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565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章教育学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教学相长"

及时而教"

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B、大学 

7、提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著作是( 

8、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9、主张"

有教无类"

的观点的人是( 

D、朱熹 

10、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

白板说"

的教育思想家是( 

C、卢梭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C、盂子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

助产术"

的人是(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D、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 

B、杜威 

C、凯洛夫D、赫尔巴特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1、在西方,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土 

B.培养独立、自尊的自由人 

C.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D.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22、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学校教育制度 

B.国家 

C.教育体制 

D.义务教育 

23、我国最早将“教”和“育”两个字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A.荀子 

B.许慎 

C.孔子 

D.孟子 

2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 

A.《四书集注》 

B.《说文解字》 

C.《论语》 

D.《中庸》 

2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6、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27、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8、“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9.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标志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典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0.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1.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2.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33.“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A. 

洛克的《教育漫话》 

B. 

卢梭的《爱弥儿》 

C. 

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35.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学习化社会的理想、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培根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C.卢梭、杜威 

D.库姆斯、伊里奇

36.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3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A.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3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 

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

39.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既服务于社会又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A.亚里斯多德B.柏拉图

C.苏格拉底D.西塞罗

40.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理想国》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41.《学记》中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要体现了()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结合B.学习与行动结合

C.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结合D.课内与课外结合

42.“终身教育”概念的基本术语不包括( 

A.生活 

B.终身 

C.教育 

D.社会

4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D.斯宾塞的《教育论》

44.下述不属于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教学应以经验为基础

C.教育即生长 

D.教学应以课堂为中心

三、简答题

1.简要介绍教育学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5.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参考答案:

1孔子2终身3班级教学4讽刺、助产术5、学制6、非制度化7、学校教育8、礼、乐、射、御、书、数9、正规教育10、大教学论11、赫尔巴特、杜威12、理想国

1-5DCCAC6-10DDAAD11-15BDBBD 

16-20CCDDB 

21-25DADBC26-30ACDBB

31-35AABAD36-40DCAAB41-44DDBD

P.35

P.12

P.14

P.8、P.6

P.11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精神B.制度C.组织D.物质

2.学生文化具有()等特征。

A.过渡性、单一性、生成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

C.过渡性、正式性、生成性D.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3.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A.授训 

B.文化 

C.校规 

D.校风 

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

5.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6.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7.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8.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

9.“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0.“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

11.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13.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14.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1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16.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

18.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19.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

20.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2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

22.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

23.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

24.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

25.现在很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6.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二、填空题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实现()和教育实现()。

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3.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4.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5.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二是()。

6.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三是()。

7.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认知成分、()、价值成分、()。

8.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多样性、()。

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

10.()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和得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1.()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12.()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3.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滞后性与() 

14.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各国相继提出了普及()的要求。

15.()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7.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8.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1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四、论述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

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0年考题)

1-5ABDAC6-10ADCBA11-15BADAC

16-20ACBCD21-25CCBAC

1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

2人力资本,3、舒尔茨,4、科学的体制化,5、学校环境文化、学校设施文化,5、规章制度、角色规范,6、情感成分、理想成分,7、非正式性、互补性,8、民主,10、社会物质生产活动,11、政治经济制度,12、校园文化,13、超前性,14、初等教育,15、校风。

P.43

P.46

P.39

P.41

P.56

P.58

P.49

P.51

P.53

P.60

P.62

四、论述题

答: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1.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什么成就;

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B.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D.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伏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3.关于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 

B.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 

C.人的所有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 

D.格赛尔由实验得出的是“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4.个体心理通常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

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8.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9.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

1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

1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

12.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观点。

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4.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

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16.“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17.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8.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洛克B.华生C.霍尔D.施泰伦

19.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在于()。

A.个体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遗传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

2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

24.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

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家庭决定论D.儿童决定论

2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6.“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27.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28.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A.长善救失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教学相长

29.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

3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3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

3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到20岁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