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确定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
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
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
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
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
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A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
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
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
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
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 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
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
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 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 D.一种社会意识
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
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
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 D.契约形式决定的
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
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 D.货币没有价格
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B
A.货币 B.劳动时间 C.抽象一般劳动 D.交换价值
21.商品流通公式是B
A.
B.
C.
D.
22.商品价格由D
A.供求关系决定 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
C.商品价值决定 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
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A.商品B.生产设备 C.劳动力商品 D.货币
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
B.
C.
D.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
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
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 D.使卖方获得利益
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生产资料是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
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
A.劳动 B.劳动时间
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 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
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
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 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
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 D.互利、互惠关系
30.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 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
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
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 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
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 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
32.商品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
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 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
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
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 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
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
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B.
C.
D.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
A.无关 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 C.成正比 D.成反比
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
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 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
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 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
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ﻩ
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
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
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
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
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40.工资是
A.劳动的价值 B.劳动的价格
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 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
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
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 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
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 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
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
A.违反了价值规律 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
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
A.违反了价值规律 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
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 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
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
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 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
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 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
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
A.剩余价值 B.社会进步 C.增加就业 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48.相对过剩人口是
A.资本积累的产物 B.工资提高的产物 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
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
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B.股份制
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 D.个体私有制
50.资本是
A.一定量的货币 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
四、简述
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
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3.举例说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4.《资本论》全书的结构。
5.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
6.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
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8.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价值形式的?
9.怎样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
10.马克思是如何回答“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
11.《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与第二章的区别与联系。
1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与价格标准职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3.如何理解价格形式所包藏的量和质的矛盾?
14.为什么说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5.《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
16.《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货币理论。
17.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1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19.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0.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1.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22.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
它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3.为什么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
2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5.怎样理解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与社会条件?
26.马克思是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
27.什么是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有什么作用?
28.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29.马克思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
30.资本原始积累同资本积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论述
1.试述《资本论》的方法及现实意义。
2.试述《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3.试述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4.试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5.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6.试述《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
7.试论述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8.试述《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张力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9.试述《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
10.试述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部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
1.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②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社会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①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因此受到人的主观评价。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有质和量的规定,不同质的使用价值由具体劳动创造并体现着社会分工。
④使用价值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①不同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价值的必然的表现形式。
②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一个商品的价值不能自己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一定量的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间接表现,即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
④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之一,具体劳动的对称。
②撇开或舍象了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一种属性,它创造商品的价值。
5.①价值实体是凝结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
②不同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有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如果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各种劳动也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在商品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抽象人类劳动凝结所形成的价值。
③因而,抽象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
6.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7.①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极: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商品的价值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
因此,价值表现的两极实际上是价值被表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的外部表现。
③价值形式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8.①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或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所处的地位。
②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完全是社会的,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
这样,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就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
9.①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相对价值形式的对称。
②即作为其他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能够和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商品所取得的特殊价值形式。
③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
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10.①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
②商品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
在交换中,充当价值现材料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是等价物;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共同构成价值表现形式。
最初的价值形式是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随着交换关系的扩大,形成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当交换发展到将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时,就形成了一般价值形式。
被分离出来的商品是唯一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因此成为一般等价物。
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成为货币。
11.①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在进入交换过程之后就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
②一方面,商品生产者要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因此交换对他是个人过程;
但另一方面,他又要通过交换实现自己的商品的价值,使其为社会所承认,因此交换对他又是一般社会的过程。
但同一过程不可能同时对一切商品所有者既是个人的过程,又是一般的社会的过程。
③这就是交换过程的矛盾,它表明商品世界缺少一个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从而使一切商品的全面交换成为不可能。
12. ①货币的职能之一,为商品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这是货币的第一个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货币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
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
因此能够用一个特殊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个特殊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或货币形式。
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物体形式不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
13.①商品内在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即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的过程,公式为
。
②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是第一形态变化,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是第二形态变化。
③商品形态的总变化表现为商品流通。
商品形态变化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引起的。
这个矛盾的发展最终外部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于是商品交换便采取了商品形态化变的形式。
14.①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②按这一规律,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由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如果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不变,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在信用关系普遍化的条件,需要用货币来媒介的商品价格总额是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减去廷期支付的总额,加上到期支付的总额,再减去互相抵消的债务总额。
④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量。
15.①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的社会生产关系通过商品价值关系而得到表现的形式。
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
②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即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关系,从而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16.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
②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以物化形式表现为商品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这就是物的人格化。
17.①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商品生产者社会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的属性和物与物的关系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在商品经济中,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
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
用劳动联系起来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
③于是,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不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商品拜物教。
可见,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商品拜物教。
18.①指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和社会等同性。
②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只有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到即转化为抽象一般劳动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
③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反映在商品上就是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
19.①作为买卖对对象的劳动力,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产这种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廷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只有在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具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才不得不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20.①不变资本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②由于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改变其原的有价值量,所以称为不变资本。
21.①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②资本家为进行生产,必须将其资本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购买于劳动力。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不会改变。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中被活劳动所替代,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它使用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
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是一个可变量,能增殖自身的价值,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
③从全部资本中划分出可变资本,揭示出不是全部资本而只是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
22.①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②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才会增殖,带来剩余价值。
这部分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既然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可带来的,因此,考察资可增殖程度就只需考察剩余价值与可变资可的关系,这就是剩余价值率。
③它是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23.①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③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的条件下,工作日愈长,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愈多,剥削程度也就愈高。
资本家总要尽量延长工作日以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
24.①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由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形成的差额。
②剩余价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