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857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Word格式.docx

4、能根据需要进行幻灯片的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协作设置有个性的动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

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四、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设计

  1.任务驱动法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支架式

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因此,课堂上我将事先制作一份包括本节所有知识点的教学样例显现给学生,即是目标又是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肢解任务,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又能将每一个知识点分解到各个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处处有明确目标的指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自学指导---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自由创作-----交流评析---延伸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的加工主体。

故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演示、巧妙提问、小组协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信息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资源的选取

1、学校校园的文字、图片和学校的校歌或学校网站()

2、教师事先制作的样例

3、教师提供的模板

4、多媒体机房

5、课堂学习评价表

6、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

7、课堂自学提案

六、教学流程

1、创设任务情境,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5、知识的迁移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学校近期开展的各项活动照片,学生、教师、学校获奖的各种信息,激荡起学生对美丽校园的热爱,提出任务,利用前面学习的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出示教师事先做好的样例,让学生打开教师事先制作的模板《美丽的校园,我与你同行》和教学样例《美丽的校园,我与你同行》两个作品,问学生,这两个作品,哪一个作品提供的信息更多,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比,反生强烈的反差,利用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能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分析任务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分析样例,提炼出本样例所涉及到的新旧知识与技能,列出样例中的知识目标,并将其列表。

A、演示文稿的新建与打开方法

B、文本及美化

C、文字的动画效果

D、背景的添加

E、图片素材

从中筛选出已学习过的知识,及本节要学习的新知识。

【设计的目的】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本节知识框架,初步对本节学习任务建立感性认识。

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所学知识呈现网络结构。

3、分解目标,操作练习,层层深入

任务一:

在幻灯片中添加“美丽的校园,我与你同行”文本并将其格式化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任务要求:

字体:

黑体,红色,48号字,加粗,加阴影。

学习时间:

3分钟

评价:

组长记录组员该任务的完成情况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A、参看教师制定的学习提案

B、与同学交流

C、向老师求助

D、看学生示范

【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利用软件间的相似性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运用与理解,同时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任务二:

为“美丽的校园,我与你同行”文字添加动画效果

这个环节教师首先通过示范讲解,向学生展示动画添加的方法及动画的种类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练习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最后为文字添加动画效果。

为“美丽的校园,我与你同行”添加盒状收缩效果

8分钟

B、与组内同学协作交流

反馈矫正:

有目的地展示学生在动画设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点拨。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动画设置中的问题。

提问:

如何给“美丽的校园,我与你同行添加一阵掌声呢?

【设计的目的】本任务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动画设置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

通过及时矫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本知识点在以后的作品制作中经常用到,它也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

任务三: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颜色

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提案”自主学习。

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4分钟

为第一张幻灯片添加单色“绿色“的“底纹斜上”过度背景。

【设计的目的】让学生利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先自主探究,后交流,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在模板中完成第二至第五张幻灯片内容,每位同学完成一张,添加文字、设置感兴趣的动画效果和背景颜色。

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展示优秀作品,让作者说出设计的意图。

通过全班共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画效果的灵活、合理的运用。

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汇总,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提醒学生要灵活、合理运用文字动画效果。

今天我们学习了让幻灯片“动”起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制作一系列的幻灯片,并设置动画效果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

信息的特征;

难点:

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

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信息技术说课稿》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

会用电脑干什么?

同学们会这么多呀!

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看,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

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电脑发展史

如:

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组成器件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

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

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

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

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

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

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

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

(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

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

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

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

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信息技术说课稿》这篇精彩文章由范文之家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范文之家将坚持免费到底,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一样优秀的免费精品文章,敬请随时关注范文之家,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测试2:

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

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

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神奇的艺术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奇的艺术字》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7课中的内容。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Word2000文字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Word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添加艺术字,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在前几节课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一篇短文、修改一句话、对文字、段落的美化以及学习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之后,学习如何对文章标题的文字进行美化、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利用“艺术字”工具栏插入艺术字,并合理设置艺术字的颜色、效果、版式、以及字体大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修改艺术字。

  难点:

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

  关键:

使学生清晰掌握“艺术字”工具栏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团体协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2.学法

  

(1)自学自悟法:

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插入艺术字的步骤以及如何对艺术字进行修改。

  

(2)小组讨论法:

设置采用两个学生为一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调整艺术字的大小、字体颜色的调整和版式的设置。

  (3)模仿性学习:

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双双讨论,在探究中找到乐趣。

  三、说教学程序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利用TOP2000屏幕广播功能先展示一份《宇宙小天地》小报(没有采用艺术字),再展示另一份《宇宙小天地》小报(采用艺术字)。

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漂亮?

想不想把自己的文章也变得像这样漂亮?

学生通过观察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艺术字的“美”。

教师补充说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神奇的艺术字》(板书课题)。

  2.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任务一:

请同学们看投影上所写的,自己动手操作,看看成功后的礼物是什么?

  

(1)打开Word,单击“插入”菜单栏的“图片”菜单,单击子菜单中的“艺术字”。

  

(2)在“‘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你喜欢的式样,单击“确定”按钮。

  (3)在弹出的“编辑‘艺术字’文字”栏中,输入你的名字。

  (4)选择好字体和字号,单击“确定”按钮。

  五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已经独立完成了任务,“同学们,这个形状奇特、颜色鲜艳的艺术字就是你的礼物。

”他们在成功地获得礼物之后,都开心地笑了。

  接着由学生演示过程。

在完成问题

(1)的操作后,我说:

“请你单击‘视图’菜单栏中的工具栏你有什么发现?

”这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这里也有个“艺术字”。

我又问:

“你还能找到另外的方法吗?

”一些学生很快就找到在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继续演示。

  任务二:

如果你对自己的艺术字不满意,该怎么修改呢?

  小组分工在“艺术字”工具栏中单击你喜欢的按钮,看看他究竟有些什么本领?

  学生们认真地研究着他们喜欢的按钮的特点和作用,如:

单击“编辑文字”按钮,会弹出“编辑文字”对话框,可以更改当前艺术字的文字、字体和字号。

单击“艺术字库”按钮,会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可以重新选择当前艺术字的式样等。

  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任务后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并修改作品。

  3.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请同学们打开已存的Word文档──《我的作品》(这是学生在课外搜集到的或自己写的有关环保的文章),今天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作品修饰得更漂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修饰它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

把题目改成艺术字,改变字体、字号,插入图片,使用“文字效果”使艺术字更漂亮等。

接着便在优美悦耳的音乐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4.观摩协作,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如果你觉得谁的作品比自己做得好,也可以虚心向他讨教。

  最后,展示作品并交流学习心得:

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你还想做什么?

  四、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1.学科整合的问题。

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

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

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说课稿(初识Excel2000)信息技术初中2009年03月11日星期三14:

20说课稿(初识Excel200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从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从内容来看相当的琐碎,首先明确它在章中的地位,它是个基础性章节,此外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续WORD、POWERPOINT、FRONTPAGE系列软件后的又一同类软件。

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教师应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它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学生成功铺设以后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