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7224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道煤业五井水文划分报告Word格式.docx

129°

14′11″北纬:

43°

19′39″。

三道煤业五井井田位于安图森林经营管理局屯田林场林区,行政区划属延吉市三道湾镇管辖。

其范围北起以Fe断层为界,与08年已经闭坑的延吉永刚煤矿相邻,南至F10断层,与已闭坑的三道煤矿三井为界,东西均为人为控制境界,井田面积0.447km2。

在井田内西北部有废弃井巷,井田四邻关系较清楚,界限分明。

矿区交通十分方便,安图-汪清、延吉-安图国家二级公路从本矿区东南部通过,距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3km,距延吉市74km,距安图县58km。

图们—长春铁路线经过延吉和安图。

附:

三道煤业五井(原宗强煤矿一井)交通位置图。

2、自然地理情况:

地形、地貌、气候、水系井田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貌形态属山前平原与季节河间地块型。

地形特征为低山林区,地面标高为+850m至+600m,相对高差250m,属第四纪全覆盖区,覆盖层厚度为100~200m。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寒山区气候,下霜较早,解冻期较晚。

春季干冷风大,夏秋季温热多雨,最高气温+34.70C,最低气温-310C;

最大冰冻层厚1.7m。

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降雨量743.9㎜,风向多为西南、西北风,风速为5~6m/s。

井田上方地表无水体及大型建筑。

3、地质灾害情况:

该区地形坡缓,切割程度较低,山体稳定,植被发育,至今未发生过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矿床开采时,矿井周围未出现地面塌陷、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水受污染等不良现象,自然环境良好。

矿井内所采出的矿石和废石中S、P及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较低,不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有害气体,对环境无污染。

矿区环境地质类型为第Ⅰ类型,属地质环境质量良好型。

根据吉林省建筑规范,延边地区地震震级属Ⅲ级地震区,基本烈度小于6度,涉及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940年~1941年,日本人今泉等填绘了二万分之一地质图,钻探工作量1148.63m。

1943年,森田义人又做了预查,但无资料可证,前者资料因无座标,基本无使用价值。

1954年,由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勘探局普查小组在此进行了十万分之一地质测量工作。

1958年~1959年,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二○三队进行了十万分之一地质测量工作,施工七个钻孔,工程量1346.45m。

1972年,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普查大队在此进行五万分之一地质测绘工作,挖探槽8057.54m3,为煤田普查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973-1974吉林省煤田勘探公司112队进行过屯田营煤田普查勘探工作,提交了《吉林省延吉市屯田营煤田普查报告》和煤炭资源总储量1680万吨,其中:

表内B+C级储量共1060万吨,表外资源储量620万吨。

1991—1992年吉林省延边州煤田地质勘探队对矿区附近的“丁把头沟井田”进行过补充勘探工作,提交了《吉林省延吉市丁把头沟井田补充勘探报告》,吉储决字〔1994〕第4号文评审通过的煤炭资源总储量B+C+D级(121b+122b+333)200.3万吨。

其中:

B级(121b)36.0万吨,C级(122b)44.9万吨,D级(333)119.4万吨。

2003年03月10日,延吉市小煤矿管理办公室对该井田内煤炭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工作,提交了《延吉市正兴煤矿核实地质储量说明书》,估算出煤炭资源总储量495千吨,其中:

基础储量(111b)68千吨,(121b)282千吨,(2M22)145千吨。

在本井田范围内有3个钻孔,钻孔报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A、勘探程度低:

根据勘探规程中的勘探类型划分,本井田勘探程度应为10个孔/平方公里,而实际为4.5个孔/平方公里,其勘探成果也没能达到精查勘探的标准。

B、煤层产状有误:

钻孔报告中煤层到深部中期产状有变化,但是实际煤层倾角、厚度变化不大。

C、对地质构造变化没精查:

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遇到过数条落差大于10m的断层,与和在地质报告中提到的断层数量和位置有相差。

断层边界不清楚。

D、封孔质量:

封孔质量差,为慎重起见,这些钻孔均按未封孔统计,

故今后在生产中应慎重对待。

2010年6月准备提交《宗强煤矿一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共增加储量60万吨。

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貌形态属山前平原与季节河间地块型。

地形特征为低山林区,属第四纪全覆盖区,煤系地层上覆地层为黑色泥岩,厚度100~200m,地表水向深部渗透性差,隔水性强,不易导水,其它岩层含水极为微弱,有利于煤层开采。

井田位于布尔哈通河支流朝阳河的上游,朝阳河呈南北向流经矿床的西部,其年平均流量为8.54m3/s,距矿床较远,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2、含水层: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联系,将矿区地下水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主要由洪冲积砂、砾石等物质组成,分布于矿床西部,宽100-200米,厚度4-10米,水位埋深1.00-2.50米,水量为0.25-0.40l/s,属强富水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Ca型。

水源来自于大气降水。

⑵、白垩系大拉子组陆源碎屑岩孔隙含水层

属强富水含水层,主要由白垩系大拉子组下段砂砾岩和砂岩等组成,其水量较大,泉水涌水量一般为100t/d,雨季最大为200t/d。

由于该含水层距可采煤层较远,故对采矿工作无影响。

⑶、侏罗系含煤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由砾岩、砂岩、泥岩及煤层等组成。

在矿区内大面积分布,其厚度为0.30-3.20米,泉水流量0.35-1.20l/s,属弱富水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Ca.Na型,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之中。

