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9189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老师是播种机,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引路人。

教师在养成教育中伴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偶像。

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影响。

再现阶段,由于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心理特点,教师不经意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学习态度影响学生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家校合作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作为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学习的习惯,强求孩子学习很难以理服人。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

在现实社会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也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的人,跟孩子有着特殊的关系。

父母的各种行为对孩子多有着直观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负有监督的责任。

监督孩子的学习行为及态度,每天检查孩子的预习、复习、作业情况,孩子的不良学习行为要及时处理。

同时,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的是坚持。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途径

核心的学习习惯包括:

听讲的习惯,说的习惯,思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等。

1.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

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

孩子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

老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形体语言辅助口语以形象、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

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小孩子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

这个习惯的修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正的,由于孩子年龄小,考虑不周全,经常会急于表达而忘记“规矩”,往往是屡说屡错,屡教不改。

这就要求老师一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

要培养孩子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

同学回答得对不对?

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举手发言的意思是:

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否则大家手举起来就说,七嘴八舌不就成讨论了吗?

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

2.课堂上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

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

一定要给孩子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地眼神望着他,认真地倾听。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有了这样的氛围你还能没有说的愿望吗?

孩子还会出现到高年级了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的情况吗?

3.听课“思”的习惯

在低段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孩子还不多,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教,而不注重学。

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不会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

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

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

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难点的习惯。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老师也会觉得他们真的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了。

4.做作业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

那样肯定导致作业做得脏、乱、错,不堪入目。

我们得要求学生紧张有序地,轻轻地拿出作业本、尖铅笔、文具盒。

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随时取尺子和橡皮。

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先读懂题目叫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反复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

写算式,答句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

关于格式和布局这些都在一年级辅导写作业时就要讲清。

其次,各种题型基本见到后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

再次,要培养学生会自我检查养成认真学习不粗心的习惯。

5.收发作业的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收发作业有些乱,建议这样训练学生。

学生做好作业后传到规定同桌的一侧,之后从后桌逐一传到前桌。

发作业时再由最前面的同学留下自己的再传的后面。

这样可以做到轻而有序。

6.书写作业的习惯。

我们要培养孩子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

作业书写时要求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独立完成、及时订正。

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书写时好随心所欲,对于我行我素的学生,坚决要求他按要求做,屡教不改适当处罚。

好的学生用A来换红星并且还有甜甜奖励。

这样坚持下来孩子自然会养成我们期望的好习惯。

(四)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归纳了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1、学习体态姿势的良好习惯养成

2、学习时间安排的良好习惯

3、课堂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学生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听课效率高,当堂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就多,就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做练习时就能够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4、课前适当预习的良好习惯

5、课后认真复习的良好习惯

6、先复习后作业的良好习惯

7、选用适宜学法的良好习惯

8、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习惯

9、筛选整理信息的良好习惯

当今信息来源的渠道非常广泛,信息量大,学生不可能一股脑儿全接受,教会他们筛选、整理信息尤为重要。

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进行,对信息资料分步检索筛选,获取所需信息这是搜集信息的有效方法,他能够使学生获得最需要的信息。

10、与人交流探讨的良好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五)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摸索出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1、营造环境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由学校行政等成员组成。

形成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学年、学期训练内容。

(2)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

(3)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4)学习行为监督小组。

(5)家庭人员评估组。

2、教师指导

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通过课堂指导学生预习及复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复习、思维等习惯打下基础。

如“上课”的常规要求分为以下几步来具体训练:

(1)课前先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把用品放在桌子右上角;

(2)预备铃一响,立即进入教室,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全班齐诵经典古诗文;

(3)上课时要求坐端正,眼睛正视黑板或老师,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发言;

(4)发言时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原地起立,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完整答题,其他同学虚心倾听,不随便插话;

(5)朗读时双手拿书,眼睛看着字,字字过目,发音准确响亮,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

(6)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一拳,眼睛离课本一尺)。

这样,通过具体指导,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严格训练,并在以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随时提醒、督促,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3、小组竞赛

4、班级“同化”

一个团体形成一种好风气,就一定会“同化”人。

如果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班风,就会使班集体奋发向上。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关键在于培养全体成员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5、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合作,借助家长的力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三)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3、优化班级学习氛围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新时期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常规习惯,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习惯;

二是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2、归纳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应遵循的原则。

3、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三)研究主要过程及方法

低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内容

做到

基本做到

没有做到

学习

1

注意学习时间安排的良好学习习惯

13﹪

19.5﹪

67.5﹪

2

与人交流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

3.3﹪

83.7﹪

3

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及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学习习惯。

2.2﹪

84.8﹪

4

读书,写字等学习体态姿势正确的学习习惯。

5.4﹪

18.5﹪

76.1﹪

5

能做好课前准备,摆放好当堂的书本和用具,能适当预习的习惯。

9.8﹪

86.9﹪

6

按时上学,备齐学习用品,有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8.7﹪

78.3﹪

7

放学回家,不在路上逗留玩耍,并能认真复习且完成作业的习惯。

19.6﹪

67.4﹪

中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一般

较差

45.3﹪

35.2﹪

68.3﹪

15.2﹪

17.2﹪

54.3﹪

24.5﹪

23.2﹪

73.2﹪

10.5﹪

16.3﹪

21.3﹪

42.5﹪

34.2﹪

40.5﹪

38.2﹪

23.1﹪

42.6﹪

34.3﹪

高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调查统计表(实验前)

38.4﹪

41.9﹪

19.8﹪

27.9﹪

52.3﹪

37.3﹪

36﹪

26.7﹪

32.6﹪

55.8﹪

11.6﹪

33.7﹪

53.5﹪

12.8﹪

34.9﹪

54.7﹪

10.4﹪

对于其中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主动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

问卷内容

选项

统计结果

您孩子完成作业、复习功课时有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吗?

