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5872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C.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D. 

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中侯,一种始自曹魏建安年间的爵位称号,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城隍,“城”的本义是城邑四周的墙垣;

“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城隍”在文中指城池。

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没有顶盖的高台,建造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手敕,即手诏,是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常有非常意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周山图才能超卓,临敌有勇有谋。

他在武原勇猛突围,被称为“武原将”;

在豫章,他用计使张凤放松警惕出山会面,最终将其击杀。

周山图心有主见,善处不义之财。

盗贼盗掘桓温墓获得大量宝物,门客盗取宝物来赠送给山图,山图没有接受,而是登记入册后上交官府。

周山图见识过人,准确判断事势。

他看出沈攸之有反叛图谋,提醒太祖早做防备:

作世祖军副,他力排众议,陈明留守盆城的意义。

周山图诚心事主,受到世祖恩宠。

他因为罢免了另一人统领万人的都督而得罪了人,轻装简行到郊外存在危险,因此世祖准许他带侍卫以防不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

②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答案】

(1)C

(2)A

(3)D

(4)①山图到了豫章,先用羸弱士兵掩藏军队声势,派遣幢主庞嗣馈赠张凤优厚的礼物,邀请他出来聚会,听凭他带士兵保卫自己。

②山图升任竟陵王镇北司马,因为盆城的老交情,进出宫廷与台省,很受(或“被”)亲近信任。

【解析】【分析】

(1)“举”是举荐的意思,宾语为“山图”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前”修饰“驱”,“前驱”是先头部队的意思,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

句意:

各处发生叛乱,尚书右仆射王彧举荐山图领兵,皇上叫来山图和他交谈,很满意,派山图带领一百艘战船作为先头部队。

山图和军主佼长生等人攻克贼寇占领的湖白、赭圻两城。

故选C。

(2)A项“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错误。

应为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

故选A。

(3)D项原文“罢万人都督,轻行郊外”应翻译为“放下统领万人的都督身份,轻装简行到郊外”。

故选D。

(4)①中“偃众”,掩藏军队声势;

“遗”,馈赠;

“要”通“邀”,邀请;

“听”是听凭之意。

②中补充句首主语“山图”;

“竟陵王镇北司马”保留,不译;

“迁”,升迁;

“以”,介词,因为;

“之”,助词,的;

“旧”,旧交;

“进出”前面补充主语“山图”;

“省”,台省;

“见”,表被动,被;

“亲信”,亲近信任;

“甚见亲信”(被动句)。

故答案为:

⑴C;

⑵A;

⑶D;

⑷①山图到了豫章,先用羸弱士兵掩藏军队声势,派遣幢主庞嗣馈赠张凤优厚的礼物,邀请他出来聚会,听凭他带士兵保卫自己。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

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附参考译文】

周山图,字季寂,是义兴郡义乡县人。

山图少年时贫穷微贱,靠受雇抄书自谋生计。

有气魄和才干,担任吴郡晋陵的防郡队长。

宋孝武帝讨伐太初,山图参与立功,赐予爵位关中侯。

泰始初年,担任殿中将军。

镇军将军张永在彭城讨伐薛安都,山图率领两千士卒到武原接应,被敌寇骑兵追赶,与敌兵交战,杀伤很多人。

敌兵围困加紧,山图结成阵势拼死战斗,随后突破围困杀出,敌兵溃败不能阻挡。

众人称赞山图勇猛,称他作武原将。

豫章郡贼寇张凤,在康乐山聚集人众,拦江抢劫掳掠。

明帝派遣山图讨伐他。

山图到了豫章,先用羸弱士兵掩藏军队声势,派遣幢主庞嗣馈赠张凤优厚的礼物,邀请他出来聚会,听凭他带士兵保卫自己。

张凤相信了庞嗣。

行进到望蔡,山图在水边安排了伏兵,出击砍掉了张凤的首级,(张凤的)随从一百多人俯首投降。

元徽三年,调任步兵校尉,加封建武将军。

盗贼发掘了桓温墓冢,获得大量宝物。

门客盗取宝物来赠送山图,山图没有接受,登记后上交官府。

太祖辅佐治理政事,山图秘密启奏说:

