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930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docx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单元生字。

2、正确读写生字;积累生动的语言。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积累好词佳句,积极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培养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

复述表演课文内容。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措施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4、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每课具体教学方法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

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

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

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教学课时

古诗两首两课时

西门豹两课时

女娲补天两课时

夸父追日一课时

语文园地八五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三稿)主备:

柴艳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根据诗的描绘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2、通过学习诗句,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两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训练: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你读过哪些?

和大家说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描写神话人物的古诗第29课《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指名读

2正音:

烛(zhu),应(yīng)悔

3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讲解七言律诗

每行7个字也叫七言诗。

七言诗在朗读时是二二三的节奏,(课件出示,指名读)

给《嫦娥》这首诗也标上节奏号读一读,男女生读。

4这两首诗每首诗里都有一个神话传说。

一个是《牛郎织女》,一个是《嫦娥奔月》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乞巧》

1.识记“乞”字,注意最后一笔横折弯钩,横折往左斜。

书空

2.借助资料袋理解“乞巧”

①乞巧是个节日。

(是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②传说……向织女乞取智巧。

(你知道织女吗?

3.介绍织女。

乞巧原来是人间的女子向织女乞取智巧。

二、检测预习。

1.出示生词:

今宵碧霄红丝

1)认读词语。

2)理解词义。

3)指导写:

2.巩固练习:

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并----虫-----度-----

三、学习”乞巧”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的意思

2.背诵:

“乞巧”,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二)学习方法

1、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根据理解的意思进行想象讲故事。

(三)学生根据学习方法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理解诗意。

出示句子1: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

1)指名读诗句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在七夕节的晚上,牛郎织女相会了。

(从哪儿读懂的?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从哪里读出是七夕节的晚上?

(七夕今宵,)

宵就是晚上。

这句诗里还有一个霄,他们俩读音相同,长得也很像,怎么把他们分清楚?

辨析:

霄-宵

宵:

宝盖头表示屋子,晚上人们都在家中睡觉。

霄:

雨从天上来,霄表示天空。

碧霄就是碧蓝碧蓝的天空。

扩词:

云霄、九霄云外

c.七夕节的晚上,我们抬头仰望,你看到了什么?

碧蓝的天空,闪烁的星星,美丽的银河……(多么美的画面,读一读)

d.看着看着,你想到了什么?

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会了。

e.齐读本句诗。

小结:

七夕节的晚上,诗人望着碧蓝的天空,想到了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情景,想象真丰富。

出示句子2: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名读。

2)读懂了什么?

a乞巧的女子多,(家家)

b女子的心愿多,(穿尽、几万条)

是啊,家家户户的女孩们都在月下穿红丝,一条又一条,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的穿啊穿,为什么?

3).小结:

一根红丝就是一个愿望,穿尽红丝几万条,原来她们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啊(补充板书:

愿望美好)

2.读诗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讲故事。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四、指导背诵。

齐读,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嫦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问题: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

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吃月饼,赏月,拜月娘)

中秋节,我们欣赏着皎洁的月亮,相信都被与月亮有关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所吸引着,是什么故事?

(《嫦娥奔月》)

2.了解《嫦娥奔月》故事。

3.揭题。

美丽的神话故事总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所以千年流传,家喻户晓。

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曾借着月亮上的神话作了一首诗《嫦娥》。

二、了解诗的作者,走进作者。

1.课件出示李商隐图。

学生汇报自己查阅到的资料。

2.师小结,读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3.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出示词语:

云母屏风烛影长河碧海

1)指名认读

2)理解:

云母屏风长河

2.写字指导:

重点写:

三、学习《嫦娥》,感受诗意。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并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二)学习方法

1.通读古诗,读流利,读出一定的韵律。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根据学习方法,学生进行自学。

老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朗读古诗。

出示整首诗。

(1)再次自由读。

(2)指名读;评读;指名读(3)老师范读。

说说诗的节奏“前四后三”。

(4)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学生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换过来再读一遍。

2.品读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心境(从字、词到句)。

出示句子一: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指名读。

(2)理解句意。

这个夜晚,作者睡着了吗?

说说作者此刻看到的景象。

(3)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4)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5)读这两句诗(个别读、齐读)

出示句子2: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出示诗意;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4)惆怅无眠的李商隐望着高挂夜空的明月,他仿佛看到了谁?

①师:

你能感受到嫦娥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你从哪些字或词中读出她的心情?

②指名读、齐读。

(5)小结,齐读。

李商隐这夜夜难眠的心似乎只有深居广寒宫里孤独的嫦娥能读懂,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齐读全诗

四、想象补白,感受经典。

1.想象补白。

当长河、晨星都渐渐退去,只有碧海青天仍在。

如果你是这清晨里最后一丝投进这云母屏风来的月光,你想对此刻的李商隐说些什么呢?

把你的想法带进诗中,再读----(齐读诗)。

课件出示诗组---《静夜思》《中秋》《枫桥夜泊》《八月十五夜月》

师生配乐同吟诵,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拓展训练,回归文本。

神秘莫测的月亮承载了多少代人的飞天寻梦之旅。

如果说嫦娥奔月是千百年来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的话,那么,如今,我国的“神州5号”飞船已经实现了这个梦,而“神州6号”“嫦娥1号”又把我们的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假如你登上了月球,来到了月宫,又会续写怎样的神话故事呢?

课件出示拓展训练:

续写神话故事。

2.把《嫦娥奔月》讲给他人听。

六、作业

A.抄背两首古诗。

B.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

C.读神话故事。

课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三稿)主备:

柴艳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老百姓、人烟稀少、眼睁睁、旱灾”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进一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巫婆、官绅的可恶行为,体会西门豹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西门豹的崇敬与对巫婆等人的痛恨,引导学生做一个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训练:

 

一、板书课题激趣:

1.板书“西门豹”,齐读

2.简介西门豹

二初读感知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测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