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6209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编辑出版史真题精选Word格式.docx

殷商时期史官的活动完成了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积累、编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国早期编辑活动中最早的编辑体式——编年体,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职责已涉及传播和出版问题。

(这一段是早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意义)

综上所述,商周时期的史官是我国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5编年体

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6国别体

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7刘向等人编校图书分哪几个步骤?

给后人留下什么经验?

为什么说刘向父子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奠基人?

步骤:

第一,广集众本,编定篇章;

第二,校雠全文,厘正文字;

第三,杀青定稿,缮写上素;

第四,撰写叙录。

经验:

他们主持编辑整理了西汉一代的国家藏书,对整理好的图书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和著录,又相继编撰了综合性国家藏书目录:

《别录》和《七略》。

他们的工作是对先秦以及西汉典籍存佚和学术发展情况的系统总结,是继孔子删定六经之后,第一次大规模全面地整理文化遗产的活动。

他们的编辑整理活动,不仅对中国传统的“治书之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催生和促进作用,而且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奠基人:

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校订的图书,从学科内容和品种数量上看,几乎包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古籍;

从分类体系和校勘质量上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宏观上看,《七略》分类体系奠定了封建时期图书分类的思想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从微观上看,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书名、篇名、作者、目录、叙录、正文和附件,全书结构齐全、字句规范,已明显不同于初创时期的书籍。

刘向父子称得上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奠基人。

8唐代三大类书

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以及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三者合称为唐代三大类书。

9明刻本的总体特点与不足分别是什么?

总体特点:

明初至正德年间刊刻的图书基本沿袭了元代的特征,装订是包背形式,版式多为大黑口,字体多是软体赵字。

刊刻的精美程度与元刊没有区别。

从用纸来看,明初刻书多用黄纸,嘉靖时多用白纸,嘉靖以后有多用黄纸。

明刻本的不足:

一是校勘不精,脱误甚多;

二是妄改书名,随意删节内容;

三是伪撰古人评注;

四是无用的序跋太多,连篇累牍,徒费纸墨。

10摹拓

所谓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写的文字或图形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方法。

11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

他的编辑活动有哪些特点?

在编辑方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1)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

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2)编辑活动的特点:

第一,有明确的编辑意图;

第二,科学的编辑方法;

第三,充满理性的编辑思想。

(3)可借鉴之处:

孔子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较为科学的编辑方法,即多闻阙疑、无征不信、排斥虚妄。

在对古文献的编辑过程中应持阙疑的态度,对于史书的阙文要存疑,留给别人思考,不要凭主观臆测独断妄改。

在编辑时必须注重考证,如果没有客观证据,即使在主观上再自信也不能下笔。

12官刻

政府刻书的统称,指由中央政府机关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印刷出版活动。

13宋版书多善本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一般人认为,善书本的标准是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条。

凡具备这三个方面特点或具备其中之一二种,即可视为善本。

宋版书是世所公认的善本,这是因为它是符合上述标准的。

从学术价值来看,因为宋版书是雕版图书中印刻较早者,不少直接脱胎于写本,其内容精确,接近古书的原貌;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宋版书纸墨俱佳,字画讲究,既体现了高度的工艺技术,又富有喜人的艺术风格,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14家刻

是指由私人出资校刻书籍的出版活动,所刻书籍称为“家刻本”或“家塾本”。

15冯道雕刻《九经》有哪些意义?

第一,它标志着我国书籍流通和文字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将由印刷方式代替过去的手抄、刻石等笨拙的方式;

第二,五代刻书开辟了雕刻儒家经典之先河;

第三,印刷术由民间进入官府,从此产生了政府的刻书事业,即官刻。

16坊刻

是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7司马光成功地编纂《资治通鉴》的原因是什么?

在编辑方法上有何创新?

原因:

司马光之所以能出色完成这部空前规模的巨著,除了他个人的才力外,还在于他组建了一个精干的编写班子,这个班子的主要成员有范祖禹、刘恕,刘攽。

另一个原因在于司马光有丰富的藏书作为后盾。

创新:

一是编纂步骤(第一,编制丛目;

第二,组织长编;

第三,全书统稿)

二是辅助之作。

18监本

国子监是宋代中央政府主要的刻书发行机构,内设印书钱物所,主管刻印书籍和发行出售事务。

后因名称近俗,改为书库监官。

其所刻之书,史称“监本”。

19开宝藏

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命人至成都雕造大藏经,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刻成。

