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636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二章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40

第三章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41

第四章积极培育新兴战略产业42

第五章完善创新创业体系44

第六章优化产业布局45

第六篇未来五年行动路线48

第一章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48

第二章完善相关配套政策49

第三章实施重大项目52

第四章加强规划实施54

一、基本原则55

二、改革目标55

三、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56

四、政策支持63

附件2配套未来科技城,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带64

一、保障土地供应65

二、发展配套公共服务、生活服务65

三、配套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带66

序言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重要时期,是昌平区加快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东小口在成功实现奥北新城区发展战略之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对于东小口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

《东小口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市功能拓展、发展方式转变、人民生活改善为重点,以建设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优良的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而编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导东小口地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明确了东小口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是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依据: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市、昌平区关于东小口地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本规划执行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第一章过去五年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东小口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城乡一体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现代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东小口地区实现了从“近郊区”向“奥北新城区”的战略性跨越。

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2010年企业增加值达到22946万元,是2005年的2倍。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376万元,从业人员占到90%,确立了服务型经济结构。

形成以龙德广场、明天商业中心、昌平区咨询产业集聚试验区为代表的多元化的发展载体。

从经济结构上实现了郊区(第一产业为主)向城区(第三产业为主)的战略转变,具备了城市的基本形态。

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形成。

东小口地区被列为北京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马连店、半截塔、魏窑、小辛庄等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

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拥有相对充足的转移就业空间。

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和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农民市民化,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滩村北一街、兰各庄西路、马连店西路等多条道路改扩建完工。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城镇居民全覆盖,社会救助、重点帮抚、临时救助等帮扶体系基本建立,三甲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建设进程加快;

安装数字电影厅、建成公共图书馆,配备全民健身工程器材;

强化社区干部管理和培训,培育各类自治组织。

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69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平方米。

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落实“新农保”、“福利养老”、“无业居民大病医疗”等新政策,“新农保”参保率达100%,4058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完成了镇域内农村、社区主要道路、商场周边、铁路站口清理和整治,加大对废品回收市场等低端产业的清理,建立了比较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机制,通过了市级环境优美镇验收。

郊野公园一期完工,生态环境大幅提升。

总之,“十一五”时期是东小口地区经济发展效益最好、社会进步最快、城乡面貌改变最大、人民生活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大跨越,为“十二五”时期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十二五”期间要以更加先进的理念、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更大的发展。

第二章新时期的发展特征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重要时期,是昌平区打造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加快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东小口地区是昌平区最靠近城市中心的地区,是昌平承接市区高端产业转移的窗口、辐射带动昌平产业发展的窗口。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昌平区将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东小口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关键发展时期。

经济发展方式转换期。

过去一段时间,东小口地区以房地产业和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导,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发展空间的减少,土地成本的提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了挑战。

北京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集中力量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着力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

东小口处在未来科技城和北京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辐射范围,发展环境将不断改善,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显现,商务地产、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将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将由外延式扩张逐步向内涵式集约转变,都市型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

城乡一体化加速期。

“十一五”期间,东小口地区实现了由“近郊区”向“奥北新城区”的战略转变,东小口地区被纳入北京市的市区管理范围。

“十二五”期间,东小口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将为城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城区发展将为农民提供大量适宜的就业岗位,城乡“发展规划、发展机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一体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城乡差异将会逐步缩小,城乡将实现真正融合与互动。

公共服务功能强化期。

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规模和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需求的新期待,必须加快推动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东小口地区的公共服务必须由服务本地居民向服务全体居民转变,逐步培育城市感知力,注重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系统性、便捷性、安全性、智能化,建设和管理并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城市管理突破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市民化趋势不可改变,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口规模,特别是流动人口规模也会不断扩大。

城市运行管理水平需要不断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城市管理的综合性、统一性、科学性不断增强,在发展观念上变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

在管理主体上变少数人管理为公众参与共同管理;

在管理方法上变单一性为多样化手段综合管理;

在融资机制上变单纯的依靠政府投入为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引资融资;

在管理模式上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

在管理体制上变传统管理模式为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新体制。

城市魅力提升期。

城市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东小口地区处在城镇化的加速期,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流动人口远远超过户籍人口,某些城乡结合部的特征还比较突出。

“十二五”期间东小口地区承接高端产业必须改变城市形象,加强环境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统筹规划,树立“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优良、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

第三章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东小口地区的新起点、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昌平区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的战略任务,推动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

加快培育高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强化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推动社会和谐;

改善环境,实现魅力宜居;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服务型政府;