⑷、侏罗系火山碎屑岩风化裂隙含水层

由安山质集块岩和安山质角砾岩等组成,分布于含煤岩系的下部,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含水层厚度6-15m,水位埋深5-10m,泉水流量0.10-0.55l/s,属弱富水含水层。

水质类型为HCO3-Ca型,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之中。

地下水补、排条件的变化:

每年“雨季”井下涌水量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增加量仅为5m3/h左右。

3、隔水层:

矿区隔水层主要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炭质泥岩。

分布在可采煤层顶底板及其附近,隔水性较强。

但因受后期小型正断层的影响,致使其隔水性能减弱。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⑴矿床内可采煤层分布在+300—+700米标高范围之内,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550米)标高以下,虽距地表水较远,但因后期小型正断层比较发育,在采矿过程中经常发生地表水沿构造裂隙渗透现象,而且,北部本井田范围外已经闭坑的永刚煤矿采空区的积水也向本生产矿井内渗透,因此,矿坑涌水量较大,最大涌水量为850m3/d,一般涌水量为240—360m3/d,但骤降暴雨时或在春季融雪时期,矿坑涌水量还可能会增加,影响开采(也是目前本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

在采矿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排水工作。

⑵未封闭钻孔问题:

对于未开拓区域内的未封钻孔92-8、91-4,在将来开采过程中必须留设钻孔防水煤柱。

⑶断层导水问题:

本井田外西北部已经闭坑的小煤窑与本矿井以断层为界,断层有可能导水,故在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前随时超前打探放水钻孔,以防止沿断层导水可能性。

⑷本井田位于地势较高处,因此不受洪水危险,但是雨季应该在矿井周围挖好防洪沟,排水要畅通。

2、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本井田外北西部有已经闭坑的永刚小煤窑老空区。

本井田内西部地表浅部有已经闭坑的过去部队井老空区。

本井田内:

南盘6路到12路均为采空区。

北盘0路到6路(过去部队井开采)为采空区,6路到8路之间为防火、隔水煤柱,8路到12路均为采空区。

本井田内采空区无积水。

本矿井与永刚井之间留设水平方向煤柱60米,垂高煤柱80米。

符合规程规定。

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断层导水裂隙带和北部本井田范围外已经闭坑的永刚煤矿采空区的积水向本生产矿井内渗透,涌入采掘工作面内,造成矿井涌水量较大,后期随着采深逐渐增加,与地表水和小窑水之间距离逐渐加大,外加浅部采空区冒落带逐渐被压实,导水裂隙带逐渐被充填,矿井涌水量也逐年减少。

矿井最大涌水量为216m3/d,一般涌水量为105—216m3/d,但骤降暴雨时或在春季融雪时期,矿坑涌水量还可能会增加。

井下矿井排水量为45m3/h/台,计三台。

矿井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矿井随着采深逐渐增加,与地表水和小窑水之间距离逐渐加大,外加浅部采空区冒落带逐渐被压实,导水裂隙带逐渐被充填,矿井涌水量也逐年减少趋势,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也逐渐减轻。

我矿防治水工作主要是:

加强防范断层可能导水、周围小煤窑老空区和本采区内采空区积水、未封闭的钻孔可能导水等方面问题对采掘生产的影响和雨季防洪排水方面的问题。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根据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特点,结合各含水层性质,补给条件,考虑到井下涌水量的实际情况和防治水工程的难易程度,并且矿井与永刚井之间虽然留设水平方向煤柱60米,垂高煤柱80米。

但永刚井已经关闭,原采空区可能有积水。

参照《煤矿防治水规定》,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类型。

防治措施及建议:

上部残采区及相邻矿井采空区可能存在积水,生产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突水事故的发生。

骤降暴雨时,矿坑涌水量还可能会增加,在采矿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排水工作。

(1)每年(尤其是汛期到来以前)对井上下所有防排水设施应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以防止水患对矿井的威胁。

(2)已发现的主要导水断层的平面位置基本弄清,但其导水性尚没有控制。

今后在生产建设当中,进一步研究和查明断层的导水性和地表水、采空区积水和导水性关系,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

类别

分类依据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

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差,补给来源少或极少。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岩溶含水层、厚层砂砾石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为岩溶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很好,补给来源极其充沛,地表泄水条件差。

单位涌水量q(L/s.m)

q≤0.1

0.1<q≤1.0

1.0<q≤5.0

q>5.0

矿井及周边老空水

分布状况

无老空积水。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不清楚。

存在大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不清楚。

矿井涌水量

(m3/h)

年平均Q1

年最大Q2

Q1≤180

(西北地区Q1≤90)

Q2≤300

(西北地区Q2≤210)

180<Q1≤600

(西北地区90<Q1≤180)

300<Q2≤1200

(西北地区210<Q2≤600)

600<Q1≤2100

(西北地区180<Q1≤1200)

1200<Q2≤3000

(西北地区600<Q2≤2100)

Q1>2100

(西北地区Q1>1200)

Q2>3000

(西北地区Q2>2100)

突水量Q3(m3/h)

Q3≤600

600<Q3≤1800

Q3>1800

开采受水害

影响程度

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

矿井偶有突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

矿井时有突水,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威胁

矿井突水频繁,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严重威胁

防治水工作

难易程度

防治水工作简单

防治水工作简单或易于进行

防治水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

防治水工程量大,难度高

注:

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