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货币时间价值相关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完整版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货币时间价值相关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货币时间价值相关问题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文献12
货币时间价值相关问题探讨
重庆工商大学财务管理200XX级2班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XX
货币时间价值一直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之一,因其非常重要并且涉及所有理财活动,有人称之为理财的“第一原则”。
最初,人们仅认识到货币价值与时间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但通过对价值来源的研究,逐渐将货币时间价值理论与价值理论联系起来,认为货币时间价值是价值的一部分。
人们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问题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随之产生的问题也很多,例如,有人认为货币时间价值概念在实务中被误认作利息概念。
本文尝试从货币时间价值的质和量这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
货币时间价值质量
Timevalueofmoneyhasbeenthebasisofmodernfinancialmanagement,oneconcept,whichisveryimportantandinvolvedinallfinancialmanagementactivities,itwasknownasthefinancialmanagementofthe"
firstprinciple."
Atfirst,peopleonlyrealizethatthemonetaryvalueoftim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nusual,butthesourceofthevalueofresearch,thetimevalueofmoneygraduallytheoryandtheoryofvaluelinkedtothattimevalueofmoneyispartofthevalue.Timevalueofthecurrencyofmeasurementhasneverbeentheexplorationstopped,resultinginmanyproblems,forexample,somepeoplebelievethattheconceptoftimevalueofmoneyhasbeeninpracticeformanypeoplemistaketheconceptofinterest.Inthispaper,thetimevalueofmoneytotrythequalityandquantityofthesetwoaspectsoftheissuesdiscussedabove.
moneytimevaluequalityquantity
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由19世纪末庸俗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所创导,他在《资本实证论》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种“时差利率论”,尼·
霍默(SidneyHomer)也在《利率的历史》一书中举例说,假如将1美元依旧按8%的年利率投资,400年后,这笔钱将变成23乘以10的24次方美元。
这个简单的例子直观地显示了1000美元货币在400年后将以惊人的倍数增值。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内容
1、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
它反映的是由于外在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
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分歧,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对货币时间价值来源的看法上,当前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货币时间价值由时间创造
货币时间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
(2)货币时间价值由货币运动创造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生产或流通领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增殖额。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3)货币时间价值由货币所用者的劳动创造
时间价值并不是时间创造价值,而只能由一系列不同环节的追加劳动所创造的。
货币的时间价值并非是一种完全无偿的剥削,而是货币所有者的劳动报酬。
(4)货币时间价值由货币资源本身创造
货币时间价值,实质上是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增值额的转化形式,对于货币所有者来说,它表现为让渡货币使用权应得到的报酬,对于货币资本的使用者来说,它表现为使用货币而必须支付给货币所有者的成本。
2、货币时间价值的特征
(1)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创造出来的将来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将来的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要高于未来物品的效用。
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价值体现,现在的货币用于支配现在的商品,将来的货币用于支配将来的商品,所以现在货币的价值自然高于未来货币的价值。
市场利息率是对平均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标准。
(2)货币时间价值是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的固有特征
在目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体系派生存款共同构成,由于信用货币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有货币也总是在价值上高于未来货币。
市场利息率是可贷资金状况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货币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降低的程度。
(3)货币时间价值是人们认知心理的反映
由于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人们总是对现存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而对未来事物的认识较模糊,结果人们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比较重视现在而忽视未来,现在的货币能够支配现在商品满足人们现实需要,而将来货币只能支配将来商品满足人们将来不确定需要,所以现在单位货币价值要高于未来单位货币的价值,为使人们放弃现在货币及其价值,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利息率便是这一代价。
人们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它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根本问题?
