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165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精选题库 生物单元质量检测16北师大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物质循环是指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往复流动,具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直接相关。

D

3.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4.在下列食物链中:

若食物链中无小鱼,而大鱼以小甲壳动物为食,则大鱼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A.增加B.减小

C.不变D.不确定

由于食物链中的小鱼没有了,导致大鱼由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即营养级降低),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获得更多的能量,所以大鱼的数量将增加。

与此相似的有:

在下列食物链中,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增加。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水稻与杂草为竞争关系,二者争夺稻田中的光照、水分、矿质元素等,除去杂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有利于水稻对太阳能的固定。

C

6.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分解者的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南极分解者很少,所以必须把废物带离南极。

B

7.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D.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

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这些“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

题干中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很明显属于化学信息。

鸟发现天敌后,做出了很夸张的动作,强调的是特殊的行为,所以属于行为信息。

8.如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从题图中可解读出如下信息:

在该生态系统中,4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代表分解者。

1、2、3包含的所有种群才构成群落,其中的一部分不构成群落。

分解者可以是原核生物,如细菌,也可以是真核生物的真菌和小型的动物(蚯蚓)。

①代表摄食活动,②可以代表呼吸作用。

9.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A.乙种群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丙种群数量减少

D.丁种群数量增加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写法,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数量变化关系等都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

从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量的关系可以知道,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

丙→丁→甲→乙,当甲的种群数量增加时,会捕食大量的丁,使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乙因为有充足的食物而增多。

此题的题眼就是“引起的直接后果”,所以应该选丁和乙的变化情况。

10.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生物多样性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的价值,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11.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D.潜在价值

12.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13.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

C.群落D.生态系统

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

14.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是反复进行的。

15.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16.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平衡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则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17.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

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

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而自我调节能力依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题干中的实例人为地缩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8.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

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的报警鸣叫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

19.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

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

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0.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

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无论是哪一种生态系统,其中的能量只能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

2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

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

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是依靠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完成的,植被的大量破坏必然会减少太阳能的固定量。

答案:

22.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由于生产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通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氧化无机物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这样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经各级消费者利用,最后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归还于无机环境中去。

2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

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

×

100%≈1%,故①正确;

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中,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不能再被分解者利用,另外也可能有部分形成化石燃料等而未被分解者利用,故②错误;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故③也错误;

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食物链缩短,能量散失减少,比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能量,故④正确。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5%~10%

B.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沿食物链传递

C.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食动物的同化作用

D.能量流动始终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25.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

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命题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

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

m3<

m2<

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

当m1<

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

二、简答题(共40分)

2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1)本食物网由四条食物链组成,其第一营养级为戊,第三营养级分别为甲、乙、丁。

(2)甲既捕食己又捕食戊,己也以戊为食,因此甲与己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应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问题。

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①戊→庚→丁;

②戊→甲→丁;

③戊→己→甲→丁,按题意,丁增加10kg体重应消耗50kg庚和50kg甲,则庚应消耗500kg戊,甲除直接消耗250kg戊外还需通过己消耗2500kg戊,三项合计为3250kg。

(1)戊 甲、乙、丁 

(2)捕食和竞争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3250

27.如下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的示意图,看图回答[图中△为有毒物质的浓度,单位是ppm;

其余数字表示能量,单位是:

kJ/(cm2·

年)]。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传递效率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

图中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________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浓缩,因此__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图中A显然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开始,所以它一定是生产者,D最后将物质分解返回大自然中,它应该是分解者,而B、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我们知道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其去路有三个方向:

一是各营养级的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用于生命活动时,总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还有大部分的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其遗体和排泄物等流入分解者中去;

只有一小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中的能量的三个去路之和(即:

97+306+63)。

由A到B的传递效率=传递到B的总能量(63)÷

A中的总能量(466)×

100%=13.5%,依此类推。

有毒物质在流经食物链时,会逐渐富集而浓缩,所以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浓度越大(如图中的C)。

(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 (3)13.5% 20% 细胞呼吸 热能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4)H2O(或水、无机盐) 分解者 有氧呼吸 发酵(或无氧呼吸) 保证物质的再利用 (5)能量流动 (6)空气、水、土壤(或无机环境) 食物链 营养级

28.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

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

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

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_______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1)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包括: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例子详见答案。

(2)水稻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应属于化学信息。

(3)略。

(4)能量流动图解中应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输出等过程,详见答案。

(1)捕食:

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或其他草食动物);

竞争:

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

寄生:

病菌寄生在水稻上;

互利共生:

红萍与蓝藻共生。

(2)化学 (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性) (4)见下图。

29.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

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

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

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容易受到破坏。

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藻类、大米草处于第一营养级,食草虫、线虫、海螺属于第二营养级,沼蟹、蜘蛛属于第三营养级,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为线虫提供食物来源。

丙图曲线表明一龄幼虫期食草虫死亡率最高。

有机磷杀虫剂最终导致细菌数量增加,为线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进而导致沼蟹数量增加,对大米草根系的破坏加剧,使其数量下降。

(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或藻类→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可)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30.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应注意化学治理存在的污染等。

分析试题给的材料,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生物关系有竞争和捕食两种。

大型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发生竞争,同时吸收营养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

(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 大型挺水植物 消费者

(3)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 遮光,影响藻类生长并分泌次生代谢物抑制藻类生长 次生演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