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docWord下载.docx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doc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了一般艺术功能之外,还有其独自的特殊功能,长期以来舞蹈因其对人类具有多种积极作用而得以存在和发展。
一、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认识到:
1、舞蹈的功能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2、舞蹈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介来发挥其作用的。
舞蹈美是一种集功利性、审美性为一体的一种形势美。
二、在研究舞蹈功能时,应建立的观点:
1、大舞蹈观念(广义):
广泛存在于人们中间的集娱乐、美育、锻炼等作用为一体的舞蹈。
2、舞蹈具有精神解放的功能。
正因如此,它赋予舞蹈一种新的生命力。
3、它可以派生出许多新的学科。
舞蹈和其它艺术相结合,派生出其它的舞蹈艺术。
例:
水上芭蕾、冰上芭蕾,它们都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的。
第二节舞蹈的古代社会的功能
一、以舞达欢:
寄情于舞、以舞传情。
娱乐:
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或某种节日。
如:
《七盘舞》、《胡旋舞》、《霓裳羽衣舞》
二、祭祀与祈祷:
以舞来达到人与神的交流。
“六舞”(周代)
三、交流、交谊和择偶:
部落联欢结盟,起到相互交流作用,男女之间起到了传情达意的功能,在原始社会中,两性相爱,都是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表达。
四、健身、习武、象功:
舒展胫骨、宣泄情感,对健美躯体和愉悦身心具有双重作用。
五、教育(劳动教育、战争与狩猎教育、礼仪教育):
如”拟兽舞“、”十三舞勺、成童舞象”。
《六代舞》
1、周代的《六代舞》是西周雅乐的主要内容,关于他的演出仪式用途都有名文规定,不能随便使用,周代将这些乐舞用于礼仪祭祀。
可分为文舞、武舞两大类,其中《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属于文舞;
《大濩》、《大武》则属于武舞。
2、春秋战国时期舞蹈的功能
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提出了“乐教”。
他们认为乐教可以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儒家发展了舞蹈的教育功能。
3、隋唐时期舞蹈的功能
隋唐时期,”七部乐“”九部乐“在当时具有政治功能。
4、五四时期
蔡元培,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
美育(舞蹈、音乐、美术)。
舞蹈具有美育功能,舞者的快乐是从筋骨中发出来的,是用一种运动来实现感情冲刺的。
七部乐:
以国伎为首,统称燕乐。
隋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后,按历代统治者“功成作乐”的常规,于开皇初年(约公元581—585年)集中整理了汉族传统的、兄弟民族的、外国传入的各种乐舞,制定了七部乐。
此七部乐为:
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礼毕)。
如此,隋朝也就开创了历史上在宫廷宴享典礼中使用成套乐舞的先例。
它不仅能显示一个国家的统一与强大,还表现出某种气度和魄力。
九部乐:
到了隋炀帝时期,又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为九部乐,亦即提升杂技中的康国、疏勒入部,并以“西凉”一名代替“国伎”。
第三节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功能
一、自娱自乐、抒发情怀
舞蹈是一种彻底和谐的艺术,既净化了心灵,又锻炼了身体。
二、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舞蹈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舞蹈语言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不仅能超越国家、种族地域、语言、文字的制约,异性相吸的人体语言沟通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情感。
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富有浓厚的情感因素。
三、增强体质、延长青春
舞蹈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它不仅达到健身的目的,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和谐发展,可以说,以舞健身、以舞健美,是人们的追求。
四、欣赏愉悦、陶冶情操
艺术对象可创造出懂得艺术并且可以欣赏美的大众,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作用,能够提高艺术口味,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雀之灵》通过对孔雀灵性的描写,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可以说是以心造舞。
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欣赏作用。
五、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文艺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通过舞剧《丝路花雨》通过生动的形象,了解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盛况,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敦煌舞蹈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穿着爱好等人文景观。
六、宣传教化、团结群众
从古至今,舞蹈都有着其独特的宣传教化作用,舞蹈能够成为宣传群众的有力手段,好的舞蹈作品可以给予人们教育和鼓舞。
戴爱莲(1916—2006)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
职业:
舞蹈家
毕业院校:
英国兰伯特芭蕾学校
主要成就:
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
主要作品:
《波斯广场的卖花女》、《杨贵妃》、《伞舞》、《警醒》、《进行曲》、《哭泣的垂柳》、《卖》、《游击队的故事》、《思乡曲》、《空袭》、《东江》等
我国解放后,戴爱莲出任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
第一任全国舞协主席;
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
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
第四节舞蹈的社会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功能的充分实现需以审美为中介