“沈攸之长久蓄有反叛的企图,您应该加强对他的防备。

”太祖笑着听取了他的建议。

沈攸之发动叛乱,世祖担任西讨都督,启用山图担任军副。

世祖留守盆城,众人议论认为盆城城池太小难于固守,不如回都城。

山图说:

“现在据守中游,可以作各方后盾,众人尽力,凭仗河流、山岳都能有所作为。

城池小的事,不值得为难啊。

”世祖派参军刘皆、陈渊跟随山图来处理事务。

山图截取行旅船的船板,用来在船上建造瞭望台,设置水中栅栏,十天时间都办好了。

世祖十分赞许他。

沈攸之兵败后,世祖对山图说:

“您之前说的话,可以说识别事势眼光高明啊。

”世祖即位,山图升任竟陵王镇北司马,因为盆城的老交情,进出宫廷与台省,很受亲近信任。

山图在新林建立别墅,清晨黑夜来回。

皇上对他说:

“爱卿放下统领万人的都督身份,轻装简行到郊外。

从现在开始再到别墅去,可以带卫士跟随自己,来防备意外的事。

”等到患病,皇上亲笔写诏书询问,派遣医生送药。

永明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皇上下诏赐给他朝服一套,敛衣一套。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

“予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论语·

阳贷》)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1)第一则材料中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教育原则。

(2)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

【答案】

(1)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

(2)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不能只说不做,要先做后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②孔子对君子的评价是符合他的教育原则的。

如果只说不做就会夸夸其谈,一事无成;

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③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这对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鉴借意义。

(1)本立足第一则材料内容分析,“述”是孔子教育手段,但他同时意识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时甚至无效,所以他“欲无言”,身教重于言教。

在孔子看来,世间道理,客观存在,关键要靠自己去感悟。

体现了言传不如身教的教育原则。

(2)题干要求“结合第二则材料,请就孔子所认为的君子特点进行评析”,孔子不但重视“行”,而且将“行”视作“言”的基础,即:

先行而后言。

同时,这也是孔子划定做君子的重要标准。

孔子教诲如何做君子,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

把实际的行动放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夸夸其谈。

那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行为,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

孔子不仅用这个“君子”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而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体现君子风范。

⑴言传不如身教或身教重于言传

⑵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

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参考译文】

孔子说:

“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道:

“您假若不说话,那我们传述什么呢?

”孔子道:

“天说了什么呢?

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

“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人曰:

“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

“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男女行者别于涂;

涂不拾遗;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

“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

”黎鉏曰:

“请先尝沮之;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曰:

“夫子可以行矣。

“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

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孔子遂行,宿乎屯。

而师己送。

曰:

“夫子则非罪。

“吾歌可夫?

”歌曰: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已反,桓子曰:

“孔子亦何言?

”师己以实告。

桓子喟然叹曰:

“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卫灵公问孔子:

“居鲁得禄几何?

”对曰:

“奉六万。

”卫人亦致粟六万。

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

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乃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颜渊后,子曰:

“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

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

”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1)下列加下划线“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予之以归 

②维以卒岁 

③师己以实告 

④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⑤以策指之曰 

⑥吾以汝为死矣

①④/②③⑤/⑥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④/②⑤/③⑥ 

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粥羔豚者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文不在兹乎

皆予之以归/请先尝沮之 

齐人闻而惧/沮之而不可则致地

(3)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盍致地焉/孔子恐获罪焉 

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乃去

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霸则吾地近焉 

桓子慨然叹曰/然后得去

(4)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孔子亦何言 

居鲁得禄几何 

回何敢死 

匡人如予何

(5)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怠于政事②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③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 

⑤男女行者别于涂 

⑥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①②⑥/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1)B

(2)C

(4)C

(5)C

(1)①句中“以”是连词,来;