这就是著名的《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

北宋刊藏始于开宝,亦中国刻印佛教经典全藏之始。

《开宝藏》不仅是佛藏的最早刻本,也是宋代最早的官府刻书。

20凸版印刷术

用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的凸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皆属之。

此处所讲的凸版印刷术,专指由西方传入的西方近代印刷术中的凸版印刷术。

21平版印刷术

用图文与空白部分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印版(平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石印、珂罗版印刷和胶版三种印刷方式。

中国发明并延用1000多年的传统印刷。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册页制度

印本书籍的形式,是由许多单页而装订成册的,这种书籍制度称为册页制度。

我国最早的册页制度是蝴蝶装。

23凹版印刷术

指在平面利用雕刻或腐蚀的方法,使图文凹陷,着墨后将凹陷部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技术。

根据制版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三种。

24尺牍

长一尺的木简。

古代用以书写。

一尺牍多用于写书信,所以书信古称“尺牍”。

25藩刻本

明代官刻中质量最好的为藩刻,即各地藩王的刻本。

各地藩王府所刻书籍称为“藩府本”或“藩刻本”。

26竹木简牍

就是把文字写在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上,一根竹片称“简”,将许多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册),合称简策。

加工后没有写字的木片简称“版”,写了字的称“牍”,细一些的木条称“木简”,木质的合成“版牍”,竹木合称为“简牍”。

27金刚经

文字图文精美,称得上是印刷术的成熟之作,属于一等品,是现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刻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8简牍制度

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

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

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29槐市

西汉时期长安包括买卖书籍的综合性贸易集市。

位于长安城东南,太学附近。

其地槐树成林,无墙屋,因得名。

30石渠阁

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

汉代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

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都是汉初由萧何主持建造。

31图书

图书是人类记载事实、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由记录载体和表达一定知识内容的记录符号(主要是文字)组成。

32兰台东观

西汉时兰台为典藏御史台藏书之所,东汉后,兰台和东观开始成为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

章帝以后,东观取代兰台成为国家藏书、校书及编纂国史的最主要机构。

33编年体

34秘书监

汉代重要的图书典藏编纂机构。

35国别体

36刘向父子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文献整理工作。

37类书

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38刘向

(约公元前77——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西汉后期著名的编辑家、经学家、目录学家、校雠学家和文学家。

39三通

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杜佑《通典》合称“三通”。

40刘歆

(约公元前53——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是刘向的小儿子。

他也是西汉后期著名的编辑家、经学家、目录学家、校雠学家和文学家。

41印刷

所谓印刷,是指用油墨把反体或翻转的文字或图形翻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表面上去的技术。

42槐市

汉武帝设立太学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至成帝时,人数已达数千之众。

众多太学生聚集一地,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于是,在太学旁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

槐市位于长安城东南,因其地多槐树而得名。

43摹拓

所谓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写的文字或图形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方法。

44书肆

指出现于东西汉交替之际的图书摊。

45官刻

46佣书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全靠人工抄写。

汉代,随着社会对书籍需求量的增加,自然催生了专职的抄书职业,东汉时期就出现了“佣书”。

47坊刻

是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48卷轴制度

纸被大量应用后,从抄写到制卷,逐渐改进、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卷轴制度。

这个时期在书史上又称为卷轴时代。

49套印

是指用多种颜色印于一个版面的印刷技术,最早是在一块雕好的书版上,根据需要在不同部位分部涂上不同颜色进行印刷。

50萧统和《文选》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辑的。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51凸版印刷术

用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的凸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

52冯道刻印《九经》

明宗年间,冯道与李愚等委派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

这是见于记载的首次以雕版印刷《九经》,是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53凹版印刷术

54简述孔子的编辑思想与原则。

1.去除重复

2.述而不作

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

55崇文院

宋代贮藏图书的官署。

北宋建立后,沿袭唐代旧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书院,次年赐名崇文院。

56简述《史记》的体裁与体例。

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

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57宋初四部大书

最先编成者为《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龟元》。

58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59建安余氏、临安陈氏

中国古代著名坊肆刻书家族。

两宋书坊刻书,以建安余氏和临安陈氏最为著名。

临安陈氏以陈起父子最为有名。

60简述《史记》的地位与成就。

1.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2.以人物为中心,视历史为整体。

3.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其起因,动力,过程,结果,都会表现彼此相连的历史环节。

4.成一家之言。

5.始在书末各撰叙例,将著作完整的篇章结构明示于世,先秦古书编次不明的问题至此得到了有效解决,从而使古代书籍的编纂体例更趋完善,这在古代书籍编辑史上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