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241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经济学剖析及改进对策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在开始文章之前,我们做如下假设:

投资者与管理者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基于本文要论述的内容和重要性程度,关于会计信息,我们主要针对外部的不对称展开讨论;

关于委托代理,我们只关注第一层关系,即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当中,信息不对称被认为是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转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指市场上一方参与人拥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信息。

会计是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信息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产品被称为会计信息,主要是指企业每年披露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

和产品市场类似,也存在一个由需求和供给组成的会计信息市场,其需求者主要是投资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供给者是企业。

投资者主要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或债券,目的是从企业的利润中取得报酬;

政府主要关注税收;

企业运用筹集的资金进行经营以获得利润并缴纳税金。

在这个市场上,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对同一会计信息的不同外部使用者对该会计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

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会计信息的内部不对称――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

由于企业经营者只对财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而不能参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因此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了解没有会计人员多。

  二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不对称――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掌握的会计信息仅仅局限于企业的会计报表以及少量的信息披露,没有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多。

  三是会计信息的时间上的不对称――会计人员最早了解会计信息,其次是企业经营者,最后才是股东等外部使用者。

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给企业经营者审定后才向外部使用者披露会计信息,如:

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信息向外部使用者的披露时间往往是在年度终了后半年内才披露。

  2委托――代理

  微观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济社会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来完成社会分工并进而组织起来的,这些契约构成了一个经济社会的基本制度,并直接左右着经济运行的效率。

这里所说的契约,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委托代理关系,该种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和企业的每一个管理阶层上。

  由此角度来观察会计,可以发现,围绕着会计有两层委托代理关系。

第一层是资源提供者(主要是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的资源经营委托代理关系。

资源提供者把资源交付给管理者去经营,并根据努力程度、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评价给予奖惩。

第二层是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之间的报告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当局委托会计人员向自己和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方面利用会计信息对委托资源进行经营,另一方面向资源提供者(委托人)报告资源的经营状况,履行受托人的义务。

委托代理关系是市场参加者之间信息差别的一种社会契约形式,它是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经济关系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展开的一场对策。

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工作实际处于两层委托代理关系之中,必然会造成外部使用者、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之间存在信息差别。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的论题,我们假设第二层关系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解决,而在此主要针对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主要表现为会计舞弊和会计欺诈。

会计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息失真。

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现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存在着两种不对称:

一是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比股东更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使其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股东了解的信息则是有限的;

二是利益不对称,股东追求的是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最大化,而经理作为代理人追求的是个人收入最大化、权利和地位的提高等等。

由于利益的冲突,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行为表现为一种非合作博弈。

管理者会不充分披露所掌握的内部信息,或操纵会计报表虚增利润,从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可见,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或者说,它加剧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信息失真,而信息不对称根源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会计信息市场上,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信息失真从而市场失灵,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

在其中,笔者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3委托代理关系下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失真的解释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有两种类型:

逆向选择(隐蔽型式)和道德风险(隐蔽行动)。

前者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处于不利的选择状况;

后者是指由于委托人无法完全了解有关代理人的信息,代理人可能采取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1逆向选择

  企业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者,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投资者是在证券市场上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对企业未来盈利状况的估计,从而作出决策,所以,会计报告的数字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证券市场是密切相关的。

在一定程度上,证券市场的价格可以左右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程度和质量。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论述由于逆向选择导致证券市场出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首先,以便形象化地解释逆向选择,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中常用的例子――二手车市场。

假设在这个市场中有两种质量不同的汽车:

俏货(质量好)和次货(质量差)。

汽车的主人要比潜在的购买者更清楚汽车的实际状况和未来收益流汽车主人可能尽量想利用其信息优势将次货带到市场,并从一个不了解情况的买者手中获得比汽车本身更高的收益。

不过买方会预期到这种可能性,但由于其没有足够信息加以区分俏货和次货,他们会对任何想购买的旧车给与较低的评价。

这样一来,俏货会对次货产生负的外部性,即次货的存在使买者减小了对俏货的概率估计。

那么,大量的好车,其市场价格将会低于其未来收益流所代表的真实价值,销售俏货会产生损失。

这样一来,俏货的供给者会转而在市场上提供次货,以增加收益。

最后,导致次货充斥市场。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对逆向选择的影响有个大致了解,它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中低质量的产品以较高的价格表示,从而价格对价值的歪曲导致买者不利的选择。

导致该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质量的产品之间的外部性,低质量的产品会降低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估计。

  逆向选择会给证券市场带来与产品市场相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拥有高盈利能力的公司,其证券价格可能很低;

相反,低盈利公司其价格可能较高。

这又会导致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价格决定价值。

在二手车市场上,人们可能根据价格判断汽车质量的好坏,认为价格高的就是质量好的。

同样,在证券市场,投资者或投机者可能认为,价格高的股票会产生未来的高利润,结果由于人们的争相购买导致股价飞涨,即“羊群效应”。

这最终会导致会计舞弊,诱使管理者会出具虚假报告操纵盈余,以求带来高的股票价格。

  为了进一步说明会计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我们看这样一个博弈:

  假设甲乙两个企业经营者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有两种选择:

如实提供(合法);

弄虚作假(违法)。

条件:

两个企业不能互通信息,每个企业经营者只能在收益最大、损失最小的原则下做出如实或虚假提供会计信息的选择。

  在此,我们规定3种情况:

(1)两企业均如实反映,各获利3个单位;

(2)两企业均弄虚作假,各获利5个单位;

(3)一个企业如实反映,另一个弄虚作假,如实反映者获利1个单位,弄虚作假者获利7个单位。

模型如下:

  甲如实反映弄虚作假

  甲如何选择?

若乙如实反映,甲弄虚作假比如实反映要多获利4个单位;

若乙弄虚作假,甲弄虚作假比如实反映也要多获利4个单位。

因此,无论乙是否如实反映,甲弄虚作假均比如实反映获利大,又因为自利行为原则,所以甲必然会选择弄虚作假。

乙也同样如此。

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个低效率的纳什均衡――两个公司都选择舞弊,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效率的下降。

  3.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经营者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以及是否在按所有者的利益谋划和决策,而所有者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难于获得相同的信息。

这时候,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会利用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优势作出对委托人(股东)不利的事情,比如工作中偷懒。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意味着管理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从事经营管理。

对于那些由所有者自己经营管理的企业,人们很难想象他们在经营中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但当股东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产生时,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再百分之百地为所有者利益服务了。

  企业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冲突一般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加以解决。

契约是指通过向管理者提供激励,促使其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从而减少代理成本。

订立契约通常的方法之一是将对管理者的激励与股票价格相联系。

在通常情况下,对股东而言,会计利润是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因此它常常被视为是一个比股票价格能更直接衡量管理者业绩的指标而作为激励管理者的基础。

这样管理者就会十分关心对会计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计方法,甚至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而扭曲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舞弊。

而且由于管理者身在企业,对企业的内部信息十分了解,而股东只是被动地接受企业披露后的会计信息,这便会使会计舞弊便得更加容易。

所以,在委托代理关系下,道德风险在所难免。

  4会计信息市场的效率改进措施

  关于效率的改进,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采取什么措施?

改进的程度如何,或是否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针对上述会计信息市场的缺陷,对市场效率的改进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披露和惩罚。

披露是从企业角度来说,指的充分披露,也叫作强制性披露,是由会计准则规定的,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对于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使内部信息尽量多的呈现在报表或附注中。

惩罚是从法律角度来说,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舞弊成本。

  4.1会计披露

  针对会计信息不对称可能对投资者造成的危害,国际会计界普遍实行充分披露的原则。

会计披露是指公司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投资者供市场理性地判断证券投资价值,以维护股东或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

报告的形式主要是文章开始提到的三种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

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状况;

