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4849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大联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四Word格式.docx

A.传诵    当然    不容置疑

B.传颂当然不容置喙

C.传诵固然不容置喙

D.传颂固然不容置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与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手段,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能对资源配置产生作用。

B.我们看到航天员在太空轻松完成手动交会对接,但为了这一个操作,参加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都完成了约一千五百次以上的手控训练。

C.这个夏天,足球世界杯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就连平时对足球非常感兴趣的美国人都在杂志上刊发了预测世界杯成绩的数学模型。

D.随着网络和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网络语言也大行其道,“十动然拒”“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词语走红,有的甚至媒体直接用在标题上。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C.《孟子》,由孟轲独自编撰而成。

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

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雨果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论熟人道德关系向生人道德关系的发展

申群喜

所谓熟人道德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在道德观念意识上以是否与自己相熟为价值判断尺度,对于相熟和不熟的人区别对待,适用不同的道德准则规范,采取不同的行为,进而形成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

熟人关系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关系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我国封建伦理道德调整处理的社会关系主要是人伦关系,其核心是“五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基本道德原则是“三纲”,其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三纲五常”是我国几千年封建道德文化的主流。

我国传统道德主要以“五伦”关系即典型的熟人关系为调整对象,其道德原则规范,道德评判标准,道德修养教化,道德思维逻辑,道德行为践履,无不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熟人道德关系形成和强化,对于亲人融洽亲爱,乡邻和睦相处,家族团结凝聚,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己而家、由家而国逐步放大的道德思维方式,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这种道德关系对我国封建社会维系长期稳定不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

“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我国传统熟人道德关系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而建国以后,我国实行2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对生产的严密组织计划和集中统一管理,少有商品交换,人是严格的单位人、地域人,人们的就业、职业单一化,尤其是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人口的流动,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仍限于家庭、单位、乡里之中,熟人道德关系的社会基础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熟人道德关系是典型的亲情、友情关系,具有明显的责任范围的狭隘性、人格的依附性、权利义务的不平衡性、道德标准的非公共性,是感性的、实用的道德,而非理性的道德自觉。

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熟人道德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体现为人们对市场经济在心理、文化上的不适应性,以过去的传统观念、规范、原则、行为来对付市场经济,致使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严重的道德缺失和危机,致使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对生人的不信任,相互拒斥,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任何时代的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道德关系,并要求相应的道德为其服务。

由于我国特殊的伦理道德文化背景,加重了原有道德观念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急需加快从熟人道德关系向生人道德关系的转变,从亲情关系道德转向理性道德,从狭隘的地域道德转向广泛的社会化道德,超越熟人道德关系的历史局限,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升华人的道德境界,促进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

平等对待生人与熟人,这是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崭新时代道德要求。

6.下列关于“熟人道德关系”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人道德关系是典型的亲情、友情关系,以相熟与否为价值判断尺度,熟悉程度不同,适用的道德标准也不同。

B.我国传统道德关系是以熟人关系为主的道德关系,其道德基本原则是“三纲”,调整处理的对象是熟人关系。

C.熟人道德关系曾发挥过特定的历史作用,曾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确保我国封建社会维系长期稳定不变。

D.熟人道德关系是特定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从客观上改变这种道德关系存在的社会基础。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封建伦理道德调整处理的核心关系是人伦关系,亲情、友情是传统道德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B.“五伦”关系是典型的熟人道德关系,在封建时代形成并强化,由己而家,由家而国,逐步放大。

C.传统熟人道德关系按照是否与自己相熟来界定自身行为,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和权利义务的失衡性。

D.生产方式决定道德关系,并要求相应的道德为其服务,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关系是生人道德关系。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熟人道德关系曾经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后,在一段时间内仍较好地适应了需要。

B.以熟人关系为准则的道德关系是个开放的体系,这个开放的体系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道德缺失和信任危机。

C.熟人道德关系以关系为基础,不信任生人;

与之相反的生人道德关系就应是不论生熟,一视同仁,相互信任,公平公正。

D.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关系,就必须彻底地抛弃传统熟人道德关系,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升华人的道德境界。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髯 张 传

