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673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docx

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填空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题

答案解析

1.(2018•攀枝花)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 凹透 镜进行矫正。

【分析】

(1)眼球相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的成因:

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解答】解: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

照相机;倒立;凹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2.(2018•山西)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 中间厚、边缘薄 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

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分析】

(1)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这是主要特征,其它特征包括材质、透光等,据此解答。

(2)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解答】解:

(1)由题知,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这是主要因素,在分析时,忽略掉了透光、材质等次要因素,从而构建凸透镜模型。

(2)由题意可知,透过乙杯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且放大的像,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故答案为:

中间厚、边缘薄;实像;投影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模型法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分析,要注意抓住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明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真正含义是关键。

 

3.(2018•遂宁)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 近视眼 。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分析】

(1)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从而判断其应用;

(2)知道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同时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会变得更小,即像更靠近凸透镜。

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说明这个镜片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因此,他放置的应该是矫正近视眼的凹透镜片。

故答案为:

缩小;照相机;近视眼。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操作的注意事项,成像的特点与规律、应用等,有一定综合性。

 

4.(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

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 凸 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u>2f 。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解答】解: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u>2f。

故答案为:

凸;u>2f。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5.(2018•黑龙江)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投影仪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靠近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

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是投影仪。

此时v>u;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是照相机。

此时v<u;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

由图知,v>u,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减小,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

投影仪;靠近。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知道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2018•海南)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凹 透镜(填“凸”或“凹”)。

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 实 像(填“实”或“虚”)。

【分析】

(1)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到视网膜上。

(2)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解答】解: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

凹;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以及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7.(2018•扬州)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

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 缩小 的实像。

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 大 ,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 凸 (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分析】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原理;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

照相机成像,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物距变大,应装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提前会聚。

故答案为:

大于;缩小;大;凸。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一道基础题。

 

8.(2018•达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0.05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需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时,所以f=5cm=0.05m,

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

0.05;变小。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9.(2018•河南一模)2017年底,我国的农业银行率先宣布,开启ATM机(自动取款机)“刷脸取款”功能,即用照相机拍摄的人脸图象代替银行卡对取款人进行身份识别。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刷脸”时,取款人应该站在该透镜的2倍焦距以 外 (选填“内”或“外”)。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还发行了大量的信用卡,鼓励居民使用刷卡消费的支付方式。

刷卡时,其表面的磁条经过刷卡机的缝隙时,刷卡机内的线圈中会产生电流,这是 电磁感应 现象,该过程中 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之一: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解答】解: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刷脸”时,取款人应该站在该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刷卡时,其表面的小磁体经过刷卡机的缝隙,线圈中会产生电流,其实质是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

凸;外;电磁感应;机械。

【点评】认真读懂题意,明确刷卡的过程实际是一个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0.(2018•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

方案一: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左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右 移动。

【分析】

(1)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

(1)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则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光屏上就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大一些的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故答案为:

左;右。

【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