附注主要是对或有事项、资产变动情况、证券发行情况等的附加说明。

  充分披露是一种在自愿披露基础上的强制性披露。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时,市场会自动产生一种信号发送机制。

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会主动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而较少信息的一方则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信息,减少未知风险。

在会计信息市场,这种机制就是自愿披露,它是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主动进行的披露。

但是由于信息市场存在的缺陷,使得这种自愿披露最终会因为道德风险的存在而失去效果。

这便促使了充分披露的产生。

  充分披露原则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力求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披露质量主要从两个标准来评价:

相关性和可靠性。

前者是指会计报告应提供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例如净资产价值、净利润、股利等等;

后者指会计报告数字是真实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公允的,报告数字不会被管理者歪曲或操纵。

目前对会计披露,会计准则只是提供了一个公认的框架,很多细节的规定还不严格。

  4.2惩罚

  从委托代理角度来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能够给经营者带来超额收益,经营者由此而获得的边际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边际成本。

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究竟需要“付出”什么,能够“收获”什么。

  

(1)会计信息披露的“付出”――披露成本。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

主要由以下几种成本项目构成:

提供信息的成本(C1),竞争劣势成本(C2),行为管束成本(C3),诉讼成本(C4),会计信息舞弊成本(C5)。

  

(2)会计信息披露的“收获”――披露收益。

  与信息披露成本的概念相对应,会计信息披露的收获是指企业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而可能引起的一切收入项目,以及由于某些特殊的披露行为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可以笼统地分为:

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收益(B1)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收益(B2)。

  (3)会计信息披露的“净收益”。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净收益为:

(B1+B2)-(C1+C2+C3+C4+C5)由于B1及C1、C2、C3为提供会计信息所引起的必然结果,若存在C4,则其有固定取值,所以在这里我们只关心B2和C5。

我们用P来表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被追究率,易得如下关系式:

  企业弄虚作假的期望收益(I)为:

  I=-C5P+(B2-C5)(1-P)=(B2-C5)-PB2

  至此,我们得出了决定治假效果的两个重要参数C5和P。

可见,提高舞弊成本和追究率可以减少企业弄虚作假的成本,降低其收益,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4.3效率评价

  上面阐述了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措施的目的是减少甚至消除市场失灵。

实证会计理论业已证明,针对会计信息市场问题提出的上述措施确实改进了市场效率。

也就是说,由于低质量信息的存在,投资者会降低对高质量信息的信赖程度。

在以上阐述逆向选择问题时,笔者指出,该选择会导致低质量信息对高质量信息产生负的外部性。

上述措施被认为是能够减少这种外部性,所以,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当会计披露将这种外部性全部抵消使时,会计信息的市场均衡会达到排雷托最优。

  但笔者认为,若要使充分披露最终达到市场效率的最优,必须有一个严格的假设,即信息披露的成本较小。

如果由于充分披露的边际收益小于因披露过多而造成(如:

丧失竞争优势所带来的)损失,那么就会违背帕累托改进的原理。

只要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便会使得内部信息或内部交易成为可能。

由于某些内部信息与企业竞争优势密切相关,一旦将其披露出来,企业会支付更多的成本。

即便处罚会促使企业尽可能充分的披露,内部信息也有可能抵消这种激励。

所以,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内部信息的存在,外部性不可能被完全抵消,因而会计信息市场无法达到最优的状态,只能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

  [1]?

@贺文春.委托代理与会计信息不对称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

  [2]?

@潘真奇.试论会计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披露制度[J].经济师,2002,

(2).

  [3]?

@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

@万芳.委托代理机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J].会计研究,2003,

(2).

  [6]?

@何进日,武丽.信息披露制度变迁与欺诈管制[J].会计研究,2006,10.

  [7]?

@龙小海,田存志,段万春.委托代理.经营者行为、会计信息鉴证和投资者[J].经济研究,2009,(9).

  [8]?

@肖媛.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0,(6).

  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