②句中“以”是连词,来;

③句中“以”是介词,把;

④句中“以”是介词,由于;

⑤句中“以”是介词,用;

⑥动词,认为。

故选B。

(2)A项中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

第二个“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B项中第一个“乎”是介词,到;

第二个“乎”助词,吗。

C项“之”均为代词,第三人称。

D项中第一个“而”是连词,就;

第一个“而”是连词,如果。

(3)A项“焉”均为兼词,“于之”“于此”。

B项“乃”均为副词,才。

C项“则”均为连词,如果,那么。

D项中第一个“然”是助词,……样子;

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

(4)C项中“何”是副词,怎么;

其余为代词。

(5)①中“于”是介词,在……方面;

②中“于”是介词,给;

③中“于”是介词,对于;

④中“于”是介词,到;

⑤中“于”是介词,在;

⑥中“于”是介词,向。

⑴B;

⑵C;

⑷C;

⑸C;

(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

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5)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

门人说:

“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

“有这个话。

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

”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

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

男女都分路行走;

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官员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

“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

何不送给它一些土地呢?

”黎鉏说:

“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

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都穿上华丽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带花纹的马三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

齐国先把女乐和纹马采车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

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受,就告诉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的美女、纹马,连国家的政事都不想了。

子路见此情形,说:

“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

“鲁国如今就要郊祭,假如能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

”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不问政务;

郊祭结束,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

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在屯地住宿过夜。

鲁国的师己赶来送行,说:

“先生是没有罪过的。

“我唱首歌行吗?

”于是唱道:

“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

亲近那些妇人,可以使国破家亡。

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

”师己返回,桓子问:

“孔子说了些什么?

”师己照实告诉。

桓子长叹一声说:

“先生怪罪我是因为我接受齐国那一群女乐的缘故啊!

孔子于是去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

“在鲁国得俸禄多少?

”孔子回答说:

“俸禄粮食六万。

”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

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

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

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

孔子将要到陈国去,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弟子颜刻替他赶车,颜刻用马鞭子指着说:

“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

匡人听说,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就围困了孔子。

孔子的模样很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五天。

颜渊后来赶到,孔子说:

“我还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

“老师您活着,我怎么敢死!

”匡人围攻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害怕。

“周文王已经死去,周代的礼乐制度不就在我们这里吗?

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提起维护它的责任。

上天并没有要消灭周代的这些礼乐,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派了一个跟从他的人到宁武子那里称臣,然后才得以离开匡地。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

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

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孰,民不疾疫,众人善之,然而贤主图之。

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

怨毒积怒,非素深于齐也。

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韩,秦诚爱赵乎?

其实憎齐乎?

物之甚者,贤主察之。

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亡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啖天下。

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赵。

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质以为信。

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

声以德与国,实而伐空韩,臣以秦计为必出于此。

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

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

亡韩,秦独擅之。

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私之。

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

天下属行,以谋王也。

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

五国三分王之地,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于魏,反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愿王孰计之也。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

王与燕王遇。

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1)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秦复与赵数击齐 

屡次 

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 

遗留

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 

中国 

教顺非洽于民人也 

普遍

(2)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年谷丰孰 

通“熟” 

民不疾疫 

生病 

众人善之 

善待 

然而贤主图之 

谋划

(3)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令足下之贤行功力 

您 

非素深于齐也 

向来

秦诚爱赵乎 

诚实 

其实憎齐乎 

它实际

(4)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欲亡韩而吞二周 

使……灭亡 

故以齐啖天下 

吃,引申为“拿利益引诱”

故出兵以劫魏、赵 

掠夺 

秦独私之 

占有

(5)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赋田计功 

授给 

齐倍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 

背离

反先俞于赵 

反对 

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坚决

(3)C

(1)B项中“遗”是动词,读作wè

i,后接宾语“赵王书”译为送交,交给。

句意为“苏厉为齐国写信给赵惠文王,信中说”。

(2)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