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4073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儒学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与渗透精Word文件下载.docx

1孝道观

儒学认为: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0。

[2]故而/孝0的观念对中国传统医学道德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孝0是许多人学医行医的动机和目的。

人们为尽孝而学医,以孝奉养父母,为孝保养自身。

[3]孝以事亲,忠以事君,孝忠连在一起疗君亲之疾被看成是尽忠孝之道的儒家孝道伦理观,更是激发许多儒士习医。

[4]东汉名医张仲景在5伤寒杂病论#自序6中指出/留神医药,精究方术0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0。

魏晋医家皇甫谧在5甲乙经#序6中说:

/夫爱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

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围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

0南北朝时期医家许道幼认为,不知方术不谓孝,并因母疾而习览经方,精钻医术,成为一代名医。

唐代医家孙思邈也强调为孝学医,5备急千金要方#序6中说:

/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0金元四大家事医诊病莫不受/孝0影响,刘完素家贫,母病求医不至而死,以致遗恨万分,遂改攻医学;

张从正以医为孝,医著取名为5儒门事亲6;

朱丹溪因母患脾疼,众医束手,故立志于医;

李杲因母病被庸医杂乱投药而死,但仍不知所患何病,痛悔之至,以千金为贽,拜张元素为师学医。

明代王纶因父病而习诵医经本草,为官后仍兼疗民疾。

清代程国彭5医学心悟6自序中说:

/古人有言,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是以为人父子者,不可以不知医。

0吴瑭5瘟病条辨6自序中也言:

/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于天地间!

0据对5中医人物词典6收录的6200余位历代中医的身份分析,有813位弃儒行医,占13%,其中又有172位因孝而习医,占了21%,由此观之,以医为孝的观念成为儒家的一种传统。

[5]

/孝0影响人们的医疗活动和风俗。

5礼记#曲礼下6说:

/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0于是,子尝父药成为一种孝礼义的规矩。

除尝药外,还有尝粪便、呕吐物来尽孝者。

还有为/孝0毁伤身体的事情。

5旧唐书#王友贞传6记载王友贞/割股肉以饴亲,母亲寻差0,并获旌表。

宋代张杲在5医说#人肉治羸疾6中称,唐代明州人陈藏器撰5本草拾遗6,说人肉可治羸疾,以致民间父母疾多割股肉而进。

这种自残尽孝的陋习后来发展到割肝、割乳,甚至杀子以尽孝。

但是,儒学又规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0[6],若损伤父母所予之躯就是不孝,故而有了尸体解剖是不孝的观点。

2仁道观

5周易#说卦6曰: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0儒学以爱人释/仁0,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0[7]孟子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0[8]这种从/爱亲0出发推至/爱众0的仁爱思想,使/仁0获得了更高层次的道德规定。

/泛爱众0的伦理观也成为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重要内容。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0[9]。

行医治病、施药救人被视为是施仁爱于他人和实现/泛爱众0的理想途径。

一些医家吸收儒学/泛爱众0的伦理观,以/仁0为济世救人的指导思想,如唐孙思邈的5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6要求医家心怀仁爱,不管/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华夷愚智0,要/皆如至亲之想0;

明龚廷贤在5万病回春6中谴责不能平等对待贵贱贫富之病患的医生,指出/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0,教导医家要/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

济众,惠泽斯深0,/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施药无二0;

清初喻昌在5医门法律6中说:

/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0/仁0还是评价医生的重要标准,南齐杨泉的5物理论#论医6指出良医应是/仁爱之士0、/聪明理达0、/廉洁淳良0,/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0;

宋林逋在5省心录#论医6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0,斥贪图钱财,沽名钓誉,粗疏草率之医为/庸医0、/庸工0;

明龚信在5古今医鉴#明医鉴6中也说:

/今之明医,心存仁义。

0等等。

他们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医学以人为本的仁爱传统。

/仁者,人也0[10],/天地之性,人为贵0[11],/惟人万物之灵0[12]。

这种重人的仁道观念,深刻影响着医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济施众的重生意识,一些医家进而关注到人的生命质量问题,更加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人道主义内容。

在5素问#宝命全形论6中有载: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0东汉张仲景的5伤寒杂病论#自序6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0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0。

晋王叔和的5脉经#序6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0。

隋巢元方的5诸病源候论6主张/妊娠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娠,故去之0,重视母胎健康。

