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升华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11页Word格式.docx
《最新升华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11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升华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11页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升华装置:
称取0.5~1g待升华物质(可用樟脑或萘与氯化钠的混合物),烘干后研细,均匀铺放于一个蒸发皿中,盖上一张刺有十多个小孔(直径约3mm)的滤纸,然后将一个大小合适的玻璃漏斗(直径稍小于蒸发皿和滤纸)罩在滤纸上,漏斗颈用棉花塞住,防止蒸
气外逸,减少产品损失。
2、加热:
隔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慢慢升温,温度必须低于其熔点,待有蒸气透过滤纸上升时,调节灯焰,使其慢慢升华,上升蒸气遇到漏斗壁冷凝成晶体,附着在漏斗壁上或者落在滤纸上。
当透过滤纸的蒸气很少时停止加热。
3、产品的收集:
用一根玻璃棒或小刀,将漏斗壁和滤纸上的晶体轻轻刮下,置于洁净的表面皿上,即得到纯净的产品。
称重,计算产品的收率。
七、实验结果(数据与处理):
白色晶体
八、注意事项:
1、升华温度一定控制在固体化合物的熔点以下。
2、样品一定要干燥,如有溶剂将会影响升华后固体的凝结。
3、滤纸上小孔的直径要大些,以便蒸气上升时顺利通过。
以上为实验课教案的基本内容,各门课程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色需要适当增加其它内容
篇二:
实验报告二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2了解从二价钴盐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方法。
3掌握配位化合物理论及平衡方面的知识。
4了解固相催化的原理及特点。
5掌握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样品中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6掌握用沉淀滴定法测定样品中氯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7掌握用碘量法测定样品中钴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8训练无机合成、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掌握确定组成和化学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1实验原理:
在通常情况下,二价钴盐较三价钴盐稳定的多,而在许多场合它们的配合状态下却正相反,三价钴反而比二价钴稳定。
因此,通常采用空气或者氧化剂氧化二价钴的方法,来制备三价钴的配合物。
Co2?
?
Co3?
e?
E?
(Co3?
/Co2?
)?
1.80V
[Co(NH3)6]2?
[Co(NH3)6]3?
E?
([Co(NH3)6]3?
/[Co(NH3)6]2?
0.10V
氯化钴(Ⅲ)的氨合物有许多种,主要有三氯化六氨合钴(橙黄色晶体)、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砖红色晶体)、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紫红色晶体)等。
本次实验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条件是:
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氧化剂氧化有氨剂——氯化铵存在的氯化钴溶液。
反应式为:
CoCl2?
NH4Cl?
NH3?
氧化剂?
[Co(NH3)6]Cl3?
H2O所得产品[Co(NH3)6]Cl3为橙黄色单斜晶体。
2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
锥形瓶(250mL),铁架台,药匙,滴管,表面皿,量筒,电炉,玻璃棒,移液管,洗瓶,温度计,恒温水浴锅,烘箱,抽滤瓶,布氏漏斗,抽滤装置,分析天平,普通电子天平
试剂:
NH4Cl,CoCl2·
6H2O,NH3·
H2O,H2O2,HCl,活性炭,冰,乙醇,去离子水
3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将4.0gNH4Cl溶于8.4mL水中,加热至沸。
加6.0gCoCl2·
6H2O晶体,溶解后,稍冷却,加0.4g活性炭,摇动锥形瓶,使其混合均匀。
用流水冷却后,加入13.5mL
浓氨水,再冷却至283K以下,用滴管逐滴加入13.5mL5%H2O2溶液,水浴加热至323~333K,保持20分钟并不断摇锥形瓶。
然后用冰浴冷却至273K左右,马上减压过滤。
直接把沉淀溶于50mL沸水中(水中含1.7mL浓盐酸),趁热抽滤,在滤液中慢慢加入6.7mL浓盐酸,有大量橘黄色晶体析出,用冰浴冷却后,马上抽滤。
用5mL乙醇洗涤,吸干。
晶体在水浴上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4实验数据处理:
得到的产品:
m产品=4.987g称取mCoCl2·
6H2O=6.0g
6.0?
