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204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一轮复习周周清第三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诗能叙史。

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

C.草市设施齐全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2.“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工匠与机户之间关系紧密

3.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

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做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是真币

4.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中国产的土布质量粗糙

5.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

它将北京和天津两个举足轻重的城市连在了一起。

下列有关中国近现代交通业发展演变的说法与天津有关的是

A.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B.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C.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D.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始

6.“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重农抑商B.废农兴商C.抑农重商D.农商并举

7.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主要的影响()

A.增强了明清时的国力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C.导致了科学技术落后

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8.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9.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

"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人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

”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10.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11.邮票的使用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征。

右侧大清国邮票如此使用,最能反映出

A.列强控制中国邮政B.近代中国邮政起步

C.政权转换之间应急D.社会生活方式转变

12.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近代以后西式服装传入,服装界出现了中西服饰并行不悖的特有景观。

辛亥革命时期,有可能流行的服装是()

①长袍马褂②西装③中山装④旗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李维清在《上海乡土志》中记载:

“自通商以后,西人装设自来水管,导浦江之水而澄清之,乃激贮于高塔,以管分注于各处,居民便之。

城内及南市之人,昔饮河水,污秽不堪,易致疾病,近亦遍装水管,居民饮濯称便,且有益卫生也。

”此事发生在上海史上的哪一时段?

A.16世纪中B.17世纪末C.18世纪末D.19世纪中

14.分工、机器的应用以及某一新型动力的发明,被称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该新型动力指

A.火力B.蒸汽C.电气D.核能

15.下图分别是1784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制造的发电机,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都促使了应用该技术的国家调整生产关系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6.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的“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17.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

到17、18世纪,其殖民扩张活动更加剧烈,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6世纪掌握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交通咽喉的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18.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开辟的精神动力是

A.传播欧洲文明

B.学习东方文化

C.证明地圆学说

D.传播天主教

19.罗斯福就职演说: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发展工业生产,提高就业率

B.整顿金融业,召募银行职员

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拓展服务业,扩充服务人员

20.1928-1932年苏美相关工业经济指标

国家国家投入占国民收入比例工业品中生产资料占比工业品中生活资料占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位次

苏联40%70%30%第5到第2名

美国20%3O%70%第1名

对上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A、彰显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C、苏联的政府意志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D、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都出现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21.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有关“混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

B.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C.“福利国家”政策受到严重挫折

D.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2.导致1929~1933年美国首先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

①自由放任政策盛行②股票投机过度

③供求矛盾突出④贫富差距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前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

“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

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

”“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

”此观点的核心是

A.利用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合理手段

B.价格降低是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

C.加速流通是扩大市场的唯一措施

D.扩大总量是加快生产的主要方法

24.列宁认识到:

“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

”导致了这次“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25.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

“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列宁所说的“航路已经开通”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全面推进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26.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

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28.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

“他是改革的先驭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的这一评价(  )

A.充分肯定了勃列日涅夫改革

B.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C.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历史功绩

D.是对自身改革深刻的反思

29.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30.20世纪初,在苏俄出现了美国人哈默办的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

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18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38年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

31.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1)材料一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诱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这个主要诱因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如何发展的?

(2)材料二批评的是哪一经济政策?

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对清代前期中国的消极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