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1理Word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1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课时达标11理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书十一》)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罢社:
中止了祭祀
B.游学南阳,止张奉舍止:
住宿,落脚
C.别驾刘献数毁短修毁短:
诋毁
D.修识高柔于弱冠弱冠:
地名
解析:
弱冠:
男子二十岁。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母以社日亡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①言终而修至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①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①无君焉归
②吾何辞焉
D.①疑问代词,哪里;
②语气助词,呢。
A.均为介词,在。
B.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C.均为介词,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是介词“因为”,“当”是“判罪”。
注意“修理之”的断句。
后来刘献因为犯事被判了死罪,王修为他申辩,才使刘献得以免死。
(2)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
注意“妻子”的古今异义,“赴”字的意思。
十几天后,管统果然丢下妻儿前来援救袁谭。
【参考译文】
王修,字叔治,是北海营陵人。
他七岁时,母亲去世。
他的母亲在祭祀土地神那天去世,第二年邻里祭祀土地神时,王修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十分悲痛。
邻里听说后,为他中止了祭祀。
二十岁的时候,到南阳求学,住在张奉的家里。
张奉全家得了疾病,没有一个人去探望,只有王修亲近他们并哀怜抚恤他们,等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初平年间,北海孔融召王修为主簿,驻守高密。
不久,郡中有人造反。
王修听说孔融有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
反贼刚起兵,孔融对左右说:
“能冒着危险来救我的,只有王修!
”刚说完这话,王修就赶到了。
袁谭在青州,征召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多次诋毁王修。
当时很多人因此而更加推重王修。
袁绍死后,袁谭、袁尚有矛盾。
袁尚攻打袁谭,袁谭战败,王修率领官民前去营救袁谭,袁谭很高兴,说:
“挽救我军的,是王修啊!
”由于袁谭战败,刘询在漯阴起兵反叛,各个城池纷纷响应。
袁谭叹息说:
“现在全州背叛我,难道是我没有德行吗?
”王修说:
“东莱太守管统虽地处海边,却没有反叛,他一定会来援救你的。
”十几天后,管统果然丢下妻儿前来援救袁谭。
袁谭又想攻打袁尚,王修进谏:
“兄弟间不停地相互攻击,这必然会导致败亡啊!
”袁谭不听,于是和袁尚开战,向曹操求救。
曹操帮助袁谭攻下冀州后,袁谭又背叛了曹操,曹操于是率领大军在南皮攻打袁谭。
王修当时正在乐安运粮,听说袁谭很危急,就带着属下士兵以及同僚数十人去救援,到了高密,听说袁谭已经死了,下马号哭:
“没有了主公,我该去哪里啊?
”于是报请曹操,要为袁谭收尸。
曹操想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就沉默不应。
王修又说:
“我受袁家的厚恩,如果能为袁谭收尸,然后被处死,我没有什么遗憾的。
”曹操赞赏他的忠义,让他为袁谭收尸。
魏国建立后,王修被任命为大司农郎中令。
后来严才反叛,带着几十个追随者攻打掖门。
王修听闻有变,调集车马未到,就率领属下步行到了宫门。
曹操在铜爵台望见了他们,说:
“来的人一定是王修。
”不久,王修病死在任上。
当初,王修在高柔二十岁时就赏识他,在王基还是幼童之时,王修就认为他与众不同,这两人最终都成了大器,世人因此称赞王修有知人之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余玠传
玠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
“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
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
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
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
“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
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
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
“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
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
“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
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
”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
“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
“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
“玠固信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
移沔戎于青居;
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
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节选自《宋史·
卷四百一十六·
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注】①玠:
即余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②漫:
抹掉。
③金:
金州。
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
④内水:
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
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遣之遣:
送
C.请不次官之不次:
不差的
D.又移金戎于大获戎:
军队、军事力量
不次:
不必拘泥于等级。
C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①此玠志也
②毋从俱死也
D.①贤于十万师远矣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均为介词,表比较。
A.①结构助词,的;
②动词,到……去。
B.①表凭借,“……的方法”;
②表原因,“……的原因”。
C.①表判断语气,是判断句的标志;
②语气词,加强肯定的语气。
(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
“士之至者”为定语后置,“礼”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时要落实。
对于来到的士人,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
(2)闻玠贤,相谓曰:
”
“谓”字要灵活翻译,这里翻译为“商量”;
“与”后面省略宾语“之”。
他们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说:
“这样的人,可以与他谈谈。
【参考译文】
余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
“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忠诚有益的意见,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
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
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
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对于来到的士人,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
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经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坚决不肯就职。
”于是前往帅府。
余玠向来听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就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
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
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
余玠亲自主持宴会。
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琎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
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
余玠(心里)说:
“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
”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行为。
(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
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
“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
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吧?