267.43
6.744g理论产品质量:
m理?
237.93
4.987
100%?
73.9%产率=
6.744
(二)三氯化六氨合钴组成的测定
1氯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Cl-
2Ag?
CrO4?
Ag2CrO4?
(砖红色)KSP?
2.0?
10?
12Ag?
Cl?
AgCl?
(白色)KSP?
1.8?
10
由于AgCl溶解度比Ag2CrO4小,根据分布沉淀原理。
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沉淀,化学计量点附近,由于Ag+浓度增加,与CrO42-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
(2)实验仪器和试剂:
容量瓶(100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玻璃棒,烧杯,移液管试剂:
AgNO3溶液,NaCl,2.5%K2CrO4溶液(3)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0.4g左右的样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移取25mL于锥形瓶中,加入0.5mL2.5%K2CrO4溶液作为指示剂。
②用氯化钠溶液标定硝酸银溶液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样品溶液至出现砖红色不再消失为终点。
③根据消耗的硝酸银溶液的量,计算氯的含量。
(1)实验数据处理:
标定AgNO3:
2?
mNaCl?
0.2939g
CNaClVAgNH3
0.2939?
25
0.04809?
25.00?
mol/l
26.12
CAgNO3?
两组平均值:
1
(0.04809?
0.04928)?
0.04868mol/l
CAgNO?
3
2
Cl%?
CAgNO3VAgNO3?
35.51000?
m样?
0.04868?
9.34?
35.5
40.20%
1000?
0.4015?
1mol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0.4020?
267.43?
35.5?
3.032氨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第一步氨气释放
3OH?
Co(OH)3?
6NH3第二步硼酸吸收氨气
3NH3?
H3BO3?
(NH4)3BO3第三步盐酸滴定硼酸铵
(NH4)3BO3?
3HCl?
3NH4Cl?
H3BO3
(2)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
锥形瓶(250mL),容量瓶(250mL),分析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移液管,量筒,凯氏定氮仪,酸式滴定管,电炉
盐酸,无水碳酸钠,甲基红-溴甲酚绿,硼酸溶液(3)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0.2g左右的试样,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30mL水溶解,放在凯式定氮仪上操作。
②用碳酸钠溶液标定盐酸后,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硼酸至颜色由蓝绿色变成浅粉色。
③将锥形瓶放在电炉上加热,沸腾1min后,冷却至室温再继续滴定至浅粉色。
③根据消耗的HCl的量,计算氨的含量。
(4)实验数据处理:
2.001
0.0755mol/L标定HCl:
mNa2CO3?
2.001ggCNa2CO3?
0.250?
106
VHCl?
CHCl
25.69?
25.71
25.70mL
0.0755?
3?
0.1469mol/L?
25.70?
滴定样品:
样品中NH3%?
即
NH3%?
CHCl?
17
100%
m样
0.1469?
31.07?
17.00
100%?
39.03%
0.19880.1469?
31.35?
38.91%
0.201X
39.03%?
38.91%
38.97%
1mol样品中NH3的物质的量=0.3897?
17.00?
6.13mol3钴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第一步氨气释放
6NH3第二步碘的还原
2Co(OH)3?
6H?
2I?
2Co2?
3H2O?
I2第三步碘量法测定
I2?
2S2O3?
S4O6
碘量瓶(250mL),容量瓶(250mL),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量筒,碱式滴定管,电炉,分析天平,移液管
KI固体,6mol/LHCl溶液,10%NaOH溶液,Na2S2O3固体,0.5%淀粉溶液,K2Cr2O7
固体
(3)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0.17~0.22g试样两份放于碘量瓶,分别加20mL水溶解,再加入3mL10%NaOH加热有棕黑色沉淀产生,沸后小火加热5min。
②取下稍冷,加50mL水,用流水冷至室温。
加入0.5gKI及5mL6mol/L盐酸,摇动使之
溶解,在暗处放置5min。
③用K2Cr2O7溶液标定Na2S2O3溶液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当溶液颜色呈浅黄时加2mL0.5%的淀粉溶液,滴到蓝色消失呈淡红色即为终点。
④根据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量,计算钴的含量。
标定Na2S2O3溶液:
C?
