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922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74“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第六单元的又一难点内容。

之前我们的学习只需一步就可完成计算,而在此课,要分为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

特别是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使课堂更生动,学生积极性更高,教材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利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目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

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首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对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认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另外,一年级的孩子仍然以游戏玩耍为精神食粮,孩子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且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稳定持续15到20分钟。

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小青蛙回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把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去探究学习,通过质疑,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在故事中学会做人要待人友善,懂得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懂得孝敬长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5.使学生学会做人要待人友善、懂得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和懂得孝敬长辈……等等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

1.播放动画儿歌“小青蛙找家”

 

一只小青蛙,呱!

要呀要回家,呱!

跳跳,呱呱!

跳跳,呱呱!

跳跳跳,呱呱呱!

跳跳跳,呱呱呱!

小青蛙回到了家,呱!

 

【设计意图:

在开始就播放儿歌“小青蛙找家”让学生唱歌热身的同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儿歌并非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作铺垫。

 

2.出示小青蛙和妈妈碰面时的情境对话。

青蛙妈妈:

小青蛙,你真棒!

能勇敢地独自回家找妈妈,妈妈真开心!

你是怎么样回来的?

    小青蛙:

我一路跳回来,经过池塘。

池塘可大了,但有好多口算荷叶,我每答对一道口算题,我跳得可远啦!

一下子就过了池塘呢!

                                                                                                   

   青蛙妈妈:

口算荷叶?

那可是什么样子的?

 

3.复习口算题。

(课件出示口算荷叶)

 

 

 

 

 

 

请同学们跟小青蛙一起算一算,看谁跳得最远最高!

 

【设计意图:

一年级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

在教学中把“小青蛙找家”的主角“小青蛙”带到教学中,创设小青蛙与青蛙妈妈讲述独自回家的所见所闻,讲述从池塘跳回家的路上经过的“口算荷叶”,只要答对就能跳了很高很远,这样的设计,让平常枯燥的复习题变得有趣又神奇,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复习旧知,同时让学生期待着“小青蛙”后面的经历——究竟“小青蛙”还遇到些什么事情?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延伸导入新知,初步感知“连加”。

小青蛙:

妈妈,我回来时给您捉了些虫子。

  青蛙妈妈:

小青蛙你真乖!

你是在哪捉的?

捉了几只?

 (课件逐一出示小青蛙经过的池塘边、大树下和禾苗田)

a.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小青蛙一共捉了几只虫子?

为什么?

b.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2=5(只) 5+4=9(只)

c.   魔法合体:

同学们真利害,一下就能帮小青蛙用两道加法算式算出它一共捉了9条虫子。

现在让老师来当魔法师,我能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道加法算式。

我变(课件演示两道加法算式合成一道连加算式的过程)。

板书:

3+2+4=9(只)

d.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3+2+4=9(只)与3+2=5(只)5+4=9(只)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e.   教师说明:

像这样有2个加号连续想几个数相加起来的算式叫做“连加”。

(板书课题:

连加。

【设计意图:

小青蛙是一只孝顺的青蛙,回家路还不忘为妈妈捉了些虫子做礼物,青蛙妈妈问小青蛙一共捉了几只青蛙?

让学生带着看故事的心情帮助小青蛙算一算,在培养学生应该学习小青蛙的孝顺的同时,老师利用课件显示把两个两位加数的加法算式合成一道连加算式,让学生在生动的变化同初步认知连加。

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故事做好铺垫。

 

2.学习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小青蛙装虫子的盒子:

盒子里为什么只剩下1只虫子?

【设计意图:

“小青蛙明明捉了9只小虫,为什么盒子里只有1只?

”这里创设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中寻找答案;为后面数学故事发展和拓展作铺垫。

 

小青蛙:

我又经常一条小村,遇到了5只小鸡,我们玩得可开心啦!

后来跑来了2只小鸡,接着又跑来了1只。

你知道我一共跟多少只小鸡交朋友?

(1)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

请学生仔细观察。

 

 

 

 

 

a.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小青蛙遇到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

b.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

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加法)你是怎么想的?

a.随生汇报,师板书:

1)5+2=7 7+1=8 2)5+2+1=8 3)5+1+2=8

b.读算式。

(师:

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讨论学习,研究计算方法。

  请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上面的几种算式该怎样计算?

1)5+2=7 7+1=8 (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后就有7只;又跑来了1只,就用前面算出来的7只加后来的1只,合起来就有8只了。

) 

2)5+2+1=8(我也学会老师的魔法,把两道加法算式合成一个连加算式来计算,我先把前两个数5和2先合起来有7只,再把7只与后来的1只合起来就是8只了。

   3)5+1+2=8(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但我是先把原来的5只和最后来的1只先合起来共6只,再把6只与2只合起来就是8只了。

(4)根据学生的汇报,板演方法1)和2)计算过程:

   5 + 2 + 1 =8              5 + 1 + 2 =8

  7                               6            

 

(5)小结:

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

因为小青蛙的平易近人,所以有好多小动物喜欢跟小青蛙交朋友,从故事中让学生学会友善待人。

同时在推导连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因为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3.学习连减。

     课件出示小青蛙给小鸡们分虫子的(动态)情境。

【设计意图:

故事中小青蛙与小鸡们分享食物,让学生体现与人分享的快乐。

 

(1)同学们,在图中你能找到些什么数学信息?

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学生自由编故事。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编故事,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话。

小青蛙:

我跟小鸡玩得可开心啦!

有的小鸡饿了,于是我把自己捉的小虫拿出来8只分给小鸡们每只鸡一只虫。

先有小鸡分走了2只虫子,然后有小鸡又分走了2只虫子,你猜我手上还拿着多少只小虫?

能分给剩下来的小鸡吗?

(3)同学们,你们会解决小青蛙的问题吗?

(指名列算式,随机板书。

    ①8–2=6  6–2=4   ②8–2–2=4

 注: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算式8–2–2=4,教师引导学生把算式①8–2=6  6–2=4中的两个算式(用魔法)合成一个算式。

(4)抽出算式8–2–2=,这个算式与我们平常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你会给它取个名字吗?

(板书:

连减。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从8里去掉2后再去掉2。

该怎么计算呢?

(5)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

(8只虫子,先取走了2只,剩下6只,然后从6只里再取走2只,还剩下4只;所以8-2-2=4)

(6)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连减的运算方法。

   小结:

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边小结边板书运算过程:

8 – 2–2= 4

                             6

(7)说一说,最后剩下的4只小虫够分给剩下的小鸡吗?

为什么?

(够,因为4只虫子和4只小鸡同样多。

【设计意图:

在认识和理解了连加的基础上学习连减和连减的计算方法,学生学得轻松,让学生真正地体现成功的快乐。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小青蛙:

妈妈,我把虫子都分给小鸡朋友啦,这盒子里的一只虫子是您的。

 青蛙妈妈:

小青蛙,你真是孝顺!

可妈妈老了,有点忘记怎么计算了,你之前捉了9只虫子,先分了2只小虫,再分了2只,最后又分了4只,还剩下这一只,对吗?

1.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帮青蛙妈妈算算。

2.汇报方法:

(1)9–8=1  

(2)9–2–2–4=1(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小燕子知道小青蛙是很友善的小孩,今天都飞来跟小青蛙做朋友啦!

同学们,想跟他们玩吗?

(出示P73第2题燕子图。

)你能算算有只几小燕子吗?

【设计意图:

因为小青蛙的友善,又迎来了燕子朋友。

这样的创设有效地把巩固练习与连加连减的学习自然地衔接起来。

在巩固连加的同时,为下一个巩固活动作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