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106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能。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揭示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

像这样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桃子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桃子的1/2。

(板书1/2)。

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最后概括出: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个桃子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二分之一。

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1/2的认识,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折纸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

来看要求:

(课件展示)要求:

打开学具袋1,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2。

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小组活动。

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

讨论回答。

不直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而用课件展示验证学生的答案。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

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第2个和第3个可以。

第一个和第四个也是分成两份,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

不是平均分。

一个桃子,一个图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通过不同图形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发现分数

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1/3,1/4,1/6,1/8·

·

(师选择一些板书)。

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想。

打开学具袋2,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课件展示)

展示不同图形的1/4。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

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介绍1/3、1/5(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折起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折分母是双数的分数要稍难一些,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折折这样的分数]

发现分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读写分数

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

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生1:

我发现鸽子那里有1/3。

生2:

我认为他说的不够清楚,应该是把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1/3。

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我们再来写写这些分数。

(课件展示)仔细观察,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3,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

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你会写分数了吗?

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展示图形)

拿手指书空分数。

这一环节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四、反馈练习。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

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 

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我们这样分下去能把分数说完吗?

对,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分数。

五、分糖游戏。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 

实验小学杨皓

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个过程的,怎样体现这种过程,并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去体现,我努力尝试提供这样一个途径,让每个学生自由去展示自己想象——图像——抽像的探究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我对这节课的这种想法和设计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猴子分桃子。

在观察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第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第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

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

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

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第四,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

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在表示“几分之一”的学习习惯的驱使下,对“如何表示半块蛋糕”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

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在拓展运用中,想分数、分巧克力、分糖吃的游戏中等习题的安排也都体现了这一点。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

第五,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

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

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

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板书:

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一半

提问:

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

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

指出: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

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

说出理由。

(1) 

(2) 

(3) 

(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

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

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

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

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

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难能解答?

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

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预备——开始  生:

(拍手击掌)

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怎么不拍了?

生1:

半个。

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

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

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

2份)

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

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

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

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

(教师强调:

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

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

“——”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

二分之一。

3.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拿的是什么图形?

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

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

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

(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

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平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的意思。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