0.004621mol/L
K2Cr2O7
VNa2S2O3?
24.95?
24.55
24.75mL
CNa2S2O3
0.004621?
25?
6?
0.028mol/L
24.75?
滴定样品:
样品中Co%?
CNa2S2O3?
58.93
0.028?
26.32?
21.43%
0.20270.028?
27.70?
21.31%
0.2145
21.43%?
21.31%
21.37%
1mol样品中钴的物质的量=0.2137?
58.93?
0.97mol
Co%?
三测定结果汇总
篇三:
课堂实验报告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实验:
阶段总结与复习》
实验报告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系网络教研室制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操作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报告的撰写又是知识系统化的吸收和升华过程,因此,实验报告应该体现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有效性。
现将实验报告撰写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1、实验报告模板为电子版。
2、下载统一的实验报告模板,学生
自行完成撰写和打印。
报告的首页包含本次实验的一般信息:
组号:
例如:
2-5表示第二班第5组。
实验日期:
05-10-06表示本次实验日期。
(年-月-日)……?
实验编号:
No.1表示第一个实验。
实验时间:
2学时表示本次实验所用的时间。
实验报告正文部分,从六个方面(目的、内容、步骤等)反映本次实验的要点、要求以及完成过程等情况。
模板已为实验报告正文设定统一格式,学生只需在相应项内填充即可。
续页不再需要包含首页中的实验一般信息。
3、实验报告正文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流动过程,进一步理解各层次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
2.掌握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与手段;
3.回顾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的故障诊断知识。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以太网络连接、利用机房的IP配置上网,不要拨号!
2.软件环境:
WindowsXP/vista/win7操作系统、EtherpeekNX协议分析软件,
实验时请关闭360等反病毒与防火墙软件,Sybexvirtuallab软件。
三、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和要求:
说明:
完成下述实验内容,并按要求将实验结果或答案保存到本实验报告的“四、实验过程和分析”栏目中。
1)、设置ICMP协议过滤,捕获统计命令ping–l9900172.16.3.4执行后共产生了多少帧,共有多少分片?
每片的偏移是多少?
2)、所有同学均启动迅雷,然后利用Etherpeek的peermap功能,查看传输地图,仔细观察各主机并发连接的情况。
3)、尝试利用Etherpeek软件的sentpacket功能模拟ARP欺骗。
攻击者用伪造的Arprequest报文连续攻击本网,不要攻击网关,任意伪造一个源地址即可,被攻击机器随时查看ARP缓存表,验证欺骗成功。
4)、上网查找资料,看看是否还有新的方法彻底根治ARP攻击,如有,请实施并查看效果,说明:
以前实验做过的方法不要再次引用。
5)、利用Sybex模拟软件完成下图所示的路由与交换配置。
要求:
采用RIP协议配置路由,使全网数据通畅可达,然后在RouterA上设置访问列表(ACL),禁止IP为172.16.30.2的主机访问RouterA,最后请在RouterB和HostB上使用ping命令验证。
四、实验过程与分析
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命令、运行结果等,包括截图和文字说明。
详细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并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及方法。
五、实验结果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思考题目,总结实验的心得体会,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
思考一、在应对连续的ARP网关欺骗时,修改本机的MAC地址可否躲避攻击?
如果能躲避,是否还能上网?
思考二、网络中ARP的request报文和response报文数量相等吗?
为什么?
思考三、如何确定主机不能上网的故障是由ARP欺骗造成的?
如果确定是的,如何排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