舞蹈的功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的,一个时代的舞蹈是一个时代人民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创造出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舞蹈的某些功能削弱了或者是逐渐地消失了,但是舞蹈却有出现了某些新的功能和作用,或者说舞蹈面对的现代化的浪潮,对其功能正在进行着某些转化和整合。
舞蹈的社会功能是从数千年的舞蹈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功能在实践中取得何等的效果,则和舞蹈活动的美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群众为这些活动的美感所吸引,他们才可能被感染,甚至积极投入,然后,才可能在他们中产生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舞蹈的种类
第一节舞蹈内容的发展导致不同舞蹈品种的产生
一、“舞蹈纹·
彩陶盆”铜贮贝器盖纹饰单一情绪的抒情性舞蹈
二、《葛天氏之乐》:
《吕氏春秋·
古乐篇》所载,情绪较为丰富的舞蹈
三、周代的乐舞《大武》(周代歌颂武王伐封军事行动的乐舞)叙事性舞蹈
四、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叙事性、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
五、宋代 藏《卓》瑶《跳长鼓》民间舞
六、清初《钟馗嫁妹》戏曲舞蹈(歌、舞、戏)我国民族的歌舞剧——戏曲艺术
铜贮贝器盖纹饰
约在两千年以前的西汉时代的铜贮贝器盖纹饰(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所刻的滇族羽舞图形,共二十三人,除一人带腰刀外,其他二十二人中,八人右手持羽,十四人左手持羽,均头戴羽帽面饰鸟啄,上身袒裸,腰系羽毛带状裙,后垂羽尾,赤足,通身装扮为鸟的形状,舞蹈动作姿态完全一致。
铜贮贝器盖纹饰的装扮以及模拟鸟兽的动作和造型,是古代人们狩猎生活的反映。
这些舞蹈可能就是群众集体跳的表现劳动获得胜利和丰收后的欢乐喜悦情绪的一种抒情性的舞蹈。
第二节舞蹈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原则、方法:
划分舞蹈种类的原则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择定的。
既然我们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把握它的艺术发展规律,以使舞蹈创作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在社会生活中起更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采用从各种舞蹈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它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特点,来进行舞蹈类别的划分。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第三节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是与人们生活最紧密的舞蹈,功利性和目的性比较强,参与的范围广。
⑴习俗舞蹈(仪式):
是为了婚丧嫁娶、丰收等一些喜庆活动所举行的一种群众性舞蹈,参与性也非常强。
湖南《伴嫁舞》、土家族《跳丧舞》
⑵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巫舞):
宗教舞蹈是为了表现一些宗教观念、思想所进行的宗教活动的舞蹈形式,是对神灵的一种形象化再现。
如“巫舞”“萨满舞”;
祭祀舞蹈:
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的礼仪式舞蹈活动。
《六舞》《傩舞》
⑶社交舞蹈:
是为了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一种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群众性舞蹈。
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
⑷自娱舞蹈:
具有自娱自乐的目的,是最单纯的一种舞蹈形式。
”秧歌“、”迪斯科“、”霹雳舞“
⑸体育舞蹈:
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的舞蹈形式,主要是有健身的体育作用。
健身舞、标准舞、剑舞
⑹教育舞蹈:
主要是为了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所开设的一门舞蹈课程。
达到了舞蹈普及教育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全人类的文化素质为宗旨的。
我国周代的《六代舞》就是著名的祭祀舞蹈。
(1)《云门》用以祭祀天神
(2)《大章》用以祭祀地神
(3)《大韶》用以祭祀四方神(日、月、星、海)
(4)《大夏》用以祭祀山川
(5)《大濩》用以祭祀先妣(女性祖先)
(6)《大武》用以祭祀先祖。
(周代著名的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军事行动的乐舞)
第四节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
是指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
第一类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可分为:
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
一、古典舞:
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中国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欧洲古典舞(芭蕾舞)
二、民间舞:
(是一切舞蹈的来源):
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
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民间舞蹈。
在欧洲芭蕾舞剧中的民间舞蹈,一般称作代表性舞蹈或性格舞蹈。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因此民间舞蹈特别丰富多彩。
其主要艺术特点是:
(1)载歌载舞,自由活泼
(2)巧用道具,技艺结合。
(3)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4)自娱娱人,意旨统一。
(5)情之所至,即兴发挥。
三、现代舞: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
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
主要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生活。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
它经历了五个时期自由舞、早期现代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
伊莎多拉·
邓肯
(IsadoraDuncan,1878—1927),是美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
邓肯被誉为“现代舞之母”,不是说她为最早跳现代舞的舞蹈家,而是由于她被视为现代舞的精神领袖。
她主张挣脱古典芭蕾从身体到内心的束缚;
她以对人的身体的解放来达成对人的心灵的解放;
通过心灵的解放达到人的精神的解放;
因此她以身体的自由来追求艺术的自由,以艺术表现的自由获得人性的自由
四、当代舞:
当代舞,亦称创新舞,是当代舞蹈家为了表现当代社会生活,塑造当代人物形象,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根据现实生活进行舞蹈创作,借鉴和吸取各舞蹈流派的各种舞蹈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体裁和样式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等九类。
一、独舞:
又叫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
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
另一类为舞剧和大型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独舞演员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有较高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刻画人物的能力。
通常由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的演员担任。
二、双人舞:
由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
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可分为两类;
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三人舞:
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的一个主题的舞蹈。
一般亦可分为两类:
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群舞:
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
五、组舞:
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
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六、歌舞:
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
从古代乐舞到今天的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歌舞一直是占有重要位置的艺术样式。
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现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七、歌舞剧:
是一种以歌舞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我国古代的歌舞剧,一般通称为戏曲。
其历史悠久,剧种、曲目众多,是我国广大地区最为流传、最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戏剧形式之一。
我国近现代的歌舞剧,有的吸收了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
有的则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表现戏剧的内容。
八、舞蹈诗:
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通过对人物内在精神世界具有诗凝练的抒发,或对一定生活实践具有诗的概括展现,创造出浓郁的诗情、诗意的具有深刻诗的内涵的舞蹈题材。
九、舞剧:
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第三类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
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
抒情性舞蹈:
又称情绪舞。
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
又称情节舞。
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戏剧性舞蹈:
又称舞剧。
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舞蹈种类小结
生活舞蹈:
习俗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
体育舞蹈·
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
据风格特点分:
古典舞·
民间舞·
现代舞·
当代舞。
根据表现形式分:
独舞·
双人舞·
群舞·
组舞·
歌舞·
舞蹈史·
歌舞剧·
舞剧。
据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
抒情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
戏剧性舞蹈。
第五章舞蹈的起源
第一节 舞蹈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热爱舞蹈艺术,或是想献身于舞蹈事业,争取成为一个出色的舞蹈家,那么一定要弄清楚:
舞蹈是从哪里来的?
在人类社会中人为什么要创造舞蹈这种艺术?
人们又得怎样创造了舞蹈?
研究艺术——舞蹈起源的方法,拟列举下列三个方面:
1、从发掘出的史前远古时期的人类艺术遗存——洞穴壁画、岩画、雕刻(雕塑和浮雕)等上面的舞蹈形象,进行分析研究。
2、从文献古籍中一些有关舞蹈的神话传说的记载或对舞蹈进行描述的文字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3、人现代残存的原始民族、部落的舞蹈和原始舞蹈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节人怎样创造了舞蹈,舞蹈的起源学说
一、模仿伦
文艺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吕氏春秋·
古乐篇》“帝尧立,乃命质为乐。
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这是说乐舞艺术是人对客观自然的模仿——音乐是对山林、溪谷声音的模仿,舞蹈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
二、游戏论
德国诗人、文艺理论家认为艺术的根本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由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
三、巫术论
是现代西方最占优势的一种艺术起源的理论,德国民族学家威兹格兰德认为“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我国自古以来巫和舞的关系就十分密切,我国古代的“巫”人,以舞蹈手段来降神、祈雨、为人们去灾、逐疫。
四、表情论
艺术起源于表现人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性爱论
达尔文认为“音乐舞蹈起源于性的冲动,起源于恋爱”
六、劳动论
这是我国许多舞蹈史论工作者赞同的理论。
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也是由于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人的灵活自如的、健美的、有着丰富表情功能的身体。
从原始舞蹈的现代遗存中许多反映狩猎和种植生活内容的舞蹈中都可以使人们看到舞蹈起源和劳动的密切关系
劳动综合论