是什么力量促使人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这恐怕要从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对人类理财活动的巨大作用来说起,理财活动的根本问题就是财富的创造与分配问题,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在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揭开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面纱,就要找到货币时间价值与财富的创造、分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认识、计量就有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二、货币时间价值中“质”的问题探讨
随着商品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探究价值来源的重要性,世界经济学界各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不断发展,相互争鸣,形成近现代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大系,货币时间价值是价值的一部分,在价值理论的发展中货币时间价值的来源越来越清晰。
中国的价值理论起步较晚,但在几十年的艰难探索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论,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让中国特色的价值理论大放异彩。
1、西方经济学界对价值理论的争议
对价值来源的探讨应先界定一下经济学界的价值观,价值是指那些以物体形态表现出来的能满足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需要的客观事物以及人们从事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文化等活动所需要的物品、设施和物质条件等。
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价值创造的主体是什么?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如何提高财富的创造效率和如何正确分配财富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学界的价值来源观分为三种:
主观来源、客观来源和主客观混合来源。
(1)主观来源——流动性偏好、消费倾向、边际效用等心理因素,这同时是一种需求视角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探究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者从资本家和消费者心理出发,高估现在货币的价值,低估未来货币的价值,从而认为货币时间价值主要取决于流动性偏好、消费倾向、边际效用等心理因素。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时间利息论”者认为,时间价值产生于人们对现有货币的评价高于对未来货币的评价,它是时间差的贴水,即“时间”产生价值。
(2)客观来源——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这同时是一种供给视角下的客观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单一要素论)的代表人物为大卫·
李嘉图、马克思等,要素价值论的代表人物有斯密、萨伊等二要素论者和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等多要素论者。
要素价值论中的要素通常包含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
(3)主客观混合来源——供求混合视角下的价值论、均衡价值论。
代表人物为马歇尔、萨缪尔森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家。
2、中国经济学界对价值来源的认识
中国主流经济学界历来认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中国经济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可以寻找到很多有力的现实依据,自2007年2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重创了各国家的经济,而我国的经济制度运行较为平稳,收缩中有增长,同时金融危机的契机使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未来将大展宏图,这些成绩的取得都饱含了对价值理论的正确认识。
(1)中国经济学界的劳动价值论
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考察价值问题时,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说“:
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马克思认识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能够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他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三部分: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在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上述三个部分,必须在价值上和实物上得到补偿,否则再生产便不能顺利进行。
马克思还区分出劳动的二重性和商品的二因素,所谓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性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商品的二因素即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
马克思认为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千差万别、满足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由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创造出来,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态如何不同,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都是人在脑力和体力等方面在生产中的耗费。
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使得各种商品可以进行比较、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劳动量即劳动时间;
价值量不是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等价交换实质上是相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互交换。
当货币产生后,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只能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得以实现。
因此,那些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必然处有利地位。
(2)对劳动价值论要点的归纳
首先,在生产领域投入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
其次,生产开始,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无差别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再次|,商品是新的价值的载体,新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大于投入要素的价值,实现了增值,及产生“剩余价值”;
最后,新的价值在商品交换中以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3、货币被选为财富代表的原因,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财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货币被选为财富的代表?
财富的存在既离不开时间也离不开空间,为什么在“货币时间价值”这一称谓中空间被忽略了?
(1)关于货币本质的认识
关于货币,马克思的定义: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传统的货币定义决定了货币必须具有真实的价值,然后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同时,其他商品也必须有真实的价值才能被货币衡量。
但是货币发展到信用货币阶段后,信用货币不仅本身没有使用价值,而且也不能兑黄金,此时已很难说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这样商品交换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综上所述,货币的本质是:
货币是作为交易媒介的信用工具。
对货币的本质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参与价值创造的要素分为三大类:
一、劳动;
二、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非劳动要素,即以货币为初始投资,在生产开始前转化为直接非劳动要素;
三、直接劳动要素。
价值由直接要素创造,可见,“货币”、“资金”、“资本”之争在实质上没有必要,但货币作为间接非劳动要素向直接非劳动要素转化的媒介,“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提法要比“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本的时间价值”的提法要好。
(2)关于“货币时间价值”这一名词的争论
当前学界对货币时间价值有“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本的时间价值”三种称谓,不同的称谓混迹在众多的学术论著之中,反应了人们对时间价值主体的不同认识,有关这个主体的争论,其症结在于“货币”、“资金”、“资本”这三这中谁在价值创造中发挥了作用。
如《关于资本时间价值几个易混淆问题的辨析》一文中,作者认为,“货币、资本、资金都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范畴,可以在多种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和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
持有货币、资本、资金的目的是不同的,时间价值是‘由于一定量货币聚集为资金经过周转使用产生的增值额’,时间价值是在资金运动中产生的,更符合具有动态特质的资本,所以笔者认为用‘资本的时间价值’更恰当。
”“资本的时间价值”这个称谓是否真的恰当呢?