张岱

族祖汝森,字众之,貌伟多髯,称之曰髯张。

好酒,自晓至暮无醒时。

午后岸帻开襟,以须结鞭,翘然出颔下。

月夕花朝,无不酩酊大醉,人皆畏而避之。

然性好山水,闻余大父出游,杖履追陪,一去忘返。

庚戌年,大父开九里山,取道直上炉峰,命髯张董其役。

至张公岭,力不继。

髯张记是年从大父游雁宕,入罗汉洞,见圣像末设一老人像,二鬟立其侧。

僧云:

“此刘处士像也。

处士发愿洗此洞,力窘乏,遂鬻二女以毕役,故到今庄严之。

二鬟,即二女也。

”髯张遂慨然欲鬻其姬,以自附刘处士。

顾因此稍有助髯张者,路遂成,而姬亦免去。

逾年壬子,筑室于龙山之阳,先构一轩以供客饮,问名于大父。

大父为作《引胜轩说》曰:

“吾弟众之,性嗜酒,构一轩,因问名于余,余题以‘引胜’。

众之瞪目视曰:

‘此何语?

我不解义,毋作义语相向。

予徐举王卫军[注]‘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语未绝,众之跳曰:

‘义即不解,但道酒即得。

’众之尝云:

‘天子能骜人以富贵,吾无官更轻,何畏天子?

阎罗老子能吓人以生死,吾奉摄即行,何畏阎罗?

此所得于酒者全矣。

’全于酒者,死生且芥之矣,而况于富贵,又况于文义?

众之即不解义,已解解矣。

余因颜其轩为之说,而简来善又为之记。

吾两人方操觚舐墨,而众之又跳曰:

‘曷来饮酒?

’余笑谓来善曰:

‘酒是众之胜场,安可与争锋?

且彼但知酒,而吾与尔复冥搜沉想,坠于义中,是为义缚也。

’来善闻余言,遂弃觚趣众之饮焉。

来善与众之拍浮酒中,曰:

‘吾欲以鲸饮也,余量最下,效东坡老尽十五盏,为鼠饮而已矣。

’”

髯张笑傲于引胜轩中,几二十年。

后以酒致病,年六十七而卒。

【注】王卫军:

王荟,东晋大臣,爱酒,死后赠卫将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髯张董其役        董:

管理

B.遂鬻二女以毕役毕:

完成

C.吾奉摄即行摄:

整理

D.遂弃觚趣众之饮焉趣:

前往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D.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髯张洒脱不羁的一组是

①午后岸帻开襟,以须结鞭,翘然出颔下 ②闻余大父出游,杖履追陪,一去忘返③遂慨然欲鬻其姬,以自附刘处士 ④我不解义,毋作义语相向 ⑤酒是众之胜场,安可与争锋 ⑥效东坡老尽十五盏,为鼠饮而已矣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森是作者的祖父的弟弟,长相奇特,而且性格怪异,嗜酒成性。

为轩命名的时候,不管轩名是什么意思,只要与酒有关就高兴。

B.张汝森是一个不理世俗的人,他曾受命于作者的祖父去开山修路,在两个丫鬟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任务,张汝森还给两个女子塑像。

C.作者借祖父为张汝森新建小轩写的《引胜轩说》,道出了张汝森是一个轻视生死、看淡富贵的人,认为他从酒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D.张汝森长时间纵情于酒饮,寄情于山水,笑傲于引胜轩,无奈因为酒而致病离世。

酒伴随着他的人生,也彰显出张汝森的真情至性。

第Ⅱ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8分)

(1)顾因此稍有助髯张者,路遂成,而姬亦免去。

(3分)

(2)筑室于龙山之阳,先构一轩以供客饮,问名于大父。

(3)吾两人方操觚舐墨,而众之又跳曰:

“曷来饮酒?

