)()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鲁滨逊到巴西成为种植园主,因缺乏人手等原因,与他人到非洲贩卖黑奴,在途中遇到风暴,被海浪冲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

D.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不同颜色的精美丝线。

(2)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填上正确内容。

(2分)

他说:

“在外国人看来可能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

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二是。

”利立浦特国内两党积怨极深,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3)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

次后,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这个便是计策。

①上文中,“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

()

②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

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厉的压榨,奋起反抗。

②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了一支声势浩大的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③后来金军北撤,辛弃疾于第二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沟通联络。

④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1)第①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调到__________之前。

(3)第③处用词重复,应删去__________。

(4)笫④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____。

5.根据下列四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6分)

材料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是特别爱好的。

”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视为自己的乐趣。

材料二国学大师任继愈的爷爷曾这样教导小孙子:

他让任继愈读《三字经》、《论语》时,小孙子很有疑问,不愿意念。

爷爷就让他用乌漆黑黑的提煤的篮子去打水,一而再,再而三,忙了一身汗,自然打不到水的。

爷爷让他看看篮子有什么变化。

任继愈说:

“篮子变干净了,提手也变光了。

”爷爷说:

“读书有时就如篮子提水,看似没有什么效果,但让你变干净光亮了。

”我们知道:

读书虽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材料三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变得日益浮躁而浅薄,阅读似乎已经成了“过去式的时尚”。

曾看到这样的数据:

中国人年人均读书仅5.5本,俄罗斯人年人均读书35本,犹太人年人均读书65本。

这个统计数据确实让我们的脊梁感到丝丝凉意。

材料四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58.1%,首次超过了纸质书58.0%的阅读率。

而数字阅读率的增长速度,也比纸质书的阅读增长率高得多——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的数字阅读率提高了18.2个百分点;同期的纸质书阅读率,则仅仅提高了3.1个百分点。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读书之于个人的益处有哪些?

(2分)

(2)综合以上材料,现今国人读书呈现哪些特点?

(2分)

(3)对于目前国人的读书现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分)

二、阅读理解(共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

(共6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

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②机:

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

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的心绪。

(2分)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

(1)联还是第

(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

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

(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2分)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

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

“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

“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

”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

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

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

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

【注释】:

①摈(bìn):

抛弃,排斥。

这里指被抛弃。

8.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C.以土砾凸者为丘D.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又复杖之杖:

②弟寻死寻:

③孝子无疾而卒卒:

④纬以事坐系坐: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译:

②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译: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共10分)

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王晓刚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也十分必要。

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

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

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

几乎没有人希望低俗的网络语言从“虚拟”变成自己所处的“现实”。

然而,现实中的自律意识,一旦上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显然,人们对洁净的语言有着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网民们还没有像珍惜清洁的空气那样珍惜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共处的网络空间。

而要深刻地改变这种观念,人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如果回顾大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深化和普及过程,我们也会坚信:

网络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把网络环保意识强制性地灌输到网民的头脑之中。

⑤但我们不能坐等这种后果发生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觉醒,而要从现在起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

正如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言,每一种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历经数百年心理积淀、规范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

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付出努力,或许几十年后互联网世界将回馈给我们一片“蓝天”。

要知道,我们在“十面霾伏”面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排污大户”,但在网络世界,我们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都是形成网络语言生态的一分子。

因此,要还网络语言环境的那一片“蓝天”,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4日,有删改)

12.净化网络“雾霾”,我们需要保持怎样的理性?

(2分)

13.网络“雾霾”指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4分)

14.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罗宇凡)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5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据了解,这是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首次开展全网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本次活动共计610余家单位及1000余名网友推荐了正能量榜样1300余个,正能量作品和专题活动6000余项,所有入围作品厚重多元、亮点纷呈、喜闻乐见,包含了全网2015年发挥网上正面引导作用的优秀榜样和作品。

“五个一百”刷爆朋友圈,红遍网络空间,网民参与投票数高达1.2亿人次,点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