价值来源于生产领域,若直接参与价值创造的要素我们把它称之为“直接要素”,比如,劳动、厂房、机器、能源、原材料等,它们是形成价值载体——商品实体的直接要素,那么“货币”、“资金”、“资本”这三者中谁是直接要素呢?
谁都不是,笔者赞同“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一提法。
接下来讨论当前人们对货币本质的新认识,认识了货币的本质就会认识到货币与直接要素、货币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4、时间与价值联系紧密的原因
(1)对价值尺度的争议
有的人认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由时间创造的,若是由劳动创造的,那为什么要提出“货币时间价值”这一概念?
《关于货币空间价值的探讨》一文中张根龙同志认为“在同一时间点上,等量货币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购买力。
所以货币也具有空间价值。
”并提出货币空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货币空间价值的计量具有复杂性,但是采用物价指数法、现行市价法可以很好地解这个问题的。
”“假设我国A、B两地基期的物价指数都是P1,而目前两地的物价指数分别是P2、P3,则:
B地现在物价=(P3/P1)÷
(P2/P1)×
A地现在物价”“现行市价法的运用形式主要有直接法和类比法。
直接法计算公式为:
评估价值=相同参照物的市场价格。
类比法计算公式为:
评估价值=各个参照物调整后的市场价格/个数。
”为什么“货币空间价值”这一观念没有形成大众的认识?
是人们长期的疏忽导致的吗?
货币在不同空间的价值差异与在不同时间的价值差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货币作为间接非劳动要素,在价值创造已有空间上的存在,不同空间的货币价值差异与不同空间的价值创造效率有关,说到底是与不同的劳动效率有关,而非因为空间的关系。
《关于货币空间价值的探讨》一文讨论货币在不同空间的购买力差异利用中,也忽略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这些重要因素。
但是,回答以上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时间的特殊性以及时间作为价值尺度的原因。
(2)时间的特殊性
时间具有连续性、单向性和序列性,而且不断向前逝去。
时间的不可再生特性,决定了它是世界上唯一最短缺的资源,时间因素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深刻根源在于,时间参与了人类社会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成果的凝结,实际地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天梯,我们论述时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时,本身就蕴含空间的因素,故这里一般不单独从空间因素去说明问题。
(3)时间被选为价值尺度的原因
真正的财富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
劳动时间是用来购买一切商品的最初的货币:
在生产中,每个商品总是不断地同劳动时间相交换。
在货币上,商品所代表的劳动时间份额,不仅被计算,而且包含在它的一般的、符合概念的、可以交换的形式中。
作为一般的对象,劳动时间只能象征地存在,它恰好又存在于成为货币的那种特殊商品中。
正是劳动时间的一般性即社会性的物化,使劳动的产品成为交换价值,使商品具有货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一个生产过程结束时,新的价值又参与到下一轮价值创造活动中,这也是一下三个命题成立的理由:
一、价值创造需要时间;
二货币时间价值由时间来衡量;
三、货币时间价值用复利的方法计算比用单利的方法计算更准确。
三、货币时间价值中“量”的问题探讨
经济学概念通常被人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做出规定,货币时间价值概念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充满争议。
人们对货币时间价值的来源各持己见,同样,货币时间价值的范畴跟人们所要求的报酬的范畴不一致也让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饱受争议。
1、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在实务中被模糊化
货币时间价值是与货币利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在实务中两者往往被混淆,《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再认识》一文中汪群指出“货币的时间价值同利息率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是用利息来计量时间价值的。
大多数人在最初接触货币时间价值时,肯定会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把1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5%,一年后会获取本利和105元,其中5元即为货币时间价值。
”“笔者曾在学生中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大多数同学具有这种印象。
”
2、对货币时间价值难于计算的质疑
货币的时间价值被认为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货币时间价值=投资报酬-风险报酬-通货膨胀贴水。
“货币时间价值率是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平均的资金利润率或投资报酬率”,“这种间接的扣除法在实践中并不能真正解决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问题,因为其一,投资的风险大小难以衡量,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风险价值很难确定。
其二,平均资金利润率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也难以确定。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同一时期的资金利润率可能各不相同,同一国家或地区今年和去年的资金利润率也有所不同。
其三,通货膨胀指标具有滞后性,不确定因素也很大。
基于此,用这种扣除法只会使相对固定的货币时间价值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在实务中被模糊化的原因是这样吗?