将东小口建设为“创新创业新城,魅力宜居家园”。

未来五年,东小口地区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眼光,全球思维。

跳出小城镇意识,树立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精神,把握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出发,把握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特点,借鉴国际化大都市社会发展、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动东小口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坚决落实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昌平区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的重大战略,尊重科学、因势利导、积极主动,把培育高端产业,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区位优势,开拓创新,加紧工作,努力将东小口建设为“创新创业新城,魅力宜居家园”。

城乡互动,一体发展。

加快推动农村改革,从产权制度、就业方式等关键环节推动农民市民化,将城市管理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民社区化管理;

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民培训,使农村在经济上、文化上乃至生活方式上和城市进行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

以人为本,开放包容。

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需求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抓好平安建设,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向辖区居民覆盖,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体系。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东小口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十一五”实现由“近郊区”向“奥北新城区”战略转变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培育高端服务业,加强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新城,魅力宜居家园”。

具体目标是:

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0%左右,进一步巩固服务经济结构,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公共服务完善推动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低碳理念推动人居环境继续改善。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模式深入人心,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9%。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东小口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重要突破,并取得良好成效,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民社区化管理比例达到100%;

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基本形成,区域综合竞争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表2“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指标

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

预期性

2

服务业比重达到80%以上

3

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到以上

4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约束性

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6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社会发展

8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保持在100%

9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生育保险的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

10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11

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12

常住人口控制达到昌平区要求

城乡建设管理

13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昌平区要求

14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10年下降15%以上

15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16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

17

城市绿化率达到39%以上

18

安全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

第四章战略任务和实施重点

“十二五”时期,围绕建设“创新创业新城、魅力宜居家园”,要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基础设施便利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区域发展国际化、城市环境优美化的发展战略,完善城乡发展机制、创新创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城市管理机制,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

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健全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大农转居推进力度,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等。

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加快培育高端产业。

完善创新和创业体系,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创意休闲、绿色产业,增强城市人文内涵、休闲内涵。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既要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服务,又要为增强高端产业吸引力,提升区域竞争力服务,要主动选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种类、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发展软环境。

通过社区化管理,实现对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人口(包括农民、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实现管理,并提供相关服务;

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能级;

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

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保障公共服务、基础实施、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提供。

加强低碳生态建设,提升城市魅力。

加强人口管理,通过“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疏解流动人口,通过货币安置、异地安置疏解回迁人口;

加大城市绿化、公共艺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建设城市生态;

统一规划功能布局与建筑风格,使产业、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景观;

积极开发绿化隔离带的生态、产业价值等。

第二篇推进城乡一体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事关东小口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大农村产业培育力度,加强农民专业化培训,推动农民生产、生活市民化,实现城乡互动与融合。

第一章推进城市化

建立新的拆迁机制。

确保文明拆迁、和谐拆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拆迁工作,建立新的拆迁机制。

建立综合推进机制,加大拆迁工作宣传力度,让居民认识到拆迁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发展、改善民生;

完善依法拆迁机制,对在规定时间内不愿动迁的被拆迁户,且有合法房屋权属证明的,报上级政府核准后,进入强拆程序;

对于违法抢建、违法占地等现象,要坚持严格执法,坚决予以打击和遏制。

建立拆迁激励机制。

推动农民市民化。

推进村委会、村支部改革,弱化行政管理职能,强化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向懂事会、监事会转变,使村民从利益上和村委会、村支部脱钩,而与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联系。

对于转居的村民,享受城市的各项待遇,同时享有股东的权利,对于没有转居的村民,可以既是股东也是员工。

由村集体和镇政府共同出资,加强对农民进行工作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创新安置方式,采取货币安置、异地安置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就地安置,为农民社区化管理创造条件。

加大商业地产开发力度。

抓住调控住宅地产的契机,加大商务地产开发力度,开发绿色、生态、包容的高端写字楼,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为城市化提供载体,为居民就业提供载体。

加强土地统筹和集约利用。

统筹规划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农民就业安置用地以及绿隔地区绿色产业用地,依据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聚集区。

按照“统筹规划、组团建设、梯次推进、产业配套”的思路创新地区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统筹考虑旧村改造、宅基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在保证农民上楼的基础上,提高产业用地比例,保证劳动力安置用房、保证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立农村开发新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思路,探索建立镇政府为主导、村新经济组织为主体、不以盈利为目的自主开发模式与利用土地储备平衡建设资金的模式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开发模式;