宋陈自明的5妇人大全良方6倡导优生,对劣胎/宜下之,以免其祸0。

明代李时珍忧心历代本草谬误,认为事关性命,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0[13],编撰5本草纲目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0[14]。

当儒家士大夫不能以自己的学说拯救乱世时,一些人便隐于医林,通过行医施药来济世救人,行仁爱之举。

宋代范仲淹一语/不为良相,则为良医0更是旷世流风,儒士箴言,鼓舞了许多失意的官吏和不第儒生从经学转向医学,李时珍、张元素、刘完素,喻昌、汪昂、吴瑭等,都是弃儒从医而成为一代著名医家。

并且,儒医之称一时成为医家向往的美誉。

3义利观

儒学在义利观上具有道义论的特点,其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义以为上0[15]、/见利思义0[16]。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0[17]孟子认为,/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0[18],/舍身而取义者也0[19]。

荀子主张以义制利,重义轻利,提倡君子/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0[20]。

董仲舒提倡/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记其功0[21]。

这些儒学所推崇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舍生取义的理想人格,对古代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儒学义利观的指导下,许多医生倡导体贴病家疾苦,实行廉洁行医。

在浓厚儒学氛围成长起来的医家,都将以医济世,舍利取义作为追求君子仁人理想人格的实践。

[22]东汉医家郭玉曾长期行医民间,且/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0[23]。

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医生怀救苦救难之心,将钱财得失置之度外,要求/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0[24]。

宋医张杲在5医说6中说为医要/粗守仁义,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0。

陈自明在5外科精要#序6中视/用心不臧,贪人财利0之医为/含灵之巨贼0。

明代医家陈实功在5外科正宗6中提出医家五戒十要,/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

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力一例施与0,/贫穷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

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0。

至宋明时期,理学主张存义忘利,把义与利的关系明确对立起来。

二程认为,/义利云者,公与私之异也0[25],/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0[26],/心存乎利,取怨之道也,盖欲利于己,必损于人0[27]。

朱熹说,为义/便是向圣贤之域0,为利/便是趋愚不肖之徒0[28]。

于是,有些儒医反对将行医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坚持行医应该作为一种道义的事业来进行。

金元医家李杲曾以觅钱还是传道作为选择弟子的首要标准。

元代曾世荣在5活幼心书6中指出医家要做到/为医先去贪嗔0。

明代龚信在5古今医鉴#明医鉴6中提出好医生要/心存仁义0、/不计其功,不谋其利。

不论贫富,施药一例0。

清代徐大椿在5医学源流论6中说:

/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

习此医者以为衣食之计耳。

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密,夺造化之权,以救人生死。

0/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0。

费伯雄在5医方论#自序6也说: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0确实,许多儒医将行医当作一种慈善事业,行医施药成为他们积善行德的途径,一些官吏行医也是同样目的。

然而,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张扬/君子谋道而不谋食0,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想,既不符合医家的意愿,也阻碍了医学专业化的发展。

[29]而宋明以来义利之辨中出现的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反理学思潮,对当时医家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明代龚廷贤在5万病回春6中提出医家/勿重利,当存仁义0,对病家也作出/勿惜费0的要求。

在要求医家对病患不分贫富贵贱时,强调病家也不要损伤医生的名利,不能恃势摆布医生。

[30]这不仅明确了平等的医患关系,一定范围内的医患义务,而且冲击着长期以来/医不言利0的传统价值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养生观

儒学的养生观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上,从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行来实现修身养生是其核心。

/知者乐,仁者寿。

0[31]孟子主张:

/存其心,养其性。

0[32]/养心莫善于寡欲。

0[33]要/善养吾浩然之气0,并且/配义与道,无是,馁也0,/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0。

[34]5中庸6载: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0荀子曰: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

欲虽不可去,可以求节也。

0[35]程颢曰:

/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

则亡天德也。

0[36]陆九渊认为,/君子不患夫心之不存,而患夫欲之不寡,欲去则心自存矣0[37]。

受儒学这些思想的影响,后世一些医家把养性养德列为摄生首务。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5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6曰:

/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0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金元医家朱丹溪,以儒家/格物致知0名其著作为5格致余论6,认为/儒者立教曰:

