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有利因素13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13
(2)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13
(3)“一带一路”规划政策支持14
(4)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推进14
2、不利因素15
(1)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15
(2)不正当竞争15
(3)依赖国家政策支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15
五、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16
1、从业资质壁垒16
2、资金规模壁垒16
3、业务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壁垒17
六、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17
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17
2、行业经营模式18
(1)专业承包18
(2)施工总承包19
(3)工程总承包19
(4)劳务分包19
(5)工程项目管理19
(6)其他模式20
3、区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特征20
(1)区域性20
(2)周期性20
(3)季节性21
七、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21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监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建筑行业主要监管部门情况如下: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行业主要政策
二、行业市场供求情况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是一个围绕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等开展的行业。
该行业主要由劳动者利用原材料、机械设备和工具,按照设计要求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作,从而生产出具有不能移动、复杂多样、体积较大、试用期长等特性的产品。
目前,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
劳动密集型主要体现在目前大多数建筑业企业仍以人力施工为主,并且大部分从业人员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较弱的劳务人员。
资本密集型主要体现在目前建筑业在工程施工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虽然国内许多项目已采用BOT、PPP等施工与投资相结合的模式,但以投资带动施工仍是当前建筑业的主要选择。
1、市场需求情况
建筑业的市场需求与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又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当经济发展形势较好时,各行业蓬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从而有效拉动建筑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受此影响,建筑行业市场需求虽能继续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但增速也有所下降。
2011-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情况如下: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所放缓,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上升态势。
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也有所放缓。
2011-2017年,我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增长率情况如下:
从构成上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较高,两者合计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40%。
近年来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情况如下:
近年来,由于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推行,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2014-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94%。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住宅投资7.51万亿元,增长9.38%;
办公楼投资0.68万亿元,增长3.49%;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6万亿元,下降1.25%。
由此可见,住宅投资是我国房地产行业主要的投资方向,在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相对较快的投资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落地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呈现出较快增长,2014-2017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32%。
2017年我国新改建公路里程31.36万公里,新增民用机场11个,新增光缆线路长度705万公里,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市场供给情况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实力、规模差异较大。
2015-2017年建筑业企业个数及从业人数
近年来,虽然建筑行业的相关主管部门已取消了一部分资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但同时也加强了行业监管,对建筑行业企业的质量、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
目前行业内企业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企业的规模和质量逐步有所改善。
三、行业竞争格局及主企业
1、行业竞争格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大,企业数量多。
近年来,国务院、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对建筑行业的改革不断推进,在进一步加大监察力度的同时,也取消了园林绿化资质等一大批建筑业资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行业的进入门槛,建筑行业整体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
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格局中主要包括三类企业:
第一类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该类企业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内处于主导地位。
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央建筑企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并在业务上侧重于特定的专业建筑领域,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各省、市、自治区的国有建工集团、路桥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建筑企业则利用平台优势,在当地市场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第二类是民营建筑企业。
民营建筑企业相对国有建筑企业而言,在企业机制及内部管理等方面更具活力,因而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度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发展迅速。
我国的建筑行业内,此类企业数量最多,但竞争力也相对偏弱,大部分只能在中低端建筑市场竞争市场份额;
同时,也有部分民营建筑企业通过技术积累和工艺创新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从而有能力参与到高端建筑市场的竞争中。
第三类是跨国建筑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国际知名的跨国建筑企业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也参与到我国高端建筑市场的竞争之中。
此类建筑公司在我国还处于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比较有限。
总体而言,我国建筑业的竞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市场完全竞争、细分市场竞争不均衡的特点。
我国建筑业市场准入门槛已逐步降低,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中低端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水平较低;
而高端建筑市场由于对技术水平等要求较高,因此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利润水平相对较高。
二是竞争同质化明显、专业化分工不足的特点。
我国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业企业,虽然拥有一系列资质,但资质等级普遍较低,无法承接资质要求较高的项目,业务范围严重受限,导致了此类企业竞争同质化严重。
与此同时,上述现状也导致我国建筑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与建筑业多层次专业化分工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大型建筑企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具备技术、管理、装备优势和拥有较高资质等级的大型建筑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一些发达地区、建筑强省的大中型建筑企业通过承接地区性的大型工程,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他中小型建筑企业则主要承担专业承包业务及一些小型工程。
2、主要上市企业
(1)龙元建设
龙元建设主营业务为民用、工业、市政及各类工程的建筑施工和专业安装,以及水泥、钢结构的生产、销售等业务。
龙元建设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及多项一级资质,是长三角建筑市场一家较大的民营施工企业,综合实力位居进沪外地施工企业前列。
(2)天健集团
天健集团为集建筑施工、地产开发、城市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运营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设宜居、生态、环保、智慧城市。
30多年来,天健集团以珠三角为基地,业务辐射全国,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提供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将天健集团打造成集建设、开发、运营服务为一体,满足城市多层次需求的城市综合运营商,成为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领域的专业性领军企业。
(3)宁波建工
宁波建工是一家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建筑施工及相关业务,目前已形成了以建筑施工、装饰幕墙、市政工程为核心的产业链。
宁波建工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多项一级资质,在宁波地区有较强影响力。
(4)宏润建设
宏润建设业务包括城市道路、高架立交、轨道交通等。
宏润建设作为全国第一家已成功进入上海地铁盾构施工领域的民营企业,同时具备地面、地上、地下全面的市政工程施工能力。
宏润建设先后7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2次荣获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还荣获100余项各类省、市优质工程奖,工程合格率100%。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要使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1992年以来,我国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振兴建筑业,把建筑业发展成为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国家又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通知》以及《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上述国家产业政策的推进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步增长,带动建筑业持续发展。
同时,我国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节能环保改造等将持续刺激整个行业发展。
作为投资拉动型产业,建筑行业将伴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而保持增长态势。
