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88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绿色金融的文献综述

摘要: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要求,是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落实“五大任务”和确保“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以及培育“新兴战略产业”的关键;也是从金融层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

文章旨在通过对国内外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其核心观点,为我国打造绿色金融体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

绿色金融生态文明五大理念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F8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6)12-040-04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底色。

发展绿色经济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必须依靠社会资本,即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弥补资金缺口。

“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是“十三五”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迫切要求,是落实“五大任务”和优化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键;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其核心观点,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

1.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所谓“绿色发展”是指,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王玲玲等,2012)。

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Carvalho等,2011),2008年雷曼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陷入经济萧条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刺激经济复苏的计划,力图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同时绿色发展也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张梅,2013;朱留财和杜?

X,2011)。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推手,黄建欢等(2014)分析了金融对区域绿色发展形成影响的四个机理(资本支持、资源配置、企业监督、绿色金融),在此基础上指出,企业监督效应和资本配置效应的作用是较为显著的,前者对区域绿色发展的积极影响相对最大。

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Wara,2007)。

绿色金融是解决能源环境制约的关键条件之一,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何建奎等,2006)o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业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Jeucken,2001)。

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业务,提高投融资活动中绿色金融所占比例,有助于金融机构提高声誉以及有效推进风险管理(Chami等,2002)o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来看,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不仅可以从金融层面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还有利于银行自身经营战略的转型,并以此提升银行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陈游,2009)o

2.绿色金融的概念及其内涵。

绿色金融也被称为环境金融、可持续性金融或碳金融。

西方国家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开展得较早。

Salazar(1998)指出,绿色金融是连接环境和金融这两大产业的桥梁,绿色金融旨在依靠金融创新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C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横跨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学理论的交叉学科。

Labatt和White(2002)指出,绿色金融是有效融合了金融创新与环境保护的产物,有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有效管理环境风险。

Scholtens(2006)则重点分析了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传导机制,指出绿色金融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最优组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与方式等层面上,采取措施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以此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高建良,1998;和秀星,1998)O

Marcel(2001)提出了绿色金融四大阶段理论。

该理论把银行业对绿色金融的态度分为抵制(Defensive)、规避(Preventive)>积极(Offensive)和可持续(Sustainable)四个阶段。

当前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多数巳处于积极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围绕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十分活跃,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以外,还有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各类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交易与碳金融及各类衍生产品等多种产品与服务。

二、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瓶颈与国外经验

1.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瓶颈。

中国绿色金融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目前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很难满足绿色发展的需求。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预测结果,中国绿色产业的年均投资需求在2万亿元以上,而财政资源只能满足其中的10%至15%,融资缺口达1.7万亿元以上。

2014年6月发布的《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显示,国内绝大多数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低于2%;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融资形式以间接融资为主,证券和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更弱。

马中(2016)根?

?

我国绿色发展和相关规划设立的目标,按照低、中、高三种方案,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即我国在2014-2020年绿色金融资金需求总量分别为12.2万亿元、19.5万亿元和21.6万亿元。

从供给侧来看,现有绿色金融体系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绿色投资资金需求。

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方面,仍然存在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因此,在操作层面上,相关部门和机构会遇到实施障碍。

其次,在构建制度框架方面,绿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仍有一定缺陷,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利益关系存在偏差,与监管有关的法律和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充实,针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再次,从微观角度来看,金融部门本身需要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风险评估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

此外,人才、中介机构的配套相对缺乏也制约着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王红珠,2013;张藏领和王小江,2015;叶秀,2016;刘传岩,2012)。

2.关于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金融

的经验。

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通过各种手段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李致远和许正松,2016)。

张云(2016)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构建绿色金融相关法律体系的经验,指出环保立法是保障绿色金融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此明确环境责任,明细相关利益人的责任范围,同时,发达国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绿色金融实施标准。

此外,发达国家政府注重制定各种扶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有利的外部激励环境。

例如通过利用贴息,优惠利率等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等。

多数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国家对绿色信贷项目予以贴息贷款,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

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视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非常重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供给。

综合分析各类资料,可以将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

如澳大利亚BENDIGO银行的家居绿色节能贷款,美国WELLSFARGO银行的绿色商业建筑贷款,加拿大温哥华银行的清洁空气汽车贷款等。

二是针对环保技术的绿色金融产品。

如德意志银行推出的环保技术租赁、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为温室气体排放公司提供的IP0服务等。

三是保险公司的绿色保险。

如通用汽车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与混合燃料汽车和节能型汽车相关的具有优惠性的保险产品、瑞士银行的汽车零件回收保险、加利福尼亚州基金保险公司推出的绿色建筑保险等。

马秋君和刘璇(2013)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经验,指出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有如下三点启示。

第一,商业银行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第二,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可量化的评估指标,强化绿色信贷业务的准入机制。

第三,商业银行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绿色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完善信贷流程。

三、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

1. 如何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在绿色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和非传统性特征,在此环境下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金融缺乏足够的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动力,此时政府积极发挥推动作用,可以打破以利益为支点的弱式平衡。

如果绿色金融是由政府主导发展的,此时的宏观实施主体分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二者之间的绿色投资博弈就是绿色金融的实施过程(胡春生,2013)。

周道许和宋科(2014)认为,绿色金融产品具有典型的准公共特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政府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首先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边界,在此基础上在以下七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绿色金融发展的范本和模式,同时加大对地方政府政绩评估中环境因素和绿色发展的权重。

第二,改善制度供给,通过财政性措施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加以引导。

第三,针对绿色金融特有的风险,强化监管约束;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金融监管部门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四,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包括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引导专业服务机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数据服务公司等)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

第五,培养环境风险评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诸多方面的领军人才。

第六,各级政府要紧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张承惠,2015)o

2. 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投资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绿色金融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王军华,2000)o发展绿色金融,要通过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金融性资金稳定、持续地进入绿色发展领域(马中等,2016)。

推行绿色金融最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变、科学的部署和长期的坚持;要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金融机构发展战略规划。

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如下对策建议(李卢霞和黄旭,2011;张建军和段润润,2013;林欣月,2016):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第一,强化制度供给。

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绿色金融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效性,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第二,要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针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要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信用担保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贷款额度,同时要树立全局观念,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第三,实现有序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准入标准。

在市场扩容的同时,应统筹规划,避免恶性竞争的不合理发展。

二是完善市场体系。

第一,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

完善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债券、股权、基金、保险市场建设,加快建立高效的绿色低碳交易市场,满足多元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第二,扩大市场主体。

应鼓励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企业等非银行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市场的建设,逐步扩宽绿色金融发展领域,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第三,建立专业化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