当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估计和对风险的估计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利率包括风险溢价、通货膨胀贴水和货币时间价值,在估计出风险溢价和通货膨胀贴水后即可倒挤出货币时间价值的量,根本不用计算社会平均利润率,再者,若“通货膨胀指标具有滞后性”而影响其实用性,那么,利率指标不具有滞后性吗?
3、对利息的认识
要区分货币时间价值与货币利息这两个概念就要分析出利息的构成,从而在范畴上认识到二者的不同。
(1)利率的内容
利息乃使用货币所支付的代价,亦即收得或偿还之现金超过原始借出或借入的金额部分。
而利息的计算乃取决于下列三个变数:
纯利息(货币时间价值)、风险溢价和预期通货膨涨溢价。
纯利息是指没有违约风险且预期没有通货膨胀之情形下,出借人所要求的代价:
风险溢价是人们对各种风险所要求的补偿;
预期通货膨涨溢价是指出借人认为处于通货膨胀经济下,未来所收回货币之价值必然较低,因此必须提高利率以弥补购买力的损失。
(2)利息的最终偿付
通货膨胀贴水由市场偿付,通货膨胀由市场引起,这部分货币信用损失最终也由整个市场承担,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可以使货币投资者收回更多货币,由此补偿原有货币单位信用的减少损失;
风险分市场风险和个别风险,市场风险溢价和个别风险溢价分别由市场和货币使用人货币使用者偿付。
通货膨胀贴水和风险溢价共同体现为利息对原有货币信用损失的补偿。
货币时间价值由货币使用者偿付,表现为新增的货币信用。
4、货币时间价值概念被利息概念替换的原因
(1)经济学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描述人们所关注的经济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
(2)在货币所代表的财富中,货币信用总量的多少是人们真正关注的东西,利息包含了风险溢价、通货膨胀贴水和货币时间价值,它和本金一起反映了货币所有者总的信用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能够容忍货币时间价值概念的模糊,其实,利息反而比货币时间价值更完整地表达出人们要关注的东西。
四、货币时间价值运用的建议
时间本身并不会产生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价值的一部分,对货币时间价值来源的探讨不能回避对价值来源的探讨,学界的价值来源观多种多样,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经济行为,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衷心希望中国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发展得更加成熟,更好地引导中国的经济发展。
关于货币时间价值,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对理财人员做出以下两点建议。
1、明确对货币时间价值本质的认识
(1)货币时间价值是价值的一部分,而非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当前社会仍存在“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劳动客观上还要做“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
虽然这种划分已失去了它的本来含义,但这种形式仍然需要保留,而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继续加以保留。
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劳动”是存在的,它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了保证必要的、同需要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相适应的累进的扩大再生产(从资本主义观点来说叫作积累),就需要一定量的剩余劳动。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一、价值来源于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对生产领域以外的融、投资活动只是价值形成的准备阶段;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来源不是剩余价值,而是新的价值体,无论货币使用人是否实现增值,都必须偿付货币所有者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个道理类似利息的来源不是利润,无论债务人盈利与否,都必须到期向债权人偿本付息;
三、财富的分配不局限于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而是对新生的价值整体进行分配。
(2)货币时间价值的来源不是剩余价值,无论货币使用者是否实现增值,都必须支付货币所有者货币时间价值,这个道理类似于利息的来源不是利润一样,无论债务人盈利以否,都必须到期向债权人偿本付息。
(3)货币时间价值来源于新的价值体,货币时间价值是新的价值的一部分,财富的分配是对新的价值整体的分配。
弄清楚货币时间价值的分配问题分配有助于加深对其本质认识,人们对经济学理念的认识往往不会单独停留在质或量上,质与量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阐释,构成认识的整体。
对价值的分配依赖于对价值的计量,这就引出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问题,为此,本文再尝试从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上来讨论对它的认识。
2、消除对货币时间价值计量的困惑
(1)在实务中,货币时间价值概念被利息概念所涵盖,并不影响人们有效地理财,相反,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