(3)“一带一路”规划政策支持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划定了中国经济对外发展的五条国际大通道,同时由中国倡导设立的丝路基金和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且在先期将以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为主,并优先部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规划政策的推进将有力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给建筑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4)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推进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以来,建筑行业的改革加速,逐步取消了园林绿化资质等一大批建筑业资质,同时也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加大了对“挂证”等行业不规范现象的查处力度。
相关改革措施的推进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近年来,由于能源供应紧张、市场需求增长等原因,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造成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可能超过投标时的预算成本,从而可能导致企业毛利率下降,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此外,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对其经营成本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对建筑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不正当竞争
虽然近年来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建筑业企业的监管和规范,但是市场上仍存在低价抢标等不正当竞争现象,一些建筑业企业仍存在“挂证”等不规范现象。
上述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3)依赖国家政策支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
建筑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政策支持和在公共交通基建方面的开支。
国家在基建方面的公共预算如有重大削减,尤其是交通基建方面的削减,将会对建筑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五、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从业资质壁垒
基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我国对进入建筑行业的企业实施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资质审批制度,只有取得相应资质才能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并且建筑企业必须先取得较低资质并积累从业经验才能向更高级资质递进。
虽然国务院、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已经逐步取消了一部分建筑业相关资质,但是涉及国计民生、安全质量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的资质短期内被取消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从业资质的壁垒。
2、资金规模壁垒
首先,建筑行业企业在项目投标过程和合同履行过程中一般需要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垫付一定的资金用于购置原材料、租赁工程机械、支付人员工资等,工程竣工后还要占用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企业的资金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建筑行业企业在取得资质时需要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和净资产,例如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企业注册资本金达6,0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8,000万元以上,对企业的资金规模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构成进入建筑行业的一大障碍。
3、业务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壁垒
建筑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及项目施工经验不仅是申请相关资质时必须满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业主在投标时重点关注的一大因素。
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经验和数量构成了建筑业企业一定期间内的业务量和利润水平的一大限制。
同时,技术水平较高、业务经验丰富的项目技术人员也是项目质量及项目安全的重要保障。
六、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区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促使我国建筑业研发与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国内大型建筑企业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形成了自有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目前我国大型、领先建筑企业的建造技术和施工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能力完成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工艺难度高、需要继承创新的工程,如超高层、大空间房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大跨度预应力、大跨径桥梁设计及施工,长大隧洞及地下工程施工,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等。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很不均衡,整体的技术水平仍然偏低,装备较为落后,影响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筑业在推行节能减排方面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建筑节能、绿色施工等技术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传统建筑业也积极寻求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生产和管理中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展。
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建筑企业仍存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专利和专有技术数量较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2、行业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通常以施工总承包方式为主。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中逐步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已逐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以BT、BOT、PPP等方式组织实施施工项目也逐步被国内建筑企业采用。
建筑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如下:
(1)专业承包
是指从业主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商处分包部分单项工程、专业工程进行施工,接受业主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业主委托的监理及质量监督部门、施工总承包商的监督。
工程完工后,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提交各项工程资料,将完工的单项工程或专业工程交给业主或施工总承包商,直接对业主或业主委托的施工总承包商负责,不得再对外分包。
(2)施工总承包
是指从业主单位或者工程总承包商处接受投资及施工图,负责整个工程的所有分项和各个专业的施工任务,接受业务及业主委托的监理及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
工程完工后,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提交各项工程资料,将完工的工程移交给业务单位,直接对业务或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商负责。
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将部分专业工程再分包给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但要管理、监督分包单位的工作质量,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负责。
(3)工程总承包
承包范围最广,包括资金管理、勘察、设计、施工、聘请施工监理、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提交各项工程资料,最后交钥匙给业主,直接对业主负责。
业主可以委托他方做工程总承包,也可以自己管理,分项发包。
(4)劳务分包
从施工承包单位分包某个工序的劳务工作,提供劳务服务。
(5)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6)其他模式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业主要求,还可以采用其他项目管理方式,如建设-移交(BT)、建设-经营-移交(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
3、区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特征
(1)区域性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关,区域特征较为明显。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最大的地区为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而随着“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战略的推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建筑市场也有了明显的成长和发展。
近年来,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客观上在区位条件、政策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2)周期性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态势紧密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等因素。
当国家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建筑行业能实现较好的发展;
当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时,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点。
(3)季节性
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在露天环境下进行,受天气、温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建筑行业受炎热、寒冷、大风、暴雨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随着建筑行业工程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的季节性特征有所减弱。
七、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建筑行业的上游行业众多,主要为建筑施工工程提供原材料,具体包括钢铁、水泥、砖瓦、陶瓷、玻璃、铝材、化工、纺织、五金等行业。
随着市场上能源、矿产、劳动力价格的波动,以及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监管方针政策的变化,建筑行业的上游行业提供的相关产品、原材料的价格可能也会发生波动,从而引起建筑企业成本的波动。
建筑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房地产开发商,即房地产行业,另一类是各级政府部门,负责规划筹建各项市政公用工程。
近年来虽然房地产行业在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调控下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目前在我国经济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未来随着“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各地尤其是相关政策规划沿线地区对于市政施工产品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从而有力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