”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
“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
”(冉氏兄弟)说:
“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
”余玠大喜说:
“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己有。
”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
(朝廷)诏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
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
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
又转移金州的军队到大获,以守护蜀中关隘;
转移沔州的军队到青居城;
兴州的军队暂驻合州旧城,后移守钓鱼城,共同防备内水一带(的敌扰)。
转移利州军队到云顶城,以防备外水一带(的敌扰)。
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处兵力的)气势联通。
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虞延传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
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
“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
”迁洛阳令。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
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
“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
”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
“汝犯王法,身自取之!
”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
“朕之仪貌,岂若此人!
”特赐舆马衣服。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
”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节选自《后汉书·
虞延传》)
A.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
约束
B.谮延多所冤枉谮:
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
触犯
D.信哉斯言信:
确实
约:
节约,节俭。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赖其全者甚众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宗果以侈从被诛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C.①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②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①衍惭而退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C.均为副词,于是。
A.①代词,他;
②代词,那里的。
B.①介词,因;
②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D.①连词,表修饰关系;
②连词,表并列关系。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注意落实“见”字。
(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
(2)特赐舆马衣服。
注意落实“以”“实行”“加礼”等词语。
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
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的礼节。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此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他的家逮捕了他,(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
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
后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安排他任功曹。
富宗性情奢靡,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
虞延劝谏说:
“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
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
因为节俭而失误的人很少啊。
”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
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
“我遗憾没有听功曹虞延的劝谏!
”(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抢劫偷盗,虞延收捕审问他。
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
信阳侯阴就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
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
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
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面,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
“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不怕熏烧。
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
”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呵斥虞延放开马成。
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
”呵斥让他快走回去。
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
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
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小侯(承袭侯爵的子弟)的身份每每参加朝会,而容貌姿态行走的样子超出一般人。
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
”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
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
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司马。
邓衍在职任上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于是叹息道:
“‘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
’这话确实啊!
”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
因此(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赵绰传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
性质直刚毅。
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受夏官府下士。
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文帝受禅,授大理丞。
处法平允,考绩连最。
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
“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
”上欣然纳之,因谓曰:
“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
”迁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
“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上怒甚,谓曰:
“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
”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
绰曰:
“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至朝堂,解衣当斩。
上使人谓绰曰:
“竟如何?
”对曰:
“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
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悉令斩之。
绰谏曰:
“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上曰:
“不关卿事。
”绰曰:
“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撼大木不动者,当退。
“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
”上复曰:
“啜羹者,热则置之。
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
上遂入。
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节选自《北史·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五》)
【注】①裈(kūn):
裤子。
②厌蛊:
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恪:
严格
B.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引:
荐举
C.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允:
得当,公平
D.绰拜而益前前:
走向前
恪:
谨慎,恭敬。
A.①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①因谓曰: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啜羹者,热则置之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A.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是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
B.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于是,便;
②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通过。
C.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D.①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就,那么;
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
注意无标志判断句的翻译,准确落实“其”。
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注意反问句的翻译,准确落实“岂得”。
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
(3)啜羹者,热则置之。
“啜羹”就是“喝汤”,假设句要补充一个“如果”,“相”是偏指一方。
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
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它吗?
赵绰字士倬,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性格朴实直率刚毅。
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为为官谦逊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
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任内府中士。
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录事参军。
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
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
每次向朝廷上报案情,都表现得严肃刚直,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
皇上因为偷盗抢掠难以禁止,将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赵绰进谏说:
“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
”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
“如果你再见到什么情况或听到什么意见,应当多多地说说。
”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习俗说这样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要将他处以斩刑。
赵绰说:
“依据法律,辛亶不应该定为死罪,我不敢奉旨。
”皇上大怒说:
“你是只顾怜惜辛亶却不怜惜自己了?
”下令让左仆射高颎将赵绰处斩。
“陛下宁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
”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
皇上派人问赵绰说:
“你终究打算如何?
”赵绰回答说:
“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惜自己的生命。
”文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好久才下令释放了赵绰。
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并鼓励了他,并且赏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当时皇上严禁使用劣质铜钱,有两个人在市场上用劣质铜钱换好钱,巡逻的将士逮住了他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下令将他们全部处以斩刑。
赵绰进谏说:
“这两个人只该判处杖刑,处死他们不合乎法律。
”皇上说:
“这不关你的事。
”赵绰说:
“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
“一个人想撼动大树却撼动不了,就应该退下。
“我希望感动皇上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
”皇上又说:
“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
”赵绰一边下拜,一边更加向前,皇上呵斥他,他也不肯退下。
皇上只好退回后殿。
书侍御史柳彧又上奏极力劝谏,皇上这才接受了。
皇上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常请他到宫中去议事,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同坐,皇上就叫赵绰也坐下,和他评议朝政的得失。