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440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下第五课空城计导学案附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

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有一首诗谜: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足智多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了解作者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在国外,《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传》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2.了解作品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整部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及西晋初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后统一各国,为了侵占各个领土开始展开杀戒……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故事背景

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此前的故事背景为:

魏主曹丕新亡,15岁的曹睿继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

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睿削职回乡。

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战将掠地,势不可挡。

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启用司马睿。

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

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

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关中。

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

此时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官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

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4.字词积累

司马懿(yì

)城铺(pù

)纶巾(guān)

鹤氅(chǎng)遁(dù

n)笑容可掬(jū)

5.词语解释

蜂拥:

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失色:

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笑容可掬:

形容满脸笑容。

骇然:

惊讶、受惊的样子。

言讫:

说完。

遁:

逃。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学生讨论后归纳)

【交流点拨】开端:

兵临西城;

发展:

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中计;

结局:

孔明释计。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显然是诸葛亮。

文中描述诸葛亮时写到了他的几次笑?

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词句,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交流点拨】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

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而笑”,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3.通过这三笑,我们再来联系整个故事,孔明是个怎样的人?

说的时候应该结合课文,做到有理有据。

【交流点拨】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

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

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步骤三深层探究深入理解

1.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司马懿引15万大军而来,而诸葛亮仅有2500人在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清晰地交代双方的兵力呢?

【交流点拨】运用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

2.“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简单分析一下“尽皆失色”,说说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尽皆”是说各个官员无一例外,“失色”说面对险境无计可施,全都吓得脸色大变。

用众官的表情衬托军情的紧急。

用来反衬烘托诸葛亮的冷静沉着和杰出的才干。

3.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第三自然段又写“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这里仅是对上文的简单重复吗?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一方面表现出“空城计”之“空”,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突出了对诸葛亮的刻画。

4.从“笑而不信”到“大疑”再到退兵的变化,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课文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但同时也是疑心病重的一个人。

他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是骄傲自负,刚愎自用的一个人。

5.文章在第四自然段,我们未见一字写诸葛亮,可我们却清晰地看到了诸葛亮的形象,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这种手法有何好处?

【交流点拨】侧面烘托。

写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己知彼,丰富了人物形象。

6.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

或者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孔明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交流点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红楼梦》有诗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空城计”正是应证了这种有趣的现象。

《三十六计》是这么解释空城计的: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之一,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无奈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胆量和气魄,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试想空城计真的是毫无破绽吗?

为什么?

司马懿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

【交流点拨】我认为司马懿不是没有发现疑点,而是以退为进。

司马懿手握重权,势力与威信足以使国君感到威胁。

他一直与诸葛亮相斗,使君主认为他还有利用价值。

若诸葛亮死了,那唯一障碍消失,吴君就会想尽办法剪除他的羽翼,没有充分的准备司马懿就会处于弱势。

所以他在等待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契机,再与诸葛亮相斗。

2.你认为司马懿的存在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交待清楚他中计的原因,突出诸葛亮对他的了解,更加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以及面对危险是那样从容和豁达,进一步的刻画了人物形象。

3.说说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交流点拨】在这一故事中,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这一形象,从正面着重刻画了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那么写司马懿有什么作用呢?

写他老谋深算也好,狡诈多端也罢,最终还是败给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这就是在刻画人物时经常用到的侧面描写的“衬托”手法。

(二)拓展延伸

1.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你能另外写出两件关于他的事吗?

【交流点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2.在本文中作者仅用“尘土冲天”四字就写出了司马懿来兵之众、之凶,现在就请你利用丰富联想和想象,用50-100字勾画出一个杀气腾腾的古战场。

【交流点拨】阴风猎猎,黄沙卷起烧焦的旗帜,在漫漫的沙石里,冒烟的木头发出阵阵让人恶心的臭味。

几具还没有完全被沙石掩埋的尸体上空盘旋着几只秃鹫,尸体上好几个箭头还在,那断了的长枪却依然握在尸体的手里。

远处,厮杀呐喊声不绝于耳,或许明天早上又将多几万具尸体。

阴风开始怒嚎,似乎要唤醒死去的灵魂。

板书设计

空城计

罗贯中

“笑容可掬”故作轻松

故作姿态

“抚掌而笑”如释重负

侥幸

“拍手大笑”自豪

嘲笑足智多谋

处乱不惊

神机妙算

临危不惧

△文体常识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弄清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其中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

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侧面描写)。

情节一般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通过对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情趣、爱好、气质、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

二是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氛围。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