”(2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立  春

[宋]方岳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

(1)请赏析《立春》这首诗“已逗花梢一信风”中“逗”的妙处。

(2分)

(2)同写立春,两诗在取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

(3)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百亩之田,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2)同心而离居,   ▲   。

(《涉江采芙蓉》) 

(3)云销雨霁,   ▲   。

(王勃《滕王阁序》)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姥姥的泪

赵振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

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

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

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

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

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

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

“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

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

“你到那边玩去吧。

”姥姥随手指了一下。

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

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

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

邻居找来了,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

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食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作孽。

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打了一巴掌。

我没有觉到疼,但还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

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看姥姥时,发现姥姥流泪了。

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是我现在的舅舅。

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

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

那时,我仍住在姥姥家。

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

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门外也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

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

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

那是个冬天的午后。

午饭时,姥姥一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

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姥姥”,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

我的两眼刹那间模糊了起来。

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

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

这一别,就是4年。

在我4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

“在你走了以后,4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

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

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嚼姥姥的酸甜苦辣、岁月沧桑。

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

舐犊的泪?

憋屈的泪?

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

哭坟时报恩的泪?

一定不是痛苦的泪。

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的是一个大写的“爱”。

“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第6期)

16.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

(6分)

17.“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看姥姥时,发现姥姥流泪了”,请分析姥姥的泪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18.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4分)

19.文章最后说,姥姥的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谈谈你的理解。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乳名虽不怎么好听,但“我”当时却觉得很亲切,这源于“我”对姥姥的爱。

B.姥姥说,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这流露出姥姥对劳动的热爱和珍惜。

C.“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说明姥姥为“我”在生活中忍受了很多。

D.文章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

E.本文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姥姥的一系列泪,抒发了“我”对姥姥的深深的眷念。

六、(12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因为女儿要以“桃花”为题写一篇作文,却不知道桃花长啥样、啥味道,于是妈妈索性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

妈妈包山让女儿认识大自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自选角度,限80~100字。

(7分)

22.校学生会举办名家散文推荐会,会后向大家推荐朱自清、余秋雨、毕淑敏等人的书籍,并在每本书中放进书签。

请你代主办方设计“书签”的内容。

书签内容与主题有关;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0字以内。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小区里几个邻居聊天,谈到“猫眼”。

李阿姨:

“猫眼是伟大的发明,保障安全,必不可少!

大学生:

“可恨的猫眼,有一次,有人敲门,透过猫眼一看,竟是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一刹那,兴奋莫名,感慨万千,当我打开门,竟然发现没有了之前的激动。

路过的王教授:

“猫眼可不止在门上。

在心中,更可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D(A“赝”读yà

n;

B“捺”读nà

;

C“肓”读huāng)

2.C(A醒—省;

B和—合;

D带—戴)

3.C(传诵:

流传诵读;

辗转传播称道,多用于美名。

传颂:

传扬歌颂,多用于事迹。

当然:

应该这样或合于事理、情理。

固然:

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不容置疑:

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不容置喙:

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4.A(B重复赘余,删除“约”或“以上”。

C不合逻辑,应将“非常感兴趣”改为“不􀎮

怎么􀎯

感兴趣”。

D成分残缺,“媒体”前加“被”)

5.C(《孟子》是“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6.C(“确保我国封建社会维系长期稳定不变”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意思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A(应该是以“五伦关系”为调整处理的核心,而不是“人伦关系”。

前后两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

8.C(A“在一段时间内仍较好地适应了需要”错,应是“明显地不再适应需要”;

B熟人道德关系以亲情、友情为基础,是典型的封闭体系;

D“彻底地抛弃传统熟人道德关系”错,应是批判继承)

9.C(摄:

拘拿)

10.B(均为连词,尚且。

A介词,用/连词,用来;

C介词,从/介词,被;

D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修饰)

11.A(④指髯张不明白“引胜”的意思,⑤表现髯张善饮,⑥写的是简来善)

12.B(买女立像的事是发生在刘处士身上,髯张只是有效仿的念头)

13.

(1)只是因为这时候逐渐有了帮助髯张的人,道路终于修成功了,买女子也就免掉了。

(得分点:

顾、因此、稍)

(2)髯张在龙山南边建房,先架起一座轩用作来客饮酒之处,就向祖父询问轩的名字。

阳、倒装句、构)

(3)我们俩刚要拿纸握笔,众之又跳着说:

“为什么不来喝酒?