A、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办

B、不自觉不主动

C、能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A、192人,B、85人,C、38人

由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导的占60.95℅,但自主学习的学生较少只占12.06℅。

“您认为孩子在学习上急需养成的好习惯”进行了统计分析:

您认为孩子在学习上急需养成的好习惯是

A、学习自觉,认真

B、爱思考、善于表达

D、书写认真

A、232人,B、168人,C、138人,D、215人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尊重理解的原则

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就是换位思考,这既是一种科学的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信任、尊重、理解决定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同时也决定了老师能否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良好习惯的学生。

2、因人而异的原则

因人而异是指因人的不同差异而施教。

人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不可能运用同样的教育方法教育所有的学生,教学中不能违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我们要通过形式、方法的多样化,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因势利导的原则

因势利导是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而因势利导,使其长处得到发展。

因势利导是教育儿童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情况,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水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分清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做出正确判断。

对学生要进行疏导,促进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

4、必要训练的原则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自然形成的,它需要一定的训练。

而且不仅仅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才能逐步形成。

5、赏识教育的原则

赏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激励。

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被他人赏识、被他人激励。

一般来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但不恰当的“赏识”并不能造就“成功”,有时还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有的同学因为一直因“成功”而被“赏识”着,一遇到难题就失去了自信,毫无斗志,心想:

我平时都是胜利者,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肯定是太难了,于是思维凝固;

有的同学因为一直被赏识,显得过份自信,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老师偶有批评之意,便觉得受到了“打击”,还认为老师故意“整我”。

因此,赏识也要恰如其分,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六)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积累了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强化训练法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

“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

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教师应具体观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抓好典型,反复强化,以点带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2、督查评比法

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方法的改变:

班级设值日班长记录表。

根据每周提出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

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教师进行不定期地抽查,利用班会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学期末评先的依据。

在表扬的同时,对一些经常违规的同学也进行小小的“处罚”。

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发现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种美德,会使人终身受益。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仿效的榜样。

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老师是出现在学生面前活生生的形象。

老师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一切要求学生养成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

正如加里宁说的那样: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质,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其次,发挥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优秀的学生就是他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教师要树立典型,这样有利于学生模仿。

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不可小视,人们常说,“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

”说的就是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

因此我们经常与家长联系,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行为指导法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形成发展过程。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具体的、简单易行的。

如上课铃响进教室,准备好学习课本和文具,认真听讲,有问题举手,教师同意后发言;

按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认真书写,坐姿正确等。

这些都是一些具体操作性质的常规习惯,只要教师勤于督促、适时指导是能够做到的。

到了高年级,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不断丰富复杂,例如,预习课前知识的习惯、查阅资料的习惯、独立钻研问题的习惯等,趋向于抽象的思维活动,教师就进行专门的指导,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细心扶植,逐渐提高习惯的层次。

5、活动展示法

为了扎实推进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抓住一切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强化训练。

比如: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我们利用校本教材《手写圣贤书》在低年级开展了《读书小名士》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开展《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朗读比赛等。

为了争当读书小名士、朗读比赛的冠军,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读书活动中,渐渐地读书就形成了习惯。

再如: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我们组织开展了“钟面制作”“劳技制作”比赛等。

活动中,学生们大显身手,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都运用到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制作出来的作品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养成了勤动手、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均得到了发展。

(七)通过《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1、科研思想的树立。

许多老师起初认为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一项很神秘、高深的事情,通过参与《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他们的观念转变了,其实科研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人人都可以参与课题研究。

只要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就能解决我们教师关心的问题,同时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

2、科研知识的充实。

课题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知识,这就要学习和充实。

在本轮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主研人员经历了一个课题从无到有,在研究中解决教书育人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课题的选题、研究、总结等有了肤浅的认识。

3、科研方法的习得。

几年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课题研究深化了学校教科研风气,涌现出一批科研骨干。

在参与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学习了多种科研方法,其中常用方法有:

问卷调查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理论依据

(一)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从生理角度讲,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习惯的形成一是通过长期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

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经过教育与训练是可以培养的。

(二)叶圣陶教育理论。

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他认为小学生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对养成训练的措施和方法作了周到详尽的论述,在阅读、说话、写字、作文、计算、劳动等训练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对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而努力奋斗。

助研成果(1论文)

序号

标题

作者

奖项

构建“人本课堂”,实现和谐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