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01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docx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中学学年高二月

 

 

 

 

 

 

2015级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六)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C

D

D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B

C

B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A

B

B

C

D

D

C

【解析】

1.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由于君主的大权独揽和君权唯一性,一旦出现君主的无能、昏庸等不能亲政,常常导致皇帝身边的权臣、外戚、宦官代替君主决策,掌握大权,因此权臣、宦官乱政,其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决定的。

材料中明朝太监乱政,其根源是废除丞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C正确;A、B、D三项都是表面现象或直接原因,不是根源,故排除。

2.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可用排除法。

明初废丞相制度,故①错误;明成祖在位时,内阁出现,故③错误。

由此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

3.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根据表格中信息“传旨或述旨”“内阁奉上谕”可知该官员负责皇帝旨意的下达;由表中信息“因奏请而降者”“交内阁传抄者”可知该行政官员可以向皇帝奏报文书,其权限在内阁之上,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官员应为军机处大臣,因此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不可能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排除A;“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说明内阁的地位下降,军机处的地位上升,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排除B;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处的演变削弱了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选D。

5.本题考查清朝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中显示的时间信息是嘉庆皇帝时期,不是清朝初年。

中书省和丞相在明朝已经被废除,排除A;清朝初年设立了内阁,但在嘉庆时期其已不具有起草政令的职责,B不符合题意;雍正帝时期,清政府设立军机处,负责起草政令、上传下达等事务,到嘉庆皇帝时期仍是如此,故C正确;礼部负责管理祭祀、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项,排除D。

7.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正式形成后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故选D;A、B、C三项错误,明代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首辅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领六部。

8.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

根据材料“僭侈逾制”等所举事例,反映出当时皇权独尊及君权至上的意识十分严重,和珅触犯了皇帝权威,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的强化,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封建官僚生活腐化,但不是主旨含义,C项不符合题意;D项片面反映了材料内容,故选B。

9.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和军机处。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就废除了宰相,故排除B;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故排除C;地方大员向朝廷密折奏事的密折制度创设于雍正时期,故排除D;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所以她能看到张榜公布科考结果的情景,故选A。

10.本题考查明代的内阁。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内阁始终不是正式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B;内阁是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没有矛盾激化的表现,故排除C;明代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存在皇帝是否信任内阁的情形,故排除D;根据“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可知内阁没有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故选A。

1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和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的初衷就是便于要务保密和皇帝宣召,A、B两项说法正确;在清代,“行走”的意思就是临时调遣的非专任官职,D项正确;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并未提到遴选的标准,故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1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古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南方水利工程多,意味着南方农业经济发达,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南方政治清明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推行重南轻北的农业政策,排除C;D中“都是”表述太绝对,排除。

14.“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说明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说明引种美洲作物客观上导致生态恶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说明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农作物的引进,而未见农业技术突破,D项理解不准确,故符合题意。

1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故B正确;中国棉纺织业出现较早,故A错误;棉纺织品能够集中生产,故C错误;一般来说,集中生产成本低,故D错误。

16.本题考查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朝景德镇的彩瓷卓有成就,但不代表明代进入彩瓷时期,A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提及明朝时期形成官民竞市、官搭民烧的局面,但未体现官营手工业的衰落,B项排除;材料强调明朝景德镇的官营手工业品和民营手工业品都成就卓越,并且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中心,C项符合题意,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7.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表明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进行扩大生产,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18.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文字“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当照关差例,差部院贤能司官前往”的意思是对外贸易对百姓有益,应差部院贤能的司官对海洋贸易进行管理,所以该文告表明康熙客观上顺应了近代化潮流。

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9.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会馆。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乍浦镇会馆数量多,说明乍浦商品交易频繁,是重要的商品中转地,C项正确;会馆体现商人交易频繁,无法体现商人聚集,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鼓励跨省贸易,B项错误;海禁指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船到中国进行贸易,材料未涉及,D项错误。

20.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提及外国人来中国经商在广州一地进行,并受到严格限制,反映清政府实现闭关锁国政策,D项正确;“广州十三行”存在于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后,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中外贸易在“广州十三行”,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21.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变化。

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分子抛弃了“安平乐道”的人格理念,大批知识分子弃儒就商而成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变化,故选C;明清科举制采取八股取士,仍保持着人才选拔的功能,故A错误;宋明理学一直处于封建统治思想的地位,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地推行,故B、D两项错误。

22.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经济政策。

结合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即可知D项中“高度繁荣”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其他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B、C三项排除。

24.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B不能体现“异质”,C、D说法不正确,故选A。

25.题中没有反映八股取士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儒者”和“书生”,“徒以文字华藻”和“徒讲义理,不揣时势”,体现了要主张“经世致用,学以济世”,故B项正确;“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并不是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故C项错误;题中主要针对的是“儒者”和“书生”,故D项错误。

26.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根据材料可知李贽认为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是符合大一统的历史潮流的,因为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故选B。

27.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故选C。

28.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的历史时期,所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也就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故选D。

29.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愤世嫉俗,养成满腔郁勃不平之气,激荡发泄……”可知,作者认为,李贽的思想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懑。

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30.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儒学者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因此①②正确;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提出推翻帝制,也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束缚,因此③④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1分)

(1)(5分)变化:

轻视学问;趋势求利。

(2分)

原因:

轻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盛行。

(2分)

意图:

以儒家思想重建风俗。

(1分)

(2)(3分)好学劝学;奖励廉洁爱民;推崇名声。

(每点1分)

(3)(3分)说明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

(1分)

变化:

批判地继承。

(2分)

32.(15分)

(1)(2分)利用临近边境的优势,晋商输边饷而获厚利;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若答“北方市场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亦可)

(2)(2分)民风的变化:

由重农变为崇商,由尚简朴变为奢靡。

(若答“从尚义、务学到经商逐利”亦可给分)

(3)(6分)社会原因:

①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了其事业的进一步扩大。

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③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

(每点2分)

(4)(3分)影响:

列强利用通商口岸对我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不断加深。

(每点1分)

(5)(2分)启示:

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3.(14分)

(1)(4分)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

(2分)清朝:

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2分)

(2)(8分)经济特征:

明代中期工商杂税的增长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材料三中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分)

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2分)

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关卡林立和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农经济及传统的买田置地的观念。

(4分)

(3)(2分)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而明清时期的专制君主为维护封建统治必然加强君主专制。

(或材料一中的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进而体现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