”(得分点:

操觚舐墨、曷)

  参考译文:

我的族祖父张汝森,字众之,相貌奇伟,须髯很多,人们就称他为髯张。

髯张喜好饮酒,从早晨到傍晚没有酒醒的时候。

午后就拔高头巾敞开胸怀,用长须结成鞭子,翘着从下巴伸出。

明月之夜、花开之晨,髯张没有不酩酊大醉的,人们都害怕而避开他。

可是他本性爱好山水,听说我的祖父要出门游历,他就换鞋拄杖追随陪伴,一离家就忘了返回。

庚戌年,祖父开发九里山,修路直通炉峰,就让髯张管理这一工程事务。

路修到张公岭时,人手不足,不能持续下去了。

髯张想起这一年随着祖父游览雁宕山,进到罗汉洞,看见圣像最末处设有一老人雕像,两个丫鬟在老人两边站着。

僧人说:

“这是刘处士的像。

刘处士发下誓愿要清理这个洞,后来气穷力乏,就买来两个女子来完成大事,所以到现在供奉他们的像。

两个丫鬟,正是当年帮忙的两个女子。

”髯张就急切地想买那样的女子,也想自己效仿刘处士。

只是因为这时候逐渐有了帮助髯张的人,道路终于成功了,买女子也就免掉了。

跨过一年是壬子年,髯张在龙山南边建房,先架起一座轩用作来客饮酒之处,就向祖父询问轩的名字。

祖父为他写下《引胜轩说》道:

“我的弟弟众之,生性酷爱饮酒,建了一座轩,因向我询问轩的名字,我把‘引胜’二字写给他。

众之睁大眼睛看着我说:

‘这是说什么的?

我不理解深奥的义理,不要取深奥的义理取名。

’我细细讲出王卫军所说过的‘酒正自引人着胜地’的故事。

话还没停,众之就跳起来说:

‘我不懂得深奥的义理,只要是说酒就合我心意。

’众之曾经说过:

‘天子能凭借富贵高人一等,我不当官更加轻松,为什么要畏惧天子?

阎王爷能拿死来吓人,他要拘拿性命我就随他而行,为什么要畏惧阎王爷?

这是因为我从酒里面得到的全都有了。

’从酒里面得到一切,死生大事尚且把它看成草芥,而何况对待富贵,又何况对待文句中深奥的义理呢?

众之就算不懂得字面上的意思,实际上他已深刻领会真谛了。

我就为他的轩题名又为它写一篇说,简来善又为它写一篇记。

我们俩刚要拿纸握笔,众之又跳着说:

‘为什么不来喝酒?

’我笑着对简来善说:

‘喝酒是众之的强项,怎么能同他一较高下?

况且他只知道喝酒,可我和你还是苦思冥想,沉浸在所谓的义理之中,这就是被义理束缚了啊。

’简来善听了我的话,就放下笔前往众之那儿喝酒去了。

简来善与众之尽兴畅饮,还说:

‘我想像鲸一样豪饮,但我酒量最小,就只能效仿苏东坡先生喝尽五十杯,来一次鼠饮罢了。

髯张在引胜轩中纵情傲世,差不多二十年。

后来因为喝酒得病,六十七岁离世。

14.

(1)“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春风吹拂着花梢的可爱情景,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爱之情。

(2)第一首诗,立春之景众多,诗人只选梅花,将梅花与人放在一起写,写出了梅花在春日下崭新的活力;

第二首诗,诗人选取了春日里的花、雪、暖烟等景,并通过“青红”“新雪”“绿”等色彩描写,从视觉的角度点染春天的讯息。

(3)第一首诗表达春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急迫之感以及决心与昨天告别的坚定意志。

第二首诗写立春日白雪覆盖,冰清玉洁,写出了作者面对春天到来之日的欣喜之情。

15.

(1)勿夺其时 

(2)忧伤以终老 (3)彩彻区明 (4)大块假我以文章 (5)回首向来萧瑟处

16.由“我”梦里流泪引出对姥姥的怀念,引出下文叙写姥姥的往事;

“我”的泪是对姥姥无尽的爱,姥姥的“泪”实质上也是一个大写的“爱”,两者的情感是相通的,前后相应;

以“泪”贯穿全文,“泪”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17.为“我”的不懂事而伤心;

为动手打“我”而自责;

虽是打,但不是真打,表现出姥姥对“我”的疼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