把劳动看成是艺术最主要的起源,但也不排斥艺术起源的其他因素,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是劳动生产、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在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审美需要。
第六章舞蹈的发展
第一节舞蹈发展的历史规律
舞蹈艺术发展的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不一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
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外因和其本身的内因,因此,影响舞蹈发展的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舞蹈本身以外的,影响和促进舞蹈的发展有紧密关系的那些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舞蹈本身内部推动舞蹈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舞蹈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经济对舞蹈发展的影响
二、政治对舞蹈发展的影响
三、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对舞蹈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
在影响舞蹈发展的内部因素中,主要是不同时代的舞蹈之间的影响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之间的互相影响。
一、不同时代的舞蹈之间的影响。
即舞蹈内部的纵向影响,主要是一个民族舞蹈艺术本身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有继承有创新才有发展。
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的相互影响。
即舞蹈内部的横向影响,主要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发展中的借鉴和创造的问题。
一个民族对外民族舞蹈的学习和借鉴同样是对人类舞蹈文化遗产的继承,这种大范围的对舞蹈历史遗产的继承,为人类舞蹈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就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第七章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一、基本观点:
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舞蹈编导头脑中的反映。
生活:
直接生活,亲身经历的生活,像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经历等。
间接生活:
不是创作者亲身经历的,而是通过某种媒介听到看到的。
所以说,从舞蹈创作来讲,间接生活更为重要。
显性生活:
能看得到的表面上的生活,像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社交婚恋、学习等。
隐性生活:
人的精神生活,不是人们日常看到的,是头脑中的想像。
隐性生活对于舞蹈创作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灵感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灵感是一种在深厚的生活素材积淀上的艺术灵性的闪光,它是一种积累。
小溪.江河.大海(女子古典群舞)。
第二节舞蹈作品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任何舞蹈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过:
社会生活——舞蹈家的创作活动——舞蹈作品
舞蹈家将社会生活艺术画为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审美情感的渗入。
创作者审美情感的入,使创造性舞蹈思维跃动,倾注全部心智和情感创作舞蹈作品。
二、典型化的提炼创造。
舞蹈作品无论什么题材,什么样式,他们中的舞蹈艺术形象都必须经过不同程度的取舍、提炼、概括以及虚构、夸张及至变形等手法的创造过程,这也就是典型化的过程。
三、运用专业技巧创造美的形式。
从舞蹈意向到舞蹈作品中形象的转换,需要舞蹈家的一种实际创造的本领,即在长期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中行形成的表现内容的技巧。
因此,从社会生活到舞蹈作品,绝非直白、简单的照搬和复印,而是渗透着舞蹈家的审美情感,经过典型化的艺术提炼,再运用训练有素的专业技巧加以艺术表现的结果,这一系列殚精竭虑的艺术化处理,都是舞蹈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第三节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
舞蹈是一门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通过人体动态加以展示,使欣赏者以视觉为主、听觉必须参与才得以感知的表现性艺术。
舞蹈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感物而动,直抒胸臆:
指情绪舞、抒情舞。
例《红绸舞》表现了当时人们获得解放,取得自由的兴奋之情。
《踏歌》是一种连臂踏节、载歌载舞的群舞形式。
二、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例《荷花舞》反映人们出淤泥不染的高尚情操。
这种表现方法拓宽了舞蹈创作题材,丰富了舞蹈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设事表情、构景抒怀:
指情节舞,造一个环节。
例《中国妈妈》在叙事中抒情,从抒情中叙事。
四、宣叙并重,情景交融:
通过舞剧的形式,达到情感的渲染,叙事抒情相结合。
舞剧《丝路花雨》
第八章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
事物的内容是构成这一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则是该事物内在要素的外化,是内在要素的组合方式和表现形态。
舞蹈作品的内容是由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五个要素组成的。
舞蹈作品的形式则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之分。
舞蹈作品的内在形式是舞蹈作品精神内容的形象显现,即作品的结构方式、事件的展现方式;
舞蹈作品的外在形式,则是指使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即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语言。
第一节题材和主题
一、题材:
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
题材与素材的区分:
素材多是社会生活中的原始材料,它有丰富性和生动性。
但是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生动性中缺乏系统性,所以它只是舞蹈作品题材的来源和基础。
素材范围大于题材。
题材的选择的规律及特点:
1、舞蹈题材的选择应有强烈的动作性。
2、舞蹈题材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