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9716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益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题Word格式.docx

四羊方尊

6.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

7.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河姆渡黑陶钵B.战国青铜牛尊C.战国农具D.秦半两钱

8.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

9.“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该材料反映了

A.商鞅变法的原因B.商鞅变法的措施C.商鞅变法的性质D.商鞅变法的影响

10.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晋文公D.齐桓公

11.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B.

D.

12.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

13.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图中的()

B.

C.

D.

14.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5.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B.炎帝C.舜D.禹

16.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卫鞅就在此时入秦。

这段材料讲述了商鞅变法的

A.目的B.性质C.结果D.影响

17.夏商两代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A.加强国防充实武备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

18.“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仁”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法治”

19.破釜沉舟的成语来源于

A.巨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0.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编制户口D.推行县制

21.汉字源远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下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22.据《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远古人类要生存,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过群居生活C.学会狩猎D.学会烧烤食物

23.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24.战国历史的特点:

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

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5.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栏目展示并演绎了一件与计量有关的藏品“商鞅方升”(见下图)的前世今生。

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实施的哪一举措?

A.奖励军功B.奖励农耕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

26.200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届遗产大会,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因为该地发掘出了

A.甲骨文、兵马俑

B.茶叶、青铜器

C.甲骨文、青铜器

D.丝绸、甲骨文

27.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刘邦、项羽

28.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9.懂得人工取火、最像现代人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30.《礼记·

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为促成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2.C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最终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识记春秋霸主的第一位霸主和战国七雄的“一强”是解题的关键。

3.B

B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润,草木茂盛,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

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

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

鞅"

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

大良造鞅"

就是商鞅。

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

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5.B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商朝时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B选项符合题意;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A选项不符合题意;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

C选项不符合题意;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特点是造型奇特。

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D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

商汤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不符,A不符合题意。

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B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7.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黑陶钵能了解原始农耕生活,A符合题意。

战国青铜牛尊、战国农具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不是原始农耕,BC不符合题意。

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的经济方面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B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故B符合题意;

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9.D

故材料“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D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0.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个霸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

1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过着定居生活。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故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廷尉为主管司法的官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氏族公社时期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选项B是磨制石器,ACD都不是磨制石器,所以答案选择B。

14.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

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

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CD,故选B。

15.A

我们通常所讲的“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故答案选A。

16.A

据题干“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可知,这段材料讲述了商鞅变法的目的。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A符合题意。

B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7.D

夏商覆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王都实行暴政,贪图自己享受,盖豪华宫殿,对百姓无休止的奴役,失去了民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从夏商的灭亡可得出教训,国君要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从选项中可看出A、B、C、D四个选项中,D最符合题意,所以选D。

18.A

根据题干信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

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有教无类”是指教育公平;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

“法治”是指法家思想;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9.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

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结果巨鹿一战,大破秦军。

因此“破釜沉舟”的成语来源于巨鹿之战,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0.C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编制户口,故选C。

21.A

依据所学可知,A项图中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符合题意;

B项图中文字是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项图片中文字是大篆,是西周晚期所用文字;

D项图片文字为隶书,是汉代官方文字。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专题复习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并会辨别各种文字。

22.B

依据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到处都是森林草原,猛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这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故B正确,ACD错误;

23.B

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B符合题意;

打制石器不如磨制石器锋利,A不符合题意;

青铜剑当时没有出现,C不符合题意;

铁斧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A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是,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①符合题意;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变成了新的地主阶级,他们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①②能够体现战国时期的“变”,农业产量的提高和人口的大量增加,不是战国时期的特点,③④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变”,正确理解战国时期的“变”的具体含义,结合四项选项的内容,分析哪些是战国时期特有的特点,哪些就符合题意;

由此可得正确答案。

25.D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商鞅变法中统一了度量衡,题干图片“商鞅方升”属于容器,故D符合题意;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奖励军功、奖励农耕、推行县制,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6.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河南安阳殷墟是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是甲骨文和青铜器司母戊鼎的出土地。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最后,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因此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28.D

根据题干信息“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可知与分封制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

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是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

C项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A

依据题干信息“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故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

故A符合题意;

商朝、周朝、秦朝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是解题的关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