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1721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Word格式.docx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要点名师透析】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总之,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典例】

(2011·

南京模拟)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

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解析】选D。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在宗法制和分封制方面,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权”政治中,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5.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广州模拟)《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解析】选A。

仔细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上下等级尊卑关系,故选A。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1)皇帝制:

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

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

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

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典例】:

茂名模拟)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解析:

B。

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

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

C项反映的嫡长子继承制,反映在选官制度上就是世袭制;

D项反映的察举制。

故选B项

四、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2.影响

(1)积极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佛山模拟)2010年10月28日,被誉为“打开秦代历史百科全书”的秦简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据专家介绍,里耶秦简(见右图)共计37000余枚,是极为重要的秦代地方官府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它是继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被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通过这些秦简,我们可以研究秦代()

①官方文字的基本情况

②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

③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

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C。

地方政府的官方档案,必须用官方文字书写,①正确;

由“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可知②③正确;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发生在中央,地方政府的档案中不可能涉及,④错误。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本题以董仲舒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

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

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

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

C

2.(2011·

海南单科·

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

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项B错误;

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故选C。

3.(2010·

广东高考)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解析】:

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A.

4.(2010·

全国1高考)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西周的封国有:

燕齐鲁卫晋宋楚等。

A河南的简称是豫,河北的简称是冀;

B湖南的简称是湘,湖北的简称是鄂;

D广东的简称是粤;

广西的简称是桂。

其简称都不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C山东的简称是鲁,山西的简称是晋,其简称都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5.(2010·

安徽高考)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6.(2010·

全国1高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封建、行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只是一家一姓的财产,却是从秦朝开始的。

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封君的属民A是错的。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有矛盾。

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C是错的。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

D

7.(2009·

福建高考)《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

材料说明,同姓宗族子弟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这一时期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卫、鲁等,

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

获取并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答案:

8.(2009·

山东高考)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此题难度为易,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9.(2009·

重庆高考)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解析】:

D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了禁私学、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故D项错误。

D

10.(2009·

福建高考)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02年是晚期。

【考点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长沙模拟)《诗·

小雅·

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

“封略之内,何非君土?

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这表明()

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C.受封的诸侯国君和周天子是并列的政权

D.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

选B。

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与分封制有关,A项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为秦始皇所开创,所以排除A。

受封的诸侯国君与周天子并不是并列的政权,而是上下级的关系,C错误,排除C。

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很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

按照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故B正确。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

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

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

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选D。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

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

3.(2011·

广东四校模拟)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妻何以顺?

亲何以逆?

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城隍庙的楹联、“而爱媳”、“顺妻之意以顺亲”,而保证了家庭和睦中“家婆”、“人子”中的重要性,A项是材料中反映的表面现象,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4.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选B。

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还采取有:

“附益之法”(不许诸侯招结宾客,限制他们的活动,不准参与政事);

“酎金夺爵”(zhò

u金:

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

汉武帝借口贡金斤两成色不足等,废掉了一些侯国)等。

5.西周初,层层封授的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疆土情况如下:

一、公国:

50平方公里,如齐、鲁。

二、侯国:

35平方公里,如晋。

三、伯国:

35平方公里,如申。

四、子国:

25平方公里,如黄、罗、祝、邾。

五、男国:

25平方公里,如许。

六、附庸:

不足25平方公里,如萧。

如此世代分封下去,到了东周:

A.出现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及财产的战争B.导致了诸候国在数量上越来越多

C.加强了等级制度并不断巩固统治秩序D.树立了周王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

选A。

BCD项说法有误,东周时期出现了诸侯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数量越来越少。

CD项,东周时期周王的统治逐渐瓦解。

6.“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选D。

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

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

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储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

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

他也是朝中大臣,所以他是不可能反对中央集权的。

8.“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诸卿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的,排除①选项。

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三公诸卿制度,发展了郡县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A项。

9.(2011·

厦门模拟)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秦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之下有诸卿,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军政大事由三公及诸卿朝议,郡守作为地方官员不会参加朝议,故选D项。

10.(2011·

广州模拟)“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

县级的相对稳定性表现在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

”下面关于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创了县制

B.秦朝时县的最高长官由皇帝任命

C.县长(令)的主要任务是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D.宋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A项中说秦开创县制不正确,C项中向丞相汇报不正确,应向皇帝汇报,D项中说宋时有行省不正确,行省制在元朝时出现。

11.(2011·

东北三校模拟)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由“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可知“陛下”代称“皇帝”说明了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12.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

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

请结合铭文判断,属于秦朝的是

A.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十世纪B.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

C.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D.与张掖(古代郡名,在河西走廊中部)太守为虎符

选C。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思是:

调兵用的虎符,右边那一半在皇帝手中,左边那一半在阳陵郡守那里这是秦朝“阳陵虎符”上的铭文。

13.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行“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咸阳的基本布局是:

以咸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这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故选C项。

A项中的皇位世袭,B项中的“神灵”,D项中的“神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直至今日仍有遗存。

A项随着秦亡而消失,B、C两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告终结,故选D项。

15.美丽的家乡余姚,其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

有主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的,有认为

是因为“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的,也有提出是由于“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的,又有“盖余姚为余暨、余杭之比,皆越之方言,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