探索PPP模式等创新性农村开发模式,以引入外来资金以及有经验的运作团队来参与农村开发。

鼓励村新经济组织以集体土地入股参与农村开发,降低开发成本。

通过信托、BT、优先股、收益权抵押、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以规划为龙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协调公交网络、轨道网络,构建北京城乡交通枢纽。

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组合效率,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综合化,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转换高效、运行安全、环保舒适的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五横六纵”路网体系,即东西以回南北路、太平庄北街、太平庄中街、中东路、回龙观东大街东沿横跨;

南北以黄平路、建材城东路、中滩村路、北苑路北沿、太平庄东路、北苑东路贯穿,重点打通与八达岭高速、京承高速、五环路以及中轴路的连接道路。

增加公交线路,合理规划布局,保证高峰时段的路面畅通,实现内部村村畅通;

加强与市中心区公交枢纽、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的通达性,实现外部出行便捷。

加快交通系统信息化建设。

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交通系统的发展,加快现代交通技术和装备的规模化应用,逐步实现交通系统信息化。

完善供水、排水体系。

结合旧村改造,保障供排水配套设施建设,统一规划自来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布局;

同时,改造污水排放,实现雨污分流,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和出行顺畅。

合理布局改造农民上楼后的自来水饮用和管理,逐步将自备井供水区域纳入市自来水集团市政管网统一供水和管理,保障饮水安全。

加快东小口沟、天通河改造工程,打通排水、排污网络。

按照规划重新建设、改造天通苑雨污合流的排水系统。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保障农民上楼与生活设施完善相配套,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等与市内设施对接,实现农转居人口在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高速信息网络。

提高信息通信网络整体效率,实现有线宽带和无线网络城乡全覆盖,提高互联网用户接入标准,加快发展物联网。

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旧城信息基础设施“清空入地”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光纤到楼入户工程。

推进3G、WIFI等多种形式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提高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的传输能力和运行能力。

依靠传感、信息、智能等技术,构建以物联网、互联网和通讯网为基础的城市神经网络。

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政府服务领域,提高现场感知、动态监控、智能判断和快捷反应。

加快推进智能社区,智能楼宇、智能家居建设等。

第三章推进综合改革

(一)推动农村改革

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思路,赋予股东股份的终极所有权,明确股东对所持股份的收益、转让、继承等权利和参与决策的权利,使之具有完备的股权性质,加快推进东小口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社区股份合作制等新经济组织规范发展,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和监督力度,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建立股权流转制度。

赋予股东转让股权的权利,允许其通过抵押、质押等方式转让股权,但不允许退股,鼓励股东在集体经济内部寻求转让,集体经济内部股东具有优先受让权。

较大范围的股权流转,应由具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公开信息。

建立镇级股权交易市场,为股权的流转提供平台,提供股权交易的场所,并办理有关股权转让手续。

同时要制订完善的交易规范,健全交易规则,提供相关服务,构建高效的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和系统的市场管理监督体制。

推进建设用地指标流转。

建立公开、透明的区域宅基地流转机制,实现宅基地规模化、集约化使用,提供土地使用效率;

建立区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制度。

推动农村集体组织向现代企业转变。

适时引入公司制的内部治理结构,变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为一股一票的资本多数决的表决机制,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结构,提高经营管理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股份经济合作社逐步转变为现代企业。

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专业化素质,由各村与镇政府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的资产管理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产托管或租赁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将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对所托管的资产进行经营。

(二)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建立以“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站”为主体架构,“整体派出”和“大专委制”相结合,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与管委会相融合,决策、执行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新城行政管理模式,打造强有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成立东小口地区管委会,作为昌平区委、区政府的整体派出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全面负责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实行“大专委”制,“管委会”下设1个管委会办公室、10个专业委员会和2个服务中心,作为地区管委会的执行机构。

(三)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形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系

建立规范的财政预算和整体转移支付制度,明确东小口地区的事权范围,确定市、区两级财政对东小口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支持的额度,编制东小口地区财政预算,报昌平区人大审议并监督执行。

根据预算把市、区承担的财政支出每年一次性划拨东小口地区管委会,由管委会统筹安排使用。

第三篇加强社会建设

第一章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原则,覆盖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提升公共的水平和效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

(一)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以常住人口为对象,足量、优质高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机构监督等,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素质,规范监督程序。

按照人口规模和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实际、有效设置急救站点,配备车辆、人员和设备,实现急救10分钟到位。

加强免疫规范化建设,保证儿童接种率,做好肠道、流行性出血热、禽流感、甲流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