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241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解剖】有指背动、静脉;

【主治疾病】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耳门穴、翳风穴治耳鸣。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荥穴,属水

【穴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1)前谷。

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

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

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2)小肠经荥穴。

荥,极小的水流也。

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3)本穴属水。

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3后溪

后溪穴Hò

uxī(SI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

【主治疾病】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悬钟穴治项强痛;

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督脉手太阳之会,俞穴,属木。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1)后溪。

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

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

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

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

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穴。

俞,输也。

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

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强化督脉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4腕骨

腕骨穴Wà

ngǔ(SI4)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

【主治疾病】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肝俞穴、胆俞穴治黄疸。

【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手太阳经原穴。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1)腕骨。

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

骨,水也。

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

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阳经原穴。

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经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5阳谷

阳谷穴Yá

nggǔ(SI5)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

有腕背侧动脉;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池穴治腕痛。

【附注】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经穴,属火。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吸热胀散上炎天部。

1)阳谷。

阳,阳气也。

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

阳谷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阳谷。

2)小肠经经穴。

经,动而不居也。

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3)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6养老

养老穴Yǎnglǎo(SI6)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解剖】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

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

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疾病】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冲穴、足三里穴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阳经郄穴。

手太阳郄穴。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化为纯阳之气。

1)养老。

养,生养、养护也。

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

养老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养老。

2)手太阳郄穴。

郄,孔隙也。

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头颈的天部。

【功能作用】充养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7支正

支正穴Zhīzhè

ng(SI7)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穴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

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

【附注】手太阳经络穴。

手太阳络穴。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1)支正。

支,树之分枝也。

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

支正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

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支正。

2)手太阳络穴。

络,联络也。

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

【功能作用】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

8小海

小海穴Xiǎohǎi(SI8)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

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疾病】肘臂疼痛,癫痫。

【人体穴位配伍】配手三里穴治肘臂疼痛。

【附注】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合穴,属土。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

1)小海。

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

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

小海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

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为小海。

2)小肠经合穴。

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3)本穴属土。

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为小肠经经气的汇合之处,气血物质的运行缓慢,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之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9肩贞

肩贞穴Jiānzhēn(SI9)

【取穴方法】肩贞穴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

有旋肩胛动、静脉;

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疾病】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肩髃穴、肩髎穴治疗肩周炎。

配肩髎穴、曲池穴、肩井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1~1.5寸。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

贞,古指贞卜问卦之意。

肩贞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卜一般,故名肩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

【运行规律】分散于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化小肠之热。

10臑俞

臑俞穴Nà

oshù

(SI10)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

有旋肱后动、静脉;

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疾病】肩臂疼痛,瘰疬。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髃穴、曲池穴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5寸。

【附注】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穴义】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

1)臑俞。

臑,动物的前肢。

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

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并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冷降小肠经天部浊气。

11天宗

天宗穴Tiānzōng(SI11)

【取穴方法】位于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解剖】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

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

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疾病】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

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

【穴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

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天宗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

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天宗。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2秉风

秉风穴Bǐngfēng(SI12)

【取穴方法】秉风穴位于人体的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

有肩胛动、静脉;

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疾病】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宗穴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1寸。

【附注】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形成水湿风气。

1)秉风。

秉,执掌之意。

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

秉风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

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风。

2)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阳胆经的风木之性,故为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下行于曲垣穴。

【功能作用】吸附水湿,冷降小肠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3曲垣

曲垣穴Qūyuá

n(SI13)

【取穴方法】位于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

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

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疾病】肩胛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宗穴、秉风穴治肩胛疼痛。

【穴义】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

【名解】曲,隐秘也。

坦,矮墙也。

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

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沉降小肠经之浊。

【治法】寒则灸之补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4肩外俞

肩外俞Jiānwà

ishù

(SI14)

【取穴方法】位于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疾病】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中俞穴、大椎穴、列缺穴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穴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

外,肩脊外部也。

肩外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

本穴位处肩胛上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外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5肩中俞

肩中俞穴SI15Jiānzhōngshù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有颈横动、静脉;

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外俞穴,大椎穴治肩背疼痛。

中,肩脊中部也。

肩中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

本穴位处肩脊中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中俞。

16天窗

天窗穴Tiānchuāng(SI16)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

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

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治颈项强痛。

【别名】窗笼,窗聋,窗簧,天笼。

【穴义】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

1)天窗。

天,天部也。

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

天窗名意指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

本穴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二是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强调由里部外传本穴表部的这部分气血,本穴的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

窗笼、窗簧、天笼名意与天窗同,笼、簧为开阖的机关,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开闭的特征。

2)窗聋。

窗,窗户,开阖的机关也。

聋,耳之闭塞不通也。

窗聋名意指本穴无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

本穴为颈项内热的外散之处,之所以颈项的内热会由本穴外散,它非为有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而是本穴位处颈项局部重力场的高地势,与内部的高温气血位置最为接近,因此颈项内部的高温热气会由本穴外渗而出,故名窗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疏散内热。

17天容

天容穴Tiānró

ng(SI17)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

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

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

【名解】天,天部也。

容,容纳、包容也。

天容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

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

【功能作用】传递水湿。

18颧髎

颧髎穴Quá

nliá

o(SI18)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

有面横动、静分支;

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疾病】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

配合谷穴治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附注】(l)手少阳,太阳穴经交会穴;

(2)《图翼》:

禁灸。

手少阳太阳之会。

【别名】兑骨,兑端,椎髎,权髎。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

1)颧髎。

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

髎,孔隙也。

颧髎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颧髎。

2)兑骨、兑端。

兑,八卦中属金也。

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理同颧髎名解。

3)兑端。

端,终点也。

兑端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

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

4)椎髎、权髎。

椎,捶击之器。

权,秤锤也。

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5)手少阳太阳之会。

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少阳经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性凉。

【运行规律】横向下行听宫穴。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浊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19听宫

听宫穴Tīnggōng(SI19)

【取穴方法】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

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聤耳,牙痛,癫狂痫。

【人体穴位配伍】配翳风穴、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张口,直刺1~1.5寸。

【附注】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多所闻,多闻。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1)听宫。

听,闻声也。

宫,宫殿也。

听宫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听宫。

2)多所闻、多闻。

多,大也。

所,修饰词。

闻,闻声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

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