正心、收心、养心。

皆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

医者立教,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动于妄也0[38]。

元代李鹏飞在5三元参赞延寿书#阴德延寿论6中指出天、地、人/三元寿脉,又在于一德之修也0,/凡可修者,不以富贵贫贱拘,亦不在勉强其所为,但於水火、盗贼、饥寒、疾苦、刑狱逼迫、逆旅狼狈、险阴艰难,至于飞、潜、动、植,於力到处种种,多行方便,则阴德无限量,而受报如之矣0。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5寿世保元6中指出摄养要/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0。

万全在5养生四要#寡欲6说:

/予尝集5广嗣纪要6,一修德,二寡欲。

0张景岳在5先天后天论6中写道:

/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

0王文禄在5医先6中说:

/养德养生一也,无二术也。

0袁黄在5摄身三要6中指出: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

0清代石天基在5养生镜6中曰:

/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0/寿虽天定之数,而人之所以能延寿者,德也。

0/凡忠孝节义,须要夙夜矢慎,又要以言行惠及于人。

0这些养生思想对当今的健康新概念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在重视德性养生的同时,一些医家关注到摄生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唐代孙思邈在5备急千金要方#养胎6认为:

/调

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净,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惠,无疾。

0明代万全在5广嗣纪要#寡欲篇6说:

/求子之道,男子贵清心寡欲,所以养其精;

女子贵平心定意,所以养其血。

0在5养生四要#寡欲6指出:

/构精者,所以续纲常也。

寡欲者,所以养性命也。

,然则寡欲者,岂延龄光嗣之大要乎。

0张景岳在5类经#脏象类6中也说:

/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

0由此看来,古代医家从摄生出发论及优生优育,涉及生命质量,充实了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性。

总之,儒学不仅影响着中国传统医学基本医学道德规范的确立,而且,其以孝为始,推己及人的仁爱观,强调以义为上的价值观,朴素的人口道德观,以及重视道德健康,从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参透人的生死,等等,莫不深刻渗透在中医伦理学的发展形成过程中。

1参考文献2

[1]徐天民,程之范,李传俊,张大庆.中西方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69.

[2]汪受宽撰.孝经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42.

[3]薛公忱.论医中儒道佛[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90-191.

[4]童安荣,王丽莉.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1996,17(11:

592-594.

[5]徐天民,程之范,李传俊,张大庆.中西方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0-71.

[6]汪受宽撰.孝经译注[M].上海:

[7]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

巴蜀书社,1985,8.

[8]金良年撰.孟子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2.

[9]董仲舒,周桂钿等译注.春秋繁露[M].济南:

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313.

[10]朱熹注.大学#中庸#论语[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

[11]汪受宽撰.孝经译注[M].上海:

[12]蔡沈注.书经[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5.[13]柳长华.李时珍医学全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

[14]金良年撰.孟子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74.

[15]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

巴蜀书社,1985,435.[16]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

巴蜀书社,1985,337.[17]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

巴蜀书社,1985,93.

[18]金良年撰.孟子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55.

[19]金良年撰.孟子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42.

[20]杨柳桥.荀子诂译[M].济南:

齐鲁书社,1985,57、636.

[21]冉照德,陈直.汉书选[M].北京:

中华书局,1985,193.

[22]杨士孝注.二十六史医家传记新注[M].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45.

[23,24]中国医学大成续编编委会编纂.中国医学大成续编(四[M].长沙:

岳麓书社,1992,8.

[25,26,27]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第一、四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81,1172、124、1138.

[28]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第一、二、三、七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86,2873.

[29]徐天民,程之范,李传俊,张大庆.中西方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7.

[30]陈希宝主编.中国古代医学伦理道德思想史[M].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2,231.

[31]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

巴蜀书社,1985,149.[32]金良年撰.孟子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71-272.

[33]金良年撰.孟子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12.

[34]金良年撰.孟子译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8.

[35]杨柳桥.荀子诂译[M].济南:

齐鲁书社,1985,57-636.

[36]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第一、四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81,123.

[37]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M].北京:

中华书局,1980,380.

[38]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纂.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下[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37.1作者简介2

黄萼华(1973-,女,安徽安庆人,右江民族医学院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

医学伦理学。

1收稿日期2007-04-1421责任编辑李恩昌2

卫生部发布5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6

卫生部5月29日发布5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6,报告指出,我国有5.4亿人遭受被动吸烟之害,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而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却只有35%。

报告介绍,我国目前约有3.5亿吸烟者,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

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0结果显示:

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

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

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人们的吸烟率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被动吸烟状况没有任何改善。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透露,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正着手修订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6。

修订后的5条例6将强化有关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

(金平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